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制品长虫怎么处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6
2. 鸟类标本怎么清洁
不能用水洗!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保存之后的鸟类羽毛含有的油脂物少,容易吸水,且又涉及到防虫的问题。
你可以用吹风机顺着羽毛的纹路进行清理,而其跗趾部可用沾水的毛巾擦拭(无毛的部分),清理完待其晾干后,可以在其表面喷些杀虫剂。而如果是科研标本,请注意放置樟脑丸防虫。
3. 动物标本如何防老鼠啃
一般放那是周边比较有那个气味的东西或者是有密封性的东西。
4. 求助昆虫标本怎么防腐不要网上抄,我都看了没用!比较大的昆虫死了后很臭,我没做防腐处理,害怕发臭虫
大昆虫最好取内脏,用针弯一点做勾,从尾部伸进去勾,有条件最好洒点防腐粉,然后先晒一两天,再放通风处风干两三个星期。之后放标本盒密封。味道还是有的,不过会少很多,也不长虫。用药水,时间长了会变形
5. 羊头挂件生虫了怎么处理
这个要么就用抹布把它清洗干净,要不直接用水清洗干净吧。
先把虫子去掉,然后再喷一些干燥剂在上面。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菌)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
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
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威胁,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虫能够借由毒液或是叮咬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胡蜂会以螫针向入侵者注入毒液。
6. 动物标本的日常应该怎么养护
1.防尘 有了灰尘时,要用鸡毛掸拂拭,深凹处用洗耳球吹尘,切勿用湿布擦拭(千万不可用吸尘器)。
2.防潮 放置在通光干燥处。
3.防虫 我们的产品均经过严格的防虫防蛀处理,并提供专用防护剂。
4.防腐 产品出厂前已通过相关工艺进行无害化防腐,室内只需放置在干燥处即可。
5.防褪色 严格意义上,任何天然材料比如标本如长期存放都会存在些许褪色。作品不应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加速褪色。同时我们提供专用标本护色剂。
7. 动物标本用什么做防腐处理
1.三氧化二砷(As2O3)也称砒霜,白色无嗅无味粉末,剧毒,有防腐功能。 2.硫酸铝钾[K2SO4·Al2(SO4)3·24H2O]也称明矾无色、透明晶体,具有防腐、硝皮作用。 3.樟脑(C10H16O)具有防止虫柱标本作用。 4.硼酸(
H3BO3
)有防腐作用,但较差。 5.苯酚(C6H5OH)也称石炭酸、来苏水。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残留肌肉变质
8. 动物标本怎么保存颜色
1、防尘:直接暴露的标本应加上防尘罩如透明薄膜袋,有了灰尘时,要用鸡毛掸拂拭,深凹处用洗耳球吹尘,切勿用湿布擦拭。
2、防潮:昆虫类标本、腊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等易受潮霉变需干燥保存,所以,应在室内放些生石灰、在盒内或存放柜中放CaCI 2 、硅胶等,特别是梅雨季节,要利用晴天拿出晾晒以防生霉。同时,定期检查防潮剂、及时更换,若使用的硅胶吸水变色后,可烘干后继续使用。
3、防虫:动物剥制标本、昆虫类标本、腊叶标本等必须定期喷熏化学药物,在存放的标本柜中放置敌敌畏小瓶、樟脑丸等杀虫药物,防止虫蛀。
4、防腐:浸制标本要注意是否密封,标本是否全部浸泡在保存液中,若发现有混浊现象要及时更换保存液。尽量按产品说明书的标准配制保存液更换,若产品说明书中未说明,可按常规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保存。腊叶标本要保存在较密封的标本盒内,保持干燥,防止腐烂。
5、防褪色:各类标本的保存都不可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加速褪色。生物玻片标本常经染色处理,阳光直射会使染色剂加快分解褪色,故应及时盖好盒盖;腊叶标本、覆膜标本阳光直射会促进其内的色素分解而褪色。
各类标本的存放需要的条件不同,要分开陈列存放。此外,浸制标本在严冬时还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防止冻裂。春夏两季温度高、湿度大,是虫类、微生物活动的繁盛期,是标本保养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防护。
9. 有皮毛的动物标本如何清洁比如老虎,狮子,鸟类,之类的标本。方法是什么啊,用什么工具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一)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 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 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 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