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洋生物有哪几类生态类群并简述上述几类生物生态特点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大类: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
浮游生物:①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
② 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 结构。
③ 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海洋中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其生长繁殖除主要受到自身生物学特性影响外,还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如海流、扰动、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种类组成繁殖、数量大、分布广,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浮游动物通过捕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作为鱼类等高层营养者的饵料,其数量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鱼类等的资源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浮游动物既是初级生产的消费者,也是次级生产者,在浮游植物和游泳动物食物链之间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游泳生物:
1. 底栖性游泳生物
2. 浮游性游泳生物
3. 真游泳生物
4. 路源游泳生物
特点:该类群生物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 自由 游动 它们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 是海洋生 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 这类生物是由鱼类、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 壳动物的一些种类 以及爬行类组成的。
作用:底栖生物:特点: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 物 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 包括了 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作用:底栖植物:这类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
底栖动物:海洋底栖动物绝大多数是消费者 为异养型生 物 但海底热泉动物群落的成员有的能进行 化学合成作用 在无阳光和缺氧的条件下 与 自养型生物共生 以无机物为生。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底栖植物为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一级。植食性底栖动物,有的(如藻虾、鲍)以大型藻类为食;有的(如双壳类、毛虾、桡足类等)以浮游植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级。许多肉食性底栖种类(如螺类和许多虾、蟹)以植食性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属于食物链的第三级。有些底栖动物是人类食用的对象(如经济虾、蟹、贝类和一些底栖鱼);有些种类(如小型虾、蟹、贝类、多毛类)是鱼类及其他动物捕食的对象。因此,阐明底栖生物的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海洋生物生产力和资源的关系,对水产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 海洋生物按摄食方式可分为
任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被食者与摄食者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亦称为“营养链”。食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
营养层次海洋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是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为植食性动物,如钩虾、哲水蚤等浮游甲壳动物,蛤仔、鲍等软体动物,鲻、遮目鱼等鱼类,提供食料。植食性动物为一级肉食性动物所食,如海蜇、箭虫、海星、对虾、许多鱼类、须鲸等。一级肉食性动物又为二级肉食性动物(大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所食。随后,它们再被三级肉食性动物(凶猛鱼类和哺乳动物)所食。依此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各个生物类群层次,叫做营养层次。
类别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很大部分不是直接被植食性动物所食用,而是死亡后被细菌分解为碎屑,然后再为某些动物所利用。因此,如同在陆地上和淡水中的情况,在海洋生态系中也存在着相互平行、相互转化的两类基本食物链:一类是以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另一类是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
海洋中无生命的有机物质除以碎屑形式存在外,还有大量的溶解有机物,其数量比碎屑有机物还要多好几倍。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聚集物,成为碎屑有机物,而为某些动物所利用。所以,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碎屑食物链的作用不一定低于植食食物链。
此外,在海域中还存在一条腐食食物链。它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以化学能合成的细菌为起点,在海洋生态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特点海洋食物链较长,经常达到4~5级。而陆生食物链通常仅有2~3级,很少达到4~5级。海洋食物链的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多分枝的,加上碎屑食物链、植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相互交错,网络状的营养关系比陆地的更多样、更复杂。因此,在海洋中用食物网更能确切表达海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③ 海里的动植物有哪些
海底的动物
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
海洋食物链是指在海抄洋生物社群中,从自营性细菌或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开始,经浮游生物、草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的动物,依次形成捕食者与被食者的需求关系。食物袭链的结构和金字塔类似,底座很大,而每上一级就比前一级缩小,整个
是由多种复杂的食物链所形成的。 例如最常见的:藻类--小鱼、虾子-鲨鱼、鲭鱼、金枪鱼等有些会发出超声波,比如鲸类。有些会发出次声波,通常用于呼唤同伴或求偶。 掠食动物通常是通过出其不意或者是用速度去追赶猎物,而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掠食动物的动物移动速度却很慢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深水鱼: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海下100米比较亮,200米就不那么亮了,300米、400米就暗下来,500米...
