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秦岭保护区有多少珍稀动物

秦岭保护区有多少珍稀动物

发布时间:2022-08-20 03:29:14

1. 秦岭有哪些自然资源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它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比较而言,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
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标志植物均可生长良好,而秦岭以北柑桔绝迹,却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秦岭地区的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着名。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钒、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

2. 秦岭巴山的生物种类以及其大概数量

【秦岭动植物资源】,麦草沟自然保护区 秦岭山地沟壑纵横、峰峦叠障、植被繁茂、地形复杂,为多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东西承接、南北过渡、四方混杂、区系交错、相互渗透、种类繁多、别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千百年来,秦岭丰富的生物资源备受中外有关组织和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研究欧、亚大陆生物起源、发展和演替规律的天然实验室。调查显示,迄今为止秦岭地区已经发现哺乳动物94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8.5%;鸟类338种,占全国总种数的28.4%;两栖爬行类68种,占全国总种数的8%;鱼类100多种;主峰太白山有昆虫19目99科1,435种。其中国家一类重点庇护动物有大熊猫(iluropod melnoleuc)、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n)、羚牛(Budorcs txicolor)、金钱豹(Pnther prs)、云豹(Neofes nebos)、朱鹮(Plegdis flcinellus)、黑鹳(Ciconi nigr)、金雕(quil chrysetos)等9种,二类庇护动物有小熊猫(ilurus fgens)、林麝(Moschus moschiferus)、斑羚(Nemohes gorl)、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白冠长尾雉(Syrmticus reevesii)、秦岭细鳞鲑(Brchymystx lenok tsinngensis)、中华虎凤蝶(Luehdorfi chinensis)等32种。在世界上有极大影响的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相对集中于一地的情况十分罕见,秦岭地区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奇动物而备受世界关注。朱鹮在朝鲜、原苏联、日本等国均已绝迹,秦岭南麓的洋县是世界上惟一的野生朱鹮庇护地。秦岭也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和最东界。秦岭植物的地理组成成分复杂多样,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广布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都在秦岭汇集,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古老性和过渡性,为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保障。据调查,陕西秦岭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451种,苔藓植物311种,蕨类植物270余种。在这些植物中,纤维、淀粉、糖类、油脂、树脂、橡胶、鞣料、药用等可利用性资源植物就有1,3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620种。在种子植物中,仅太白山自然庇护区就分布有世界性单种属植物37属,少种属植物60属,我国特有植物23属。秦岭地区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庇护的植物有红豆杉(Txus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r.mirei)、独叶草(Kingdoni uniflor)、华山新麦草(Psthyrostchys hushnic)等4种;列为国家II级重点庇护的植物有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ponicum)、太白红杉、大果青扦(Pice neovoitchii)、巴山榧树(Cephlotxus sp.)、水曲柳(Frxinus mndshuric)、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秦岭冷杉(bies chensiensis)等13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大多为古老科属和孑遗植物,秦岭是这些植物分布的北界或南缘。此外,秦岭还生长和蕴藏着3,000多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自1965年秦岭建立第一个自然庇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庇护区以来,陕西省共建立了30个自然庇护区,其中秦岭有20多个,总面积超过40多万hm2。在秦岭中段已建立完善的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老县城等自然庇护区,构成了秦岭自然庇护区群,对秦岭生态的维护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对关中平原的经济发展、城市供水及庇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陕西省国家一二类重点庇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朱鹮是我国濒危物种庇护成功的典范,庇护工作受到全世界的公认和肯定,其数量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目前的600多只,正在逐步解脱种群灭绝的威胁。20多年来,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稳步增加第一、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是237只和241只,第三次调查结果是273只,占全国大熊猫总数1,596只的17%。同时,佛坪的野外大熊猫种群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在庇护区核心区平均每1.5 km2就有一只大熊猫。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发现,熊猫的分布区域已由原来的5个县扩大到8个县,其中宁强、留坝、城固3县属新的分布区,宁陕县内还发现了秦岭大熊猫新分布区。大熊猫已翻越秦岭来到北方,其分布区的最北界比历史记录向北延伸了13 km;其栖息地的总面积也由第二次调查时的113,454 hm2增加至现在的347,864 hm2。由于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野生动物在林区、乡间随处可见。二、秦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河流中汉江、丹江、嘉陵江和伊洛河皆发源于秦岭。关中平原南依秦岭山地,北靠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发祥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农业灌溉历史悠久。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水源污染等原因,原来以渭河及其北岸支流水系为主的农业灌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供水越来越难以满足关中农业灌溉的需要,转而依赖秦岭北坡支流水系,秦岭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已成为维系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的命脉。同时,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城布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陕西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过去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主要依赖于渭河,但随着人口的增长、渭河污染的加剧、水量锐减,关中产业带的用水也越来越依赖于秦岭。譬如,西安市目前的城市供水主要来源于秦岭山系的石砭峪、黑河和石头河。因此,5,200 km2的秦岭山地的水源涵养林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秦岭有多种金属及非金属等矿产,形成了以钼、金为主,铅、锌、汞、锑及各种非金属矿产并举的格局。