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南北方动物哪个大

南北方动物哪个大

发布时间:2022-08-19 14:41:37

㈠ 陆地上第二大第三大的动物是什么谁都知道陆上第一大

陆地动物中,最大的无疑是非洲象。其他排名如下。
第一,非洲象。平均体重约7吨,是目前最重的陆地动物。
第二,白犀牛。体重最大超过2.5吨,排名第二。
第三,河马。体重最大1.8吨。
第四,长颈鹿。体重最大1.5吨。
第五,印度野牛。体重最大近1.5吨。

㈡ 南方的蟑螂为什么比北方大

南方和北方的差距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民特别讨喜欢讨论和关注的一个话题。确实我们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确实是差异特别大。不但是气候,还有在南北方生活的人,他们在体型和性格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很多在南北方生活的同类同种的动物,他们在体格方面其实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南方的蟑螂会要比北方的蟑螂大的许多。这也让人感到十分的惊奇,因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北方人确实是要比南方人高大魁梧的多,但是为什么北方的动物却要比南方的动物小那么多呢。这主要是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并且还跟南北方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南方的话,因为是靠南边,所以很容易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并且南方的气候是比较湿润的,所以在南方就有很多多水的地方。蟑螂就喜欢生活在这些阴暗潮湿的地区。北方就不是蟑螂的最好的生存基地,南方却是蟑螂生活的一个特别好的避风港。因为在南方水流特别多,也有很多水沟,这样就是很适合蟑螂的繁殖和生长。并且南方一般都是山环水绕,南方水是出了名的多,这样就很适合蟑螂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使得蟑螂整个人都身肥体胖。并且南方人过的比较精致,吃东西一般总是会剩下许多食物残渣。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把剩余的饭菜倒到下水道或者是某些地方去,这样刚好又养活了这些蟑螂使这些蟑螂吃饱喝足,然后就使得蟑螂成长的特别好它们的个头也会变得比较大。

北方是一个少水的地方,他们离海洋比较远,受海洋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有很多北方人地区都是身处内陆,很少有降雨。这样的话就使得北方的水十分的稀缺,这不适合蟑螂的成长。因为蟑螂是喜水的,而北方,恰好却没有水。并且,北方是北纬,所以他们的温度会比较低。这同时也是蟑螂的克星,蟑螂不能适应太冷的地方。所以,因为这些种种原因,而抑制了蟑螂的成长,使得蟑螂变得比较小。

㈢ 寒带和热带的动物相比较,哪个地方的动物体型大

寒带和热带的动物相比较,哪个地方的动物体型大
动物生存需要保持一定的体温,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动物生存。体型越大,越有利于保温,而不利于散热。体型越小,越有利于散热,而不利于保温。
在寒冷地区生存的动物,要想有更好的保温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增大其体积,使它有更多的内部物质来储蓄热量。相应地,其表面积相对较小,就不容易散热。反之,在炎热地区生存的动物,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保温,而是散热。而体型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散热。所以,在寒冷地区生存的动物一般体型较大,而在炎热地区生存的动物,相对体型就较小。
以熊和虎为例,在寒带(寒温带)和热带都有熊和虎生存,热带地区生存的熊和虎与它们的寒带(寒温带)生存的“亲戚”们相比,体型就小得多。如热带的爪哇虎是虎各个亚种中最小的,在热带丛林中生活的熊(如马来熊)也是熊类动物中体型最小的。而生活在寒温带的东北虎则是虎中体型最大的,生活在亚洲和北美洲的黑熊、灰熊、北极熊等,体型也非常大。

㈣ 世界上什么动物最大什么最小

最小的动物——一种代号为H39的原生动物

草履虫、绿眼虫、巴倍虫、鞭毛虫、孢子虫、变形虫、袋形虫、线形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都属于单细胞动物。它们的体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来计算,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动物也有体形较大的种类。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虫和体形像蛇的旋口虫,有l一2毫米长,连肉眼也能够看得见。有一种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动物,身体极细,长度竞有l米。

草履虫也算是体形较大的,长约300微米,绿眼虫长约30微米,而巴倍虫就更小,只有3微米长。同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万倍。

