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基本动物有哪些

基本动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11 03:55:44

‘壹’ 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拉丁学名:Granulifusus kiranus)也称贝类,是软体动物门动物的统称,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软体动物的族群包括乌贼、章鱼、鹦鹉螺和已经绝种的菊石与箭石。它在嘴附近有长触手以攫取猎物,移动方式为利用虹吸作用喷水前进。软体动物(Mollusca)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的一个门类,已经发现的现代种类加上化石种类一共有12万种,仅次于节肢动物而成为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类。软体动物适应力强,因而分布广泛,陆地、淡水和咸水中都有大量成员,像蜗牛、河蚌、海螺、乌贼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代表。

各类软体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习性有别,但是基本特征十分相似,身体柔软而且大多数都不分节,一般都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外套膜通常还都分泌出钙质的硬壳保护在身体的外面。

‘贰’ 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

动物园里有猴子、百灵鸟、松鼠、红腹锦鸡、火烈鸟、浣熊、老虎、狮子、熊猫、大象、河马、獴哥、长颈鹿、树懒等。

1、猴子。杂食性。以水果为主,不放过唾手可得的肉食。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2、百灵鸟是鸟纲雀形目百灵属的总称。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3、松鼠,隶属啮齿目松鼠科,泛指一大类尾巴上披有蓬松长毛的啮齿类动物,现存约有58属285种,分布遍及南极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为引入种) 。

4、火烈鸟: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

5、北美浣熊是浣熊科、浣熊属动物。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成年体长40-65厘米,尾长20-40厘米,体重4-10千克,雄性稍大于雌性。毛致密,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还可见到白化品种。

‘叁’ 关于小动物的资料

一、狗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其寿命大约在12~18年。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二、猫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一般的猫: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

三、猪

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四、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五、乌龟

乌龟(Chincmys reevesii)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

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除海龟和鳄龟)。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

中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广西,山东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等地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鲜。

‘肆’ 常见的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1、固定的身体形态。

动物是一大类多细胞真核生物,被称为动物王国。动物身体的基本形态在发育过程中是固定的,通常早于胚胎发育,但有些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生变形。

2、独立性。

大多数动物都很活跃。它们可以自发独立地移动。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它们依赖其他生物(如植物)作为食物。但也有少数动物是分解者,以蚯蚓等死生物体(有机物)为食。

3、动物对刺激的反应。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行为科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更着名的行为理论是康拉德·洛伦兹提出的本能理论。

4、防御行为。

动物防卫行为是指动物为应对外来侵略、保护自身生存或警示本民族其他个体而发生的行为。


5、摄食行为。

从根本上说,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为了吸收构成身体的营养物质——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这是动物的进食行为。所以当食物充足的时候,一些动物会储存一些食物直到他们饿了。这种行为称为食物储存行为。

6、感受器官发达。

原生动物的行为是最简单的,只有趋向性,才能感受到环境的刺激并接近或远离它。腔肠动物有神经网络,扁平动物有神经节和受体,脊椎动物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高度发达。