众多矿产中,居全国前列的有:汞、高岭(第二位),钼、金、石棉(第三位),隐晶质石墨(第四位),重晶石(第五位),镍、晶质石墨(第六位),锑、磷(第七位),锰、铅(第八位),钒、稀土(第九位),钛、锌(第十位)。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秦岭已成为金属、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重点勘查区域,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位于陕西省华县的金堆城钼矿,已是我国最大的钼业生产基地,年生产原矿900多万吨,占全国钼矿产量的40%以上。秦岭由于山体高大,水热条件随着山势的升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明显的梯度气候。以太白山自然庇护区为代表的秦岭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土壤类型和成土过程复杂,垂直地带分布明显;受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影响,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有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植被景观。南坡以佛坪自然庇护区为代表,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北亚热带的植被景观。秦岭独特的山、水、泉、瀑、林等构成的湖光山色中,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秦岭的现状不容乐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秦岭林地面积减少约12万hm2,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至46%左右,林区的资源贮藏量更是下降70%以上。众多原始森林的破坏使某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退化、生境破碎化,甚至破坏至丧失生态价值的地步。原始森林所剩无几,致使众多活动性强的珍稀动物被动集中在秦岭主脊的南北两侧;而秦岭的南北两麓,则出现了"远看一片绿、近观不成才"的生态格局。森林减少,秦岭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结果使发源于秦岭北麓的"七十二峪",河流水量锐减,越来越多地出现长时间断流现象。而上游水量的减少,又使渭河的水量减少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几乎形成"渭河无鱼"的生态危机。地表水补给不足造成地面下沉。西安附近因地面下沉诱发产生了总长115km的地面裂缝11条,造成道路、供水、排水、电缆、电讯与天然气管道的破裂、扭曲等,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可弥补的损失。森林减少,还使许多动物的生存出现"孤岛"现象,相互之间难以进行自由的交往,致使物种退化加速。历经几百万年的演变,秦岭的本地物种已与秦岭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可怕的是外来物种入侵。近些年来,秦岭地区盲目引进外来树种落叶松,导致林下没有其他植物生存,使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竹子面积不断减少。秦岭地区的落叶松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的,品种主要是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近几年,落叶松的破坏能力已日渐显露秦岭已出现"绿色沙漠"的趋势。在经济效益驱动之下,许多利益集团以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等名义对秦岭进行各种形式的"蚕食"或"突击"。譬如,一些采矿企业仍在庇护区边缘放炮。众多沟沟岔岔被建设了别墅之类的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更使许多区域的生态功能衰减,人为阻障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世界上具有特殊分类价值的独叶草,曾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关注,主峰太白山的独叶草腊叶标本至今还珍藏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内。由干太白山森林公园的开发,索道所经之地恰恰是独叶草的适生区,索道建成方便了游人,却使独叶草几近消失。此外,人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仍是认识秦岭生态安全的一大障碍。西部大开发中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尤其是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对许多秦岭动植物的生存将产生巨大影响,更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施加了突发性干扰,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多深仍是一个个急需进行科学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类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四、在庇护中开发利用秦岭有人曾提出建议,在庇护中开发利用秦岭的自然资源,让秦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1.全面封禁,综合治理。秦岭雨量丰沛,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很强。根据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依照"大封禁,小治理"的建设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生物工程、耕作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发挥最大的治理效益。2.遵循规律,分类实施。对于天然植被好、人口密度小的高山深山区,工矿企业多、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的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低山丘陵和破碎源区要区别对待。3.退耕还林,连结水土。秦岭尚有近5万km2 25度以上的坡耕地没有退耕,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快退耕还林草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4.建库修地,减少灾害。实践证明,在秦岭各支流修建水库,既能有效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又能解决周边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封沟打卡、治坡造田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水利工程。5.调整结构,发展旅游。秦岭生态旅游极具开发潜力,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减弱辖区农民对土地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依赖。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开发治理方案,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资金,确保生态建设工程顺利进行。7.明确方向,加强科研。秦岭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对秦岭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抱负的境地。认识秦岭就要正确认识秦岭的优势和问题,而发展秦岭首先要注意庇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在合理利用秦岭动植物与矿产水利等资源的同时,通过科学研究,确保秦岭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庇护和利用应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①主要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建群种的庇护研究②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结构、组成、动态规律的研究③人工林生态效益与发展趋势的研究④退耕还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措施和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⑤矿区迹地的植被恢复研究⑥珍稀濒危动植物致濒原因和庇护对策研究⑦生物(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3. 秦岭四宝是什么

