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原上的动物有哪些
草原上包含的动物有:
苍蝇、蚊虫、鸟、老鼠、兔子、猪、狗、蛇、鹰、马、牛、羊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再加上微生物等分解者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拓展资料:
草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响小,使植物无法广泛生长。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如果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也就是从东北的完达山开始,越过长城,沿吕梁山,经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东麓为止,可以把中国分为两大地理区:东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区,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湿,大部分为农业区;西北部分多为高山峻岭,离海洋远,气候干旱,风沙较多,是主要的草原区。
‘贰’ 中国有哪些草原
1、新疆伊犁草原
伊犁草原也被称为“那拉提草原”,那拉提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的意思。那拉提草原是于第3纪古洪积层上发育的中山地草场,草原的东南连接着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
西北方向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草原内山泉密布,河溪纵横。同时,伊犁草原又与新疆其他的草原一样,草原不仅与荒漠对峙,而且还与雪峰对峙,从而产生一种丰富而复杂的立体的美感。
2、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在藏语中为“黑河”的意思,草原整体呈西高东低倾斜,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多丘陵、盆地,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气候要好于草原的中西部,所以,也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
藏北草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为现代文明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原始淳朴的乐园。
3、川西高寒草原
位于四川甘孜州中部,以理塘、甘孜、新龙、白玉、巴塘草原为核心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草地海 拔3800-4500米,山原和丘状高原地貌发育充分,平坦宽阔。
4、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
5、金银滩草原国家
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东距省会西宁100公里、南距青海湖28公里,占地570平方公里。西部与宝山和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方圆1100平方公里,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
‘叁’ 中国有哪些着名的大草原吗它们的现况如何
中国最美七大草原
呼伦贝尔东部草原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辖世界着名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富有森林自然宝库之称的大兴安岭于一体,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1723公里。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啼晨报晓的雄鸡,那么呼伦贝尔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呼伦贝尔总人口269.6998万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等35个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这里的许多少数民族仍继承和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遗风和生活习俗。浩瀚森林覆盖着的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于中部,成为呼伦贝尔东西部的天然分界线。东侧是黑土平原—松嫩平原,西侧是着名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未受污染,被称之为“绿色净土”,也被人誉之为“北国碧玉”。以牧草为主的植物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无边无际,风姿隽秀。地面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栖息着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地下则蕴藏着40余种矿产。新世纪的呼伦贝尔,无论无垠绿土,还是碧水蓝天;无论胡马长嘶,还是雪漫河山。它都浑然天成,到这里旅游度假,您会发出“天上人间”的感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伊犁草原
无论是声名在外的那拉提,还是后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传统的牧场巩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现出超然绝美的气质与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尔不群,逶迤千里,生机无限。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东部,即新源县那拉提镇镜内。那拉提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
那拉提草原地处楚鲁特山北坡,发育于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
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在历史上,那拉提草原就有“鹿苑”之称。这里也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场。
那拉提草原系亚高山草甸植物。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植株高达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这里还生长着茂盛的细茎鸢尾群系山地草甸。