‘伍’ 常见动物特征

狗的特征.习性.食物及生活环境

(一)嗅觉灵敏
犬的嗅觉灵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对酸性物质的嗅觉灵敏度要高出人类几万倍。
犬的嗅觉器官叫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许多皱褶,其面积约为人类的四倍。嗅粘膜内的嗅细胞是真正的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内大约有两亿多个嗅细胞,为人类的40倍,嗅细胞表面有许多粗而密的绒毛,这就扩大了细胞的表面面积,增加了与气味物质的接触面积。气味物质随吸入空气到达嗅粘膜,使嗅细胞产生兴奋,沿密布在粘膜内的嗅神经传到嗅觉神经中枢--嗅脑,从而产生嗅觉。
犬灵敏的嗅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别气味的能力。 犬对气味的感知能力可达分子水平。如当1立方厘米含有9000个丁酸分子时,犬就能嗅到,而在一般情况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约有268×10.e+16个分子。因此,犬感受丁酸的浓度为3.36×10.e-17二有人将硫酸稀释千万分之一时,犬仍能嗅出。
犬辨别气味的能力相当强,可在诸多的气味当中嗅出特定的味道。经过专门训练识别戊酸气味的犬,可以在十分相近的丙酸、醋酸、羊脂酮酸等混合气味中分辨出有戊酸的存在。警犬能辨别10万种以上不同的气味。
犬的嗅觉在其生活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犬主要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鉴定同类的性别,发情状态,母仔识别,辨别路途、方位、猎物与食物等。犬在认识和辨别事物时,首先表现为嗅的行为,如我们扔给犬某种食物时,犬总是要反复地嗅几遍之后才决定是否吃掉。遇到陌生人,犬总要围着生人嗅其气味,有时未免使人感到毛骨悚然。犬根据留在街角的味道信息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时候,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有人说犬的生活完全依赖鼻子,虽然有些绝对化,但以此来强调嗅觉对犬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犬敏锐的嗅觉被人类充分利用到众多领域。警犬能够根据犯罪分子在现场遗留的物品、血迹、足迹等,进行鉴别和追踪。即使这些气味在现场已经停留了一昼夜,如果犯罪现场保护得好,警犬也能鉴别出来。人穿过的雨靴,虽经3个月之久, 警犬也能嗅出穿靴的人。缉毒犬能够从众多的邮包、行李中嗅出藏有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包裹。搜爆犬能够准确地搜出藏在建筑物、车船、飞机等物体中的爆炸物。救助犬能够帮助人们寻找深埋于雪地、沙漠及倒塌建筑物中的遇难者。

(二)听觉非常灵敏

犬不仅可分辨极为细小的高频率的声音,而且对声源的判别能力也很强。据有人测试,它的听觉是人的16倍。
它可以区别出节拍器每分钟振动数为96次与100次、133次和144次。这对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晚上,它即使睡觉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对半径1公里以内的各种声音都能分辨清楚。立耳犬的昕觉要比垂耳犬更为灵敏。犬昕到声音时,由于耳与眼的交感作用,有注视音源的习性。这一特征,使猎犬、警犬能够准确地接听到的声音为主人指明目标, 以追踪和围攻猎物。
犬对于人的口令或简单的语言,可以根据音调、音节变化建立条件反射,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犬完全可以听到很轻的口令声音,没有必要大声喊叫。过高的音响或音频对犬是一种逆境剌激,使犬有痛苦、惊恐的感觉,以致躲避。当然,在犬做出错误行为时,为了禁止或纠正,可以用较严厉的口令。

(三)视觉较差

犬眼的调节能力只及人的1/5~1/3。犬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决定于该物体所处的状态。固定目标,50米之内可以看清, 超过这个距离就看不清了,但对运动的目标,则可感觉到825米远的距离。犬的视野非常开阔,单眼的左右视野为100度~ 125度,上方视野为50度~70度,下方视野为30度~60度。它对前方的物体看得最清楚,但由于犬的头部转动非常灵活,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犬是色盲。在犬的眼里,世界就如同黑白电视里的画面一样,只有黑白亮度的不同,而无法分辨色彩的变化。导盲犬之所以能区别红绿信号灯,是依靠两灯的光亮度区别的。犬对灰色浓淡的辨别力很细微,依靠这种能力,就能分辨出物体上的明暗变化,产生出立体的视觉映像。 犬视觉的另一个特征是暗视力比较灵敏,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看清物体,这说明犬仍然保持着夜行性动物的特点。

(四)味觉迟钝

犬的味觉器官位于舌上,但很迟钝。吃东西时,很少咀嚼,几乎是在吞食。因此,犬不是通过咀嚼慢咽来品尝食物的味道的,主要是靠嗅觉和味觉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准备犬的食物时,要特别注意食物气味的调理。

狗的习性→智力聪颖惊人(五)

犬具有很强的智力,能够领会人的语言、表情和各种手势,有时会做出令人们惊叹不已的事情。如通过训练,能计数、识字等。
犬的时间观念和记忆力很强。在时间观念方面,每一个养犬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喂食的时间,犬都会自动的来到喂食的地点,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如果主人稍显迟钝,它就会以低声的呻吟或扒门来提醒你。
在记忆力方面,犬对饲养过它的主人和住所,甚至主人的声音都会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如在英国,有一只犬从收音机里听到它阔别近10年的主人的声音后,马上站起来走到收音机旁专注的倾听着,直到长长的一段话结束后,才若有所失的带着悲伤的神情,默默地离开收音机。

狗的习性→性格与表情(六)

