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哺乳动物有哪些动物
世界上现存的哺乳动物有4000多种,虽然它们都已经高度进化,但仍具有很多共性: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体温基本恒定,身上披有毛发,以保护身体、隔绝冷热等等。常见的哺乳动物有:
老鼠、狗、老虎、狼、鹿、貂、狐狸、熊、大象、豹子、麝牛、狮子、猴、貘、树懒、斑马、小熊猫、疣猪、羚羊、长颈鹿、大熊猫、食蚁兽、猩猩、驯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海牛、水獭、刺猬、北极狐、北极熊、袋鼠、灵猫、海豚、海象、鸭嘴兽、犰狳、河马、鲸、鼬、海豹等。
最大的哺乳动物为蓝鲸,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是非洲象,最高的哺乳动物是长颈鹿,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是猎豹,最臭的哺乳动物则为美洲臭鼬。
哺乳动物重要特征
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
用肺部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着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胎儿。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这一切涉及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包括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
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能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哺乳动物另一个的特征是具有乳腺(无论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动物的乳腺高度发达。在辨别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上,可以根据汗腺、毛发、中耳听小骨以及脑部新皮质上的不同来区别。
除五种单孔目的哺乳动物外,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直接生产后代的。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拥有专门适应其生存条件而成的牙齿。哺乳动物以脑调节体内温度和循坏系统(包括心脏)。
⑵ 哺乳类动物有哪些急用!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兽亚纲除中生代祖兽、阴兽次亚纲外,还有后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鸭嘴兽 编辑本段【兽类的先进性表现在】 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技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在智力和对环境的反应上远远超过其他类群; 2,恒温(约为25~37℃),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优良隔热性能的体表毛被和其他体温调节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区别于冷血动物; 3,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单孔类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级种类在胚胎与子宫壁之间形成母子营养交换的组织(即胎盘)。母兽对仔兽进行较长期的哺乳和抚育,从而使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仔兽还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技能; 4,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5,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6,已经开始形成较为稳固的社会形态和道德体系; 7,具有学习能力,相应开始出现教育体系,便于知识与经验的传承; 8,形成了语言,开始能够进行多反面全方位的沟通; 9,捕猎或抗拒捕食形态开始具有军事化形态,并由高级灵长目完善成为战争; 10,具有领地领土意识,个别社会性属目开始具有政治意识; 11,开始出现使用工具。 当中生代末地壳运动加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恐龙等爬行动物难以适应和生存,而哺乳类则显示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身体恒温,具有乳腺,可对幼仔哺乳,脑发达,能够支配行动,胎生(单孔类除外),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它们的壮大发展提供了自身的优势。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化石和现生哺乳动物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有胎盘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约有30个目,人们熟知的就有食肉目(如猫科动物)、啮齿目(如各种鼠类)、偶蹄目(如猪、牛、羊等)、奇蹄目(如马、驴等)、灵长目(如猴和猿类等)、翼手目(如蝙蝠等)、长鼻目(如象等)和鲸目(如海豚等)。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根据兽类的区系特征,全世界被划分为七个动物地理界:古北界、新北界、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大洋洲界、南极界。 