锡林郭勒草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枣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空间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鄂尔多斯大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鄂尔多斯草原,正是镶嵌在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3年,内蒙古宏胜达建筑公司着手调研、策划、论证,准备兴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经杭锦旗及锡尼镇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3月开始正式兴建,同年8月初正式交付运营,短短两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不仅已经成为响誉中外的特色旅游景区,并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限福音。到目前为止,该景区用于牧民补贴、征地、修路、大本营建设及配套设施、广告宣传、旅游促销、员工培训等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鄂尔多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传说和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誉满全球。鄂尔多斯草原以其宽阔的胸怀、一望无际的自然属性和蓝天。绿草、白云、羊群的优美意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鄂尔多斯草原的真实写照。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地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距杭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锡尼镇9公里。东距世珍日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自然形成黄金旅游一条线。这里被银川市、乌海市、临河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所拥抱。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营和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设计独特,别具一格。按功能区划分为歌舞表演、餐饮娱乐区,住宿休息区、骑马射箭动动区、洽谈会务区、庙宇、敖包祭祀区、体验蒙古民族风俗休闲区等;景区日接待能力上千人,过夜留宿接待力300余人。天时的特色加上人性的管理和优质服务,使鄂尔多斯的发展象翱翔的雄鹰、腾飞的骏马!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永远张开热情豪放的臂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川西高寒草原
这里所说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边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条民族迁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来汉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寻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区。笔者在2002年出版的《香格里拉之旅》中曾为康定取了一个名字叫香格里拉之门,进了康定,香格里拉就不再遥远。
自汉朝起,茶叶和马匹就是汉藏地区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线是:成都→临邛(今邛崃) →雅安→严道(今荥经) →翻过大相岭至旄牛县(今汉源县)渡过大渡河到达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桥一带),然后从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尔,这就是世所闻名的茶马互市,其所经道路被史家和学者命名为茶马古道,为这一道路命名的是云南学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时间重走了茶马古道。
沿古道行进是一件颇有历史意义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于山中被弃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两边虽相隔数十千米却有着大相径庭的气候,很多时候东面阴雨绵绵而二郎山以西却是丽日晴天。如果要深入体验康藏文化与风情,那最好是去到关外,所谓关外是康巴人对于自然地理的一个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过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关外。关外是更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辽阔,雪山高耸,牧歌悠扬,蓝天下是盛开的喜悦的心灵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体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汉族外,其余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过程中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至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藏族人们也就是在那时成为一个有共同文字与信仰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上当时各部族与种姓间有一些土着语言,因而在藏语发音上有很大区别,故而依据方言的不同,藏族分为拉萨方言区、安多方言区和康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属于康方言区。康方言区的人自称康巴,巴中康方言里的意思与汉语的人大致相同。民间流传着一句着名的话:“康巴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走进川西高原将会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带着雪山草地的气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脉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们一般将这一地带称作横断山区。关于横断山区我会在地理一节中会作专门讲述。地理与气候原因促成了这一方土地独特的景观和复杂的高原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实写照。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当雄与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每年都有许多前来转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都会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爱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达2859条,总面积1972.5平方公里。冰雪融化成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年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河西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命脉,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威、张掖两地区和金昌市部分地区,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65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原植被。区内有高等植物1044种,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旱区域内,却显得异常重要和珍贵。正是由于祁连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雨蓄存下来,缓慢地补给江河,起了调节径流、削减山洪、保证年径流量相对稳定的作用。对水源林的重要作用,古人早有清楚的认识,把它概括为"雪山千仞,松杉万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有兽类58种,鸟类140多种,两栖、爬行类1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野驴、野牦牛、盘羊、雪豹、斑尾榛鸡等几十种。这里还是我国珍贵药用动植物麝的重要产地之一。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生境和动植物区系,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杰欣 2009-07-17 18:29:10 我国草原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108 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如果从我国的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也就是从东北的完达山开始,越过长城,沿吕梁山,经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东麓为止,可以把我国分为两大地理区:东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区,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湿,大部分为农业区;西北部分多为高山峻岭,离海洋远,气候干旱,风沙较多,是主要的草原区。