秦岭四宝指的是金丝猴、羚牛、大熊猫、朱鹮。

1、金丝猴:

朱鹮是鹮科朱鹮属动物,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4. 秦岭野生动物园有那些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黑鹳。

一、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

二、金丝猴

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5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

三、羚牛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

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四、朱鹮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五、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

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

5. 秦岭有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种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大全

食肉目 大熊猫科
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Ciant panda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中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足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 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 仔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熊猴
别名蓉猴、山地猕猴、阿萨姆猴,属于猴科(Macaca assamensis)。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较小,体重5~9千克,体长42
-62厘米。其憨态可搁,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
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类要强。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肉红色。与猕猴相比,其头大、
面长、吻部突出。头顶具“发旋”,从中间向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体毛稍具光泽,臀部周围多毛。尾下垂,其长近体长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高山森林。 为昼行性动物,杂食,多以20-30只结群。 啼声有如犬吠且略带哑声,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
产于云南、广西、西藏、贵州等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台湾猴
别名黑肢猴、岩栖猕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Macaca cyclopis。
台湾猴体型与猕猴相似,雄性体长44-54厘米,雌性体长36-45厘米,雄性成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体毛多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呈肉红色。额部裸露无毛,
颜色灰黄,头部圆且具厚毛, 两颊密生浓须,顶毛向后披,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
尾基部为橄榄色,其端部为灰色,尾中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
台湾猴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性作为首领。每胎产 1仔。寿命可达20岁。
产于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豚尾猴
别名平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Macaca nemestrina。
豚尾猴体长54~62厘米,尾长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围带。分布于西藏的豚尾猴,上体颜色较深,脸部橙黄色,体背至尾端黑褐色,颈和头后为赤黑色;头顶黑色,两侧土黄色染赤色;腹面黄白或灰白。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紫貂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属于鼬科,学名为 Martes zibellina。
紫貂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型似黄鼬而稍大,体长40厘米左右,尾长12厘米左右,体重0.5~1.0千克。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体色黑褐,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
紫貂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交配期外,多独居;其视、听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多在夜间到地面或雪下取食,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以小型鼠类、鸟类、松子、野果、鸟卵等为食,活动范围在
5~10平方公里之内。每年4~5月份为发情期,妊娠期9~10个月,每胎2~4仔,3岁后达到性成熟,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紫貂的冬毛皮以绒毛细密丰厚,皮板富弹性,颜色滑润为毛皮上品。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貂熊
别名狼灌、飞熊、月熊,属于鼬科,学名为 Gulo gulo。
貂熊外形介于熊与貂之间,体长80~100厘米,体重8~14千克,尾长18厘米左右。头大耳小,背部弯曲,四肢短健,弯而长的爪不能伸缩,尾毛蓬松。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
貂熊为寒温带动物,除繁殖期外,多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广,溪流、河谷、林带以上的冻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迹。无固定巢穴,洞穴多有两个出口,便于遇险逃遁。属夜行性动物。貂熊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故又名之为“飞熊”。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食胜杂,包括有蹄类、啮齿类、鸟类及林木浆果等。有半冬眠的习惯。繁殖时筑巢于树洞、悬崖、石缝中,或占据其他小动物巢穴。每年10~11月份发情,以吼声吸引异性,翌年2~4月份繁殖,每胎1~5仔。
貂熊数量很少,现已处于濒危状况,应加以严格保护。
产于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部分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蜂猴
别名懒猴、风猴,属懒猴科,学名为 Nycticebus coucang。
蜂猴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
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怀孕期5-6个月,多在冬季产仔,每胎1仔。
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
别名 草豹、艾叶豹、荷叶豹
学名 Panthera uncia
英文名 snow leopard
猫科 Felidae
分布 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和内蒙古等省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体型与豹相似,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1-1.3米,尾长近1米。体色较淡,全身呈灰白色,毛长密而柔软,布有不规则的黑环或黑斑。其头部较小,前额隆起,鬓毛粗硬且长,黑白两色相间。尾粗而长,具有蓬松浓密的毛。四肢粗短强壮,前足较后足更为发达。
雪豹属于高山性动物,终年栖息雪线附近,为栖居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之一。主要生境为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及高山灌丛等三种类型。雪豹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各种野羊,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每年1-3月份发情,5-7月份产仔,每胎2-4仔,3岁达到性成熟。

