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易危物种判几年
会判刑。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高速下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商业开发以及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目前,我们的资源十分有限,必须有的放矢,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根据物种濒危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等保护生物学手段,对濒危物种实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同时,必须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制定法律来保护濒危物种。怎样科学地建立评价生物物种灭绝风险的指标体系,是保护生物学家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划分物种的濒危等级时,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种群动态信息缺乏了解。濒危物种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Soule(1985)将保护生物学称之为“危机学科”,处理危机的学科往往要求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而等待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再行决策时将会错过决策机会。因此,在制定濒危物种等级时,人们利用直觉和创造力加上现有的信息,比较相似的事例,参照理论模式,进行评定。
目前,国际和国内有许多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本文将介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标准、CITES附录标准、美国濒危物种法案、濒危物种标准等级以及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等级标准、濒危红色名录等级标准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标准。然后,探讨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物种的保护优先序。
IUCN全称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948年10月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团体。至1994年底,126个国家中的100个政府和550个非政府团体在IUCN宪章上签字。IUCN自60年代开始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根据物种受威胁程度和估计灭绝风险将物种列为不同的濒危等级。IUCN根据所收集到的可用信息,并依据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的报告,编制全球范围的红皮书。IUCN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有3个目的:1)不定期地推出濒危物种红皮书以唤起世界对野生物种生存现状的关注;2)提供数据供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参考;3)为全球的科学家提供有关物种濒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
最初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仅包括陆生脊椎动物,红皮书开始收录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内容逐年增加,逐步发展为IUCN濒危物种名录红色名录。一些国家也开始编制国家濒危物种红皮书。我国在1996年开始出版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1998年出版了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濒危两栖爬行类动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兽类红皮书。
② 目前我国有哪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第一个就是我国的国宝,熊猫,目前熊猫居住在四川、陕西、甘肃等40个县内,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隐居生活第二个是金丝猴,目前存活下来的金丝猴只有200多只了第三个就是白鳍豚,小编个人非常喜欢它,因为它长得很可爱而且很漂亮,但是它的数量更爱稀少,它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大家都知道长江中下游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它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第四个是华南虎,虽然说人类害怕老虎的凶残,但是人类依然还会去吃老虎,正是因为如此,华南虎也处于了濒危状态,目前野外的数量大约只有20只,且能够捕食的动物也很少;
第五个就是朱鹮,是一种鸟类动物,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找不到了,直到70年代才在陕西找到7只;
第六个是扬子鳄,它也生存在长江地区,由于人们围湖造田,导致它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七个是黑颈鹤,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目前在西藏还有一个种群,大概4000只,这个数量也是濒危的啊。
③ 请问:关于我国濒危动植物
我国珍稀动植物濒危
由于森林资源稀少和野外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我国很多珍贵稀有动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初步统计显示,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为15%至20%,远高于10%至15%的世界水平。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有些已经濒临灭绝。如海南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黑熊等大大减少,稀有植物望天树、龙脑香等濒于灭绝,大象、孔雀雉等大为减少,麋鹿、野马、新疆虎等2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已经或基本灭绝。初步统计还显示,我国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约410种和13个类的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了156种,约占其总数的24%。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有3000种至4000种植物处于濒危之中。由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关系,如果有一种植物灭绝,就会有10种至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保护
1不在野外烧荒
当你走上街头,为污浊的天空而烦恼,为难闻的空气而窒息时,你一定会感叹:我们的大气质量越来越差了。政府已经下大力量进行大气治理,从治理汽车尾气、居民煤烟、工厂废气等开始,其中一项就是治理野外烧荒。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不应该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上,野外烧荒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降低大气能见度,损伤人们的健康。另外,草木秸杆等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烧掉是极大的浪费。并且,每年都有因为野外烧荒引发火灾,烧毁森林和草场的报道。还有人在林地中烧荒,将树木烤死,同时破坏小鸟、野兽和昆虫的栖息环境,破坏局部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提倡将荒草和树叶进行堆肥,重新补充到自然生态中,而不应一烧了之。
2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也许你不曾亲手屠杀过动物,但如果你购买了野生动物制品,你就变成了间接屠杀者。许多野生动物遭到人们的商业性开发,由于被认为"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被肆意捕杀,导致灭绝。如北美野牛、旅鸽等。据统计,全球野生动物年非法贸易额达100亿美元,与贩毒、军火评称为三大罪恶。海狗因人类进补之需而血溅北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人戴"沙图什"披肩炫耀之需而暴尸高原。为向日韩出口熊胆粉,近万头熊被囚人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为取犀角使犀牛遭受"灭顶之灾";为穿裘皮,虎豹都犯了"美丽错误"……为养宠物、为表演取乐、为医药实验……无数生灵都被列为"合理开发利用"的对象。全球每年非法贸易灵长类5万只、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张、哺乳动物皮1500万张,热带鱼类3.5亿尾……对地球生态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野生动物都成了人们待价而沽、肆意开发的商品。可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
3不乱扔烟头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反对吸烟的人列举出香烟的种种罪过。的确,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你是否想过百害之中,有没有对环境的危害呢?不光有,还挺多挺厉害呢!就说这小小的烟头吧,对环境的危害就挺可怕。一方面被人随意扔在路边的烟头最后往往会被风吹进下水道,进而会污染水源;另一方面,乱丢未熄灭的烟头还会引起火灾,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后果。1987年5月发生在大兴安岭的那场特大森林火灾,就是因为一个被人丢弃的烟头引起的。一个小小烟头不光毁了万顷林海,还让整个东北亚地区饱受了长时间的大气污染之苦。如果您现在还在吸烟,那么请接受我们的两条忠告:首先最好尽快戒烟;第二,不要乱丢烟头。相对于第一条来说,第二条应该说很容易做到。
4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近年来,野菜也成了餐桌上的佳肴,深受城里人喜爱,不但在集市上购买,还亲自到公园及郊外的绿地去采集。大部分人认为这是绝对的"绿色食品"。事实不然。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对于大气具有净化作用,不但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和固体悬浮物,而且对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过滤和富集作用。实验表明,工厂附近草本植物中硫元素的含量是空气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许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是如此。现在,大部分城市污染严重,很少能找到纯净的野菜。我们食用了这些污染的野菜,对身体危害很大,严重的还会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水体附近的野菜更不能食用。除此之外,挖野菜时将植物连根掘起,再加上人们的践踏,不但植物第二年不能生长,对植被也产生了破坏。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时髦",也不要只图个人口腹之快而无视自然生境脆弱,不要乱采摘、食用野菜,避免对环境和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5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我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由于人口持续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等多种原因,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野生动植物因生境恶化、数量锐减而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保护生态平衡,我国先后公布了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名录(即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并颁布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使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国现有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中含一级保护动物91种,二级保护动物162种;一级保护植物51种,二级保护植物203种……。这些动植物分布在我国各地,你家附近就可能找到一些。不妨试一试,找找看!
④ 动物灭绝资料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少年
法律分析: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能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最低量刑标准是五年以下,宣告刑视情节的轻重而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⑥ 每几年评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每五年评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
国家保护动物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依据,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为认定者的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另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包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
⑦ 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的详细资料
1、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7)我国濒危动物保护多少年扩展阅读: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
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
如朱鹮,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灭绝。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
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
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
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