各地理界均有自己独特的兽类区系,包括特有的目、科、属、种和亚种。世界各动物地理界之间的兽类区系从北向南差异愈来愈大。在古北界和新北界的北部,有许多共同的种,只有亚种的差异;南部开始有不同的种、属;再向南,各地理界之间则有不同的科、目。中国地跨古北、东洋两界。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适应】 在环境条件趋于极端化时,兽类的适应十分明显。例如在荒漠环境中,骆驼和跳鼠都有许多保持水分的适应:减少尿中水分,不把水分用于调节体温(出汗),充分利用分解食物产生的水,穴居,夜行等。极地环境的北极狐等都具有十分保暖的毛皮。 编辑本段【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①运动,原始哺乳动物的适于在地面行走的五趾型四肢随着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衍生出许多特化类型,如营水生生活的鲸类和海牛类的后肢退化,前肢演变为鳍状;适应飞翔生活的翼手类的指骨延长,指和四肢间发展了翼膜;营地下生活的鼹鼠类的前肢呈铲形,在开旷草原奔跑的有蹄类的四肢趾端具蹄,为了减轻四肢的重量,巨大的肌肉位于臀部;树栖的兽类或是具锐爪便于在树干上攀爬,如松鼠类,或是具长指(趾)便于抓握树枝,如灵长类,还有极为特殊的适应树栖运动的兽类,如南美热带森林中的树懒,其趾端具巨大的钩状爪,用以在树上攀爬和悬挂。 ②食性,原始兽类主要是以昆虫为食的杂食动物。后来,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演变为:杂食者,以动物和植物为食;草食者以植物为食;肉食者以动物为食。 每一类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型。草食动物牙齿和咬肌发生了许多变化,啮齿类和兔形类发展了可终生生长的凿形门齿,以适应啮咬粗硬的树皮、坚果等;牛科和鹿科动物的上门齿消失,代之以厚的皮肤垫,以适应扯断草茎。犬齿在草食兽类中常常消失,而颊齿则扩大成为有效的研磨结构。肉食兽类与草食兽类相反,有着十分发达的犬齿,便于刺穿捕获物。臼齿数倾向减退,由第4上前臼齿和第1下臼齿构成的裂齿是适于撕咬的工具。最特化的是各种食蚁兽类,如穿山甲、食蚁兽、土豚、针鼹、袋食蚁兽等,它们由于生活方式上的趋同,牙齿都极端退化,而发展了适于舔食蚁类的长而富于粘液的舌。 编辑本段【进化史】 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发现在中国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从化石上看,哺乳动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牙齿。爬行动物的每颗牙齿都是相同的,彼此没有区别,而哺乳动物的牙齿按它们在颌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形态。此外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断更新,哺乳动物的牙齿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耳中有三块骨头。它们是由爬行动物的两块颌骨进化而来的。 中生代时的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占据了许多生态位。到第四纪时,哺乳动物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了。 编辑本段【分类】 现存哺乳动物分属三个亚纲: ①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卵生兽类,包括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3种。 ②后兽亚纲(Metatheria),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9科81属约250种; ③真兽亚纲(Eutheria),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哺乳纲包括以下目: ①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目Monotremata ②后兽亚纲Metatheria有袋目Marsupialia ③真兽亚纲Eutheria食虫目Insectivora皮翼目Dermpotera翼手目Chiroptera灵长目Primates贫齿目Edentata鳞甲目Pholidota兔形目Lagomorpha啮齿目Rodentia鲸目Cetacea食肉目Carnivora管齿目Tubulidentata长鼻目Proboscidea蹄兔目Hyracoidea海牛目Siren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偶蹄目Artiodactyla 鳍脚目
⑶ 哺乳动物包括什么动物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包括: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0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翼手目(蝙蝠等),食虫目(鼩鼱、鼹鼠、刺猬等)偶蹄目(羚、水牛、猪、鹿等)和食肉目(狮、虎、狐、豹、猫等)等。
哺乳动物多数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多数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3种。哺乳纲除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外,还有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7目19科86属约250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⑷ 哺乳动物中耳内的听骨与鱼的一部分咽弓在进化上属于______器官.