像人类一样,每条犬也有特定的性格。有的犬活泼好动,聪明伶俐;有的犬文静安详,听从命令;有的犬粗狂强暴,喜好争斗;有的犬则胆小懦弱,反映迟钝。能够准确地掌握每条犬的性格特征,对于犬的挑选、训练及饲养具有重要意义。犬的性格的形成与遗传以及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其中遗传是很主要的原因。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受大脑神经的支配,大脑神经的基本活动过程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强弱,是否均衡,以及两者相互转化的灵活性如何,就决定了犬的不同"性格"。
犬的表情变化很丰富,其喜怒哀乐可以通过全身各部的变化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掌握好犬的情绪变化对于饲养和训练很重要。但是犬的表情变化与人类相比就显得简单、平凡,而且有的表现非常相似,必须仔细观察才行。比如犬高兴 的时候耳朵下垂,愤怒时耳朵也下垂;尾巴也是这样,高兴时摆动,愤怒时也摆动,而高兴和愤怒几乎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变化,这时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犬的叫声、眼神及身体其他部分的状况来综合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住犬的情绪变化。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表情变化:
高兴时的表情
犬使劲摆动尾巴、向高处跳跃,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有时犬也会"笑",表现为鼻上堆满皱纹,上唇拉开,露出牙齿,眼睛微闭,目光温柔,耳朵向后伸,轻轻地张开嘴巴,鼻内发出哼哼声,身体柔和地扭曲,全身的被毛平滑没有竖起的,尾巴轻摆,与人亲近。
愤怒时的表情
犬在愤怒时脸部表情几乎和"笑"时的表现完全一样,鼻上提,上唇拉开,露出牙齿,不同的是两眼圆睁、目光锐利、耳朵向斜后方向伸直。一般嘴巴不张开,发出呼呼威胁的声音,用力跺四脚,身体僵直,被毛竖立,尾巴陡伸或直伸,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前肢下伏,身体后坐,则表明即将向你发动进攻。
恐惧时的表情
尾巴下垂或夹在两腿间,耳朵向后伸,全身被毛直立,两眼圆睁,浑身颤抖,呆立不动或四肢不安地移动,或者后退。
哀伤时的表情
头垂下,两眼无光,向主人靠拢,并用乞求的目光望着主人,有时卧于一角,变得极为安静。
如果犬摆动尾巴,身体平静的站立,两眼直视主人则表示等待、期望。如果头部下垂,耳朵靠拢,躯体低伏,则表示对你的屈从和敬畏。如果尾巴高伸摆动,耳朵竖起,头部摆动,身体拱曲,有时还伸出前爪,表示与人亲热,要求玩耍。

狗的习性→归家本领(八)

俗话说“猫找八百里,狗找一千里”。是说猫和犬有惊人的归家本领,能从百里千里之外返回主人家中。
有关犬千里寻主的故事很多。曾报道美国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苏格兰牧羊犬从美国西部的西尔巴顿到东部去,当到达印地安纳州欧鲁克特时,犬走失了,寻找无着。但约过了半年,经过3300公里跋涉,此犬混身伤痕出现在主人面前。
犬归家能力的生理基础,其说不一。有人认为与犬的嗅觉有关,有人则认为是依靠其灵敏的方向感来完成的。

狗的习性→恐惧感(七)

声音

犬的听觉很敏锐。这一特点对于看家犬和持猎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突如其来的较大声音,如闪电雷鸣、飞机轰鸣声、枪炮声、鞭炮声等,有的犬会表现出一种恐惧感。如夹着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钻进屋内或缩着脖子钻到狭小的地方;再是对食物毫无兴趣甚至拒食,即使责备也无效。而且只要声音持续存在,犬的情绪就无法稳定,主人的安慰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犬的机体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呼吸加快,全身颤抖,脉搏加快,体温升高。产后不久的母犬还可能 发生吃仔的悲剧。对声音的恐惧于军、警犬和狞猎犬是极为不利的,必须通过训练来克服和适应声音的剌激。

光与火

很多犬对闪光和火有恐惧感。如烟火、探照灯,甚至吸烟时火柴燃着的一刹那,也会使犬惊吓,同对声音的恐惧一样,是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本能警戒。但与声音不同的是,当光、火在犬的领地内出现时,它会小心地围着吠叫,于是便出现许多犬报火警的故事。有些犬还非常讨厌烟火,对丢弃在地上的烟头会用脚踩灭。加强对这些举动的训练,可使看守仓库的护卫犬获得非常有用的技能。

