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江苏长江里面有多少种动物

江苏长江里面有多少种动物

发布时间:2022-07-30 19:04:46

㈠ 我想知道长江的生物有多少

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其中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纯淡水鱼有324种之多,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珠江有淡水鱼239种,黄河仅有150种)。长江的鱼类中,有10种是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如降河洄游的鳗鲡、松江鲈,溯河洄游的中华鲟、鲥鱼等;另外还有16种是主要在河口区咸淡水生活的种类,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经常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如鲻、suo、花鲈等。至于偶尔在河口见到的海产鱼类,就不能算作长江的鱼类了。
在长江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计有248种,占整个长江鱼类种数的70.8%。其次是鲇形目鱼类,有37种,占10.7%。长江的鲤形目鱼类分属于4个科,亚口鱼科仅有胭脂鱼一个种,鳅科有50种,鲤科181种,平鳍鳅科16种。鲤科不但是长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占了总数的51.7%,而且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如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 鳊、鲴、铜鱼等,都属于这个类群。同时,鲤科中所有的11个亚科,在长江内都有分布。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长江水系多达24种,而其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仅分布这一亚科鱼类的少数几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处境堪忧�
十年前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保护对象的鱼类共15种,除2种海产鱼类外,在13种淡水或过河口洄游性鱼类中,长江水系分布有9种。并且,在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4种鱼中,长江便有3种,即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在长江水系的6种二级保护鱼类是:川陕哲罗鲑、泰岭细鳞鲑、胭脂鱼、金钱(鱼巴)、花鳗鲡和松江鲈鱼。十年来,这些鱼类的情况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最大个体重达550公斤,平时生活在我国东部沿海,性成熟后洄游入江河繁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长江,另在珠江也发现有少数中华鲟产卵。在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前,中华鲟的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于葛洲坝枢纽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的中华鲟,在紧接葛洲坝下的宜昌长航船厂至万寿桥附近约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产卵场,面积大约330公顷。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从1983年起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1万尾左右。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中华鲟的产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当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10月份水库将大量蓄水,将水库水位从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显着减少,10月平均流量从建坝前的18980米�3/秒减少到11090米�3/秒,减少了41%,这将使本来就不大的中华鲟宜昌产卵场的面积进一步缩小,使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亲鲟的捕捞数量和捕捞地点、时间,应严格限制,切实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让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永远生存下去。
达氏鲟和白鲟都是纯淡水鱼类,前者主要栖息于上游江段,而后者在全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都有分布。目前这两种鱼的数量已非常稀少,特别是白鲟,每年只见数尾。迄今只在金沙江的下段发现这两种鱼的产卵场。在长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将要兴建的金沙江向家坝水利枢纽,将使这两种鱼的大部分产卵场被淹没在水库内,如何切实保护他们,应及早认真考虑。�
