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云南的24种珍稀动物
大斑灵猫、小齿灵猫、横斑狸、云猫、爪哇野牛、灰雁、斑头雁、滇蝾螈、卷口鱼、暗色岩鲮、大鳍鱼、云南鲤、翅咀鲤、大理鲤、洱海鲤、春鲤、抚仙小鲤、大理弓鱼、盲金线鲃、似鳡、裸腹盲鲃、银白鱼、花鳗、长丝。‘贰’ 云南有哪几种野生动物
云南野生动物:
一、白喉噪鹛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叁’ 云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主要的动物有哪些植物有哪些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 274科,2076属,1.7万种。主要特色物种: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有脊椎动物1737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昆虫1万多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50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特色物种有:滇金丝猴、绿孔雀、小熊猫、蟒、亚洲象、抗浪鱼等。
‘肆’ 云南有哪些珍稀生物
云南省级珍稀保护动物名录
狼、大斑灵猫、小齿灵猫、横斑狸、云猫、爪哇野牛、灰雁、斑头雁、滇蝾螈、卷口鱼、暗色岩鲮、大鳍鱼、云南鲤、翅咀鲤、大理鲤、洱海鲤、春鲤、抚仙小鲤、大理弓鱼、盲金线鲃、似鳡、裸腹盲鲃、银白鱼、花鳗、长丝
云南省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蜂候(所有种)倭蜂猴、间蜂猴、熊猴、豚尾猴、滇金丝猴、戴帽叶猴、菲氏叶猴(灰叶猴)、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长臂猿、白颊长臂猿、马来熊、云豹、豹、虎、雪豹、亚洲象、鼷鹿、黑麂、豚麂、野牛、耗牛、羚牛、红斑羚(赤斑羚)、黑鹳、金雕、白肩雕、白背兀鹫(拟兀鹫)、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灰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丹顶鹤、赤颈鹤、鼋、巨晰、蟒蛇、鼍(扬子鳄)
云南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猕猴、短尾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马熊)、小熊猫、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熊狸、丛林猫、猞猁、 金猫、林麝、马麝(高山麝)、水鹿、鬣羚、斑羚、岩羊、巨松鼠、班嘴 鹈鹕、黑须鸬鹚、白头鹮鹳、黑头白鹮、黑鹮、自琵鹭、大天鹅、鸳鸯、黑翅鸢、褐冠鹃隼、黑冠鹃隼、凤头蜂鹰、黑鸢、栗鸢、苍鹰、褐耳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棕尾鵟、大鵟、普通鵟、毛脚鵟、灰脸鵟鹰、棕翅鵟鹰、(高山)鹰雕、凤头鹰雕、草原雕、白腹隼雕、靴隼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黑兀鹫、秃鹫、高山兀鹫、白尾鹞、鹊鹞、 白头鹞、白腹鹞、蛇雕、鹗、鱼鹰、红腿小隼、白腿小隼、游隼、燕隼、猛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淡腹雪鸡(藏雪鸡)、血雉、红腹角雉、白马鸡、藏马鸡、黑鹇、白鹏、原鹇、勺鸡、白冠长尾雉、自腹锦鸡、红腹锦鸡、灰鹤、棕背田鸡、铜翅水雉、灰燕鹠、黄嘴河燕鸥、针尾绿鸠、楔尾绿鸠、黄脚绿鸠、厚嘴绿鸠、灰头绿鸠、绿皇鸠、山皇鸠、斑尾鹃鸠、棕头鹃鸠、绯胸鹦鹉、大紫胸鹦鹉、花头鹦鹉、灰头鹦鹉、短尾鹉、褐翅鸦鹃、小鸦鹃、仓鸮、草鸮、 栗鸮、黄嘴角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 褐渔鸮、黄脚渔鸮、马来渔鸮、领鸺鹠、斑头鸺鹠、 鹰鸮、褐林鸮、灰林鸮、短耳鸮、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翡翠、栗头蜂虎、绿喉蜂虎、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白腹黑啄木鸟、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蓝枕八色鸫、蓝背八色鸫、蓝八色鸫、蓝翅八色鸫、紫蓝翅八色鸫、仙八色鸫、绿胸八色鸫、栗头八色鸫、双辫八色鸫、红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大壁虎、鳄蜥、彩臂金龟属、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
‘伍’ 云南特有动物有哪些
摘要 云南有云豹,花面狸,孟加拉虎,金丝猴等特有动物
‘陆’ 云南主要有什么动物
眼睛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剧毒蛇,体型较大,头至尾全长最大可达6米,与眼睛蛇相似。眼睛王蛇在顶鳞之后有一对大的枕鳞,颈部背面无眼睛斑。前沟毒牙之后具有3枚小牙,为毒牙的预备牙,一旦毒牙脱落,最前部的预备牙可长大变为毒牙。体背黑棕色或黄棕色,下颌面为乳黄色或灰白色。生活于海拔70101-1800米的山区,常居山溪旁的树洞中。眼睛王蛇性极凶猛,受惊发怒时体前部立起,颈部变得粗扁,反映非常敏捷,头、颈部转动灵活。它以其他各种蛇类为食。
分布于滇南、滇中、滇西南等地。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以处于濒危状态。省级保护。
虎(Panthera tigris)