我国草原一般可以划为五个大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
蒙宁甘草原区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的大部和宁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的草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0%。本区大多为高原地带,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本区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春秋气候多变。其中的牧草种类丰富,优良牧草有200多种,如羊草、披碱草、雀麦草、狐茅、针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和骆驼等。内蒙古草原是本区的主体,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区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本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高山环耸,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牧草种类有羊茅、狐茅、鸭茅、苔草、光雀麦、车轴草等。主要牲畜有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马等。
青藏草原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北至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黄牛等
‘肆’ 中国有哪些野生动物
中国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中华鲟、野牦牛、中华秋沙鸭等等。
1.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2.华南虎
华南虎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厦门虎,南中国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3.中华鲟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1]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4.野牦牛
野牦牛(拉丁学名:Bos 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5.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秋沙鸭
网络-野牦牛
网络-中华鲟
网络-华南虎
网络-大熊猫
‘伍’ 中国那里的野生动物种类最多
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中,这里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到沙漠中:天鹅、野兔、胡杨等 100多种绝迹多年野生动植物再次出现,2013年甚至来了 70-80只灰鹤,2014年又出现了成群的红顶鹤……
从1988年到2016年,库布其的沙尘暴从每年50次减少到每年1次,降雨量从每年不足100毫米增加到每年456毫米,生物种类也从不足10种增加到530种,甚至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也重新回到沙漠中。
库布其沙漠的沧桑巨变,正是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加强荒漠化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实践。3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亿利集团等当地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对库布其沙漠进行了科学治理。
据评估,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约64.6万公顷),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带动当地民众脱贫10.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库布其沙漠从祖国正北方的一块“黄褐斑”变成了一枚“绿宝石”。
经过近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其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恢复。
鄂尔多斯市:野生动物1500多种、野生植物400多种
据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王林和说,鄂尔多斯市动物区系的主体由中亚型的草原和荒漠动物群组成,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
鄂尔多斯市有野生动物1500多种,主要有:狼、沙狐、赤狐、草兔、石鸡、蒙古兔、刺猬、岩羊、遗鸥、蓑羽鹤、苍鹭、大白鹭、白琵鹭、赤麻鸭、绿头鸭、反嘴鹬、风头麦鸡、林鹬、斑嘴鸭、白天鹅、赤膀鸭、环颈雉、鸥嘴噪鸥、白翅浮鸥、棕头鸥、黑翅长脚鹬、猫头鹰等。其中兽类6目、13科、34属、40多种(啮齿目19种、翼手目2种、食虫目4种、偶蹄目3种、兔形目1种);两栖类1目、2科、4种;爬行动物3目、4科、13种;鸟类15目、30科、100多种;昆虫14目、138科、1000多种。
东部有黄羊、刺猬、艾鼬、黄鼬、赤狐、兔狲等典型草原动物,爬行类中的白条锦蛇、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为优势种。西部主要有原羚、子午沙鼠、短耳仓鼠、羽尾跳鼠、五趾心颅跳鼠、三趾跳鼠、虎鼬、沙狐和大耳猬等。由于荒漠中辐射热量大,借地温孵化的沙生蜥蜴异形繁多,代表种有荒漠麻蜥、密点麻蜥。
王林和说,鄂尔多斯市植物区系属于欧亚草原区亚洲荒漠区,总属于泛北植物区域,东部与中国华北森林区为邻,东南部与黄土高原区衔接,西与阿拉善荒漠区相接。
全市野生植物中有饲用植物496种,分属46科、178属;观赏、园林绿化植物50种,分属14科、26属;芳香、化工原料植物53种,分属22科、35属;淀粉及酿造原料植物32种,分属9科、14属;油料植物15种,分属9科、12属;野果类植物7种,分属5科、5属;纤维植物29种,分属8科、16属;主要蜜源植物50种,辅助蜜源植物402种,有毒蜜源植物9种,分属78科、234属;珍稀植物10种,分属5科、8属。
主要野生植物有: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沙地柏、甘草、乌拉尔甘草、绵刺、蒙古扁桃、柠条锦鸡儿、柳叶鼠李、柴胡、野枸杞、油松、侧柏、黄榆、山桃、山杏、沙棘、黄刺玫、沙柳、桧柏、杜松等400多种。鄂尔多斯市盛产中草药材,可入药品种378种,采集收购的有112种。甘草、麻黄草、银柴胡、远志为地道药材,“梁外甘草”闻名中外,杭锦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是我国甘草资源主要基地之一。年产甘草200万公斤、麻黄1000万公斤,是鄂尔多斯市的优势产品。
