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动物农场读后感
昨天晚上花了大约2个小时看完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话说回来吾这个人就是这样,越是忙,就越希望画点时间静下来看看书。《动物农场》非常薄,加上吾本身看书就很快,于是很快就把它看完了,这时候吾倒是有点后悔那么快就看完了它,这本很薄很薄的小说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品位,看一段,停一停,想一想。不过我想往后,我大约会隔一段时间就把它拿出来再读一下,温故而知新。
对这本书和作者都算是慕名已久,买回家垫书橱也有了蛮长时间,我想要不是我最近精神处在相当不稳定的状态,估计这本书还会被吾束之高阁很久。想想我大概有几百年没写过读书笔记了,想想自己以前记的日记,虽然现在看来可能内容很幼稚,不过到底记录的是吾的真情实感,还是平时的一些读书感想之类了。果然人有了一些想法之后,还是要及时记录下来的比较好,否则也许就有很多小小的灵感的火花,就这么从脑子里溜走了。话说吾现在看吾以前记的看霹雳时候的笔记,虽然大部分都是吐槽,不过有些话吾还是蛮惊讶居然是从吾的嘴里说出来的OTL
好了,扯远了,拽回来。先是照旧来简介一下奥威尔这本书,有一个农场里的动物,天天都为农场主干活,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可以果腹而已。有一天一头老公猪(老少校)把它们召集起来,告诉它们你们应该站起来反抗农场主,应该得到自由的生活。动物们都群情激愤,个个摩拳擦掌,唱着革命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想象着赶走农场主,想象着以后的好日子。革命很快并且很轻易地成功了,后来又发生了一场“牛棚战役”,奠定了革命的果实,动物农场建立,并且颁布了《七戒》,成为农场的法律。庄园有两只猪雪球和拿破仑作为领导者。但是不久拿破仑用它养的9只凶悍的狼犬(一时间吾想到了八津蛮= =)赶走了雪球,并在以后的时间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身上,把它宣传成农场的敌人。最后猪们成了农场的领导阶级,变得跟以前的农场主一样,甚至更凶残,而从前的七戒从无数次地偷偷修改,最后只剩下最后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最后小说在人与猪的脸逐渐切换与逐渐混淆不清中进入尾声。
说实在的,看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吾是感到一股从脚底窜出来的寒意,虽然当时吾可能并不明白也说不清楚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但总觉得很恐怖,跟看恐怖小说完全不同的那种更真实的恐怖。而看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则是先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最后觉得很悲哀。吾很清楚这本书是作者影射苏联写出来的,不过……笑……却简直是为中国,尤其是某一段时期的中国量身订做的……
于是来说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动物……
首先是老少校,一般认为老少校隐喻的是列宁,我这里可以认为在中国可以投射到民国时期所有的革命先驱。说起来的,吾看书的时候真的很不HD地想,如果没有老少校出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那就算每天只能得到仅仅可以果腹的口粮,那些动物大概也会觉得日子是可以过下去的吧……就好像从前无数个朝代的无数民众一样,除非日子是真的难堪到不造反就要饿死的地步,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去造反的……这点上我国的普通老百姓的韧性真的是惊人的,实在是太惊人了……
我在豆瓣上看到不少评论,有人看了《动物农场》以后觉得政治真的是个很黑暗很龌龊很糟糕的东西,于是得出结论这玩意儿要不得,其实我觉得这是跟作者想传达的东西相悖了。我自己试着用杨威利的观点来看,从作者的背景和自己的理解来看,首先作者想要抨击的是集权社会的黑暗和弊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者并没有说政治就是坏的,实际上从本质来说,政治就是政治,没什么好和坏,好和坏的属性是人让政治染上的,不干政治什么事。而集权主义为什么是坏的,因为它让权力被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的手中。用田中的说法,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当它握有了绝对权力的时候,变质是必然的,无论当权的是拿破仑还是雪球,无论这个人或者阶层曾经是多么英明。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这是历史的铁律。而为什么会产生集权呢,就好像小小的杨问父亲“既然鲁道夫大帝那么坏,为什么人民还会把权力交到他的手上呢”,杨爸爸回答“因为民众是懒惰的”。是啊,因为人民永远都会期盼一个英雄来带领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新世界,他们不必思考,不必负责任,反正跟着英雄走就对了嘛。没有了老少校,还会有雪球,没了雪球还会有拿破仑,没了拿破仑谁知道是谁呢,反正总会有个人来带领大家,虽然日子很苦,至少权利是属于每个动物的,每个动物都是自由的,都是为了自己工作的。走错了路,反正错误是领导犯的嘛,跟自己没关系,打倒一个再拥护一个就够了嘛。所以说,民众和英雄是互相牺牲的,在《动物农场》里主要表现民众被领导牺牲,在霹雳和银英里主要表现英雄被民众牺牲。