熊狸 Arctictis binturong
英名 Binturong
物种信息:形似小熊,体重8-13kg,体长700-800mm。尾长接近等于体长,尾末端具缠绕性,能缠住树枝支撑身体觅食。毛被长而稀疏,粗糙而蓬松。绒毛长而呈波浪状。足垫大,几乎覆盖整个足底。耳背的毛较长,约50mm,明显超过耳尖形成长而尖的黑色簇毛。耳缘的毛较短,白色。通体黑褐色,毛尖染棕黄或棕灰色。尾色与背色相似。主要栖于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800m,系典型的热带树栖灵猫类,多在高大浓密的树上活动。夜行性动物,有时亦在上午活动。曾发现它们与灰叶猴和白颊长臂猿一起活动和觅食。熊狸主要采食植物的花果,特别喜食多种榕树的果实。每年2-3月发情交配,孕期2-3个月,一般5月中下旬产仔。一胎2-4仔,以2仔居多。幼体2岁性可成熟。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沧源、南部的西双版纳、东南部的河口;广西西南部的龙陵、靖西以及东北部的瑶山。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云南亚种(A.b albifrons F.Cuvier,1822)云南南部、缅甸北部、泰、马、印尼、印支、尼泊尔、不丹。濒危信息: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云豹
属于猫科,学名为 Neofelis nebulosa
在我国也被称为龟纹豹、荷叶豹、柳叶豹、樟豹。过去它们曾遍布亚洲,如今却由于人类贪图它们的美丽毛皮和豹骨而陷入濒危绝境
云豹体形中等,身长75-110cm,还有一条和身子差不多长的长尾巴,它们的四肢粗短,属于矮壮型身材。云豹的两颊各有2条明显的黑色横纹,从头顶到肩部还有几条黑色纵纹。不过最突出的还是它们的犬齿。从犬齿和头部的比例来看,云豹的犬齿对于猫科动物来说是最长的。这可能是相较现存的其他猫科动物而言,它们和生活在1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剑齿虎血缘最近有关。云豹的体色主要有淡黄褐色、银灰色,身体两侧有好几个深色的大块云状斑纹,斑块周边为黑色,靠后的黑色较粗,中心为暗黄色,有的里面还会点缀着一些小黑斑。它们腹部和四肢内侧的颜色为黄白色,配有圆形黑色斑点。它们尾巴上的斑纹也样式不一,有环绕着如身体斑纹类似的大斑块的,也有环绕着不完整的黑环的或者黑斑的。
云豹是极为害羞的动物,它们总是悄然来去,因此人们对野生云豹的习性甚至数量都不十分了解
云豹大约在2岁性成熟。交配期在圈养情况下大部分是在每年的冬春。经过86-93天的孕期,母豹会生下1-5个孩子。宝宝长到10个月即可独立。母豹每年都可能做一次妈妈。云豹寿命大概有11年,圈养情况下约能活17年。
对云豹威胁最大的还是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持续破坏、对毛皮和豹骨的猎取以及对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狩猎都是使云豹数量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台湾独有的云豹亚种走向灭绝)。鉴于境况的危急,云豹已被CITES列为附录I,而我国也将云豹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属于猫科,学名为 Panthera pars。
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
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
产于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虎 -tiger(突然想起了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那个猛阿)