④ 植食性动物有哪些
植食性动物有大象、马、牛、羊、蝗虫等。
1、大象: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2、马:马属动物的祖先—始新马出现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其身体如同狐狸样大小,以多汁嫩叶为食,前足有四指,后足有三趾。
3、牛:它们体质强壮,颈、肩或背部常具有由脊椎的背棘支持并有发达的肌肉而形成的隆起。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
4、羊:羊又称为绵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原为北半球山地的产物,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体形较胖,身体丰满,体毛绵密。
5、蝗虫: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
⑤ 想想你还知道那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请写出来,帮帮我,可以加分噢!
白鲸、白熊、海豹、海狗、海牛、海狮、海豚、海象、虎鲸、蓝鲸、抹香鲸、儒艮、小温鲸、一角鲸、中华白海豚、座头鲸 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鲸目、海牛目、鳍脚亚目(或鳍脚目)三大类。另外海獭几乎一生都在海上度过,很少登上陆地,基本上也算海洋哺乳动物。 鲸目Cetacea包括鲸和海豚,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适应水栖生活的一支,外形和鱼相似,已经完全不能在陆地上生活,其中包括一些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而多数则是中等体型。现存的鲸目成员均前肢成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尾端有水平的尾鳍,北部常有垂直的背鳍,鼻孔移到头顶. 海牛目Sirenia是仅有的适应海洋生活的植食性动物,也是仅次于鲸目最适应水栖生活的动物,和鲸类一样,前肢变成鳍状,没有后支,有尾鳍,不能上岸,但有短颈,尚保留退化的骨盆,鼻孔虽然上移,但尚未象鲸类一样移到头顶。海牛目体型肥胖,有很厚的脂肪层,脑不发达,行动比较迟缓。海牛目出现得很早,早在始新世晚期的原始类型便于现存种类差别不是很大。海牛目现存有儒艮科Dudongidae和海牛科Manatidae两个科,前者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水域,现存种类少而化石种类较多,后者分布于大西洋水域,现存种类略多而化石种类较少。 鳍脚亚目Pinnipedia或鳍脚目是水栖性的食肉动物,牙齿和陆栖的食肉动物相似,但是成鳍状,身体纺锤型,非常适于游泳。鳍脚类平时生活在水中,在水中觅食,但是需要在陆地上繁殖,也在陆地上休息。鳍脚类通常在繁殖期成大群云集在岸边,为一雄多雌制,雄兽长体型比雌兽大数倍。鳍脚类身上有厚的脂肪层或者毛皮来抵御海水的寒冷,而人们常为了获得脂肪和毛皮而对其大量捕杀,而鳍脚类在繁殖期云集在岸边的习性也使其容易遭到捕杀,因此现在不少种类均处于濒危状态,有些种类可能已经灭绝。鳍脚类现存有三个科,这三个科可以归于两大类,海狮科Otariidae和海象科Odobenidae又称耳海豹类,有小的外耳壳,肺活量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游泳时主要靠前肢推动,在陆地行走时后肢向前折叠,靠四肢行走,可能起源于熊类;海豹科Phocidae又称无耳海豹类,无外耳,肺活量小,氧气多储存于血液中,适合深潜,游泳时主要用后肢推动,在陆地行走时后肢不能向前折叠,需要靠身体蠕动来行走,比较笨拙,可能起源于鼬类。鳍脚类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但豹海豹和某些海狮等也捕食海鸟或其它海兽。 海獭Enhydra lutris几乎一生都在海上度过,很少登上陆地,且在陆地上行动笨拙。海獭经常躺在海面上漂泊,是唯一经常仰泳的海洋哺乳动物。海獭分布于北太平洋的沿海地带,由于毛皮珍贵而受到捕捉,现已非常稀少。
⑥ 海洋动物疑问
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鲸目、海牛目、鳍脚亚目(或鳍脚目)三大类。另外海獭几乎一生都在海上度过,很少登上陆地,基本上也算海洋哺乳动物。
中国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哺乳动物是哺乳类中适于海栖环境的特殊类群,通常被人们称作为海兽。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
兽中之“王”——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1904年,地点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它的心脏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总重量约为8吨~9吨,肠子有半里路长。这样大的躯体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
蓝鲸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论个头堪称兽中之“王”。蓝鲸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功率可达1700马力,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的力量相匹敌。它能拖拽800马力的机船,甚至在机船倒开的情况下,仍能以每小时4海里~7海里的速度跑上几个小时。蓝鲸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每小时可达15海里。蓝鲸有一个扁平而宽大的水平尾鳍,这是它前进的原动力,也是上下起伏的升降舵。由前肢演变而来的两个鳍肢,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并协助转换方向,这使它的运动既敏捷又平稳。