再回到《动物农场》说,农场里的动物,有的很笨,像拳击手,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所以他们的知情权被垄断了。总有一个人来告诉他们(在小说中是一只叫吱嘎的猪),你们多么愚蠢,“上面”的人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全农场的动物着想,但是你们那单纯的脑瓜无法理解他们伟大的构想,所以你们只要跟着拿破仑就对了,拿破仑都是为你们好。于是这时候我们能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下,虽然说拿破仑颁布的一些条规,还有吱嘎说的增加了多少多少产量的数据,很多动物都觉得不对劲,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的感觉是错的,拿破仑的感觉才是对的,于是他们就不再反抗(嘛,狼犬的牙也不容他们反抗),继续乖乖做着升斗小民,虽然供应的粮食还是越来越少……这里,这些动物是将拿破仑赋予他们的感觉,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感觉,因为他们太笨了,所以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对的,拿破仑聪明,所以他的感觉才是对的。但心理学上讲,无论怎样,别人的感觉无法代替你的,你觉得食物少了就是少了,不会因为你笨食物就多出来,因为你自己的感觉永远都是最正确最能反映你真实需求的。其他人(动物),即使他再聪明,再为你好,他也不应该,更不可能代替你的感觉。
于是这边就来说到一个以前经常提到的问题,民主和素质。在中国,永远不会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在中国不能搞民主,因为中国人的素质还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么好,提高素质靠什么呢,答,靠教育。那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呢,答,奴性。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的国家,古往今来,一直到现在,2000多年都在传授什么,答,顺从。于是,有垮掉的80后,90后,我们的民族性和素质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在倒退。(再说句实话,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希望我的臣民太聪明。)嗯,于是,我们的笨脑瓜,还是无法理解伟大领袖的伟大构想,民主么,自然是不能搞,就只能更加紧密地跟随在党的领导下,就像4个小星星围绕在党的大星星周围。为啥不能是大星星围绕小星星呢?没办法,咱太笨了,还是一切跟从拿破仑同志的脚步为好。
在中国,这是一个永恒的恶性循环。当然有无数人跟我说,“民主不是万能的”,西方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必然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种制度是万能,在承认这句话的同时,也要承认,“一党执政”也不是万能的。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民主制度在中国就是“不是万能的”,而专制制度就变成了“虽然有很多缺点,但目前总体还是不错的”呢?嘛,也许是吾太笨了,理解不了。其实吾只想借用田中的话,虽然不是万能,但至少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制度。其实民主,不需要多高的素质,不需要多少知识,只需要一点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不是把责任和权利都推给一个伟大的领导者,而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说起来,在这个方面,牵涉面最广的政治,和最最独立的研究个体的心理学,得到的结论却是惊人的一致。其实你会发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集体和个人并不是完全矛盾的,而是如此的统一。
扯了那么远,说实话吾不想多扯民主,免得被人说崇洋媚外不切实际。不过吾还是觉得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犯了错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就像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其实是最民主的国家,所以这个错误不应当由希特勒一个人承担,而是由整个德国民族来反思。同样的,伊拉克战争,民众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小布什身上去,因为是民众投票选了这个总统上台的。说的更玄一点,就是神棍所说的,众生造业,众生承担,笑。
不过有的时候真的会想农场的以后会怎么样呢,其实作者这个结尾真的很妙。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有一条是这么说的,虽然人类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但总结历史,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东西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其实人不可能从历史里学到任何经验,同样的错误还是一直在犯,人群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变,这就是心理史学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田中说,物换星移,只有人心是不变的。所以如果农场想要真正的解放的话,绝不可以打倒一个统治者,再重新拥护另一个统治者,所以老驴本杰明,永远只是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民主这东西,永远都不可能赐予,只有民众真正意识到他们需要它,这种制度才可以被建立。否则,统治者赐予的民主,永远也只是包着民主皮的更可怕的专制而已。“政治与我们无关”,鄙视并且抛弃政治的人,政治必将予以报复。
