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下列哪个属于动物源性细菌

下列哪个属于动物源性细菌

发布时间:2022-08-19 09:44:54

1. 可产生芽孢的动物源性细胞有哪些

可产生芽孢的动物源性细胞有哪些
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1个细菌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有的在细胞一端,有的在细胞中部。由于芽孢是在细胞内形成的,所以也常称之为内生孢子,亦称芽孢。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编辑本段]芽孢的形态 在不同细菌中,芽孢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在中部,有的在偏端,有的在顶端。芽孢一般呈圆形、椭圆形、圆柱形。在有些细菌中,芽孢的直径小于菌体直径,这些细菌称为芽孢杆菌,为好氧细菌;在另一些细菌中,芽孢的直径大于菌体直径,使整个菌体呈梭形或鼓塑形,这些细菌称为梭状芽孢杆菌,为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中间。破伤风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使菌体呈鼓槌状。好氧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所有细菌都具有芽孢。在球菌和螺菌中,只有少数种类有芽孢,球菌中只有芽孢八叠菌(Sporosarcina)属产芽孢。弧菌中只有芽孢弧菌属(Sporovibrio)产芽孢。 [编辑本段]芽孢形成和结构 芽孢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变化。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芽孢的形成在结构上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核物质融合成轴丝状(杆状)。②在细胞中央或一端,细胞膜内陷形成隔膜包围核物质,产生一个小细胞。③小细胞被原来的细胞膜包围,生成前孢子。前孢子实质上是一个被两层同心膜包围着的原生质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菌,可以看到前孢子是一个清亮的、与菌体其他部分明显不同的区域。④前孢子再被多层膜包围,如皮层、孢子衣等,最后成为成熟的芽孢,由于细胞壁的溃溶而释放出来。 芽泡形成过程中在化学成分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生芽孢的细胞大量吸收钙离子并大量合成营养细胞中没有的吡啶二羧酸。在成熟的芽孢中,芽孢原生质体含有极高的吡啶二羧酸钙,在新合成的、具有特殊化学构造的外层(皮层和孢子衣,有时还有芽孢外壁)中也有这种物质。芽孢的壁含有一种特殊的肽聚糖,所有芽孢基本上都一样,但与营养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却不一样。同时,芽孢中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 细菌芽孢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一个典型例子,进行显微镜研究时可以见到7个明显的分化阶段: 营养细胞(分裂)—>DNA变浓稠—>形成隔膜—>吞没前芽孢—>形成皮层—>形成芽孢壳—>芽孢游离 [编辑本段]芽孢的特性 由于芽孢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均有别于营养细胞,所以芽孢也就具有了许多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特性。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同时,芽孢还有很强的折光性。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芽孢细菌涂片时,可以很容易地将芽孢与营养细胞区别开,因为营养细胞染上了颜色,而芽孢因抗染料且折光性强,表现出透明而无色的外观。研究表明芽孢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主要由于其含水量低(40%)。且含有耐热的小分子酶类,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钙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以及具有多层次厚而致密的芽孢壁等原因。 自由存在的芽孢没有明显的代谢作用,只保持潜在的萌发力,称为隐藏的生命。一旦环境条件合适,芽孢便可以萌发成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的特点概要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 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书对其特点的描述: ⒈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 ⒉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外层是芽孢外壳,为蛋白质性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含大量2,6-吡啶二羧酸。内层为孢子壁,由肽聚糖构成,包围芽孢细胞质和核质。芽孢萌发后孢子壁变为营养细胞的细胞壁。 ⒊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dipicolinic acid 简称DPA)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5%~15%。吡啶二羧酸 以钙盐的形式存在,钙含量高。在营养细胞和不产芽孢的细菌体内未发现2,6-吡啶二羧酸。芽孢形成过程中,2,6-吡啶二羧酸随即合成,芽孢就具有耐热性,芽孢萌发形成营养细胞时,2,6-吡啶二羧酸就消失,耐热性就丧失。 ⒋含有耐热性酶。 芽孢由于有以上四个特点,是芽孢对不良环境如:高温、低温、干燥、光线和化学药物有很强的抵抗力。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摄氏度时10分钟就死亡,而芽孢在120~140摄氏度还能生存几小时,营养细胞在5%苯酚溶液中很快就死亡,芽孢却能存活15天,芽孢的大多数酶处于不活动状态,代谢活力极低,所以,芽孢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芽孢不易着色,但可用孔雀绿染色。

