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中国有多少动物化成人的

中国有多少动物化成人的

发布时间:2022-08-09 20:46:05

Ⅰ 猿人是怎么转变成人的

古猿过渡到猿人的第一步:到树下来生活 (一) 我们知道,作为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的某一类古猿,例如埃及古猿或者其他晚期古猿,是森林动物,一般居住在树上。而猿人不是森林动物,他们在面上生活。 现在要问:什么因素使森林里的古猿变成猿人呢?森林里的古猿发展成猿人大抵经过哪 些步骤呢? 首先,这种古猿必须离开森林,到地面上来生活。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这种直立行走的古猿开始只能主要使用天然的物体作为工具,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猿人——早期猿人。 在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森林里的某种古猿怎样演变成直立行走的古猿。 这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由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地面上的生活方式。 (二) 什么因素会使森林里的古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呢? 一般认为这跟地理变迁相联系,跟环境变化相联系。我们知道,气候会发生变化,引起大片森林的逐渐消失。我们也知道,地壳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常在变动的。低的地方会逐渐变成高的地方,高的地方会逐渐变成低的地方;海会变成陆,陆会变成海。我国古代的人们所说的“沧海桑田”,就是这回事。在这海陆变迁过程中,气候也可以发生变迁。 地理和气候的变迁必然要影响到有关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已知的事实来谈一谈猿人的起源了。 猿人究竟起源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没有定论。非洲和亚洲都是可能的地方。现在已知的材料,表明非洲东部是猿人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亚洲南部包括我国的西南地区可能是猿人的另一个发祥地。 从距今5亿年前开始,我国的西藏和它的周围地区一直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这块地方才逐渐上升,变成陆地。以后又进一步隆起变成高山。1966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地区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有力地证明了那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地势的变迁不是孤立的事件。跟这相联系的是气候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变。在地势的变迁中,原来温暖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寒冷的地方,寒冷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温暖的地方。原来潮湿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干燥的地方,干燥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潮湿的地方。 大约在一二千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一带本来是比较低洼的地方,那里有温暖的气 候,有茂密的森林。后来那里的陆地缓慢地隆起,终于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地势升高以后,气候也跟着发生变化。原来温暖潮湿的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且寒冷。 这必然会引起热带森林的逐渐消灭。 在其他某些适宜的地区,特别是非洲南部和东部,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的变迁,由比较潮湿的适宜于森林生长的气候,逐渐变成比较干燥的不适宜于森林生长的气候,这必然会引起森林的消失。 (三) 当然,森林的消失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在那里,变化是逐渐发生的。 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般讲来,这是草原代替森林的变化,也是草原和森林的斗争过程。这也是比较能 耐干旱的植物代替不能耐干旱的植物的过程。 于是,茂盛的热带森林逐渐减少,本来是连绵不断的大森林逐渐变成了树林的岛屿,东一簇,西一簇。 于是,逐渐出现了开阔的地面。这是说,草原逐渐代替了森林。 本来生活在林子里的动物呢? 在气候逐渐发生变化、热带森林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大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有的被迫逐渐向南方迁移,或者向有热带森林的地方迁移,有的仍旧留在原来的地方生活。 