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有没有独角鲸
世界上有独角鲸。
独角鲸一般指一角鲸,一角鲸(学名:Monodon monoceros)体长一般在4到5米(不包括长牙),雄性略长于雌性。成年鲸平均体重800~1600公斤。
一角鲸没有背鳍,它们的脖子和椎骨的连接方式更像其他哺乳动物,与海豚和鲸鱼反而不一样。腹部呈白色,背部有许多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点。
一角鲸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大多数集中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西部的海湾和水湾。它们是深层潜水者,会在海洋各层深度觅食,冬天捕食底栖生物,特别是生活在厚厚冰层下的比目鱼,夏天的主要食物是北极鳕鱼、比目鱼以及一些其他鱼类。
(1)独角鲸是什么样的动物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摄食行动没有规律,浮现海面的时间极短,潜水时间通常为7~20分钟;迁徙时,游速极快,并浮游在海面或近海面处;捕猎时,会兜圈子或缓慢移动。群队的所有成员可能同时浮升或下潜。
可能在海面休息长达10分钟,露出部分背部或一只胸鳍;海况不佳时倾向待在深处休息。长牙可能扬升出水。浮窥、鲸尾击浪与胸鳍拍水相当常见。很少跃身击浪,但偶尔会在海面冲刺。喷气微弱,经常不明显。
雄一角鲸会以长牙互相较量,不论在水中或海面上;发出的声音就像两根木棍互击。年轻的雄鲸经常嬉戏打斗,但很少刺戳对方;较年长的雄鲸在激烈打斗之后,经常伤痕累累。可能会有两只以上的一角鲸参与打斗,有时有第三只(或雄或雌)担任“观察员”。
相信打斗是用来建立社会阶级的支配权,并通过长牙比试的仪式来维持。最强壮的雄鲸,通常也是长牙最长、最粗者,可能会与较多的雌鲸交配。
② 独角鲸的资料和图片
一角鲸,系一角鲸科其中一个属,而这个属亦只得一个品种。雌性牙通常长在牙床,但雄性的左牙会生出来,变成一条长牙,可长达三米。一角鲸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动物之一,它们只生活在北极水域,速度极快,神出鬼没,又叫海洋独角兽。在中世纪,独角鲸的牙被当作独角兽的角远销欧洲和东亚。医生们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生。今天,人类对这个物种仍然知之甚少。
形态特征:
一角鲸(独角鲸)仅上颚生一对齿,雄性个体左侧的一枚齿呈螺旋形,长可达2.5米,形似角,故名。体表光滑无毛。无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鳍状,后肢退化。一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一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一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 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两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
生物学特性:
雄一角鲸会以长牙互相较量,不论在水中或海面上,发出的声音就像两根木棒互击。年轻的雄鲸经常嬉戏打斗,但很少刺戳对方。最强的雄鲸,通常也是长牙最长、最粗者,可以与较多的雌鲸交配。一角鲸经常为急速结冻的冰层所困,它们不利用长牙,而是利用以头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当雄鲸浮到海面呼吸时,偶尔可见到长牙,但一般会在水面以下。一角鲸的社会地位与其长牙有关。成群的大型雄鲸大都停留在比雌鲸或仔鲸距离岸边稍远的外海海域。大多数的雌鲸都没有长牙。
习性:
作为受保护的北极物种,独角鲸是群居动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兰海也发现少量的独角鲸。因纽特人喜欢猎取独角鲸的长牙、肉和皮。科学家早就知道,独角鲸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潜大约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复这样的动作,绝对称得上是潜水高手。
一角鲸常是雌雄和幼鲸一起活动。从数头到十几头不等,有时也有数百乃至数千头一起的大群。每年当冰雪消融以后,一角鲸会成群结队进入海湾觅食、交尾、嬉戏。也正是此刻,它们往往要遭到当地人的捕猎。
一角鲸最诱人之处,是被称为“角”的獠牙,当雄鲸性成熟时,这颗牙齿按反时针方向像螺旋一样朝左扭着向前生长。一角鲸长5-6米,这颗牙可长达3米,它在人们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欧洲的王公贵族把它看成宝物,用鲸牙做成酒杯以检验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家具、饰物以显示华贵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灵丹妙药,用它医治百病。其实,最终其使用价值的,还是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用它做鱼杈和矛头,用来捕猎。由于人们对鲸牙的迷信,从而使鲸牙价格昂贵,求之难得,同时也成了一角鲸灾难的根源。许多人为得到獠牙,对一角鲸大肆猎捕,使其数量大减,以至有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其实,一角鲸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并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躯体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炼大量鲸油,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以它为食或用来取暖;它的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质。据分析,每100克鲸皮中含维生素C31.8毫克,而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区的人大多从鲜菜、水果中摄取,北极高寒,果菜奇少,爱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鲸的皮和肉来作补充。有人译出“爱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爱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本段
长牙的用处
事实上一角鲸的长牙十分脆弱,并不十分坚硬。雌一角鲸也有20厘米长、手指那样粗的牙杆,不过隐于上颌而不见,当一头雄性幼一角鲸长到一岁时,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翘出,最后长出一根长达3米,基部周长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长牙,在自然界独一无二。
一角鲸的长牙对一角鲸来说起什么作用呢?对此人们纷纷提出假设或推测:有人说它是进攻或防御的武器;有人说那是凿冰用的冰凿;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的第二性征;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声音决斗”的工具……种种猜测,目前尚无法实验证实。不过一角鲸的角的药用价值却广为传颂并得到认可。一角鲸长牙的价格因此而急剧上升,同时也因此而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
