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像鹿一样的野生动物是什么
像鹿一样的野生动物是麂。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不超过35公斤,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 中国分布有四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生活习性:
麂类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森林或林缘灌丛种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主要为夜行性,常单独活动,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通常5~7月产仔,孕期5~6个月,每年1胎,每胎3~5仔。
② 有一种动物长得很像小鹿叫什么
麂(Ji)。是一种小型的鹿科动物,栖息在稠密灌丛中。跟狍子是有差别的。
③ 十二生肖全身是黑色的动物
十二生肖全身是黑色的动物是鼠。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本命年等。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众说纷纭,这里给说说个人小时候听的民间传说故事及动物习性说法∶
1、述写一个小时候听的传说故事∶
传说,老天爷为选出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决定在动物间开展一场生肖赛跑,以动物们先后到达顺序开始排,取前十二名为十二生肖排名。比赛当天,滑头的老鼠藏在牛身上,临近终点处突然冲刺,得了个第一,牛落在鼠后面到达,排第二。后续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抵达终点,因此有了十二生肖排行。
2、也有按动物习性的说法∶
根据昼夜十二时辰及动物习性对应排序
鼠 (子时 23:00-01:00) 深夜老鼠最活跃
牛 (丑时 01:00-03:00) 牛在此时反刍咀嚼
虎 (寅时 03:00-05:00) 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
兔 (卯时 05:00-07:00) 天刚亮,兔子出窝吃草
龙 (辰时 07:00-09:00) 此时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
蛇 (巳时 09:00-11:00) 艳阳高照,蛇出洞觅食
马 (午时 11:00-13:00) 此时马喜欢四处奔跑嘶鸣
羊 (未时 13:00-15:00) 放羊的好时候,羊出来吃草
猴 (申时 15:00-17:00) 太阳偏西,猴喜好在此时出来活动啼叫
鸡 (酉时 17:00-19:00) 太阳落山,鸡回窝
狗 (戌时 19:00-21:00) 天黑了狗看家望门护院
猪 (亥时 21:00-23:00) 夜深人静听见猪拱槽的声音
④ 山里一种动物跟小鹿一样的是叫什么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惊”。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
⑤ 一种野生动物 像小鹿 黑色的毛 耳朵和尾巴有白色的毛毛 很想知道是什么动物 急!!!
毛冠鹿,网络可查。
⑥ 一个长着鹿角胖胖的身上还有黑色斑点的动物是什么
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梅花鹿吧。
⑦ 黑色的蹄子像野山羊或者鹿是什么动物
麋鹿!又叫“麂”外形和鹿也很相近……相信就是它了!
ps:
麂
鹿科的1属,仅雄麂具短角,角干向后伸展,角尖内弯,不分杈或仅分一小杈,角基部在脸上形成纵棱脊;被毛较其他鹿科动物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但较麝、獐的獠牙小;头骨略呈三角形,泪窝显着。本属共6种。中国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
赤麂,为麂类中最大的1种,体长80~150厘米,肩高约55厘米;颜面部棱长;体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鲜棕,后腹毛色从淡黄到纯白、腋部有白色块斑,鼠鼷部、臀部、尾下为纯白色。栖息于密林、草丛、山地丘陵,有时也进入居民点和农田周围。白天活动。营单独生活。性机警。以种子、嫩草、青草、树枝等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产1~2仔。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黑麂为中国特有种类,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体型略小于赤麂,体长约120厘米,肩高约50厘米;耳短圆;侧蹄较其他麂发达;体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额部有一束鲜棕色簇状刚毛,前额、耳与两颊间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纹,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纯白色,边缘深栗色。栖于地势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丛中。以嫩枝、叶子、果实、蔬菜、豆类为食。主要在春季产仔,每胎1仔,幼仔约6~10个月性成熟。数量较少,仅见于中国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处。
小麂是麂类中最小的一种,也是中国特有种类。叫声如犬吠,故又称吠鹿或犬麂。体长70~90厘米,肩高约40厘米;脸短,颜面棱也比赤麂短;体背毛色变异较大,呈黄褐、棕黑色,颈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于赤麂和黑麂;泪窝深而圆。栖于地势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丛。以嫩叶、幼芽、青草、果实、种子为食。全年繁殖,产后还可受孕,怀孕期约6~7个月,每胎产1~2仔。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湾。
3种麂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⑧ 世界上黑色的动物是什么
第五名是薮猫
非洲的薮猫很神秘,但是它们很容易被黑化,黑色的薮猫也是很罕见的,常年在非洲工作的摄影者,都很难拍到黑色的薮猫,因为它们的速度极快!但是究竟为什么猫科动物会出现黑变病,这仍然是一个棘手未解的问题。
第四名是野生黑豚鼠
黑豚鼠又叫做天竺鼠,也就是荷兰猪。黑色的虽然非常罕见,但是为了满足宠物爱好者的需求,人工繁育的黑豚鼠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豚鼠毛发浓密且光滑,眼睛好似黑色咖啡豆。在宠物爱好者眼里,黑豚鼠非常高贵而优雅。但是更多的还是它的药用价值,它有着可以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三名是黑色王企鹅
南极洲黑色王企鹅的比例为三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三万只企鹅里面,出一只黑色王企鹅。它们有的完全呈黑色,有的部分区域呈黑色,颈部呈白色,耳朵处呈金黄色。在南极洲这样的白色世界,黑色外衣是否没有任何生存优势?答案是否定的。黑色能够吸收更多阳光,提高体温。在王企鹅群中,披着黑色外衣的父母和孩子也更容易辨认。
第二名是黑色的美洲豹
黑色的美洲豹长得像豹子,可是体型却像老虎。但是不得不说,它的确看上去比一般的豹子更有气势!其实黑美洲豹是美洲豹的变种,从体型上看比虎小,但又大于豹,体型仅次于狮、虎,在世界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在美洲大陆上是最大的猫科动物!黑色美洲豹的咬合力十分的惊人,属于经济猫科动物猎食者!
第一名是黑鹿
黑鹿非常的稀有,它是白尾鹿最罕见的一个种族,我们通常看见的白尾鹿,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鹿,喜欢吃草根、树皮等,是个典型的食草动物。在鹿的品种中,罕见稀有的程度甚至超过大角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