一根头发丝直径有多少?大约是70微米。而巴倍虫只有头发丝的1/20细。

纤细的缝衣针的小孔洞,只有几百微米细,肉眼看来已经很细小了。可是,让孢子虫、巴倍虫等来穿孔的话,它们会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虫寄生在绵羊等的食管壁内,也侵害舌肌、肋间肌、心肌等,逐渐增大,最后成为囊状体。囊状体有内外两层被膜,内部分裂成许多小球,最后形成肾形或半月形的孢子,会产生肉孢子虫毒素。这种毒素对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虫由壁虱传播,寄生在兽类的血细胞内,引起严重兽疫。牛巴倍虫会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虫会引起犬黄胆病和血尿热病。

巴倍虫还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动物是蚕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长,相等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140。蚕宝宝的一个细胞里,可以寄生几百个蚕微粒子,引起蚕病。

蚕微粒子由蚕卵和蚕粪传播,进入蚕的消化道内,孢子发育为微小的变形虫体;变形虫体侵入消化道壁的细胞间,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后形成孢子。孢子卵圆形,内有一个具有长极丝的“极囊”。

还有比蚕微粒子更小的动物,那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单细胞动物。它只有0.1微米长,其中有一种代号为H 39的,最大直径长0.3微米,比巴倍虫要小得多。估计要有1000万亿个放在一起,才不过1克重。
http://www.maoke.com/zui/z4.htm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意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主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㈤ 南北两极在动物种类上有哪些差别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它是一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北极则是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但它却是被一个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南北极都是十分寒冷的,很多人以为南北极气温都是一样的,可是南极的气候却比北极恶劣的多,并且南极的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的多。

在南极上有个巨大的冰盖,这个冰盖终年散发着寒气,空气被迅速冷却。这个冰盖像个巨大的反光镜,它把收到的太阳热能大部分都反射回空中,因此,南极在储热能力方面就很差;在南极大陆的周围被大洋环绕着,大洋又长时间被海冰封冻,而且长年不化,因此就阻断海水和空气的交换,从而让南极周围的海面长期保持较低的温度。而北极就没有这样的冰盖,所以就不会散掉巨大的热能,但是北极是海洋,海水的储热能力就比南极强,因此,地形上的不同就形成南北极不同的温度差异。并且地形也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气流和洋流,而且又是由于气流和洋流的不同,又加强了两极地区气候的根本差别。

南北两极在动物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南极的企鹅不可能生长在北极,而北极北极熊的北极熊不可能生长在南极。主要原因是熊类是杂食、适应性强的陆生动物,从北极到热带均有分布。由于第三纪时,地球上出现了寒冷气候,南北极形成冰川。来不及由极地往温暖地区迁移的喜温动物都灭绝,只有在冰川边缘有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生活。以北极植物为主食的穴居熊绝迹了,而一种毛皮厚、肉食,并且体温调节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学都适应严寒的熊类在北极生存下来,这便是以后的北极熊。它们以海豹、幼海象、鱼类、鸟蛋以及搁浅鲸的腐肉为主食,成为严格食肉动物。

而南极洲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便是一个海洋环绕的大陆,不与其他大陆相连。大洋的隔断使陆生熊类根本不可能往那里迁移,所以南极不可能发现北极熊的踪影。

而企鹅是从赤道以南的区域开始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祖先是管鼻类动物,在企鹅决定发展方向这一问题时,同时决定了它们主要生活家园的所在。动物学家推想,企鹅在那时选择南下没有继续向北前进。因为它们北上的道路被热带炎热的气候阻挡了,更因为企鹅们无法忍受热带的暖水。因此,企鹅的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它们必须呆在有来自南极的冰雪融化水域,或由由深海涌上的较冷的水流所流经的海域。于是,温暖的赤道水流和较高的气温形成了一个物理屏障,使惧热的企鹅不能游过它。再把企鹅分布的情况查对一下,它们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的区域,动物学家的推想跟这些是颇为吻合的。

南北极的区别还有很多,南极圈内的冰山高大,而北极冰山则相对矮小。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并且在南极的总冰量也比北极高。