属于兽纲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
体大头圆,四肢粗大,体魄强健。通体毛色橘黄,有横列的黑色条纹;腹白色,黑纹明显;尾部黑纹横列,尾尖黑色。
生活于山地森林,多夜间单独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游泳。以部分草食性动物为食。我国有几个亚种,分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华南部分地区及云南。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暨豚
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 Lipotes vexillifer。
白暨豚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眼小而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背鳍呈钝三角形,鳍肢与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兽的体色比成体深。雌体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个乳裂,雄体肛门前方有一个盲状小孔。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边滩并有大、小支流与干流相连的地段。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
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所有种
川金丝猴
属于兽纲灵长目猴科。
嘴部突出,鼻孔斜向上翘,故也称仰鼻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全身毛色艳丽。
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针阔混交林带,群居。以野果,嫩枝芽、树叶等为食。
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稀物种。
白臀叶猴
- 熊猴
- 台湾猴
- 北豚尾猴
- 滇金丝猴
- 黔金丝猴
- 川金丝猴
- 喜山长尾叶猴
- 黑叶猴
- 菲氏叶猴
- 戴帽叶猴
- 蜂猴
- 倭蜂猴
- 白眉长臂猿
- 黑长臂猿
- 白颊长臂猿
- 白掌长臂猿
- 亚洲象
- 雉鹑
- 四川山鹧鸪
- 海南山鹧鸪
- 黑头角雉
- 红胸角雉
- 灰腹角雉
- 黄腹角雉
- 棕尾虹雉
- 白尾梢虹雉
- 绿尾虹雉
- 蓝鹇
- 褐马鸡
- 白颈长尾雉
- 黑颈长尾雉
- 黑长尾雉
- 灰孔雀雉
- 海南灰孔雀雉
- 绿孔雀
- 黑嘴松鸡指名亚种
- 斑尾榛鸡
- 儒艮
- 河狸
- 豹
- 虎
- 雪豹
- 熊狸
- 大熊猫
- 马来熊
- 貂熊
- 紫貂
- 野马
- 蒙古野驴
- 藏野驴
- 双峰驼
- 小鼷鹿
- 豚鹿
- 梅花鹿
- 梅花鹿山西亚种
- 梅花鹿东北亚种
- 梅花鹿华东亚种
- 梅花鹿山东亚种
- 梅花鹿四川亚种
- 梅花鹿台湾亚种
- 泽鹿
- 泽鹿海南亚种
- 海南坡鹿
- 麋鹿
- 黑麂
- 白唇鹿
- 普氏原羚
- 赛加羚羊
- 野牛
- 野牦牛
- 羚牛
- 高黎贡羚牛
- 羚牛陕西亚种
- 羚牛四川亚种
- 北山羊
- 喜马拉雅塔尔羊
- 红斑羚
- 藏羚
- 中华白海豚
- 白暨豚
- 疣鼻天鹅
- 大天鹅
- 中华秋沙鸭
- 小鸨
- 大鸨
- 波斑鸨
- 白鹤
- 赤颈鹤
- 白头鹤
- 黑颈鹤
- 丹顶鹤
- 遗鸥
- 小鸥
- 玉带海雕
- 白尾海雕
- 虎头海雕
- 胡兀鹫
- 白肩雕
- 白肩雕指名亚种
- 金雕
- 朱鹮
- 黑鹳
- 白鹳
- 东方白鹳
- 白腹军舰鸟
- 短尾信天翁
- 扬子鳄 (鼍)

