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什么动物有适应大自然,防御敌人的本领
变色龙
B. 能适应恶劣环境的动物有哪些
老鼠,蟑螂,沙漠的蜥蜴,蜘蛛,蛇,在悬崖上生活的岩羊,极地生物,深海生物,在高盐高热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嗜热细菌,骆驼.
C. 自然界有哪些看起来很好欺负的动物
南美洲的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看起来真的是好欺负啊,呆萌呆萌的。性情温和,主要吃素,和很多动物都能和平相处。
D. 许多人类认为可恶的动物都有它可爱善良的一面 还有哪些这样的动物
我就说说昆虫纲的吧..比如食腐的一些蝇类。大家都觉得很恶心,很脏,很讨厌。但它们的幼虫却是最好的动物尸体分解者之一。它们的幼虫属于原足型幼虫,无足和头,只能在出生后继续在周围都是食物及营养的地方生活。所以不会动,没人争的动物尸体便成了它们的首选...蛆能把动物尸体上几乎所有东西,包括骨头,毛发等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天,这里有一只死老鼠,几天后只剩下一摊黑水的原因)。另外有一小部分被细菌直接分解。
还有比如蜣螂。(再次注明,蜣螂≠粪金龟!蜣螂的鞘翅基部没有小盾片,粪金龟有。前者属于蜣螂科,后者属于粪金龟科,是不同科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澳大利亚就有过牛粪污染。(因为牛是引进物种,当地的土生蜣螂不吃牛粪..结果就越堆越多..结果草场都变成牛粪场了。)也是从咱中国引进了一堆蜣螂(主要为大型蜣螂,比如神农洁蜣螂等)。才解了燃眉之急..话说貌似和楼主的问题没关系耶..算了就当为那些误人子弟的科普一下吧...
再有还比如小强。中文统称为蜚蠊(蟑螂是俗名)。隶属蜚蠊目。整个目有几千种。但真正危害人类的只有区区几十种...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几的小强的有危害的..其中就不乏咱常见的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等。但就是这仅仅的百分之几的“害虫”,也有其可取之处,比如美洲大蠊,它可是很多药剂的试验品,还有抗病毒工程等的最佳模特。以及可以提取出很多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然后...既然说到了小强和蝇..那就继续说说蚊子吧...
蚊子。是双翅目长角亚目所有成员的俗名统称。(PS,蚊子是不能传播艾滋病的..)蚊子虽然整天吸血..但其实只有雌性蚊子(母蚊子)是吸血的。雄蚊子们都是100%的素食主义者...所以表一统地歧视人家....而且在大树或者草丛里的蚊子多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比如经常头上围着一堆蚊子.却很少有咬你的...就是这个原因啦。它们都能感应到恒温动物发出的热量。只是没胃口咬你而已..除了偶然几只飞去草丛找郎君的雌性蚊子~)然后,蚊子还是非常好的“小白鼠”和小强一样,也是用于医药方面的。贡献那是灰常滴大呐...
【生物学人】团队滴越前淹死(小琨)为您回答~
(注:文字纯手打)
PS:不为悬赏,只为评价!
E. 最能适应各类环境的动物
人是万物的“尺度”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自然界是一个由基岩、地形、大气、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种种要素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因而动物也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是自然界各种不同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它们能够非常敏感地反映出作为其生存空间的质量优劣及其变化状况。在森林、草原、沙漠、农田、水域等各类生态系统内的确良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几无例外地都有动物的参与,所以自然界或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概念,不包含动物是不可想象的。 众所周知,除了人类长期豢养驯化成家鱼、家禽、家畜外而自由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动物,都称为野生动物,其中,背部具有一根自颈至尾通常叫作脊梁骨(骨质脊柱)的类群,就是野生脊椎动物。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都有选择适宜生存环境的能力,并繁衍它们的后代,而不适宜的环境,就常常成为限制某些动物生存和分布的条件。尽管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要素对于动物的发展具有种种限制,但是动物总会不断地通过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这种适应通常表现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行为生态方面的种种特征上。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是经历了无数代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能够存活而延续至今的物种,应该说都是在生存竞争中的胜利者,也就是经受了自然淘汰和动物种间斗争严峻考验后的"适者生存"者。由此可见,环境限制动物,动物适应环境,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一种动物无时无刻都要受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着改变,然而,动物也在这种影响和改变过程中,作出相应的适应所馈,作用于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动物不断地从自然界里汲取或获得一定的物质、营养来建造其自身,同时又把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排遗到自然界里去,并且影响改变着环境。因此,动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时刻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针茅草原只有在黄羊、鹅喉羚啃吃和经常践踏下,起着调节植物的种间关系,从而保证植被组成的多样性,草原才能维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广种薄收的开垦地,常因人们的随意 荒招来鼠类侵入而大量繁衍,同时也会引来以鼠为食的鼬、狐、貉、鹰、蛇等食肉动物的滋生,起到除害和供给毛皮生产的经济效益;全世界约有1600种鸟类以花蜜人食,如果缺乏鸟媒性的传粉授精作用,那么有些植物的繁殖率就会受到影响而大大降低;有人认为鼠类之害简直罄竹难书,对于客观世界似乎一无是处,然而鼠的数量减少到不能满足各种食肉动物的供食时,人类将失去对食肉类动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为生物圈。生物圈只占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它的范围大致处于海平面下10公里、地表下300米,以及地表以上垂直高度约15公里的大气层这间。