其他

犬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感。这主要是指对同类的死亡而言。犬死后发出的气味,对活着的犬具有强烈的恐怖性剌激,即使平时最为亲密的犬伴侣和其后代也不敢靠近,表现出被毛耸立,步步后退,浑身颤抖的恐惧表情。有的犬对皮革气味也表现出恐惧感,就是对由皮革制成的鞋类也觉得讨厌,可能是皮革上残留有其他动物气味的缘故。

有时犬的恐惧是由于其难于理解的现象引起的。如没有生命气息而却有生命形态的标本,能发出鸟兽声音并且会动的玩具,没人在时被风吹动的门,张开的伞等,都使犬难以理解而感到毛骨悚然。

猫的特征.习性.食物及生活环境

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动物。猫有野猫和家猫之分,不论哪一品种的家猫,均为数千年来人们从野猫逐步驯化、选育而来的。同样,现在的家猫如果放归自然,也会演化为野猫。猫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野生的习性和行为特征。

1、生性孤独,有嫉妒性 猫喜欢孤独而自由的生活。除发情交配外,很少成群的在一起栖息,喜欢四处游荡。不认特定的主人,只要哪里有较好的食物和生活环境,它就在哪里定居。猫也有嫉妒心,它会嫉妒同类甚至小孩,所以养猫时要态度和蔼,要“一碗水端平”,注意培养与猫的感情。

2、聪明伶俐,感情丰富 猫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有人认为犬能做的一切动作,猫都能学会。但由于猫性格倔强,不屈服于主人的权威,对主人的命令不盲目服从,若对其采取强制手段,则必将其惹恼。猫虽无哭笑的表情,但有显示喜怒哀乐的动作和变化。高兴时耳朵扬起,胡须放松,尾尖轻轻摆动,瞳孔自然。发怒时则两耳竖起并向后摆,耳尖向里弯,瞳孔缩小呈一条缝,胡须向两边竖起,尾巴狠狠地拍打地面,两前肢伏地,随时准备跃起。要求主人爱抚时,两眼微闭,尾巴温和的摆动,靠近主人来回走动,并发出细微的叫声,摇头摆尾向主人撒娇。

3、以肉食为主的杂食习性
猫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一般来说,猫喜食鱼、肉和动物内脏,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也吃些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当然,猫择食也有一个习惯问题,受主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猫也会有所改变。有些食物(如水果类)即使在美味可口,猫也不会进食,这可能是猫对甜味不敢兴趣的有关。

4、喜爱清洁 猫喜爱清洁,往往在吃食、玩耍后喜欢用舌头舔自身被毛或舔湿爪子洗脸。这是处于生理需要,舌舔被毛是为了刺激皮脂腺的分泌,使被毛光亮润滑,不易被水打湿;同时可舔食到一定量的维生素D,促进骨骼生长发育;也可使被毛蓬松,在炎热时可促进散热;舌舔被毛还能防止被毛感染寄生虫。猫有便后将粪便掩埋干净的习惯性。今天看来虽已全然失去了当初的内涵,却为猫赢得了爱清洁的美誉。

5、睡眠和夜游性 猫的一生中,约有2/3的时间在睡觉,在所有的家养哺乳动物中,猫的睡眠时间最长。猫每次睡眠时间并不长,但每天却睡很多次,加起来的时间就长了。猫是一种警觉性较高的动物,在睡眠时,可保持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足够的搏击力量。猫非常喜欢休闲、轻松和舒适。喜欢呆在窗台上温暖的地方,或者是在心爱的坐垫上,这是猫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
猫至今仍然保留着肉食动物那种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多活动(如捕鼠、求偶交配等)常常是在夜间进行的。猫的各种机能在夜间均比白天活跃。

6、较强的适应性 猫的适应性较强,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均有猫的存在。成年猫每年于春夏和秋冬交替季节各换一次毛,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7、猫的捕猎行为 捕猎是猫的原始本能,因为没有这种本能,在野生状态下就无法生存。猫捕猎时,首先悄悄地靠近猎物,当发现目标后,就会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掩体,小心的靠近目标。然后猫的腹部紧贴地面,以一种迅速潜行的动作向前运动,再短暂停止,专心致志的观察猎物。如此反复,以到达靠近猎物的隐蔽处,安静的等待进攻。然后,猫离开掩体,身体紧贴地面,迅速向前冲击,进入攻击距离后,抬高前身扑到猎物身上,接着给猎物致命一咬。