2. 巴斯德菌属的介绍

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 ),是包括鼠疫杆菌的一属细菌。可寄生在所有的温血动物体内而引起出血性败血症。该菌属通常体积在1 微米左右,多为卵状小杆菌。菌体两端可被碱性染料染色。不运动,不形成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好氧或兼性厌氧的动物源性细菌。对糖的发酵力一般不强,并且不产生气体。

3. 乳酸菌是属于哪种微生物

乳酸菌是属于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乳酸菌是细菌界、厚壁菌门 、芽孢杆菌纲 、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片球菌属、链球菌属等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至少包含18个属,共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从分类上而言,乳酸菌作为真细菌纲目中的乳酸细菌科,形态上可分成球菌、杆菌。其中,球形乳酸菌包括链球菌、明串珠菌属、片球菌;杆状菌包括乳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从生长温度上而言,可分成高温型、中温型;从发酵类型而言,可分成同型发酵、异型发酵;从来源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动物源乳酸菌和植物源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其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乳酸菌分布广泛,通常存在于肉、乳和蔬菜等食品及其制品中。此外,乳酸菌也广泛存在于畜、禽肠道及少数临床样品中,其中,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口腔、肠道等环境中的乳酸菌,是构成特定区域正常微生物菌群的重要成员。
乳酸菌是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其包含许多种属。大多数乳酸菌不运动,少数以周毛运动,菌体常排列成链。乳酸链球菌族,菌体球状,通常成对或成链。乳酸杆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但脱离这些环境,其自身就会遭到灭亡。