--------------------------------------------------------------------------------
潜水冠军----抹香鲸
抹香鲸头重尾轻,宛如一头巨大的蝌蚪,头部占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个大箱子。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畅通,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气时喷出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虽然抹香鲸的牙齿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长,每侧有40枚~50枚,却是只有下颌有牙齿,而上颌只有被下颌牙齿“刺出”的一个个的洞。不过,抹香鲸习性与蓝鲸截然不同它是非常利害的,猎物一旦被它咬住就难以脱身。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乌贼因此“练就”了一身潜水的好功夫。
在所有鲸类中,以抹香鲸的潜水为最深,可达2200米。抹香鲸的经济价值很高,巨大的“头箱”中盛有一种特殊的鲸蜡油,过去人们误以为是脑子里流出来的,所以叫它“脑油”其实“脑油”与脑无关。这是一种用处很大的润滑油,许多精密仪器,如手表、天文钟甚至火箭,都离不了它一头大的抹香鲸的头部可以装一吨这样的油。着名的龙涎香就是这种鲸肠道里的异物,这是一种极好的保香剂,抹香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
横行的暴徒——虎鲸
虎鲸也属于齿鲸类。它体长近10米,重7吨~8吨,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虎鲸的英文名称有杀鲸兇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屡屡目睹虎鲸袭击海豚、海狮以及大型鲸类的惊心动魄的情景。
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厘米~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大嘴一张,尖齿毕露,更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牙齿朝内后方弯曲,上下颌齿互相交错搭配,与人的两手手指交叉搭在一起的形式相似。这不仅使被擒之物难逃虎口,而且还会撕裂、切割猎物。虎鲸很好辨认。在它的眼后方有两个卵形的大白斑,远远看去,宛如两只大眼睛;其体侧还有一块向背后方向突出的白色区域,使它独具一格。
虎鲸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游泳时,雄鲸高达1.8米的背鳍突出于水面上,颇与一种古代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相似,虎鲸因此而另有“逆戟鲸”的别名。
--------------------------------------------------------------------------------
海中智叟——海豚
过去人们常说,在动物界中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但事实证明,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有些技艺,猴子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能学会。如果用动物的脑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动物的聪明程度,那么海豚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海豚经过训练后,不仅可以表演各种技艺,例如顶球、钻火圈……而且在人的特殊训育下,它们可以充当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潜至海底打捞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实验用的火箭、导弹等,或给从事水下作业的人员传递信息和工具,还能进行军事侦察,甚至充当“敢死队”,携带炸药和弹头冲击敌舰或炸毁敌方水下导弹发射装置。
--------------------------------------------------------------------------------
貌似家犬的海豹
在海滨公园的海豹池中,海豹整日游泳戏水生动活泼,实在逗人喜爱。若加以训练,它还会表演玩球等节目。海豹身体浑圆,形如纺锤,体色斑驳,毛被稀疏,皮下脂肪很厚,显得膘肥体胖。两只后脚恒向后伸,犹如潜水员的两只脚蹼。游起泳来,两脚在水中左右摆动,推动身体迅速前进。从海豹的头部看,貌似家犬,因而不少地区称其为海狗。有时它爬到礁石上,这时它的动作就显得格外笨拙,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海豹爬行的动作非常有趣,因此常引起观者的朗朗笑声。
海豹的身体不大,仅有1.5米~2.0 米长,最大的个体重150公斤,雌兽略小,重约120公斤。
在自然条件下,海豹有时在海里游荡,有时上岸休息。上岸时多选择海水涨潮能淹没的内湾沙洲和岸边的岩礁。例如,在我国的辽宁盘山河口及山东庙岛群岛等地都屡见有大群海豹出没。海豹的潜水本领很高,一般可潜到100米左右, 在水深的海域还可潜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续23分钟。它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达每小时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各种鱼类和头足类,有时也吃甲壳类。它的食量很大,一头60公斤~70公斤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公斤~8公斤鱼。