川陕哲罗鲑是长江特有的一种淡水鲑类,目前仅分布于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和汉江支流襄河等山川溪河,喜栖息在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水域中。由于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破坏了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加上未加限制的随意捕捉,这种鱼的分布区显着缩小,数量减少。现每年仅能见到少数几尾,而最早发现这种鱼的岷江上游,已见不到它的踪迹了。建议将川陕哲罗鲑由二级调整为一级保护动物。�
滇池金线(鱼巴)(《名录》上称“金线(鱼巴)”),分布于云南的滇池。滇池在七十、八十年代引入长江的“四大家鱼”时,带进了(鱼旁)(鱼皮)、虾虎鱼、黄(鱼幼)’等鱼类,又引入了太湖短吻银鱼。这些小型鱼类在滇池中迅速繁殖,喧宾夺主,大量吞食滇池金线(鱼巴)等当地土着鱼类的鱼卵和鱼苗,加上滇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滇池金线(鱼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大量的特有种亟待加强保护�
这里所说的特有种,亦称土着种,是一些仅在长江或长江的某一江段、支流、湖泊内生存,而在其他江河未曾发现的种类。长江鱼类中,有142个特有种,占鱼类总数的40.6%。这些特有物种,由于所适应的生境不同,或由于生态的隔离,它们在长江水系内的分布也呈现出区域性。长江上游的特有种数量最多,计有112种,长江中、下游有21种,同时出现于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种。在各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其独自拥有的特有种,如上游的支流岷江有长须裂腹鱼、四川(鱼兆),沱江有成都lie、彭县似(鱼骨),嘉陵江有嘉陵裸裂尻鱼,乌江有乌江副鳅;上游的湖泊程海有长鳔云南鳅、程海(鱼白),滇池有滇池球鳔鳅、多鳞白鱼、滇池金线(鱼巴),泸沽湖有厚唇裂腹鱼、小口裂腹鱼等等。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水系的湘华鲮、湖南吻(鱼巴),汉江的大鳞黑线can、短吻鳅(鱼它),鄱阳湖水系的江西鳅(鱼它),以及鄱阳湖、梁子湖等湖泊中的团头鲂、似刺鳊(鱼句)等,都是各自的特有种。长江不但有大量的特有种,而且还有一些鱼类特有的属,如鳅科的球鳔鳅属、山鳅属,鲤科的(鱼句)鲫属、近红(鱼白)属,平鳍鳅科的似原吸鳅属、后平鳅属等。
这些特有的属和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有一些种类还是产地的主要经济鱼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圆口铜鱼在上游干流的产量占很大比重,一般占总渔获量的20%,在个别江段可高达50%。长鳍吻(鱼句)、厚颌鲂、岩原鲤等在上游干支流也有一定产量。中游的梁子湖等湖泊中出产的团头鲂,以其肉味腴美而古今驰名,自六十年代以来,已将这种鱼驯化为人工养殖对象,现市场上出售的“武昌鱼”,便是团头鲂。在科学研究上,特有鱼类的学术价值是无法取代的。川陕哲罗鲑是一种冷水性的鲑科鱼类,其近缘种哲罗鲑现分布在高纬度的黑龙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从这一特殊的分布现象,反映了川陕哲罗鲑是在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冷时从北方扩散来的,冰期结束后停留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来,并分化为现在的物种。这是从鱼类的分布反映历史上气候变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稀有(鱼句)鲫是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属新种,是一种低等的鲤科鱼类,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正在将它培育成一种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鱼类实验动物。这种小型鱼类,具有特殊的繁殖生物学特点和能够耐受低溶氧、高二氧化碳的生理机能。在实验室内,水温14℃以上时,这种鱼每隔四、五天产一批卵,全年都可繁殖,可随时为研究工作提供鱼卵和仔鱼,并且生长4个月便达到性成熟进行繁殖,因而一年可传三代,是进行遗传学、发生生物学、鱼病学、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大量的特有种,是长江鱼类资源的特色,也是大自然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特别重视保护这些特有物种。他们的分布区狭小,对栖息生境要求严格,人类的生产活动,如修建水利工程、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引种等等,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事实上,目前有一部分特有种已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种群数量稀少,处境岌岌可危。�
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特有鱼类进行保护