4. 病原生物学的重点是什么

第1-2章
1.病原生物分类
2.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3.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特性及医学意义
4.细菌有哪些特殊构造:特性、功能及实际意义
5.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6.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
第3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细菌的变异现象 2.细菌的遗传物质 3.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
4.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5. R质粒、 F质粒、S-R变异、 H-O变异
第4章 消毒与灭菌
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及适用对象;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和特点
5.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 高压灭菌蒸气灭菌法
第5章 细菌感染
1.细菌的侵袭力构成因素。
2.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特性
3.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4. 4种医学上重要的细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和引起的临床症状。
5.类毒素、抗毒素、细菌的感染类型(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带菌者)
第6章 抗细菌感染免疫
1.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 。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3.抗毒素免疫及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4.熟悉非特异性免疫构成因素。
第7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应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第8章 化脓性细菌
1. 致病性葡萄球菌鉴别要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SPA。
2.链球菌属的分类、致病性、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
3. 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两者的鉴别要点。
4.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
第9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1.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分类。
2. 沙门氏菌属的抗原构造、所致疾病、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测。
3.志贺菌属、霍乱弧菌的分型、致病性。
第10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
第 11章 厌氧性细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种类及所致疾病(感染途径,致病条件、致病机理、特异性防治)
第12章 动物源性细菌
布鲁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致病性(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第13章 放线菌属
以氏放线菌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
第14章 螺旋体
对人致病的螺旋体有哪几个属,引起何种疾病(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形态学检测常用染色方法
第15章 支原体与脲原体
支原体的结构特征,肺炎支支原体、脲原体所致疾病。
第16章 立克次氏体
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所致疾病、传播媒介);外斐氏反应
第17章 衣原体
发育周期;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
第18章 病毒的基本形状
1.病毒体、病毒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2.病毒增殖的特点;病毒的增殖周期。
3. 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干扰现像, ts株
第19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包涵体;CPE。
2.病毒感染类型(病毒持续性感染);病毒对宿主细胞致病作用。
3.干扰素、中和抗体的概念及抗病毒机理。
第20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1.病毒的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指标。
2. 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PFU、亚单位疫苗。
第21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1.流感病毒的结构特征、分型、变异机理、分离与鉴定程序
2.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致病性。
第22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型、致病性、特异性防治。
2.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0、71型的致病性
第23章 肝炎病毒
1.5种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特点)
2.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征;抗原抗体种类,血清学检测指标及检出意义;防治措施。
第24章 虫煤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和中间宿主;致病性及特异性防治。
2.汉坦病毒的致病性(传染源、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3. 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第25章人类疱疹病毒
1.人类疱疹病毒(HHV)的种类及其所致的主要疾病.
2. HHV引起感染类型有那几种?举例说明
第26章 逆转录病毒
1.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结构特点和复制特点)
2.HIV、HTLV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第27-28章 其他病毒 朊粒
1. 狂犬病毒形态、致病性、防治 . 固定毒株、内基小体 Negri body
2.朊粒概念及所致疾病
第29-31章 真菌
1.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真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类型。
3.浅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4.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第32-34章 寄生虫总论
1.机会性寄生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的概念。
2.带虫免疫及伴随免疫
第三十五章 线虫
1.基本概念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
2.蛔虫、钩虫的生活史、致病、病原学诊断的取材及检测方法。
3.蛲、鞭、丝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病原学的取材和检查方法。
例:1.蛔虫并发症;
2.钩虫致病的最主要的症状,钩虫感染引起贫血的机制;
3.旋毛虫致病过程及临床表现;
4.蛲虫流行特点及其原因;
5.鞭虫致病特点;
6.粪类圆线虫的致病性。
第三十六章 吸虫
1、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的生活史、致病(机理、主要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防治原则
2、姜片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及病原学检查方法。
例:
1.肝、肺、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
2.肺吸虫的肺病变、异位寄生与损害;
3.血吸虫卵从血管进入肠腔的机制;虫卵肉芽肿发生机制、好发部位、所致临床症状与体征。
第37章 绦虫
1.棘球蚴沙,人体囊虫症
2.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致病、病原学诊断的取材及检测方法
3.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阔节裂头绦虫 曼氏裂头蚴、短膜壳绦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病原学的取材和检查方法。
例:
1.裂头蚴感染方式、常见寄生部位。
2.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形态与生活史的区别、诊断与鉴别诊断。
3.人体囊虫症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好发部位、临床分型及其诊断方法。
4.棘球绦虫流行与致病特点、诊断性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5.短膜壳绦虫的生活史与致病特点;
第38-41章 原虫
1.再燃(recrudescence)与复发(relapse)
2.阿米巴原虫、疟原虫、弓形虫生活史、致病、病原学诊断的取材及检测方法。
3.蓝氏贾第、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卡氏肺孢子虫、
4.隐孢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5.病原学的取材和检查方法
例:
1、阿米巴肠溃疡特点、肠阿米巴病与肠外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传染流行特点;
2、滴虫致病机制;
3、疟原虫红细胞内发育与疟疾主要症状、诊断、传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4、疟疾贫血机制、发作机制;
5、弓形虫生活史与致病特点;
6、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与所致疾病。
第43-45章 医学节肢动物
1.生物性传播及其类型。
2.常见节肢动物重要种类、主要危害与疾病关系、传病方式。

5. 饲养松鼠有没有细菌

有细菌。例如动物源性细菌。

1、动物源性细菌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2、人类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及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

(5)下列哪个属于动物源性细菌扩展阅读:

布鲁菌属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是三项主要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以畜群为主,疫区人群也应接种减毒活疫苗(104M株疫苗皮上划痕接种),有效期约一年。

2、急性病人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者除继续用抗生素治疗外,应采用综合疗法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可用特异性疫苗进行脱敏治疗。

6. 介绍酵母菌和乳酸菌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大部分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主要的生长环境是潮湿或液态环境,有些酵母菌也会生存在生物体内。
生理
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C6H12O6 (葡萄糖) →2C2H5OH + 2CO2
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编辑] 生殖
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无性繁殖。