生物圈内已有记载的生物约有250万种,其中植物约34万种,动物200多万种,微生物约3.7万种,这些生物类群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紧密联系着,并且同它们相适应的环境组成我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内的200多万种动物中,昆虫是最多的一个类群,约有150多万种或更多。脊椎动物是动物界里身体结构最复杂和进化地位最高等的一大类群,因而也是最进步的动物。这个类群动物包含着人们最熟悉的鱼、蛙、蟾、龟、鳖、鳄、蜥、蛇、鸟、兽等。它们在分类上分别归属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兽纲,纲的下面又逐级分为目、科、属、种,种是最低的分类阶元。而每个动物种又是与其他种存在着外貌不同、生理差异和生殖隔离的具体独立单位。每种动物都有它自己的所属的目、科分类位置,并且有一个被世界各国动物学家达成共识的科学名字,那就是它的学名,例如,Cyprinus carpio是鲤鱼,Dinodon rufozonatum是赤链蛇,Passer domesticus是家雀,Lepus europaeus是野兔。 古生物学家推测,地球上出现生命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曾经先后生存过5亿种生物,时至今日大概只幸存下200多万种,特别是近400年来,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条件下,更加速了世界上生物物种绝灭的速度。根据已往2000年的记录统计,约有110多种野兽和130多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其中1/3是19世纪前消失的,1/3是19世纪绝种的,另外1/3是最近50年里遭到灭顶之灾的。据调查,全世界现存鱼类22000多种,两栖类4200种,爬行类6550种左右,鸟类9000余种,兽类约4100种;我国有鱼类2830多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96种,鸟类1189种,兽类508种。 世界自然资源联盟(IUCN)对全世界发出告诫: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天约有2~3个物种正在走向消亡之路。被列入我国濒临动物红皮书的物种就有533种(鱼类92种,两栖类29种,爬行类96种,鸟类183种,兽类133种),这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警示! 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可以从它们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表明其重要性。生物圈内的全部生物凭借着各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维持联系。生物每时每刻从周围的环境里摄入和排出能量及物质;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发出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碳、氢、氧等无机物通过叶绿素合成有机物,为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的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等异养生物提供必要的食源及生活环境。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小鱼吃浮游动、植物,本身又被大鱼所吞吃,而大鱼再一次被鱼鹰、鸬鹚、水獭等食鱼鸟、兽所捕食,各级消费者就是在这种一环扣一环的食物链联系过程中,进行着能量传递、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而动物通过进食获得的能量除了供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及消耗外,自身在被其他动物吞食后又转化成新的能量来源;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以及死亡后尸体的腐败物质,则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还原作用,又把有机物和矽、钙、镁、磷等矿物质归还给大自然中的各种环境,并用作再一次建造新的生命。这个循环过程又同大气、地质、水循环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生物圈内通过气流、辐射、蒸发、降水等作用,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传递的循环,使生物圈及其所属的各类生太民系统在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一定限度的相互补偿和调节机能,以保持生态系统及整个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从维护宏观的生物圈或具体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角度考虑,对待野生动物资源必需保障它们能在不断繁衍更新的范围内来加以利用,不能贸然提出某些物种有害和轻率地主张要消灭这些动物,因为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相对稳定都是有其存在意义的。
F. 反刍动物有哪些
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如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牛、羊等。由于这类动物都具有复杂的反刍胃,能反刍食物,故称反刍动物。
G. 哪些动物具有什么适应环境的独特能力,举
这类情况多得很,几乎所有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具了备适应环境的独特能力,比如猫头鹰的无声飞行与夜视能力适应夜间捕猎;啄木鸟的特殊脑部结构适应承受强烈冲击;鼹鼠灵敏的有立体定位功能的嗅觉适应地下寻找食物的生活;鳄鱼能根据气候将卵产在洪水淹不到的岸边;北极熊的皮毛适应北极的严寒气候;蜂鸟的飞行技术使得它能在空中停留吸取花蜜,且不同的蜂鸟的喙适应吸取不同花朵的蜜;
H. 反刍动物有哪些
比较常见的反刍动物有:羚羊、牛、羊、骆驼、鹿、长颈鹿等。
反刍(chú)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就是有反刍现象的动物,通常是一些食草动物,因为植物的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
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
反刍动物是偶蹄目中的一个亚目。这类动物都具有复杂的反刍胃,能反刍食物,故称反刍动物。
(8)适应恶意的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以牛为例,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食物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重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其过程称之为“反刍”。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I.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5个有哪些
1.北极熊的保护色。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