㈡ 长江流域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请知道的速回,非常感谢。

江流域土地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生态环境特征,适应这些环境生存的动物种类多种多样。长江流域范围内陆生脊椎动物中有珍贵种类67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种类有25种,二类保护种类有42种(按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在长江上游高原地区的一些动物,不惧风寒,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有野牦牛、野驴、藏原羚、藏羚等;沼泽水域为黑颈鹤及一些雁鸭;在高原的东部,白唇鹿以高山森林草甸为栖息地,广泛分布在昌都以东、金沙江上游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到青海祁连山地和甘肃南部玛曲县境。在较低和比较开阔地域有再攀登于山岭陡壁的岩羊和盘羊。猛兽中的珍贵种类,以雪豹、猞猁为代表。雪豹的分布范围较广:在长江流域地区,南可达西藏东北部的昌都,北至青海的祁连,东到四川西部邓崃山地区的宝兴。 高原猛禽有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等,均为国家保护的一类珍贵鸟类。 高山森林动物有相当多的种类,为我国所特有。如举世闻名的大熊猫,分布从四川南部的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到西部的邓崃山,直至北部岷山北麓的甘肃文县及陕西秦岭南坡的佛坪、周至、洋县、宁陕、太白5个县境内。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自70年代中期已在它们的分布区域先后建立起以保护大熊猫及自然环境为主的保护区。 栖息于高山林区的金丝猴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共有3个亚种,其中以金丝猴四川亚种分布范围最大,数量最多。从四川西部邓崃山到北部岷山北坡的甘肃武都、文县和陕西秦岭山脊的南北两侧,以及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和巫山山地,均有分布。金丝猴云南亚种因其周身披以黑色且有光泽的长毛称作黑金丝猴。金丝猴贵州亚种因其周身披以浅黑色的长毛故被称作灰金丝猴,主要分布在黔东北武陵山区的梵净山地区。金丝猴活动能力极强,活动范围大,分布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猴群,成周期性的游荡,相隔时间一般为20~30天重复出现一次。 羚牛是以森林为栖息地的珍贵动物,以林下的多种箭竹、华节竹和灌丛的嫩枝芽及各种木本科植物为食。羚牛属有4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即指名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为我国所特有亚种,均分布在长江流域。 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我国共有3种麝的分布,分为马麝、林麝、原麝,长江流域均有分布,以四川麝的数量最多。马麝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的高原、高山区域;林麝分布在低山区;原麝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北坡的岳西、舒城、霍山、六安等市县的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森林严重破坏,加之乱捕滥猎,麝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地区已经绝迹。 鬣羚也称苏门羚,我国有3个亚种分布,即东南亚种、云南亚种和西南亚种。其中以西南亚种在长江流域的分布范围最大:从四川西南部的大小相岭和凉山山系到西部的沙鲁里山、邛崃山、大雪山,北部岷山北坡的甘肃南部、武都、甘南,以及四川东北部的巫山、大巴山等地均有分布。云南亚种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丽江及四部、南部地区。东南亚种分布在安徽南部。鬣羚行动敏捷,善于跳跃,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和裸岩地带,也出没在悬崖峭壁之间。 黑麂为麂科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森林动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之一。在长江流域的分布,仅见于安徽南部及江西东北部、浙江西部的一些县境,主要栖息在山地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 华南虎过区曾分布在四川、贵州东部和湖北等地区的一些山地林灌中,现已很少,或绝迹。在南川、武降白马山林场曾发现有虎的活动踪迹。贵州道真与沙河自然保护区相连接的原始森林内有极少华南虎生存。 长江流域分布着极为丰富的、以高原和高山森林为栖息地的珍贵鸟类,其中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种类,如雉科中的藏马鸡、蓝马鸡、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这些鸟类的分布范围大致从四川西南部的大小相岭、凉山、邛崃山向北直到横断山脉北段的广大地区;而长江中下游较低海拔的丘陵山地和森林草灌地区也分布着不少珍贵鸟类,如湘西的张家界、桑植、永顺,鄂西的来风、宣恩,以及黔东的铜仁地区就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等珍贵鸟类。白冠长尾雉在长江下游皖南山区的金寨地区也有分布。白颈长尾雉分布在皖南及江西的武宁、梅岭和井冈山地区。白颈长尾雉由于它周身美丽的羽毛和不同寻常的长尾,早已成为各动物园相继展示的观赏鸟类。

㈢ 长江里多少种鱼

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其中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纯淡水鱼有324种之多,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珠江有淡水鱼239种,黄河仅有150种)。

长江的鱼类中,有10种是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如降河洄游的鳗鲡、松江鲈,溯河洄游的中华鲟、鲥鱼等;另外还有16种是主要在河口区咸淡水生活的种类,

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经常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如鲻、suo、花鲈等。至于偶尔在河口见到的海产鱼类,就不能算作长江的鱼类了。

长江的珍稀鱼类主要是中华鲟和胭脂鱼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环境的污染和无节制的捕杀,长江鱼类正在急剧减少,仅长江江苏段存活的鱼类,就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61种锐减到110种左右。

㈣ 长江里有哪些鱼

在长江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计有248种,占整个长江鱼类种数的70.8%。其次是鲇形目鱼类,有37种,占10.7%。长江的鲤形目鱼类分属于4个科,亚口鱼科仅有胭脂鱼一个种,鳅科有50种,鲤科181种,平鳍鳅科16种。鲤科不但是长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占了总数的51.7%,而且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如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 鳊、鲴、铜鱼等,都属于这个类群。同时,鲤科中所有的11个亚科,在长江内都有分布。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长江水系多达24种。

㈤ 长江流域一级保护动物有哪些

长江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有六种,分别是中华鲟,白鲟,达氏鲟,白鳍豚,长江江豚和扬子鳄。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头部浑圆、体形流畅,弯弯的嘴角像是挂着憨态可掬的“微笑”,被称为“微笑天使”。

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均属于鲟科,鲟属鱼类,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级别,也是中国国家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一类级别。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物种,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稀少的一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7年科学家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2亿3千万年的进化史;它是世界上现存的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是鲸目鼠海豚科动物,俗称江猪,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