[编辑] 分离
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

[编辑] 用途
最常提到的酵母是酿酒酵母,自从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酦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因酵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9/S_cerevisiae_under_DIC_micros.jpg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简介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现在,由于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严重破坏,抵抗力逐步下降,导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极大的危胁。所以,有意增加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乳酸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菌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肠内益生菌,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诺贝尔得奖者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长寿学说”里所得出的结论,乳酸菌=益生菌=长寿菌。 人类面对抗生素的日渐无能为力的现状,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菌产品,世界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并开创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瑞典科学家研究发布的结果是,治疗胃和大肠炎症时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险性几乎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场的85%以上,二十年来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第一位。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带来的直接健康功效。

[编辑] 类型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的量,人体不会产生异体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其实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但脱离这些环境,其自身也会遭到灭亡。只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成为了当今微生学家们追求的梦想。

[编辑] 用处和危害
多数为同型发酵,如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要菌群,有些菌是人和温血动物的致病菌;有些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存在于口腔和肠道;有些是乳制品及植物发酵食品中的常用菌,常在食品工业中使用,如乳链球菌(S.lactis)。少数为异型发酵,如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是制药工业上生产右旋糖酐(即代血浆)的重要菌种,但也是制糖工业的一种害菌,常使糖汁发粘稠而无法加工。 大多是工业上尤其是食品工业上的常用菌种。存在于乳制品,发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贮饲料,及人的肠道、尤其是乳儿肠道中。 工业生产乳酸常用高温发酵菌。例如德氏乳酸杆菌(L.delbrueckii),最适生长温度为45℃,此菌在乳酸制造(如:制造陈醋,酸奶等)和乳酸钙制造工业上广泛应用。

乳酸菌的十大生理功能

1、防治有色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 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
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9、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10、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d/Lactobacillus_sp_01.png
围绕在阴道鳞状上皮细胞周围的乳酸菌

科学分类
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纲: 芽孢杆菌纲 Bacilli

目: 乳杆菌目 Lactobacillales

科: 乳杆菌科 Lactobacillaceae

属: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Beijerinck 1901

模式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Leichmann 1896) Beijerinck 1901

7. 哪些细菌属于真核生物哪些属于原核生物 详细!

1、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2、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 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杆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3、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实验室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4、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有点难也~不过你说详细的啊~

8. 乳酸菌包括哪些属

乳酸菌含有三大属:①乳杆菌属(例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②双歧杆菌属(如青春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等)③嗜热链球菌属。
从发酵类型来看乳酸菌又分为:
①以奶或奶制品等动物性食源为培养基发酵而成的动物性乳酸菌,其特点为高热量、抗热抗酸性差,只进行初级代谢发酵培养,产品中含有乳酸及乳酸菌,不含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②以纯天然粮食作物或果蔬类为培养基发酵而成的植物性乳酸菌,其特点为低热量、抗热抗酸性强,是以乳酸和乳酸菌的初级代谢或者次级代谢发酵为主,两者皆有。

9. 高考中病毒、细菌各有什么考点

病毒: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DNA或RNA,具有遗传变异性,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生存,依靠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完成自我复制。
病毒在高温或者抗生素作用下容易杀死,正常环境下保持休眠状态,侵入细胞后开始复制。
细菌:具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自生具有完整的新陈代谢功能,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或者分解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命活动。能够遗传变异,生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细菌正常的生长环境各有不同,一般是高温能够杀死,低温进入休眠状态。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在有氧状态下不繁殖,这就是为什么伤口太深才打破伤风针。
另外有湿热菌能在火山口生存。有的细菌可以不提供能量自养型微生物。

1.细菌比病毒大得多,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
2.病毒可以在细胞内不断复制自己,细菌则是自我分裂.
3病毒没有细胞核!
网友见解:细胞有细胞核而病毒没有
网友见解:细菌与病毒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患上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根源,但细菌和病毒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有机体。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尽管它不像其他高级生物的细胞那样有一个很确定的细胞核。另外,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它们的体积在0.2~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则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乳酸菌介绍:

