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萌的掠食者,体重只有2两,为啥却能捕猎2斤重的兔子
说起鼬科动物,相信大家一定会马上想起大名鼎鼎的“平头哥”——蜜獾,作为“地球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蜜獾可谓是一个传奇。本文要讲的就是“平头哥”的“远房亲戚”——白鼬,白鼬也是一种鼬科动物,与“平头哥”相比,白鼬的体型就要小得多了,一般情况下,一只白鼬的体长最多只有3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只有2两(100克)左右(雌性白鼬的体重会更低一点),我们先来看看这种动物长什么样。
顺便讲一下,因为白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体重轻、能量消耗低,并且在“海陆空”都有它们的猎物),所以它们得以在地球上的草原、山地、森林、沼泽、河谷等区域中广泛分布,甚至是在人类的耕地附近也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而由于白鼬的主要捕猎对象是鼠类,因此绝大多的白鼬都得到了人类的善待,在很多地方都是禁止捕猎白鼬的。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地球上的白鼬共有37个亚种,其种群数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它们被人们评估为没有生存危机的物种,也就是说,至少我们现在不用担心这种地球上最萌的掠食者会从地球上消失,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2. 白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食肉目鼬科,体形细长,耳小,四肢短。毛色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季除尾尖为黑色外,全身白色。夏毛背部及体侧棕色,腹部白色,尾尖黑色。雌性有4对乳头。每年春末夏初产仔,每年产1胎。每胎产3~9仔。分布于欧洲、美洲北部及亚洲的中部和北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地。
白鼬别名“扫雪”,它是鼬属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栖息范围很广,从森林到草原、沼泽地及农田,特别是河谷附近。过地栖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善于攀爬及游泳,能在雪地上奔跑,遇敌时,能在积雪下活动,行动十分敏捷。常抬起头和前肢站立,观察周围动物的情况。主要捕食鼩鼱和田鼠等啮齿动物,也食鸟类、鸟卵以及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等。冬季毛皮质量较好,可制作上好的裘衣。
3. 内蒙古大兴安岭现超萌白鼬,这种动物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龙山敖鲁古雅湿地公园,一只白鼬被偶然发现。它的头发雪白无暇,黑色的眼睛充满好奇。它在公园的栈道上来回穿梭,不时竖立着观察环境。很可爱,据了解,白鼬的毛色随季节而变化。整个冬天的头发是纯白色的,只有尾巴是黑色的。它主要栖息在沼泽、林地和农田中。
在中国,该物种还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有益或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警方将雪貂交给办公室工作人员妥善安置。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猎杀、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请积极做好监督汇报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保护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都是分布地比较少的稀有物种,而且它们往往只在少数国家分布。
4. 昨夜在瓜地里遇到一个似狐非狐浑身雪白的动物是什么
是白鼬,也叫白鼠狼,昼伏夜出,喜欢捕食鸟雀等小型动物,常在田间活动,奔跑速度极快,因夜间出没,所以见者甚少,分布中国东北西北。
5. 黄鼠狼和白鼬是同类吗
黄鼠狼和白鼬不是同类。
6. 黄鼠狼和白鼬是一个种类吗
黄鼠狼和白鼬不是一个种类,它们的区别是:
一、形态特征
黄鼠狼:黄鼬体长28-40厘米,尾长12-25厘米,体重210-1200克。体形中等,身体细长。头细,颈较长。耳壳短而宽,稍突出于毛丛。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冬季尾毛长而蓬松,夏秋毛绒稀薄,尾毛不散开。四肢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锐,趾间有很小的皮膜。
肛门腺发达。雄兽的阴茎骨基部膨大成结节状,端部呈钩状。
白鼬:白鼬体重25-116克,体长170-330毫米,尾长95 - 140毫米。体形似黄鼬,身体细长,四肢短小,毛色随季节不同,夏毛身体背面和腹面颜色不同,背面自吻端向后经颊部、颈侧、体侧至四肢腕部及尾的背面为灰棕色,足背为灰白色。
腹面由下唇、颌部、喉部至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足背为灰白色;尾下基部2/3同于腹色,近末端1/3段全黑色。冬毛全身均为纯白色,只有尾端为黑色。
7. 什么动物是白色的。
1、白袋鼠
澳大利亚白袋鼠是全球濒临灭绝的物种,全世界仅有1000多只动物。白袋鼠的祖先不是白色的。白色袋鼠是红色袋鼠的美白物种。它们都是白色的,非常漂亮。它们被称为“白雪公主”。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红袋鼠一样。他们住在森林里,食物是草,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怀孕期间约1个月,1年半成熟,预期寿命为10年。
