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貉子是什么动物呢
貉子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
貉子外形特征
貉总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每年3月体重小,9月。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四肢和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体背和体侧毛均为浅黄褐色或棕黄色,背毛黑色,吻部棕灰色,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腹毛浅棕色,四肢浅黑色,尾末端近黑色。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❷ 貉怎么读音是什么
mò、hé、háo。
貉字详解:
一、详细信息:
部首:豸
笔画:13
二、笔顺图:
三、基本释义:
[ mò ]
同“貊”。
[ hé ]
1、也叫狗獾。哺乳动物。外形像狐,但体较胖,尾较短。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
2、古又同“貊(mò)”。
[ háo ]
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
(2)貉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1、狐貉
[hú mò]
亦作“狐狢”。兽名。狐与貉。
2、小貉
[xiǎo mò]
见“大貉小貉”。
3、夷貉
[yí mò]
即夷貊。
4、北貉
[běi mò]
我国古代东北方民族之一。
5、貉奴
[mò nú]
詈词。
❸ 嗠是什么动物
貉,俗称貉子,一种中型哺乳动物,属于犬科。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貉是东亚特有动物,我国是原产地之一。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貉
❹ 貉子是什么动物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
(4)貉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貉也是犬科动物中唯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貉是东亚特有动物,原产于俄罗斯和亚洲的朝鲜、日本、中国、蒙古等国,1927~1957年间被引入欧洲北部和东部,貉被引入欧洲后,曾在部分地区快速地扩散。
日本数量较多,而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灭绝。一般白昼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貉在夏季居于荫凉石穴中;其它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
❺ 貉子是什么动物
貉子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貉是东亚特有动物,原产于俄罗斯和亚洲的朝鲜、日本、中国、蒙古等国,1927~1957年间被引入欧洲北部和东部,貉被引入欧洲后,曾在部分地区快速地扩散。日本数量较多,而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灭绝。
(5)貉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栖息环境
生活在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兼跨越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栖河谷、草原和靠近河川、溪流、湖泊附近的丛林中,穴居,洞穴多数是露天的,常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旧洞,或营巢于石隙、树洞里。
地理分布
原产地: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越南。
引进地:奥地利、白俄罗斯、捷克、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瑞典、瑞士、乌克兰。
产地不明:乌兹别克斯坦。
❻ 貉是什么物种为何又像狗狗又像浣熊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狼狈为奸以及一丘之貉之类的词语。而狼狈以及貉就受到了大家的思考,当然狼和貉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种生物,而狈则并不存在于生物圈。大家也是比较熟悉狼的,所以我们讲一下貉。貉是一种犬科动物,至今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地方生存。
它的数量较多,属于无危物种,广泛的分布在欧亚、北美等地区。作为一种犬科生物,它和其他犬科类的动物则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貉的脸部则是有一块儿跟眼罩类式的毛发,并且它的脸部棕毛比老虎还要长,看起来类似于小浣熊。也就让它既像狗又像浣熊,很难分清。同样它的雌性体型较小,大概在3千克到6千克中间。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会存在那种数个家庭共同组成的貉群,虽然一些大型猛兽并不害怕他们,但中小型的食草动物则是对它们闻风丧胆。而要区分貉和小浣熊的差别,通常也是看耳朵。当然在我国一些地方貉也是灭绝了的,现在大多数是人工养殖。而在11月16日浙江杭州拍摄到野生貉,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❼ 一丘之貉的‘貉’是什么动物
貉(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为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
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唯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生活习性
一般白昼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貉在夏季居于荫凉石穴中;其它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独栖或3~5只成群,结群时以家庭为单位成对觅食,家域范围5~10km²。
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分布于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时起)常非持续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与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气中也出来活动。这一冬季睡眠的习性在犬科中是貉独有的。貉的足迹成对排列如小链状。
❽ 貉子指的是什么动物
貉子是食肉类犬科哺乳动物,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貉子的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貉也是重要毛皮兽,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轻暖而又耐久,御寒力强,色泽均匀。
貉子的习性
貉通常成对穴居,一洞1公1母,也有1公多母或1母多公者,邻穴的双亲和仔貉通常在一起玩耍嬉戏,母貉有时也不分彼此相互代乳。在家养条件下,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断奶后仔貉按10~20只一群,集群圈群圈养。
野生貉这一特性十分明显,白天在洞中睡眠,傍晚和拂晓前后出来活动和觅食。家养貉则整天都可以活动,基本上改变了昼伏夜出的特性。家养貉的活动范围较小,多在笼中进行直线往返运动,性情迟钝、温驯。在人接近时有多疑和畏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