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现在,由于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严重破坏,抵抗力逐步下降,导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极大的危胁。所以,有意增加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乳酸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菌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肠内益生菌,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诺贝尔得奖者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长寿学说”里所得出的结论,乳酸菌=益生菌=长寿菌。
人类面对抗生素的日渐无能为力的现状,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菌产品,世界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并开创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瑞典科学家研究发布的结果是,治疗胃和大肠炎症时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险性几乎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场的85%以上,二十年来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第一位。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带来的直接健康功效。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
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纲: 芽孢杆菌纲 Bacilli
目: 乳杆菌目 Lactobacillales
科: 乳杆菌科 Lactobacillaceae
属: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Beijerinck 1901
模式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Leichmann 1896) Beijerinck 1901
[编辑本段]类型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的量,人体不会产生异体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其实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但脱离这些环境,其自身也会遭到灭亡。只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成为了当今微生学家们追求的梦想。
[编辑本段]研究历史
早在20世纪初,俄国着名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f,1845-1916),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长寿学说”里已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寿学说”,为人类利用乳酸菌生产健康食品开创了新纪元。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到目前为止,人类日常食用的泡菜、酸奶、酱油、豆豉等,都是应用乳酸菌这种原始而简单的随机天然发酵的代谢产物。
[编辑本段]繁殖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较小,生长缓慢。
[编辑本段]运动
大多数不运动,少数以周毛运动。
[编辑本段]形态
菌体常排列成链。乳酸链球菌族,菌体球状,通常成对或成链。乳酸杆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
[编辑本段]用处和危害
多数为同型发酵,如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要菌群,有些菌是人和温血动物的致病菌;有些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存在于口腔和肠道;有些是乳制品及植物发酵食品中的常用菌,常在食品工业中使用,如乳链球菌(S.lactis)。少数为异型发酵,如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是制药工业上生产右旋糖酐(即代血浆)的重要菌种,但也是制糖工业的一种害菌,常使糖汁发粘稠而无法加工。
大多是工业上尤其是食品工业上的常用菌种。存在于乳制品,发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贮饲料,及人的肠道、尤其是乳儿肠道中。
工业生产乳酸常用高温发酵菌。例如德氏乳酸杆菌(L.delbrueckii),最适生长温度为45℃,此菌在乳酸制造(如:制造陈醋,酸奶等)和乳酸钙制造工业上广泛应用。
乳酸菌的十大生理功能
1、防治有色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 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9、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10、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酵母菌图介绍可以见网址:http://www.foodmate.net/jianyan/weishengwu/1-2-4.php

10. 主要的动物源性细菌有哪些各引起哪些人畜共患病

1.布鲁氏菌属
为球杆状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类 布鲁氏菌属有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及沙林鼠种布鲁氏菌等6个菌种,在中国流行的菌种主要是羊种布鲁氏菌,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型,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孕期动物对布鲁氏菌最易感,感染后常引起流产。但人感染后不引起流产。
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氏菌
呈卵圆形,是两端钝圆并浓染的短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它是鼠疫的病原菌。毒力很强,少数几个细菌即可使人致病。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人类鼠疫由带菌鼠蚤叮咬而受染。鼠疫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罕见。
3.炭疽芽胞杆菌
它是致病菌中最粗大的细菌,在体内可形成荚膜,在有氧条件下可形成芽胞,革兰阳性。该菌的芽胞抵抗力很强。致病物质为荚膜和炭疽毒素,感染炭疽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主要是绵羊、牛等食草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也可传给人和食肉动物。病畜应严格隔离或处死焚毁或深埋2m以下,严禁剥皮或煮食。特异性预防用炭疽减毒活疫苗,皮上划痕接种,可持续1年。治疗以青霉素药物为首选。
还有鼠咬热螺旋体,引起鼠咬热,等等

阅读全文

与下列哪个属于动物源性细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