8、好奇性强 猫的好奇性很强,特别是幼猫,对球特别好奇,常用力前冲扑向小球,或用前足扑打、玩弄小球,一个小球往往能玩上半天。亦会扑向空中飞舞的小虫,甚至空中无物也会扑上扑下,有人认为这是猫在训练捕猎本领,不必制止。

兔子的特征.习性.食物及生活环境。

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它的祖先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现在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有很多品种,比较优良的有比利时兔、细毛兔、安哥拉兔等。 家兔的体毛为白色、褐色等。耳朵较长,能够灵活地向声源(声音方向)转动,听觉灵敏,而且由于布满毛细血管,竖立时可以散热,紧贴在脊背上时则可以保温。眼睛很大,位于头的两侧,有较大范围的视野,但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能看清物体。鼻孔的鼻翼能随呼吸节律开合,嗅觉也很灵敏。嘴的上唇正中裂开成两片,故有“崩嘴”或“豁嘴”之称。两个嘴角向左右生长着辐射状有触觉功能的触须。上颌具有两对前后重迭的门齿,没有犬齿。它的颈短但转动自如,躯干伸屈灵活。四肢强劲,腿肌发达而有力,前腿较短,具5趾,后腿较长,肌肉、筋腱发达强大,具4趾,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疾跑时矫健神速,有如离弦之箭。在奔跑时还能突然止步,急转弯或跑回头路以摆脱追击。它的尾短,仅有5厘米左右,略呈圆形,故有“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说法。 兔的循环系统发达,脉搏、呼吸较快(脉搏:成年兔每分钟为80一100次,幼兔为100—160次;呼吸:成年免每分钟为20—40次,幼兔40一60次),新陈代谢旺盛;消化系统中,有发达的盲肠和大肠。 家兔是由野兔经长期驯化而来的,虽然被人喂养的历史亦已长久,但尚承袭着其祖先的不少习性。它们胆子很小,性情温和。善于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及树木的嫩枝、嫩叶等为食,还吃由它的盲肠富集了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由胶膜裹着的软粪便,以充分利用其中比普通粪便中多4—5倍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3—5月发情时变得异常活跃,通常每胎产4—12仔。6—8个月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0年。 迄今,家兔仍保留其祖先白天潜伏洞中(或暗处),夜间四处活动觅食的习性。故家免在白天除喂食时间外,表观安静、闭目睡眠,而一到了晚上,则十分活跃,采食频繁。家兔在晚上所吃的草料和水,约占总量的75%。所以。在喂养日程中,晚上要给足草料和水,日间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家兔胆小怕惊而善跑,当有突然响动就会马上戒备或迅速逃跑。对突然的喧闹或嗅、视到陌生人、狗、猫、蛇、鼠等出现,都会惊慌不已,会发出响亮的嘭嘭(啪啪)跺脚(顿足)、奔跑和撞笼,以求潜逃躲避敌害。所以兔舍要保持安静,避免生人或其敌害动物的进入。 打洞穴居是家兔沿袭其祖先的本能之作。其“居室”是个一穴多洞口的,故有“狡兔有三穴”。在野生条件下,打洞穴居,具有防避敌害,保护自身,繁衍后代等重要意义。 家兔的门齿是终生生长的恒齿,必须啃咬硬物借以磨灭(磨短),才能避免过长,保持长短适中。为此,要定时向笼舍中投放一些可食的硬物如竹子、树枝之类,以满足需要。 家兔的抗病力较差,在潮湿不洁的环境中,容易罹蔓疾病而致成莫大损失,尤以幼兔为甚。所以应遵循干燥清洁的管理原则,规划笼舍和环境应注意干燥清洁,并实施卫生防疫管理。另外,兔较为耐寒而不耐热,当气温超过30℃时,成年兔就减食或废食,母兔容易流产、减奶或不给仔兔喂奶等,还会引起疾病流行。故在炎热期间,应注意防暑降温。

马的特征.习性.食物及生活环境。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猪的特征.习性.食物及生活环境

