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藏羚羊是稀有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方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尤其喜欢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分布在中国在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
拓展内容:
由于盗猎者的偷盗行为,藏羚羊的数目急剧下降,近几年来,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已经很少被人发现。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历史纪录中,藏羚羊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但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羊绒沙图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们在20世纪最后20年遭遇大量偷猎,数量急剧下降,1995年全西藏也只剩5万多只。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NT)
❷ 青海拍到野牦牛群罕见画面,野牦牛一般生活在我国哪些地区
生态管护员进行巡山的时候,发现大批野秏牛群出现在我国的三江源公园,这是极其罕见的画面。现在正好处于野耗牛生育高峰期,所以野秏牛妈妈们的攻击性会特别强。
一、秏牛主要生活地区
野秏牛,从名字就知道是只会生活在野外的种群,通常生活在海拔3000~6000的新疆,青海,川西,西藏等高原地区。野牦牛是比较典型的高寒动物,所以极其耐寒,野外生存能力比较强。雄性体型偏大一些,大约在400千克到800千克之间。野秏牛是喜欢群居生活的动物,平时如果遇到危险,会把幼崽放在族群中间。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寒漠植物,体格强壮,皮肤呈现褐黑色,因为在高原地区,所以皮毛更长,挡风遮雨。
❸ 青海有什么野生动物
青海的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水獭、喜玛拉雅旱獭、赤狐、猞猁、香鼬、兔狲、金猫、石貂、豹、岩羊、原羚、黄羊等。
青海省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态与物种宝库。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陆生脊椎动物有499种,占全国数量的10.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
(3)青海南部有哪些珍惜动物扩展阅读
野生动物的生活依赖茂密的森林、沼泽地和开阔地。相关专家表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必须要有足够的食物保证,有食物生产的植被、土壤、气候条件,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栖息环境。
为了织牢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青海省实施大的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封山育林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完善生态安全屏障的积极保障作用。
同时,持续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动,禁止滥捕乱猎、禁止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了最大面积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野生动物遭到毁灭性打击。
❹ 青海海东首次发现雪豹,雪豹属于珍稀动物吗
雪豹属于珍稀的野生动物,它们生活在高耸入云的雪山上,甚至还是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别看她们长的圆头圆脑,看起来呆呆的憨憨的。他们其实是捕猎的一把好手,锐利的眼睛能在黑暗中发现奔跑的食物,巨大粗长的尾巴在雪地中为他们保持平衡,一身强健的肌肉能够压倒超过自身重量三倍的猎物。而且这些独行侠们从不聚集在一起,喜欢昼伏夜出。偶尔才会在白天太阳好的时候趴在岩石上晒晒太阳,我曾经在纪录片中看到过无人机摄像头拍下的雪豹,白天天气很好,阳光普照,他慢悠悠地晃着尾巴,心情很好的样子趴在门口的岩石上懒洋洋的闭起双眼。尾巴尖儿还一晃一晃的,看得实在是让人抓心挠肝的想要去摸摸它。
雪豹一般情况下只会生一到二个幼崽,刚出生的小雪豹十分的可爱。软萌软萌的看着非常的像一只大后小猫咪。雪豹雪豹家族叫声也并不像狮子老虎其他的猫科动物一样威武雄壮,而是像猫一样发出喵喵喵的声音,如果舒服了,还会发出呼噜。
这种可爱的猫科动物罕见稀有,是我们大自然生物链中雪域地区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共同保护环境,维护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的家园~
❺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动物是什么
主要有藏羚羊,沙狐、野牦牛、狼等等一些稀有动物,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她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整个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因为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
整个青藏高原自东向西北表现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更替与过渡。可可西里地区则居于半干旱地区内。
水分条件是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首要因素,决定着本区宏观分异特征。而水分条件主要取决于本地区所处的大气环流位置。本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方向自东南向西北。天然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从500毫米左右逐渐降至不足200毫米。干湿分异的最终结果是:乌兰乌拉山北翼为本区最湿润的区域,整个地区自东南向西北变干。就山体而言,作为迎风坡的大阳坡,降水要比背风坡(大阴坡)多。具体至一定的山段,阴坡比阳坡表现的要湿润一些,阴坡的植被发育相对较好。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增加,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逐渐被以稀疏状植被为主要特征的亚冰雪带所替代,在一些极高山区发育了多年积雪和冰川。本区的地表物质也是自然环境分异的重要因素。本区大部分地面都覆盖着一定厚度的沙层。它可以使天然降水或融水很快渗入下层,保存起来。由于沙层阻隔,土壤下层水分蒸发微弱,对植被的发育有利。以青藏苔草为主的高寒草原广泛分布为主导地理景观,而针茅草原景观仅出现在局部地方。覆沙层与青藏苔草的这种紧密关系在整个青藏高原北部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地带内都存在。因而从宏观上看,覆沙层的存在减弱了自然环境的空间变异性。