在南极圈里不生长草木之类的植物,只有苔鲜类低等植物。但北极圈不同,有的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而且还有茂密的森林。如在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长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㈥ 弱弱问一下,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小,老鼠蟑螂比北方大

南方人运动量,饭量都不大。当然比北方人小。南方空气潮湿,更利于那些生活在阴暗的动物了。所以,老鼠蟑螂大。

㈦ 为什么生活在北方的动物,体型要比南方的更大

同一个物种,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个体,体型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温暖地区的个体大。这种环境对个体体型造成的影响,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1859年)之前,就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并给出了解释,即生物学家伯格曼提出的“伯格曼法则”,后来鸟类学家艾伦对这个法则进行了补充。

环境的影响: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法则

1847年,生物学家伯格曼通过观察发现,在“同种的恒温动物”这一前提下,小个体有利于散热,能够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而那些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个体,个头则较大。1877年,鸟类学家艾伦进一步提出,同种恒温动物的肢体,尤其是四肢、手指、脚趾等部位,炎热地区的纤细,寒冷地区的短粗。

比如反伯格曼法则就将关注点放在体型大小、生长速度和代谢速度上,据此提出生活在高纬度的动物,生长发育慢,代谢也随着体型变大而增大,因此出现同一物种热带体型大、寒带体型小的情况。总而言之,体型差异是受环境的影响,适者生存这一点毋庸置疑。

㈧ 南北两极动植物差异

北极的开花植物有900多种,而南极却只有3种,且只分布在南极半岛最北端一个极狭小的地区;北极的鸟类有120多种,而南极却只有十几种;北极最大的陆地动物是雄壮的麝牛,而南极最大的陆地动物却是小小的蚊子;北极最高级的生灵是人类,而南极却连一个永久性的居民也没有。由此可见,虽然同属于寒带,但南北两极的生命世界却是有天壤之别的。南北极共有的植物,大概只有苔藓和地衣.

㈨ 亚洲象和非洲象哪一个体型高大

象是陆地上现存动物中个体最大的动物。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一般身高在3.2米左右,体长在5.5米左右,体重最高可达5吨。就算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也只能在亚洲称霸王。
但非洲象却比它更大:高耸的肩肿达3~4米,身长6~7米(包括长鼻子)成年的非洲象身高普遍在3.5米以上,最高可达4.1米,体长在6米以上,体重在4吨以上,大的可将近10吨。两者的体重差相当于20个成年人的体重之和。整体来说,亚洲象比非洲象要小一圈。现生的长鼻目中仅有非洲象和亚洲象2个象属动物,分别栖息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它们是陆地上最大的现生动物,外形十分相似,但在形态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体型:亚洲象相对而言比非洲象要小一些,一般来说,亚洲象身长为6米左右,一般肩高为2.5米左右,体重2000~6000千克。而非洲象身长为7米左右,一般肩高为3米左右,体重为2700-6000千克。非洲象大,因为非洲是草原,体型大更有利。亚洲是雨林,体型小更灵敏。如果论雄性是非洲象更大,可以达到5吨,亚洲才4吨的水平。但是雌性的话是亚洲象更大可以达到3吨,而非洲象才2吨多。不过要论极端个体,亚洲象和非洲象差不多大,都是7吨左右。
非洲象更大,非洲象是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约3米(9.8英尺),重约5000-6000公斤(11000-13200磅),而雌性肩高约2.5米(8.2英尺)重约3000-3500公斤(6600-7700磅)。平均寿命60-70岁。虽然说亚洲象比非洲象轻,但是在亚洲它也是体重最重的动物。大象几乎没有天敌,寿命可以活到70岁以上,只要食物充足,体重可以不断增加。

㈩ 南方的蟑螂为什么比北方的都要大只,是什么原因呢

南方和北方的差距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民特别讨喜欢讨论和关注的一个话题。确实我们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确实是差异特别大。不但是气候,还有在南北方生活的人,他们在体型和性格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很多在南北方生活的同类同种的动物,他们在体格方面其实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南北方的动物差距不仅体现在蟑螂身上,还体现在了老鼠等动物的身上。

阅读全文

与南北方动物哪个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