留下来的动物,依靠遗传的变异,在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在身体构造上和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变得好的,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继续生活下去,并且得到了发展,演变成新的种类。变得不好的,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就逐渐被淘汰掉了。这就是达尔文所 说的自然选择的道理。 生活在那里的古猿呢?它们会怎样呢? (四) 生活在那里的古猿——森林里的古猿,也大抵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有的转向南方,或者去寻找新的森林,仍旧过着热带森林或亚热带森林的生活;有的留在原来的地方,逐渐过着地面上的生活。 这就是说,某种森林里的古猿的后代逐渐分成了几支,或者至少分成了两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支是现代类人猿的方向。这一支坚持在热带森林里生活,继续做森林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牙齿,特别是犬齿,更加发达起来,继续用来做有效的防御和攻击的武器。在这过程中,它们的颌骨和眉嵴更加突出。这样,它们的头部就逐渐发展成现代类人猿的样子。同时,由于树上生活的需要,前肢继续发展起来,终于变得比后肢长些。这就成了现代类人猿的四肢。 另一支是人类的方向。这一支的出发点可能是拉玛古猿一类的动物。它们逐渐适应于开阔地面上的生活。它们逐渐演变,变成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那样的一类动物。从现在的化石材料看来,南方古猿的原始类型已经习惯于地面上的生活,能够直立行走,它们能够利用天然的“工具”,还不能自己制造石器的工具。从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进一步演变,变成进步类型的南方古猿,能够制造非常原始的石器工具,这就已经是早期猿人了。在从古猿经过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到早期猿人的演变过程中,必然地引起了手和脚的进一步分工,出现人的手和脚。 也在这过程中,由于生活上的变化,它们逐渐少用颌部和牙齿做武器。于是,在历史过程中,它们的颌部逐渐短缩,牙齿特别是犬齿逐渐缩小,脑量逐渐增大。这样,它们的头部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的样子。 (五) 现在要问:人类的方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说:在地理和气候的变迁过程中,没有迁移到森林里去的古猿怎样过日子呢?或者说,生活在开阔地面上的古猿怎样对付新的环境呢? 古猿大概跟现代的类人猿一样,过的是群的生活。群起初可能不很大,但是至少是三五成群的。 它们主要的食物本来是果实、嫩叶和一些可吃的植物根,特别是块根。它们有时也吃些小动物或鸟蛋。现在由于气候的逐渐改变,树木逐渐稀少了。于是可吃的果实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少了。为了维持生活,它们就得经常到地面上来寻食,挖可吃的根,找可吃的虫子,甚至比较经常地捕捉小动物吃。 过去,用树枝去挖挖植物的块根做食物,本来是一种偶然的动作。现在,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于生活的需要,逐渐地变成经常的动作了。 过去,用石头去敲破坚硬的果实本来是一种偶然的动作。现在,由于生活的需要,用石头去敲破硬的东西,包括动物的头骨在内,逐渐地变成经常的动作了。 这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在生活需要的逼迫下,它们在树下活动的时间逐渐地长起来了。就这样,逐渐地,它们跟森林生活告别了。 可以这么说,饥饿把它们赶下树来。 (六) 到树下来生活,到地面上来生活,这对于古猿的习性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在地面上,它们过的是新的生活。在那里,它们会有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在那里,它们会有新的食物。于是,它们要经常用“手”去寻找食物和对付敌人。 这样,前肢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经常作为行走的器官,而应该逐渐作为寻食和御敌的器官了。这是一种萌芽状态的“劳动”器官。 我们知道,它们是完全能够这样做的。这是因为本来它们的前后肢已经有了初步的 分工,它们已经有了能够握物的“手”了。 还有,它们本来也已经能够勉强直立行走。现在,在新的环境中,在新的需要下,它们的前后肢会进一步分工:前肢向手的方向发展,后肢逐渐专门做行走的器官。这样的分化显然对人类祖先的生存有利。 这就是说,到树下来生活,在新的需要下,它们逐渐变成直立行走的动物。于是手得到了解放。它们不再是四只脚或四只手的动物了。 这就标志着劳动器官的出现。 所以恩格斯认为从树上到地面上来直立行走,是类人猿向人类发展中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说:“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的时候从事跟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的时候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这样,直立行走的新型动物终于一步步登上舞台了!