呃,MS还是扯远了,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那只马,拳击手,他的格言是,“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和“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什么叫“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想拳击手给我的感触用这8个字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非常理解本杰明在拳击手被送去屠宰场的时候对着其他的动物的那种愤怒,还有他当时为何会一反常态那么激动地想去救拳击手,甚至可以理解他为何只愿意每个星期天跟拳击手一起去吃草却从不说话。我想本杰明要懂得修饰辞藻并且愿意说出他对拳击手的感想的话,估计也只能说一句“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拳击手这种人(马)是很美好的,但是他越美好,就显得他越悲哀。他的智慧并不能跟他的勤劳成正比,他永远只能在最底层被人践踏践踏再践踏,连死都要为上位者去换取一顿丰盛的晚餐,可怜他还以为他们会大发慈悲送他进医院好让他颐养天年。这不正是我国2000多年最底层人民的写照么。
雪球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人会说如果雪球能留下来会怎么样。嘛,如果我们假设一场意外而非阴谋夺去了拿破仑的生命,我们假设雪球的的确确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假设他甚至实现了风车的理想。但那又怎么样呢,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定律绝对不变。就算万一的万一,雪球到死都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怎么样?田中说,明君是民主的头号大敌。即便是最好最好的情况,雪球的每一位继任者都像他一样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会如何呢?毫无疑问,恭喜各位动物同胞,赫胥黎的美妙新世界正在向你们招手╮(╯_╰)╭
奥威尔还是赫胥黎,that is the question。
不过说实话,看到雪球,我老是会想到刘少奇,所以总是觉得蛮伤感的。毕竟它在牛棚战役里那么英勇,还被枪打伤。可是当人们不需要他的时候,他的死活也没谁管了,反正有倒霉事推到他身上去就够了,只要拿破仑永远是正确的就行了。所以我宁愿往好的方面想,雪球是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被牺牲掉的英雄。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做什么都要来一句“感谢伟大的拿破仑同志”或者“伟大的拿破仑同志领导有方”,我想某个时期的中国人应该对这句话相当熟悉。
于是说今天就暂时写到这里,其实昨天晚上冒出来的念头还是很多的,只可惜吾那时候爬起来写东西一定会被爹娘暴揍,今天能记得的也就这么多了,就至此搁笔。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与乐趣。
满意请采纳。
Ⅱ 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长大后真的能变成天鹅吗
Ⅲ 在开心农场里自己养的动物没有食物会怎么样
饿着不长,不会死的——
Ⅳ 聊一聊你会如何续写《动物农场》
猪意识到这种高压政策是不能长久的,于是决定进行改革:首先是“股份制”改革:成立风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归猪所有,其他动物可以购买风车股票参与分红;然后是“房地产”改革:原先承诺给退休动物的养老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大行土木建设高中低档棚窝,大部分住宅被猪买断,房价居高不下,普通动物欲购买住宅可以先交一部分首付并向动物银行贷款;第三建立高等动物考试制度,通过高难度选拔性考试让少部分智力超群的其他动物有机会通过考试加入猪籍,实现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最后再加强农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农场,实现英格兰兽伟大复兴,实现动物梦。如此十余年,动物们个个被股市房市套得牢牢的,自觉996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终于实现了全面小康,农场一片欣欣向荣。
Ⅳ 摩尔庄园农场里养动物,如果动物饿,会不会减产,或者亏本
母的一定几率减产,公的本身就不生产,不要以为是减产。
动物饿,很可能逃跑,要照顾好哦!这就是亏本啦,望采纳。
Ⅵ 尼尔斯如果在农场碰见农场的动物的画动物会他会像他说什么做什么
就是如果在农场碰见了农场的动物的话,
Ⅶ 牧场里动物饥饿了会不会不生长
牧场动物饥饿就会停止生长奥,但不会生病
Ⅷ 胖的动物有哪些
1、最胖的猪