8. 白鼬有哪些特点
1、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白鼬体长25-35厘米,尾长6-10厘米,重量150-440克。雄性较大。形似黄鼬,身体细长,四肢短小,毛色随季节不同,夏季毛色背部为灰棕色,腹部为白色,足背为灰白色;冬季毛色除了尾端黑色,全身纯白。
2、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
白鼬适应力很强,草原草甸、沼泽地河谷地、森林以及半荒漠的沙丘及耕作地均有分布。白鼬是一种食肉动物,捕食本领很高主要食物是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特别是兔子、老鼠和灰松鼠。
(8)白鼬是哪个动物扩展阅读
白鼬交配季节在初夏,每胎产仔6-12只,2岁性成熟,寿命5-8岁,但是由于众多天敌的捕食,白鼬的平均寿命实际只有1.5岁。
白鼬分布于从欧洲和前苏联到达日本和北美北部以及中国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吉林、新疆、辽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9. 鼬科动物有什么独特的生理构造
鼬科动物,包括獾、黄鼠狼和水獭,是八大食肉动物家族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们生活范围很广,包括河流、湖泊、海洋,除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其余各洲都可找到它们的踪影。这个家族中有最小的食肉动物。有一些鼬科动物长着圆圆的长身子、短短的腿,十分适于在树上、洞中或水下捕食。獾、黄鼠狼和狼獾则都有更大强壮的身体。鼬科动物在它们肛门附近都长着可以分泌刺鼻气味的腺体,这些气味用来确定领地,相互沟通或防御敌人。
臭名昭着的小动物
黄鼠狼和它的亲戚,如鼬、貂鼠、臭鼬、貂和狼獾,都臭名昭着。大多数是食肉动物,可以用牙齿咬死和咬碎猎物,如老鼠。所有都依靠自己独个捕食,可以把比它们大许多的动物在脖上一口咬死。黄鼠狼和臭鼬在地面和地洞中追捕猎物,貂则在陆地上和水中进行捕食,大一点的狼獾则既是捕猎者又以腐物为食。
白鼬
食肉目鼬科,体形细长,耳小,四肢短。毛色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季除尾尖为黑色外,全身白色。夏毛背部及体侧棕色,腹部白色,尾尖黑色。雌性有4对乳头。每年春末夏初产仔,每年产1胎。每胎产3~9仔。分布于欧洲、美洲北部及亚洲的中部和北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地。
白鼬别名“扫雪”,它是鼬属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栖息范围很广,从森林到草原、沼泽地及农田,特别是河谷附近。过地栖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善于攀爬及游泳,能在雪地上奔跑,遇敌时,能在积雪下活动,行动十分敏捷。常抬起头和前肢站立,观察周围动物的情况。主要捕食鼩鼱和田鼠等啮齿动物,也食鸟类、鸟卵以及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等。冬季毛皮质量较好,可制作上好的裘衣。
黄鼬
食肉目鼬科,身体细长,四肢短,冬季尾毛篷松。全身毛浅棕色或棕色,背部较深,腹部稍浅。冬毛稍浅,而夏毛颜色略深。巢多筑于田间、村边的草垛中,或居民堆放柴草的空房内等处。妊娠期一般为33~37天,每胎产2~8仔,最多可达12仔。我国除新疆和海南外,几乎遍布全国,但主要产于长江下游的平原地区。
黄鼬别名“黄鼠狼”、“黄狼”。主要栖息于平原耕作区、村落附近、林区的河谷、土坡、小草丘及灌木丛等处。多在晨昏活动,但白天偶尔也出来活动。性情凶猛,遇到敌害时,会从肛门部的臭腺放出臭气自卫。主要捕食啮齿动物,也吃鸟、蛋卵、蛙、蛇和昆虫等,有时也盗吃家禽。黄鼬毛皮细密,颜色美观,是我国珍贵的毛皮兽之一,它的毛皮可制作成上等的裘皮,尾毛可制作毛笔和画笔。
艾鼬
食肉目鼬科,身体背面棕黄色,但后背及腰部的毛尖转为黑色,额部棕色杂有白毛。周围及两眼间为棕褐色,耳壳背面和前缘呈白色。胸部、四肢和鼠鼷部呈黑褐色。1年能繁殖2次,妊娠期38~41天,一般每胎产5~8仔。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地。
艾鼬别名“艾虎”。栖息于开阔的山地和草原,常见于旱獭栖息的地方,穴居,大多数利用视觉和听觉敏锐。行动繁捷,会攀爬,善于游泳。主要捕食鼠兔、田鼠、旱獭等啮齿动物,也吃鱼类、蛙类和鸟类等,有储藏食物的习性。
蜜獾
食肉目鼬科,身体结实,四肢粗短,鼻面部较短,眼耳较小,前足有强爪。毛粗糙,腹毛稀少。背面从头顶至尾部的毛灰色至浅黄色或白色。腹面深棕色或黑色。妊娠期6个月,每胎一般产2仔。分布于摩洛哥南部至南非好望角、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印度西部。
蜜獾栖息于各种类型的地带——雨林、开阔的平原以至于沙漠。它们常单独或成对在黄昏和夜间外出活动,白天则在地洞中休息。主要过地栖生活,但能爬树。食性较杂,食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动物的腐肉,也食植物的浆果,特别喜食蜜蜂和蜂蜜,它与黑喉响蜜列鸟结成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黑喉响蜜列鸟喜食蜂蜜,蜜獾根据它的叫声来寻觅蜂巢,而后将蜂巢破坏,并舔食蜂蜜,黑喉响蜜列鸟也跟随其后分享美味的蜂蜜。
狗獾
食肉目鼬科,头部有3条白色纵纹,两颊自口角经耳基到头后条有1条,中央1条自鼻尖至头顶,其间夹有2条黑棕色宽带。耳缘白色,背毛关而粗,毛基白色,中间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并掺杂白色。体侧白色较明显,下颏、腹部及四肢棕黑色、尾部大部分呈黄白色。每年春天产仔,妊娠期10个月,每胎产3~4仔。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们各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