Ⅱ 世界上有哪些动物在进化成人

科学的说,不存在什么动物能进化成人类,因为就算他进化了,也是另一个物种,进化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线性的漫长的过程。如果要准确的说,你的问题是什么动物正在朝智能生物的方向去发展,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三种答案:海洋哺乳动物、猿类、以及人工智能(计算机)

Ⅲ 为什么只有一种动物进化成人类

〖内容提要〗运用系统思维和类比推理方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天体运行、环境(含气候)形成的场力、吃住的生存条件、进化的自然性、进化四阶段、人类形成的多区域性、各区域的智力差异性——进行分析。〖文章正文〗 这个问题应该关系到地球上丰富的矿产和丰富的物种形成问题。我们之所以关注人,因为我们的一切研究都是在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服务;同时,人类的精神层次又最高,所以不得不先想到人类问题。如若站在自然的角度来说,人和其它动物不过是称谓和结构不同而导致精神不同而已。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整个生态和整个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来认识;因为这是一个总体、共性规律,也是最基础的规律。然后用这个总规律来认识人的形成与进化。这就是演绎法的自然应用。 丰富的矿产和丰富的物种不过是地球上新的物质形式。产生这种新物质形式与我们的天体结构和三种综合力(电磁力、引力和热力)密切相连。力就是能量形式,天体结构就包括动态和静态形式。从总的方面分析,就得从动态、静态和力这三方面思考。 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演绎方法,应该将天体划分为若干个局部,它反映整体天体的时空变化对局部的影响。这就联系到干支和周易了。按这些理论,经纬各自分为十二区,再进行三层次划分,由于时间(时辰)的差异,各区的计算方法虽然相同,但在认识上又不同。这些都相当深奥,不能展开。这些理论还得与地形、气候、地势等因素联系起来。将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后就构成一种综合的力。力本身是无质量的,力的研究离不开动态和静态,动态就包含了运动和彼此的影响,静态就包含了质量、地形、地势。认识了这几个因素,再去考察该区域形成什么样的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或者说,这些因素形成了某一新物质形式的“基因”——基础之因(特殊称谓。与专业术语有异)。石油将近一半出自波斯湾地区,应该与这个特殊的经纬空间有一定联系,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我们分析事物时,最怕的是片面性。人类的形成也是一样,存在一个特殊的地域,但不是唯一的,如同石油,波斯湾不是唯一的一样。前面是就形成和分布来说的,若就进化来说,无非是内外在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一个基本的基础,基础优越的地区,变化得好,基础不好的地区,变化得差,甚至很难变化。我老家有石煤,这其实是演化不成功的一种煤,也是变化差的煤,就在于该地区(如经纬度、气候之类)的基础没有其它地方扎实。由此我想到当官的,各级官员,本质上没有区别,但为什么有的只能当村官,有的却能当总统,这就是基础问题。 这里分明没有联系到“力”的问题。力实际就是动态和静态的分别形式和综合形式。一个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植物和不同时空下的运动状态,它们都会以力的形式来影响着事物的变化,也决定了三种力的大小和功能。最关键的是不同时空下的运动状态的考察。 这里就从“基因”方面来认识。这个“基因”就如同黄金不能衍变成石油一样,是发展趋向的恒定。在矿产资源中,最复杂的结构是石油,它类似于生物组织。但不是什么矿产都能衍变成石油的。它能最终成为石油,应该经历四个阶段。科学家认为,它的“原生基因”与生物有关,这是有可能的,不过,它仅仅充当一个催化剂,一个引子,并非所有的石油都是森林变化而来。为什么只需要引子?大家从生物的角度就可以理解。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一粒种籽是不是起到一个引子作用,但它可以衍变成一个人,一颗高大的树。这就是本着由局部到整体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强调彼此的共同点,也就是说,这个基础,与后来演化成的事物,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点,才可能构成本质不变的演化。 对于矿产来说,它只可能衍变成一种形式,这是由它稳定不变的环境相连的。对于动物来说就不同。它可以随时改变时空和环境条件。其结果也必然不同。但它不论如何变,在四个阶段中,最终才是稳定的时期。为什么要紧抠一个“四”,因为三棱形组成的四维时空是最基本的时空认识,这就是普遍的共性。地球上出现众多的矿产和物种形式,就离不开共性与客观形式的呼应。