哺乳动物中耳内的听骨与鱼的一部分咽弓,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都有骨骼组成,但是这些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适应于不同的功能,因而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 在比较解剖学中特别注意同源器官的研究,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故答案为:同源
⑸ 外耳,中耳,内耳分别包括什么
在解剖学中,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 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中耳包括: 鼓室:鼓室为含气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内有听骨、肌肉及韧带等,腔内均为粘膜所覆盖。鼓室外壁即为鼓膜。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其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侧壁,适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小儿则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鼓窦 乳突 内耳包括: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内耳道 颅中窝 颞骨岩部 听觉和平衡觉的受器皆位于耳内,人耳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壳和听管。人的耳壳不能转动,放在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皆不若其他哺乳动物者有效(哺乳动物通常能转动耳壳以收集声音)。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骨依序为槌骨、砧骨和镫骨,彼此前后衔接。由外耳传来的音波振动鼓膜后,便可经由该三小骨而向内耳传递。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耳咽管与咽腔相通,该管与咽腔相通处平时关闭,但在咀嚼或吞咽时便会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耳咽管的关闭,可以阻断自己的声音由咽喉部直接经耳咽管进入耳,否则声音仓太大。假若病菌自耳咽管进入中耳,便会引起中耳炎。 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亦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营则与平衡觉有关。耳蜗内有听觉受器,由中耳传来音波之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受器而产生冲动,再出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听觉。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且位于三个不同的平面上,不论头部向任何方向转动,至少其中一个半规管会受淋巴振动的刺激而产生冲动,由听神经传到大脑,就会有头部转动的感觉,此即为平衡觉。人类习惯放在平面活动,假若身体上下移动时,例如在颠簸的海上航行,半规管受到不寻常的刺激,便有晕船的感觉。 前述的半规管是在头部转动时产生平衡觉,此为动的平衡觉;而前庭则在头部静止时产生头部位置的感觉,是为静的平衡觉,例如人若将头部朝下倒立,即刺激前庭,其冲动传到大脑,便会有头部位置和平时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有些人耳朵会动人,是由动物一步步进化来的。人和动物一样,耳后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支配下可以活动。只不过有的人动耳肌退化了,耳朵就不会动了;而有的人动耳机没退化,所以耳朵会动。 耳朵会动,是天生的。不是后期成长的。带一点遗传因素。 生物学上证明是天生的,是大脑皮层发达的表现,脑神经更有力,往往有更强的意志力与洞察力.
⑹ 哺乳动物分为哪几个目
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2种类型。
哺乳动物是动物世界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的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在于胎生以及其幼仔由母体分泌的乳汁喂养长大。哺乳动物都长有皮毛,以保持体温的恒定,适应各种复杂的生存环境;哺乳动物具有比较发达的大脑,因而能产生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的行为,并能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世界上现存的哺乳动物有4000多种,虽然它们都已经高度进化,但仍具有很多共性: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体温基本恒定,身上披有毛发,以保护身体、隔绝冷热等等。
哺乳动物的巢虽然不如鸟类的精致,但花样繁多、地点多变。鼹鼠的地下洞穴往往深达1米,长达100多米;多数松鼠把巢建在树洞里,但灰松鼠把巢建在树木顶端,雌性北极熊在积雪中刨洞为巢;一些海洋动物如海狗、海豹,一般不栖息在水中,而是在岸上筑巢。
哺乳动物是由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哺乳动物得以大发展。包含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着名的山旺生物群。皮肤和毛发是哺乳动物的保护层,它们能遮挡风雨和隔绝冷热。所以,不论天气多么寒冷,哺乳动物都能依靠它们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哺乳动物的毛发内容易藏污纳垢,很容易成为寄生虫的温床。因此,哺乳动物形成了保持清洁的习惯,以预防疾病的传染。它们保持清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口舔、抓搔、抖动、打滚、洗浴、摩擦、轻咬等。
⑺ 十二生肖中耳力不是很好的动物是什么
蛇的听觉最差。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传说中的动物,除了蛇以外,其他都是哺乳动物。在地球动物进化中,爬行动物是较为低级的动物,听力都比哺乳动物较差。