但从局部地区来看,它却增加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可可西里地区河滩地面积比例较大,受到当地大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隐域半隐域景观,这是区域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打乱和干扰了高原地带性景观的连续分布。在一些湖边盐分含量较高的地方,往往形成特别干燥的生境,发育了局部性的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这是地方性非地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可可西里地区地域分异规律是在上述各种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与整个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干的总体趋势相适应,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景观自东南向西北表现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的过渡;(2)高寒草原是可可西里地区主要的景观生态类型,分布广阔。高寒草甸仅有零星分布,在具体地段上草甸呈斑状分布,有时与小灌木(金露梅)共同构成灌从草甸景观;高寒荒漠草原则仅分布在本区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3)高寒草原带内发生分化,典型的针茅高寒草原分布面积很小。扇穗茅高寒草原以东北——西南呈长条形分布在局部区域。(4)作为垂直带的高寒草甸仅出现在高寒草原带南部较高山地的阴坡、半阴坡,多呈斑状分布。出现的海拔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从4800米上升到5200米左右。(5)区内景观的垂直分化明显但简单。主要有3个带谱类型:a、高寒半湿润类型(高寒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b、高寒半湿润/半干旱类型(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c、高寒半干旱类型(高寒草原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❻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有哪些哪些能帮到人类
珍稀动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白唇鹿、黑颈鹤、金雕、秃鹫、猞猁、雪豹、岩羊、藏马鸡、雪雉、棕熊、裸鲤、黄羊。现在野生动物还有许多人类不了解的东西,保护好野生动物,留下宝贵的基因,对将来找个世界的发展很有必要。
❼ 青海有哪些动物
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雪豹、藏羚、盘羊,黑颈鹤,黑鹳、藏马鸡等是闻名世界的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
❽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是什么
珍稀动植物。
该区高等植物102属202种,其中84种为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动物有16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类,鸟类约46种,7种为青藏高原特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白唇鹿、雪豹、金雕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盘羊、棕熊、猞猁、荒漠猫、藏雪鸡、红隼等以及众多种类的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野生动物数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高原野生动物王国和天然乐园”。
地理优势: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
保护区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青海省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5500米。
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以上内容参考海西州人民政府-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❾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什么是青海湖地区特有品种,数量比大熊猫怀稀少
普氏原羚
我国境内目前仅存于青海省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处境堪
忧,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普氏原羚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我国政府早在1988
年时就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历史上,这一珍稀野生动物曾分
布于内蒙古、青海等少数地区,现在仅存于青海省境内环青海湖东北部及
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 据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李三旦介绍,
5年前环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数量还至少有300多只,现在只剩下百
只左右,而且数量仍在减少。
据了解,普氏原羚生性机智,行动敏捷,喜集群活动,一般为十只左
右为一群,最多也就五六十只一群。它们通常在滩地和沙丘间栖息,有选
择性地采食禾草、苔草和杂类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项专题调查
报告显示,120多年前,我国就在内蒙古和青海省获得过普氏原羚的模
式标本,后来由于受移民、农牧业生产和人为猎杀等因素影响,使普氏原
羚的分布区萎缩到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
小北湖一带的沙丘及周边地区。近50年来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社会、经济
和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普氏原羚的生
存环境日渐恶化,人为猎杀现象时有发生,数量不断减少。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阻隔,青海湖西部鸟
岛地区的普氏原羚与湖东北地区的种群已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再加上人为
猎杀,这一珍稀野生动物在环青海湖地区的数量越来越少。李三旦说,在
整个青海湖周边地区所剩的普氏原羚总数目前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他
呼吁人们加强保护意识,珍惜和爱护这一珍贵的濒危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