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㈥ 长江的动物有名的有哪些

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各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 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它的吻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搜寻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食物。 中华鲟鱼是大型洄游性鱼类。它们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 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需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 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肥育、栖息。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着亲鱼远征,向河 口、海洋游去 。中华鲟鱼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可长达2米以 上,雌鱼体重约二三百千克。 中华鲟鱼肉质肥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鳔和脊索可制鱼胶, 所以过去一直遭到过度捕捞。因为许多水利工程由于忽视生态平衡,所以也使这种 鱼类自然资源遭受严重影响。现在,中华鲟鱼有濒于灭绝的危险,因此要求严加保护。 白鳍豚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富灵性。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但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银杏、水杉、银杉、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中国的孑遗生物。但2007年8月8日:长江白鳍豚正式宣告绝种(但非灭绝)。 江豚 江豚俗称江猪,隶属于鲸目,鼠海豚科,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小型豚类,长江、珠江、鸭绿江及沿海均有有分布,下游为其主要聚居地。1984~1991年调查,种群数量约2700头。江豚是一种近岸活动的豚类,常出没于支流、湖泊与长江交汇处,或洲滩下首及河弯的缓流区。江豚被列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为现存于世界的仅两种本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匙吻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本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俗称鲔。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较大型淡水经济鱼类,主要生活在长江上游,偶而见于中游,是一种定居淡水的鲟。最大体重30余kg。目前其种群数量显着减少,可以作为长江三峡水库及其他大型水体的增养殖对象。重庆市水产研究所对达氏鲟人工繁殖研究已获成果。达氏鲟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鱼类。 胭脂鱼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1。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㈦ 长江原来有哪些生物

白鳍豚原是长江的龙头老大,居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漫长的水域里所向披靡一往无敌,但是它们最终灭绝了,这可怕的灾难只有可能来自——可怕的人类。上帝派了个天才来向人类透露它的绝密消息,那个叫做霍金的天才歪歪斜斜地坐在轮椅上,口齿不清地说:最后的日子,就在下个世纪.白鳍豚
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它有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声纳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丰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这些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吻突极狭长,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上翘。体长为吻长的6倍。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鳍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资源,拯救濒危物种

㈧ 常州;江苏有哪些珍稀动物

常州,江苏的珍稀动物有豹猫,天鹅,丹顶鹤,白鹤,麋鹿。

1,豹猫

豹猫的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但各亚种的差别比较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亚种平均体长45厘米,尾长20厘米,而西伯利亚的亚种体长则达到60厘米,尾长40厘米。



2,天鹅

天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

3,丹顶鹤

丹顶鹤,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

4,白鹤

白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5,麋鹿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

㈨ 长江都有什么鱼

长江四鱼指银鱼,刀鱼,𫚔鱼,鲥鱼。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于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刀鱼(学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𫚔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𫚔鱼。不同的地方,𫚔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𫚔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着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长江四鱼

定义
银鱼,刀鱼,𫚔鱼,鲥鱼

生存环境
已濒临绝迹

产地
近海的长江口

银鱼
银鱼
银鱼
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银鱼(salangid)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 ,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

刀鱼
因此鱼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刀鱼“狭薄而长头”,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个大者有一尺来长。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过清明,其丝毛骨即变硬,价钱就开始下跌。(江苏靖江被称为刀鱼之乡,但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杀及环境问题,野生刀鱼已十分少见,现在市面上大多为养殖刀鱼)

盐烤刀鱼
盐烤刀鱼

𫚔鱼一般指长吻鮠
亦称鮠鱼,俗称白戟。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𫚔鱼。不同的地方,𫚔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𫚔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着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现产量急剧减少,大𫚔鱼已不易捕捉。𫚔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

干锅回鱼
干锅回鱼
清蒸回鱼
清蒸回鱼

鲥鱼
长江四鱼
长江四鱼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鲥鱼简介

鲥鱼做法
鲥鱼做法
鲥(Macrura reevesi)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鲥属。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濒危等级:濒危。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锐利的稜鳞,排列呈锯齿的边缘。无侧线,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中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鲥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波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鲥鱼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龄,体长达616毫米,体重3.5-4公斤。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鲥鱼蛋白质含量为11.4-16.9%,脂肪为11.1-17.0%;还富含钙、铁、磷等,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鲥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鲥鱼,驰名古今中外。沿江各地鲥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泛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鲥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鲥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鲥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㈩ 长江流域有什么濒危动物

1、中华鲟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2、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3、江豚

江豚属(学名:Neophocaena):该属动物共有三个物种,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些可以进入河流。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4、麋鹿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

5、白暨豚

白暨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是哺乳纲鲸目动物,身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m,重约230kg,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喜欢群居,以鱼虾为食。

阅读全文

与江苏长江里面有多少种动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