大家可能都猜到了,说到世界上最胖的动物,猪肯定能够上榜,所以小编把它放在了第一位。美国的一位农场主在自家农场养了一只名叫“比尔”的猪,这只猪的体重超过了2260斤。“比尔”在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亮过相,也算是一只举世闻名的肥猪了。“比尔”的主人表示,一直以来都把“比尔”当作家人,并没有考虑把它吃掉。丰富的食物加上无忧无虑的生活,长这么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最胖的松鼠
看到这个毛茸茸的小家伙,你是不是也会忍不住喂它一颗坚果?不要怀疑,它一定会接过你的坚果,然后毫不犹豫地吃下去。这张松鼠的照片是一位在加利福尼亚水杉国家公园游玩的游客拍下的,在拍下这张照片之前,他刚刚给这只肥硕的家伙喂食了整整一包花生。这里的松鼠长得都很胖,得益于观光客们带来的充足食物。但能把自己生生吃成一个球的,大概在松鼠里就只有眼前这一只了。
3、最胖的猴子
泰国有一只明星猴子,因为太胖被广大网友取了个“胖悟空”的外号。作为一只猴王,只需要躺在那里,它的猴子手下们每天都会为它送来大量的食物,其中还包括大量游客留下的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正常猴子的体重一般只有10公斤,但这只“胖悟空”的体重最重的时候达到了30公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胖的猴子。
4、最胖的鸽子
看看这只世界上最胖的鸽子,都快把旁边的小鸟比得看不清了,还在那吃,完全不考虑自己以后还能不能飞起来。在中国鸽子自古以来都被当作信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了下来。这只鸽子可能觉得现在没自己什么事了,然后自暴自弃,每天在广场上暴饮暴食,就成了世界上最胖的鸽子。
5、最胖的兔子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兔子算得上动物界里少有的身姿矫健的动物之一了。但是如果你见过英国这只叫做“拉尔夫”的兔子,一定会改变这个想法,因为这只兔子体重达到了50斤,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上最胖的兔子。卷心菜、胡萝卜、水果、饼干、面包,这只兔子什么都吃,越来越胖。
6、最胖的狗
很多朋友家里都养了宠物狗,特别是二哈,天性好动,很难将它们和肥胖联系到一起。但是一只名叫“卡尔”的比格犬就和别的狗不一样,它的体重有40多公斤,是一般犬类的好几倍。因为在小的时候“卡尔”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导致它在患病的时候养成了吃了睡、睡了吃的习惯。即使病好了,“卡尔”的这种习惯都没有改过来,所以才会越来越胖。
7、最胖的猫
猫科动物在自然界中一般都是身体轻盈,身手敏捷的,就比如说猎豹。但是在俄罗斯有一只叫做“凯蒂”的大胖猫,成为了猫科家族中最胖的一员。这只叫做“凯蒂”的大胖猫体重达到了46斤,这样的体重对于一只猫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的“凯蒂”不要说走动了,就连起来翻个身都很难办到。即便如此,“凯蒂”每天还是在不停地吃,它的主人貌似也没有让它减肥的想法。
8、最胖的老鼠
2006年,西安的秦岭野生动物园来了一位稀客,乍看上去像一只小猪仔,其实它是一只胖得不能再胖的老鼠。经过称重,这只肥头大耳的老鼠体重达到了9公斤。工作人员尝试着将一只猫放进关着老鼠的铁笼,老鼠的尾巴扫动了一下,这只老鼠的天敌瞬间大叫起来。而这只肥胖的老鼠依旧稳如泰山,望着猫一动不动。
9、最胖的老虎
老虎是森林之王,它们身手矫健,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是它的食物。但是看看哈尔滨动物园里的这只老虎,捕食那是不可能的,连动一动好像都有点困难。看着它圆滚滚的样子,早已没有了森林之王的威风,反而有一种萌萌的感觉。有网友说,这只老虎一定是过年被喂成这个样子的;还有网友说,这就是过年后的你。
10、最胖的海鸟
来自英国《太阳报》一张海鸟的照片引起了大家注意,照片中的海鸟肥胖不堪,不要说飞起来,可能在海中捕食的时候都会沉下去吧。让人不解的是,这只连自己捕食都困难的海鸟不但存活了下来,而且还长到了这么大。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只海鸟是怎么长到这么胖的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自然界中的奇迹。其实,能遇到这样一只海鸟并拍下照片,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Ⅸ 幼儿园中班教案:《农场里动物多》心得体会
一、主题背景分析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都很少去过农村、没有见过真正的农场。与动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不够多。但是孩子们对动物的好奇之心是一样的。他们渴望接触各种可爱的小鸭小鸡、胖胖的小猪、皮毛卷卷的小羊。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一些动物已经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但是真的要他们去细分一下动物的品种,尤其是在区分家畜和家禽方面有一些困难;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于动物分多少科种也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主题《在农场里》。在主题中我们将利用各种形式,让幼儿与动物朋友们来一个亲密接触。我们希望通过主题孩子们可以获得更多相关的经验和信息,让孩子们获得初浅的知识,认识许多平时不常见的家禽,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喜好。