- 鼋
- 鳄蜥
- 巨蜥
- 蟒蛇
- 四爪陆龟

6. 秦岭四宝是指朱鹮什么金丝猴和羚羊这四种珍稀动物

大熊猫,羚牛。

因为秦岭四宝的存在,一下子成了世界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秦岭在世界这本大书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影响、数量和知名度,大熊猫都是秦岭四宝里的老大,是世界公民,而朱鹮只是中、日、韩、俄罗斯等国家的地区公民,没法和大熊猫相比,但是四大家族里秦岭陕西所独有的,其他3家在我国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有户籍。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秦岭四宝

7. 在秦岭深处,有哪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秦岭一直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与淮河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国南北的分界线。秦岭的主峰有三千七百多米,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会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在里边生活。而秦岭的深处,更是有秦岭四宝和无数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

三、可爱的金丝猴

巨可爱的金丝猴也可以在秦岭深处看到,金黄色的毛发配上圆咕噜的眼睛,就那样懵懂的看着你,简直让人的心都要化了。金丝猴主要生活在是秦岭的高海拔地区,它们以苔藓、浆果为食,有的时候也会吃点鸟和蛋来换换口味。

四、羚牛

羚牛作为秦岭的四宝之一,受欢迎程度可能没有以上几种动物深。羚牛长得憨憨的,样子有点像牛,也有点像羊。眼距很宽,离耳朵很近,头部最瞩目的就是两个黑乎乎的鼻孔了。除了这些以外,秦岭深处还有野猪、黑熊等珍稀动物。

8. 秦岭深处我们这样与野生动物偶遇,秦岭深处的野生动物品种有多少

现在西安秦岭牲畜的野生动物确实是比较多的,目前大概有300多个品种,既有鸟类也有兽类,同时也有一些爬行类的动物和两栖类的动物,动物的种类是比较齐全的。你比如说在秦岭深处有白蟒,有白虎,甚至还有一些毒蛇,除了这些以外,在秦岭深处,我们还能看到黑豹,羚牛,金丝猴,非洲象、白犀牛、斑马、大袋鼠、红颈袋鼠、白唇鹿以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另外在秦岭,我们还能够看到蟒蛇的存在,不过秦岭山区的这些蛇类大多都是一些无毒蛇,即便有毒也是微毒。你比如说常见的有大王蛇和菜花蛇,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剧毒蛇,比如说有响尾蛇。除了这些动物以外,羚羊在秦岭深处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动物其实和山羊的体型是差不多的,是属于食草性的动物,一般我们能够在山上的岩石上面看到羚羊的身影,主要是以一些幼嫩的叶片为食。

9. 秦岭四宝是指什么

秦岭四宝是指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羊。

因为秦岭四宝的存在,一下子成了世界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秦岭在世界这本大书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影响、数量和知名度,大熊猫都是秦岭四宝里的老大,是世界公民,而朱鹮只是中、日、韩、俄罗斯等国家的地区公民,没法和大熊猫相比,但是四大家族里秦岭陕西所独有的,其他3家在我国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有户籍。

秦岭地区动物资源: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秦岭

阅读全文

与秦岭保护区有多少珍稀动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