--------------------------------------------------------------------------------
深海打捞员——海狮
海狮吼声如狮,且个别种颈部长有鬃毛,又颇像狮子,故而得名。它的四脚像鳍,很适于在水中游泳。海狮的后脚能向前弯曲,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灵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样蹲在地上。而海豹的后肢却是恒向后伸,不能朝前弯曲,故不能在陆地上步行。虽然海狮有时上陆,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避开敌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在海上巡游觅食。
海狮主要以鱼类和乌贼等头足类为食。它的食量很大,如身体粗壮的北海狮,在饲养条件下一天喂鱼最多达40公斤,一条1.5公斤重的大鱼它可一吞而下。若在自然条件下,每天的摄食量要比在饲养条件下增加2倍~3倍。
海狮也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海兽。经人调教之后,能表演顶球、倒立行走以及跳越距水面1.5米高的绳索等技艺。海狮对人类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替人潜至海底打捞沉入海中的东西。自古以来,物品沉入海洋就意味着有去无还,可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一些宝贵的试验材料必须找回来,比如从太空返回地球而又溅落于海洋里的人造卫星,以及向海域所做的发射试验的溅落物等。当水深超过一定限度,潜水员也无能为力。可是海狮却有着高超的潜水本领,人们求助它来完成一些潜水任务。例如,美国特种部队中一头训练有素的海狮,在1分钟内将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来,人们付给它的“报酬”却只是一点乌贼和鱼。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
食草的海兽——儒艮
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生活着一种海兽,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马来语直接音译而来的,也有人称它为“南海牛”。除我国外,儒艮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一些国家。
儒艮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但凡水生植物它基本上都能吃。儒艮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儒艮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它又有“海牛”一名。儒艮体长3米左右,体重达400公斤左右,行动迟缓,从不远离海岸。它的游泳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儒艮体色灰白,体胖膘肥,油可入药,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正因为如此,所以屡遭人类杀戮,如不严加保护,它们就有灭顶之灾。因此,儒艮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⑦ 海中哺乳动物有哪些
海洋哺乳动物又称海兽,目前关于海洋哺乳动物的分类还存在争议,以前的分类方式似乎不适用了,新的分类方式为:食物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来源于海洋,生活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哺乳动物即可称为海洋哺乳动物。
鲸目
鲸是我们最熟悉的海兽了,我们从很小就知道鲸鱼不是鱼,是哺乳动物。鲸是最早返回海洋的哺乳动物,经过长时间对海洋环境的适应外型接近鱼类。鲸的种类约有98种,分为须鲸和齿鲸。须鲸体型很大,共15种,最小的也超过6米,最大的蓝鲸体长33米、重达180吨,可能是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
齿鲸种类繁多,最大的齿鲸是抹香鲸,长20米重50吨,最小的是加湾鼠海豚,长1.5米重50公斤。种类最多的两个科是喙鲸科和海豚科,虎鲸是最大的海豚。还有五种生活在河流里的小型齿鲸称为淡水鲸(淡水豚),它们是恒河豚、印河豚、亚马逊河豚、拉普拉塔河豚和白鱀豚。虽然它们可以生活在淡水里,但依旧归为海洋哺乳动物。
海牛目
海牛目目前仅存两科4种,儒艮科1种和海牛科3种,1768年灭绝的斯特拉大海牛就曾是海牛科最大成员。海牛和儒艮很容易混淆,海牛的尾巴是圆形的,像一把蒲扇。儒艮的尾巴是分叉的,类似鲸的尾巴,是上下摆动的,而非鱼类的左右摆动。海牛返回海洋的时间比鲸鱼晚,身体还未特化为流线型。海牛目成员都是植食性的,以浅海生长的海草和藻类为食。据传它们是美人鱼的原型,海牛和儒艮都会靠在礁石上哺乳幼崽,可能被西方水手看见误认为是生活在海里的人类。
海狮科
北海狮
海狮科原本是鳍脚目,现归为食肉目鳍脚亚目。海狮、海豹、海象都是鳍脚亚目,据说它们和陆地上的猫科犬科熊科等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细齿兽。海狮科分为海狮和海狗,最大的海狮为北海狮,体长可达3.5米,重1吨。海狗皮毛较浓密、光滑,又称“皮毛海狮”。
海豹科
南象海豹
海豹种类很多,体型最大的海豹科成员为南象海豹,是除鲸之外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雄性南象海豹体长可达6米,重达3.6吨。还有生活在淡水湖里的贝加尔湖海豹和生活在咸水湖里的里海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