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
1、鱼: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五大类。
2、水母: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3、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4、乌龟:
乌龟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
5、乌贼: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
Ⅱ 水里游的有什么动物,除了鱼类
1,在海水里面还有海龟,海马和腔肠动物如海参,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2,在淡水里面有小蝌蚪,水蛭,河蟹,虾之类的东西。
1,水生动物就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2,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
3,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 其他动物,如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生物。
Ⅲ 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1、乌龟: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2、青蛙: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
3、大鲵: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4、鳄鱼:栖息在淡水中(湾鳄可生活于海水中)。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5、蜥蜴: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
Ⅳ 地上爬的,陆上跑的,水中游的有哪些每一种都最少要写出5种动物的名称……
地上爬的:变色树蜥、蛇、壁虎、乌龟、扬子鳄、短吻鳄
陆上跑的:羚羊、角马、狮子、麋鹿、狼
水里游的:海豚、章鱼、乌贼、鲸、海豹、带鱼、大黄鱼、巨石斑鱼、中华鲟、大马哈鱼、大西洋鲑
(4)爬行动物有多少在水里扩展阅读:
爬行类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1]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Ⅳ 水中游的动物有哪些'
水中游的动物有:鲸,海豚,鸭嘴兽,水獭,海豹,海狮,海象等等。
1.鲸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中还包括所有海豚。
鲸主要分为两个种类:须鲸(Mysticeti)和齿鲸(Odontoceti)。须鲸的种类较少,但体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属于须鲸。然而齿鲸类的体形差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30cm左右,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在20米以上。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类。
5.海象
海象(学名:Odobenus rosmarus(Linnaeus,1758),海象科海象属的一种动物。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
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所以海象的学名,若用中文直译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壳,看起来十分丑陋。
参考资料网络-海象
网络-海豹
网络-水獭
网络-鸭嘴兽
网络-鲸
Ⅵ 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真正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爬行动物也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其主宰地球的中生代也是整个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那个时代,爬行动物不仅是陆地上的绝对统治者,还统治着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类其他生物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
其中,蛇颈龙和鱼龙是所有海生爬行动物中最凶猛的,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它们始终都控制着海洋。蛇颈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在其生存的远古时代,它那庞大的体型在海洋世界中称霸一时。蛇颈龙头小颈长,脖颈是身体和尾部长度的两倍,体躯宽扁,体长可达18米,四肢呈桨状,牙齿锋利,属于肉食性海洋大型爬行动物。尽管从科学理论上说蛇颈龙早已灭绝,但有人曾怀疑尼斯湖水怪可能就是蛇颈龙的后裔。除此以外,在白垩纪晚期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类最为凶猛的爬行动物——沧龙。它们的头骨很长,在构造上与现代的巨蜥很相似,所以沧龙与巨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是由远古的蜥蜴类进化来的。它具有现代的巨蜥和蛇一样的下颌骨,这个下颌骨不仅能下降得很低,而且还能向两侧打开,使装满的食物不会漏出去。
鱼龙是中生代海洋中生存过的已灭绝的鱼形爬行动物。1821年,柯尼希认为它们是介于鱼类和爬行类之间的动物,因此创立了鱼龙这个词。居维叶曾对鱼龙有过较形象的描述:“鱼龙具有海豚的吻,鳄鱼的牙齿,蜥蜴的头和胸骨,鲸一样的四肢,鱼形的脊椎。”同时指出它们也是一类古老的爬行动物。
到了中生代晚期,两栖类动物一部分彻底告别了大海,到陆地上定居,从而进化成爬行类的蛇。还有一部分依恋故乡大海成了今天的海蛇。海蛇身体呈圆桶状,尾巴扁平,善于游泳,喜欢栖息于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区,以澳大利亚北部与南洋群岛之间最多。有些种类的海蛇也有在海面上大规模集群的习性。广东沿海地区渔民常见到成千上万条海蛇追捕鱼群的场面。1932年5月4日,马六甲海峡出现过壮观的海蛇长阵,宽约3米,长达110米。在全世界2700多种蛇中,海蛇只有49种。