蛇的听觉非常迟钝
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有内耳(包括听觉器--听壶、球状囊和平衡器--半规管、椭圆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另一端连于方骨附近的横骨上隅肌的内侧方,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所以人在荒凉草地上劳动或行走时,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就能把蛇吓走,这就是"打草能惊蛇"的道理。
⑻ 哺乳动物大全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其学名是哺乳纲(Mammalia,来自拉丁文“mamma”,意思是乳房)。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乳腺(无论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动物的乳腺高度发达。在辨别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上,可以根据汗腺、毛发、中耳听小骨以及脑部新皮质上的不同来区别。哺乳动物根据生育方式分为三个主要下纲:单孔目动物、有袋类动物、有胎盘哺乳动物。除五种单孔目的哺乳动物外,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直接生产后代的。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拥有专门适应其生存条件而成的牙齿。哺乳动物以脑调节体内温度和循坏系统(包括心脏)。 海洋哺乳动物(6张)界估计有5400种哺乳动物,分为约1200属,153科,29目。哺乳动物分为2个亚纲:原哺乳亚纲(包含卵生的单孔目动物)、兽亚纲(包含有胎盘哺乳动物和卵胎生的有袋类动物)。多数的哺乳动物(包括6最大目)属于有胎盘哺乳动物。其中三个最大目分别是啮齿目、翼手目和鼩形目。啮齿目包括鼠类、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则包括鼩鼱、鼹鼠及沟齿鼠。另三个最大目则是食肉目(狗、猫、鼬、熊、海豹等),鲸偶蹄类(有蹄动物、鲸鱼),灵长目(包括人类)。 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在中国发现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从化石上看,哺乳动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牙齿。爬行动物的每颗牙齿都是同样的,彼此没有区别,而哺乳动物的牙齿按它们在颌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动物学家可以透过各种牙齿类型的排列(齿列)来辨识不同品种的动物。此外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断更新,哺乳动物的牙齿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耳中有三块骨头。它们是由爬行动物的两块颌骨进化而来的。 到第三纪为止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占据了许多生态位。到第四纪哺乳动物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了。 哺乳动物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按外型、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等来划分,习惯上分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包括下面的1~3)、后兽亚纲(包括下面的4~9)、真兽亚纲(包括下面的10~28),现存约28个目4000多种。 哺乳动物分类简表: 1.单孔目 2.鼩负鼠目 3.智鲁负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 7.有袋目 8.袋鼹目 9.袋鼠目 10.贫齿目 11.食虫目 12.树鼩目 13.皮翼目 14.翼手目 15.灵长目 16.食肉目 17.鲸目 18.海牛目 19.长鼻目 20.奇蹄目 21.蹄兔目 22.管齿目 23.偶蹄目 24.鳞甲目 25.啮齿目 26.兔形目 27.象鼩目 28.鳍脚目 代表动物 人类(最高等的哺乳动物)虎、狼、 鼠、鹿、貂、猴、貘、树懒、斑马、狗、狐、熊、象、豹子、麝、牛、狮子、小熊猫、疣、猪、羚羊、驯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长颈鹿、熊猫、食蚁兽、猩猩、海牛、水獭、灵猫、海豚、海象、鸭嘴兽、刺猬、北极狐、北极熊、袋鼠、犰狳、河马、海豹、鲸、鼬、兔; 其中鸭嘴兽、针鼹(或称短吻针鼹)、原鼹(或称长吻针鼹)是特别的哺乳动物,它们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但仍划为哺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澳大利亚。 哺乳动物之最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非洲象 最高的哺乳动物:长颈鹿 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猎豹 最臭的哺乳动物:美洲臭鼬
⑼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耳朵的功能
蝙蝠的耳朵,用来接收声纳回波。 狗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只要有一点声响,它就能听见,而且还能转向,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相反,猪的耳朵长得很大,而且下垂,所以听觉迟钝,爱好睡眠。还有些动物,它们的耳朵,只有外耳道,没有耳廓。例如,鼹鼠的耳朵就没有耳廓,这样便于在地洞里钻来钻去。鸟类的耳朵也是没有耳廓的。如果有耳廓,它们飞行时就会增加阻力。
⑽ 耳朵很长很大的动物有哪些
高等动物的耳朵,一般分内耳,中耳,外耳三部分.其中外耳中就包括耳廓.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耳廓,能各自接受空气,地面或水里穿来的声音拨动.蝙蝠,耳狐,土狼的耳廓很大,能够收听到极微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