由此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主题实施时间 2012年3月—2012年4月 三、内容与要求 1、观察比较,了解家禽与家畜不用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爱动物,有兴趣了解家禽、家畜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环境创设 墙面环境 1、将家禽和家畜的图片分类布置在墙面环境中,便于让幼儿认识区分家禽和家畜 2、调查问卷《在农场里》,请孩子和家长共同将农场里动物以各种方式记下来。 3、墙面布置《羊毛卷卷》,将集体活动中的内容延伸至个别化学习中 4、纸艺墙面:幼儿将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纸艺作品展示在墙面环境中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常见家禽与家畜的图片及资料。 2、利用图书、网络、电视等形式向孩子介绍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等等,丰富幼儿的经验。 3、与孩子一起玩“赶羊过小河”的游戏,在家和孩子一起比赛。 4、请家长帮忙收集一些马的玩具、摆件、图片和赛马的盘片等,并带孩子骑电马体验骑马的快乐。 5、带孩子一起去菜场认识各种蛋,并尝试区分不同种的蛋。 6、纸艺展示区域 卷纸:小樱桃 剪纸:小鲤鱼 六、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 生活: 不做漏嘴巴 内容与要求: 1、愉快专心地进餐,不撒落饭菜,知道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清洁。 2、懂得如何文明地进餐,培养其文明进餐的习惯。 活动过程: 观看情境表演并讨论 ——为什么明明吃饭时,饭菜会撒的桌上地上到处都是? 桌上地上到处都是饭菜,你们感觉怎样? 观看明明改正缺点、认真专心吃饭、不撒落饭菜的表演片段 ——说说现在明明是怎样吃的。 模拟练习,进一步了解进餐的正确方法和礼仪。 吃点心时,可让幼儿根据糕点的特点,试着讲讲怎样才能吃得又干净又不浪费。 运动: 小兔采蘑菇 内容与要求: 1、能尝试助跑跨跳,绕过障碍。 2、培养幼儿勇敢,勇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过程: 1、兔宝宝,今天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2、哎呀,运动完肚子有点饿了,我们一起去采蘑菇吧。 3、“兔妈妈”讲解方法。 4、兔宝宝采蘑菇,“兔妈妈”帮助个别兔宝宝跨过“小河” 游戏: 接反语 玩法: 1、教师出示任意一组图片,如“小猪是胖的,猴子是……” 2、幼儿立即接“猴子是瘦的”。 3、教师再次任意出示一组图片,向幼儿提问,如此反复游戏。如: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头发黑,皮肤白;苹果大,葡萄小等。 4、幼儿回答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并按上句的句式来回答下句。 5、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特征明显且容易比较的事物。提问时要由易到难。 小节: 1、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丰富幼儿词汇。 2、教师可变换上句的句式向幼儿提问,以活跃幼儿的思维。 学习: 语言:小鸡叽叽 活动目标: 1. 观看课件,各种鸡蛋的图片,感知蛋的不同特征,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 2. 培养幼儿喜欢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课件,鸡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第一段 1. 教师:小鸡叽叽的家是怎么样的?(蛋壳硬硬的) 2. 教师:都有谁给小鸡叽叽加油的?(鸡妈妈,鸡哥哥,鸡姐姐) 3. 小鸡是怎么破壳而出的?(先破一个洞,然后撑呀挤呀) 二.欣赏故事第二段 1. 教师:都有哪些朋友欢迎叽叽的到来的? 三.小鸡破壳游戏 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躲在“蛋壳”里的两只“小鸡”(钻在篮子里)一起破壳而出,让幼儿体验小鸡在壳里拼命挣扎的过程 以及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个是喜悦一个是惊奇。 附录: 故事:小鸡叽叽 小鸡叽叽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哦!原来是住在一间蛋壳里,房子在妈妈的怀里多温暖啊! 经过二十多天的贪睡,鸡哥哥和鸡姐姐都破壳而出了。小鸡叽叽也忍不住了,使劲地啄呀!啄呀! 咦!蛋壳房子破了个洞,叽叽好奇地往外瞧。 啊!外面的世界多美!妈妈亲切的笑脸,哥哥姐姐们焦急地喊:叽叽加油!叽叽加油! 叽叽再也等不急了,破不急待地撑呀!挤呀!房子终于破了。 叽叽胆小地伸出头悄悄地往四处看,并尝试离开它那再也住不下的小房子。 小鸟、花儿和小毛树都热情地欢迎叽叽的到来,太阳公公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叽叽那湿漉漉的绒,叽叽拍拍小翅膀,和太阳公公交上了朋友。 啊!太阳一瞬间便给叽叽换上了一件新衣裳。叽叽也长大了许多,小脚变得有力气了。 踩在软软的草地上多舒服呀!小草挠着叽叽的脚真痒痒,叽叽在嘻嘻地笑呢! 咯!咯!,妈妈走过来亲了又亲,还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了叽叽。叽叽高兴地谢谢妈妈,去和各个姐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