除了海蛇,最着名的就要数“活化石”海龟了。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龟和不可一世的恐龙一同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后来地球几经沧桑巨变,恐龙相继灭绝,海龟也开始衰落。但是,海龟凭借那坚硬的背甲所构成的龟壳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给它们带来的无数次厄运,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海龟步履艰难地走过了2亿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老、顽强而珍贵的动物。
Ⅶ 水陆两栖爬行动物有哪些
青蛙、乌龟、大鲵、鳄鱼、河马、蟾蜍、蜥蜴等。
1、青蛙的卵产于水中,是体外受精,从而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长大后也是水陆兼栖生活。
2、乌龟在动物学上是属于爬行动物,但是也在水里生活身上长着非常坚硬的甲壳。而且在受到击打后,还经常会把头和尾缩到壳中。大多数的乌龟都是肉食性动物,一般都吃一些小虾小虫,还有一些海里的植物。
3、大鲵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栖息于溪涧、池塘,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
4、鳄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卵生动物。其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鹿、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一般认为鳄鱼是一种水生动物,但它也是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
5、河马是一种两栖动物,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环境。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均在水中进行。它们几乎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休息,晚上才出来吃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
6、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7、蜥蜴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
Ⅷ 水里游的动物有
1、蓝鲸
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2、鱼类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3、海豹
海豹是对鳍足亚目种海豹科动物的统称。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
4、海豚
海豚是对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
5、海龟
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食性很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中的温暖海域。
Ⅸ 海洋的爬行动物有哪几种
目前现存的爬行动物有四大类,第一类是龟鳖目,主要生活在暖水海洋中,包括乌龟、海龟、甲鱼等动物;喙头目的喙头蜥,目前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有鳞目,包括蜥蜴和蛇,蜥蜴当中也包括壁虎、避役(变色龙)等;鳄目,也就是各种鳄鱼。
古代的爬行动物还有鱼龙类、蛇颈龙类、盘龙类、双孔类,双孔类包括槽齿类、翼龙类、恐龙类。
拓展资料
海龟(学名:Chelonia mydas)是海龟科、海龟属动物。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一对。上颌平出,下颌略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刻。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成钩曲。背甲呈心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缘盾每侧11片;喉盾前有单枚问喉盾;背腹甲间有一系列下缘盾。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每肢内侧各具1爪。背甲橄榄色或棕色,杂有黄白色放射纹;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杂以浅色斑纹;雄陛尾长,达体长的二分之一,前肢的爪强大而弯曲成钩状。
生活习性: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海龟实际上是游泳的好手,长长的前肢像桨一样,使它们很适合水中的生活。 海龟有洄游的习性般海龟在海水温度下降后,会迁徙到水温较高的水域来抵御寒冷。但有时峰面来得太快,水温急速下降,海龟的体温、生理活动及浮力控制等在短时间内无法调节,就会出现冻死的情形。有时这些海龟会在泥底屮停留很长的时间,其代谢速度也下降,进行类似冬眠的行为。
繁殖方式:海龟有识别出生地的能力,虽然常年遨游于海洋之中,可是一到繁殖季节,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回到出生的地点去产卵。由于海滩上的人工建筑越来越多, 必须回到其出生的海滩上产卵的海龟因无法找到故地而造成终生不育。海龟在夜间产卵。产卵前,只要稍微有些风吹草动,海龟会不顾自己身怀六甲,立刻掉头下海。然而,一旦开始产卵,即便你轻拍龟壳,它也纹丝不动。
濒危原因:由于海龟肉、卵、甲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长期遭滥捕滥杀,滥挖龟卵,以致数量急剧下降;再加上各地的海域环境质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海龟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衰退。
保护建议
(1)在各栖息地加强环保及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和保护海龟资源的重要性。
(2)建议将其列入中国Ⅰ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3)加强渔政管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禁止捕杀海龟和挖掘龟卵。
(4)加强栖息地环境保护及对排污源的控制管理力度。
(5)加强其繁殖生理学的研究,促进人工繁殖技术的早日成功,进行大批量的增殖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