猪(学名:Susscrofa domestica),哺乳纲,偶蹄目,猪科,杂食类动物。猪一般多指家畜。猪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称制为亥。我国养猪至少也有5600-6080年的历史。

猪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猪的平均寿命为20年。 一种家养的肥胖的用以食用的动物,小时候很可爱,长大很恐怖,大鼻子,大耳朵,吃的多,增的快。

其实猪是有脖子的呦,不过短了一点(不晓得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以为猪是没脖子的),好象总是被人以为很笨,这可是误解,猪事实上是种很聪明的动物,看似憨厚,其实很有点小脾气呦。现在已经出现了专职做宠物的小猪猪了,实在很可爱,但是,还是鼓不起勇气养一只呀

人们一向认为猪笨,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最近,有人对猪的生活习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之后,证明猪是一种善良、温顺、聪明的动物。它既不像牛、马那样俯首贴耳,也不像山羊那样蛮横凶狠;既不像猫那样忘恩负义,更不像狗那样谄媚乞怜。在很多方面,狗还不如猪聪明呢!

猪经过训练后,不但能像狗一样掌握各种技巧动作,而且猪的受训时间比狗要短。经过专门训练的猪,有的会跳舞、打鼓、游泳;有的会直立推小车;有些比较机灵的猪还可以当“猪犬”使用;有的甚至还能用鼻子嗅出埋在土里的地雷。

猪也能像狗一样担任警卫工作。在美国有的农民用猪来保卫庄园的土地,还咬伤过误入庄园的陌生人。还有一位农民为了防止牛在池塘边饮水时被蛇咬伤,养了两头猪代替人看守池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猪不仅能防蛇,而且还喜欢吃蛇。科学家已用实验证明,养猪防蛇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猪有厚厚的脂肪,能中和蛇毒而防止蛇毒进入血管。

猪还有极其发达的嗅觉。在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地皮下,生长着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食用菌类植物——黑块菌。当地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块菌的有力助手。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块菌。狗虽然也可以担当这一工作,但训练狗要比训练猪困难得多,而且还得天天让狗去搜寻,如果间隔几天,它就要忘记。而猪在这方面要比狗能干得多,即使每星期只搜寻一次,它也不会忘记学会的本领。

此外,猪还是运动场上的选手呢!前几年,在美国召开的全国农场展览会上,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跑猪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那些戴着标号的猪就你追我赶地跑了起来,快到终点时,它们还会做最后冲刺呢!

参考资料:都说大智若愚, 都想做一个快乐的猪. 连人都向往猪的生活, 你说猪聪明不? 只要你喜欢, 猪就是可爱聪明的象征.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春节前,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浙江一带在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不吉利。进刀时屠户要讲一句“出世入身”的话,小孩妇女不能观看。杀后要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压在室角或猪栏内,以示猪未死。猪毛要用吹火筒盛,开水全入桶后,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汤桶,上端用口吹气,沿桶吹一圈,一示以后养猪长得又快又大。乔猪毛时,要在猪头和猪尾 各留一快毛,意为“有头有尾”,然后将整条猪放在凳上,先是猪头朝外,养主烧香及猪毛谢天地,将猪剖成两片,除新年食用外,其余的俺入缸中,以备年后再用。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巾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过去汉族有一种“打母猪鬼”的民间驱邪活动。凡家中有病灾不幸之事,家中长者便设香案,以打母猪鬼来祭,向神灵许愿,求得驱邪。祭时,要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闲、蹄、肝、肠、肺等放在一个筐里,摆在堂屋中间,主持人燃香祝拜,祭完后,将内脏煮熟后分吃掉。民间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
云南佤族有“猪胆卦”的占卜风俗。杀猪后,根据猪胆判断吉凶。如果胆纹上下行,胆内水分多,为吉卦;胆纹左右行,胆内水分少,为隐卦。一般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使用,由巫师乍卦。

‘陆’ 农村常见动物有哪些

1.黄鼠狼

这种活动灵活的动物在以前的农村,是很常见的动物。经常偷吃农民伯伯家的家禽,让农民伯伯很是讨厌。不过这个动物,捉老鼠的功夫可是一流,又它们在的地方,老鼠也是很少见。据说它怕鹅,尤其是鹅的粪便,所以农村几乎每家都会养只大鹅,看家防这个“小偷”。而在一些地区认为它身上有灵性,能听懂人话,有些老人称它们为大仙。不过如今的农村里,很少看见黄鼠狼了,山里的踪迹也比较少了。