据了解,自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取得了显着成效。截至2010年,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7处,旗级自然保护区1处。
鄂尔多斯市沙柳与柠条种植面积(截至2016年底数据):
杭锦旗:共有野生动物24目33科59种
经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杭锦旗共有野生动物24目33科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计7目8科15得,一级保护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三有“动物”(指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共计17目25科44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金雕、遗鸥;二级保护动物有长耳鸮、雕鸮、白琵鹭、白额鹤、鸳鸯、天鹅(所有种),其它鹰类有隼类、灰鹤、蓑羽鹤;三有动物有草兔、沙狐、雉鸡、沙鸡、鸿雁。
达拉特旗:共有脊椎动物188种、198种野生动物种
经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全旗共有脊椎动物188种,隶属于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5纲,其中物种数最多的是鸟类148种,隶属于17目41科,兽类有5目10科29种;爬行类有2目3科9种;最少的是两栖类,只有l目2科4种。
在达拉特旗的198种野生动物种中,有国家I级、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其中18种为为鸟类,1种为兽类。其中国家I级重点动物2种,全部为鸟类,分别是黑鹳、大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7种,其中鸟类有16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鸳鸯、疣鼻天鹅、鸿雁、赤麻鸭、野鸭、渔鸥、翘鼻麻鸭分布于全旗沿黄河湿地及乌兰淖尔水库等湿地,苍鹰、燕隼、灰背隼、红隼、黄爪隼、蓑羽鹤、灰鹤、雕鹗、纵纹腹小鹗、短耳鹗、长耳鹗,狐狸、环锦雉、灰斑鸠、斑翅山鹑和1种兽类草原斑猫,分布于全旗范围内。
‘陆’ 热带大草原上有很多野生的动物吗去那里玩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呢
在热带大草原上有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而且大部分野生动物都适合在热带大草原上生存。但是要去这些地方旅游,首先要注意紫外线防护,同时人身安全也一定要保护好。
热带大草原是一个比较原始,受人喜欢的地方,在大草原上旅游,能够感受到来自原始自然风景的风光,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一、热带大草原适合野生动物生存
热带大草原由于环境湿度温度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存,所以在这些地方大量聚集了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甚至能够促使野生动物在这些地方繁殖生存热带大草原像是个大环境、大家庭能够包容和容纳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更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而且这在大草原很少被人们现代科技污染,所以也就适合这些野生动物生存。
‘柒’ 中国四大草原
01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着名的四大草原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草原上真是体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02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着名的天然牧场,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03
新疆伊犁草原,其中在新疆伊犁草原最出名的是那拉提草原,在维语中那拉提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这里地域广阔、水草丰美。
04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其中草原的野生动物有很多,而且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比如黄羊、隼等。
05
西藏那曲高寒草原,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那曲草原虽然因高寒着称,因为鲜有人为干扰,所以草原的自然面貌保存的是最好。
‘捌’ 中国的几大草原是哪几处
中国的六大草原是伊犁草原(新疆)、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川西高寒草原(四川)、那曲高寒草原(西藏)、祁连山草原(青海、甘肃)、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
1、伊犁草原(新疆)
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未受污染,被称之为“绿色净土”,也被人誉之为“北国碧玉”。以牧草为主的植物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地面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因为水草丰美,尤其适合发展畜牧业,纯正的草原是优质奶源的源头,所以成为各大奶业品牌竞相追逐之地,听说伊利就在这里率先建立了黄金奶源基地(听说他们还在新疆天山还有锡林郭勒都建有天然牧场,令人瞠目结舌)。新世纪的呼伦贝尔,无论无垠绿土,还是碧水蓝天;无论胡马长嘶,还是雪漫河山。它都浑然天成,到这里旅游度假,您会发出“天上人间”的感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玖’ 中国有哪四大草原分别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最着名的四大草原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四大草原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畜牧业发达。这里的乳畜产品物美价廉,质地优良,大量出口海外。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着名的三大草原之一,世界着名的天然牧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1] 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关注,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伊犁草原
无论是声名在外的那拉提,还是后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传统的牧场巩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现出超然绝美的气质与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尔不群,逶迤千里,生机无限。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风景区总面积达8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即使到了隆冬时节,那拉提也别有一番意趣和情致。到那里滑雪或乘坐马拉爬犁,可尽享北国草原风情的乐趣。
锡林郭勒草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