别名老虎、大虫、白额虎、扁担花。大型猫科动物,大型食肉猛兽。全世界8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云南有3个亚种,依次即为华南虑、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头圆而大,颈粗短。体毛淡黄、灰黄、深黄或棕黄、褐黄色,上具黑色横条纹,眼上方各具一白色区,额部有3-4条明显的黑色横纹。吻短,舌表面有许多角质倒刺。
栖息山地森林、灌丛和野草丛生的地方。独栖,没有固定巢穴,雌雄各有自己领地,发情期间走在一起,交配后分开。具领域性,常在夜间吼叫。性喜水,善于游泳。以野猪、麂、鹿等有蹄类动物为食。华南虎为中国特产亚种,也是世界濒危动物。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印支虎分布滇南;孟加拉虎分布在滇西南。数量极少,灭绝的危险性更大于熊猫和金丝猴,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象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野芭蕉、野董棕和林分布较多潮湿的开阔地带。除离群老公象外,群居,群大小不等。喜水浴、善游泳。主要食物为董棕树干内的柔嫩部分及野芭蕉,竹子的嫩枝、嫩尖、嫩叶及竹笋等。食饱后,多到树冠郁密有硝或含盐的水塘喝水,喜滚泥。
象可以活到100岁以上,30岁成熟。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每胎1仔。国内仅分布于滇南、滇西南地区(即西双版纳、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也是世界珍稀保护动物。
灰鹤
灰鹤(Grus grus)
别名大雁、长脚雁鹅、老雁鹅。头、喉和前颈黑色,有一条白色条纹从眼后延伸到颈侧。头顶裸露皮肤红色。飞羽黑色,其他部分和尾羽灰色。
在新疆、内蒙及其以北地区繁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冬季曾经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可见。目前主要在滇西、滇东北越冬。越冬时多结群活动,在沼泽,浅水,草甸、农田中活动觅食,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植物以及农作物为食。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别名大雁、长脚雁鹅、老雁鹅。头和颈黑色,眼后下方有一小块白斑,头顶裸露部分皮肤红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其余部位为灰白色。
黑颈鹤是现存15种鹤中唯一栖息于高原的种类。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四川西北部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越冬。在云南越冬地限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丽江和滇东北地区的昭通、会泽等地。每年10月迁来,翌年3月迁离。以家庭群组成大的群体,在沼泽、浅水、草甸和农田中觅食草根、水生昆虫、鱼虾、螺蚌和遗落在地里的农作物种子。国家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表I。
斑头雁(Anser indicus)
别名岗鹅、白大雁。大小与鹅相似。嘴和脚黄色;体羽银灰色,头和颈白色,头部有两道黑色斑纹,故名斑头雁。冬候鸟,秋季结群迁来云南越冬。白天在沼泽、草甸、近水农田成群活动、觅食,夜间在草甸、农地过夜。以各处植物为食,数量多时对农作物会造成一定危害。
分布于滇东北、滇西北、滇西等地区。省级保护。
大天鹅(Cgnus cygnus)
别名天鹅。大型游禽。颈长,通体白色;嘴尖黑,基部有黄色块斑。
云南为罕见冬候鸟。曾在中甸纳帕和南涧自然保护区发现。
国家II级保护。
岩羊(Pseudois nayaur)
别名石羊、崖羊、青羊。雌、雄均具角、但雄羊的角要比雌羊角的粗大而长,雄体也比雌体大而重。冬毛厚而密,背面青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灰白色,腹侧及四肢前面具黑纹。岩羊属典型高山兽种,栖息于海拔2800-5500米森林上线山间草地、高山裸岩或雪峰间跞石区,晨昏活动支。结群生活,多时上百只。以食草本植物、地衣为主。分布仅见滇西北高山区。
数量不多,国家II级保护。
巨松鼠(Ratufa bicolor)
别名大黑貂、大黑老鼠、树狗、藤狸、黑果狸。体形较大,尾较身体长。体色背腹分界明显,背部黑色,腹部及四肢内侧橘黄色,嘴周,面颊及颈侧淡米黄色。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行动敏捷,攀跳能力强,昼行性。常筑巢大树上,成对栖居。以各种嫩叶、芽、花、果实为食。分布于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南等地。数量一般。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柒’ 能代表云南的动物有哪些
1. 云豹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捌’ 云南野生动物有哪些谁可以告诉我!
长臂猿,小熊猫,绿孔雀,犀鸟,滇金丝猴,亚洲象,野牛懒猴,野牛、野象、印支虎,灰叶猴、小熊猫、蟒、穿山甲、麝、绿孔雀
还有我亲自见过的黑颈鹤,大黑熊
我是云南人,欢迎你
望采纳,谢谢!
‘玖’ 云南特有动物有哪些
一、云豹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
白喉噪鹛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