这种共性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少的。但是,最简单的动物,由于活动空间小,它的衍变是否会出现四种形式呢?应该是存在的,只是变化程度没有那么大。这种大的变化反而体现在发育的四个阶段。如青蛙,有卵生阶段,蝌蚪阶段,有尾巴的四肢阶段和无尾巴的成熟阶段。又如蝴蝶,四个阶段基本上是独立的,形态的变化非常大。假如人为将其迁徙,或龙卷风之类将其搬迁,进化程度就会大。但它的“基因”已经决定了它们的大类属。 由此得出,一种原生动物在一个阶段可以分化为四种动物,它们各自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其中三个阶段应属于过渡阶段。由此推论,人类在此之前,应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衍变,有四个兄弟姐妹。那么,其余三个是谁呢?生物学家研究表明,鸡和鼠的基因同人类相仿,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鸡和鼠说不定就是人类的兄弟姐妹。中国的生肖文化是有意思的,鸡处于地支酉,鼠处于地支子,相隔四位。处于午位的马,也与鸡相隔四位,而公马的生殖器与人类的生殖器几乎完全相同。卯位除了兔以外,是否就是人类所在的属相位置?因为卯位在周易中,属于震卦位置,它是一个灵动之卦,是智慧的象征。如果将其连接起来,那就是每隔四位的午马、酉鸡、子鼠、卯人,它们组成了四个姊妹。而辰龙在卯的下一位,由卯到辰是抽象的认识,由辰到卯是客观的认识,它们本着相反性法则。从客观性的角度认识,那就是由龙到到最终的人了。这个龙是否就属于化石中的恐龙?龙属于水生动物,恐龙属于两栖动物,应该存在由龙到恐龙的衍化阶段。是否恐龙就是人类的祖先,而龙又是恐龙的祖先?如若这样的话,“龙的传人”就有科学依据了。 那么,这种“龙”的“原生基因”是如何形成的?这应该与植物和微生物的化学变化有关,而这种变化又源于火山地震的作用。当各种微生物和植物变化后聚集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原生基因”。这个原生基因又催化着其它微生物,构成一个整体组织,随着岁月的推进而趋向成熟。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即胎生阶段。第二阶段才是龙生阶段,第三阶段就是龙人阶段,也就是类人猿阶段,第四阶段就是人类阶段。 总之,只有一种动物进化成人类,与“基因”相关,与时空特质有关,与环境有关,与进化进程有关,与综合构成的力有关。 进化必然存在极限,不可能永恒的自然进化。就目前来说,动植物的自然进化已基本结束。但通过人类的智慧,又可以使动植物的基因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整体上还是离不开“四”的约束。有没有物种还会进化?应该是存在的。我认为,大象、河马应属于进化阶段的动物。这类动物,应该长毛,也不能那么笨重,由大到小是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因为要本着“分”的原则。为什么进化这么晚?这与基因所需要的周期密切相关。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如同女人的月经周期不是越长越好一样。但也不是越短越好,否则,人类就会出现在一切生命之前。周期长,生命力就必然长,而生命力长,就是相对更稳定的生物,而这种稳定又决定了它的精神特点少灵活性。如乌龟寿命长,鳄鱼寿命长,但它们都属于笨拙的动物。 由大到小的演化法则能拓展我们新的思维。陕西出现的“太岁肉”,是否属于未来大型动物的孕育阶段,属于新生命的原始形式?这是极有可能的。 我反对人类唯一起源说。只要时空和原生“基因”创造了这一条件,就有可能孕育龙生动物,就能衍化成人类。这与矿产资源的形成道理是想通的。由于人类不必限定在一个区域形成,那么,各区域的“基因”程度并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各地区人的智力整体上有差异。以后的环境虽然能改变一些状态,但只能达到自身的极限。 有人认为,日本人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太平洋上那么多的“土着人”,独立成系是理所当然的。这就牵涉到人类的形成了。人类最原始的阶段是水生的,而西太平洋(偏中)北温带区域有的地方是寒暖流交汇处,适合生命的成型,那里形成龙生动物是有可能的。可见,日本民族应该与太平洋岛屿上的土着人是一个种族。日本人连鱼都吃生的,也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毫无联系。他们的历史上更没有中国的甲骨文、篆文之类,尤其性格上与中国人的“仁义”不同。虽然他们引进了孔子的思想,但他们的仁义也是虚伪的,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利益,即平时所说的假慈悲。因此,说他们是从太平洋上的土着人演化而来,还是很有道理。正由于日本岛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才在某一方面的进化得到了强化。但就整体环境而言,日本四岛并不适合人类的生衍,很多方面的进化是不到位的,尤其是他们的残忍、狠毒、好战,就如同一群刑事犯,为人性所不容。