‘柒’ 动物都有哪几种分类

自然界动物种类很多,据现在估计,约有150万种左右.为了认识,研究和利用动物,必须为它
们分门别类.
尽管各种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形态,但同一类群的动物,在形态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动物学
家就根据动物的同一与差异,从小到大,分成许多类群.
1.
“种”或叫“物种”(species),是最小的类群,也是动物分类(classification)的基本单元.
2.
将近似的“种”集合成“属”(genus).
3.
再将近似的“属”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纲”(class).
6.
由“纲”最后集合成“门”(phylum).
“门”是分类的最大单元.目前动物界一共分为20馀门,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几门:
1.
原生动物门,如草屐虫,变形虫;
2.
海绵动物门,如毛壶,浴海绵;
3.
腔肠动物门,如海蜇,珊瑚;
4.
扁形动物门,如涡虫,血吸虫;
5.
线形动物门,如蛔虫以及其他寄生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寄生线虫;
6.
环节动物门,如蚯蚓,沙蚕,蚂蟥;
7.
软体动物门,如田螺,乌贼;
8.
节肢动物门,如虾,蟹,昆虫;
9.
棘皮动物门,如海参,海星;
10.
脊椎动物门,如鱼,蛙,龟,蛇,鸟,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学佑识的增加和积累,人们分别动物特征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深入.
现在,不仅根据形态进行比较,还用胚胎学,生物化学,数学等方法研究动物分类.动物由小到大的
各级类群,不是人为地根据动物表面的同一与差异排列组合而成的,而是反映了动物的发展历史.
同一类群的动物是比较近缘的动物,譬如虾与蟹,不
仅同属于甲壳动物纲,还同属于十足目,它们都具有5对
供爬行用步足,第一对步足通常都成为钳状.把虾与蟹都
归并在甲壳动物纲,十足目中,不仅由于它们在形态上的
相似,同时也反应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phylogeny).
至于不同类群之间,有的亲缘关系比较近,有的比较
远;反之,某些形态特征不是那么相似,亲缘关系较远.
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把各门动物的关系排列成“系
统树”(system
tree),“树”下方的动物较为原始,“树”
上方为较高等的动物.
研究动物的分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用处.动
物的亲缘关系,就是动物的演化关系.进化论的产生和发
展,始终动物分类相联系.

‘捌’ 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

最常见的动物有非洲狮、东北虎、金钱豹、黑熊、棕熊、狼、孔雀、猕猴、梅花鹿、骆驼、牦牛、丹顶鹤等。

大型动物园常见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亚洲象、黑猩猩、狒狒、长颈鹿、河马、小熊猫、松鼠猴、斑马、黑豹、白虎等。

1、非洲狮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

‘玖’ 动物可分为几大类

动物界主要可分为下面几门:
1. 原生动物门,如草屐虫,变形虫;
2. 海绵动物门,如毛壶,浴海绵;
3. 腔肠动物门,如海蜇,珊瑚;
4. 扁形动物门,如涡虫,血吸虫;
5. 线形动物门,如蛔虫以及其他寄生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寄生线虫;
6. 环节动物门,如蚯蚓,沙蚕,蚂蟥;
7. 软体动物门,如田螺,乌贼;
8. 节肢动物门,如虾,蟹,昆虫;
9. 棘皮动物门,如海参,海星;
10. 脊椎动物门,如鱼,蛙,龟,蛇,鸟,兽.

动物的分类:
1. “种”或叫“物种”(species),是最小的类群,也是动物分类(classification)的基本单元.
2. 将近似的“种”集合成“属”(genus).
3. 再将近似的“属”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纲”(class).
6. 由“纲”最后集合成“门”(phylum).
7.“门”是分类的最大单元.
再上一层,就是界,最早的分类有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这是早期的经典分法

现有的生物被分入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菌和古细菌)被分入原核生物。只有在真核生物中还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个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另:要分类动物,.是依据什么呢?
按照细胞的数量,分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
按照有无脊椎,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下面有一段教科书上的话:
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动物界可分为两大门类 ,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索而分成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主要门类.。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等门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阅读全文

与基本动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