Ⅳ 中国神话中有什么动物可以修炼成人形

中国神话中基本上各种各样的动物都可以修炼成人形,包括猫狗鸡鸭蛇,甚至狐狸,老虎,豹子,熊牛猴子,所有的精怪修炼的最终终极方向都是人,人性。

Ⅳ 猿猴是怎么进化成人的

6500万年前被认为是人类诞生的一个机遇,由于陨石撞击将地球的恐龙灭绝,才有了哺乳动物繁衍生息的机会。大约在6000万年到3000万年的时间里灵长类动物开始出现,它们群居在一起,相互之间有了沟通交流,个体之间为了交配和食物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群居在一起的灵长类动物的智力都开始有了显着的提高。

但是要说起猩猩进化成人类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基因的作用。在1250万年前,一种未知的古猿(也是人类是猩猩共同的祖先)体内含有的一种被命名为NRF312的基因开始突变,这一突变也可能是现代人类引起脑部血管网疾病的原因。

1000-800万年前,猩猩的基因开始有了第一次重大的突变,DNA上的MPSA基因片段和PAG22C基因开始在种群中的部分猩猩里改变,这使得黑猩猩中产生了我们人类的祖先,虽然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体内遗传因子确实发生了变化,这些突变的基因控制着大脑皮层的生长,从黑猩猩这里产生了一条通往未来人类的支路。

700-500万年以前,人类祖先的基因开始了第二次重大突变,这种突变的改变发生在细胞层面上,在细胞表面产生膜蛋白,这种膜蛋白能够识别葡萄糖,让它们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这样肌糖原和肝糖原就开始了分解,更多的葡萄糖入了我们祖先的脑部,脑部发育开始加快,智商和体格都有了增长。

500-300万年以前,HYM14基因开始了突变,这种突变让我们的祖先的咬合能力开始变弱,我们的咬肌没有之前那么发达,下颚部分变得弱小,但是这为我们的脑部腾出了更多的容量。

300-200万年前,我们的智商基因开始产生了突变,PAGR13基因翻译了4种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的祖先有了更多的基因选择,有些个体可以独立进化,有些变得比之前更加聪明,有些比原来的基因更加优越。

在50万年以前,一种PXOF2基因发生了突变,我们的祖先的语言天赋被打开,群体之间能够利用行为开始进行初级的口译。

(5)中国有多少动物化成人的扩展阅读:

猿类诞生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猿,是人类和猿的起分支。)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

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Ⅵ 人是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

人不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也不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因为猴子和类人猿(黑猩猩等)是现代的动物,现在公园里的猴子还能变成人么?初中生物书里就很明确地讲了,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森林古猿。由于环境变化,森林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进化成人,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留在树上生活,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
人类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诞生于500万年前...也就是说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人类诞生了 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Homo sapien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2、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回答还可以的话,谢谢楼大采纳哈。

Ⅶ 新生代什么动物的一只进化成人类

哺乳动物灵长类中的一支
而关于新生代蜥型纲第一类陆地霸主则是恐龙的直系后裔——鸟类,这主要分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古新世到始新世之初北半球的各大陆还没有完全被北方真兽类所辐射到,例如当时的欧洲大陆还是一座座巨大的岛屿,期间一些鸟类趁着这个时机在部分大陆上演化出了巨大的体型,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与古兽同行》中的加斯顿鸟(Gastornis)。

当然该类物种后来被证实并不像纪录片里所描述的那样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它的植食占比达90%,这与现代大多数熊的食性相似,妥妥的杂食动物。不过虽然它不会像《与古兽同行》中描述的那样去积极捕食,但要是遇到触手可得的小型猎物时想必照样也是不会放过的。 作者:葛城美里大姐姐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863643 出处:bilibili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多少动物化成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