编辑本段
长牙的研究
许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产于北极地区的鲸——独角鲸迷恋不已,同时又困惑不解:这种身材并不大的鲸竟然长着长长的螺旋状牙齿,最长的可达2.7米!过去,人们把独角鲸看成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化身,一些国家的王室甚至把鲸牙当成驱魔与解毒的工具。独角鲸的这根长牙究竟有什么用处,科学家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然而最近,他们在揭开独角鲸的3米长牙之谜方面终于有突破性进展。
牙科医生公布重要发现
虽然名为“独角鲸”,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长长的东西并不是角,而是牙。
独角鲸的重量达到1000公斤~1600公斤,体长可以达到4米~4.5米,这还没有将它的长牙计算在内。
这种海洋哺乳动物的长牙究竟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一直让科学家困惑不解,因为它虽然名为牙齿,可是与一般意义上的牙齿原则格格不入。它的长度几乎是独角鲸体长的二分之一,一般从雄性独角鲸诉上颌和嘴的左侧长出。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2米高的人,长着一个1米长的牙,那会是个什么样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猪的弯曲牙齿不同的是,独角鲸的牙齿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纹,绕着同一个轴心向左旋转。科学家猜测,这种螺旋式长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显示,这种螺旋有助于独角鲸在发育阶段长得更直。
独角鲸的牙齿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别之分。这种长牙在雄性独角鲸上很常见,但雌独角鲸并不长这种长牙。雌独角鲸的牙齿也会露出来,但很短。
从里到外看长牙
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的牙齿里面是软的,外层则很硬,这是为了抗磨损。可是,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国家标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红外显微专家纳奥米·艾德尔曼,用一种特别的技术绘制出独角鲸长牙的横切面,细致到可以看见细胞挨细胞。她发现了独角鲸的长牙的内部构造与其他哺乳动物有很大不同。
独角鲸的长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牙齿相似的物质,包括牙质、牙髓和牙骨质,但它是从里向外构建而成的。一层高度矿物化的物质包在最里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钢筋。长牙的外面只有顶端有牙釉,实际上矿物质含量较少,更多的是蛋白质。在其他哺乳动物的牙齿里,牙骨质通常是一层将牙齿与骨头绑定在一起的东西。但独角鲸长牙的牙骨质常年泡在海水里,这种牙齿和我们以前见识的牙齿是不同的。科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独角鲸牙齿的这一“反构造”特性赋予了牙齿更大的弹性,可以有助于吸引震动,在深潜时抵抗巨大的水压。
科学家认为,独角鲸的长牙非同寻常的质量对现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要找到一种既柔韧又结实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独角鲸的身上便长出了这种材料。
感知周围的环境
关于独角鲸长牙的用途问题,科学家们莫衷一是,逐渐衍生出很多自相冲突的理论。有人说它用于展示其强大的进攻性,也有人说用于打破冰层。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找到了牙管和牙齿基本结构的证据,这种结构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牙齿里都有,牙管则是细胞生长过程中的残留物,将数以百万的微小的神经从牙齿中枢神经与牙齿外层全都连在一起。
人类口腔中的牙管对过冷的东西十分敏感,这些牙管通常会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经意暴露出来时,我们才会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说出现蛀牙。但独角鲸的牙管却穿透牙齿的最外层,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着北极的寒冷环境。结果,虽然外观很单调,但独角鲸的长牙实际上充当了一种表面十分敏感的细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内含有类似血浆的溶液,其中一种解释是,它是用来感知海水的咸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制式设备,对这一理论进行试验,观察独角鲸的长牙接触到盐液时,独角鲸的大脑活动情况。他们发现,独角鲸的活动与冰层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层的形成又影响到海水的咸度,独角鲸在几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觉到了海水的细小变化。
人类的牙齿已经进化了,所以我们会有意避免过冷的东西刺激牙管。可是独角鲸生活在冰冷的北极海水和巨大的水压下,独角鲸的牙管为什么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类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进化论的角度讲,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生存。
研究重点是揭开谜团
未来的野外考察队将把重点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对一雌一雄两头独角鲸的头部进行扫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组成的解剖小组本月将集中起来,对仍然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比如独角鲸的长牙是如何进化的、为什么要这样进化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他们认为,研究独角独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一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一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 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两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鲸的长牙为什么与众不同是这项研究最迷人的地方。
③ 独角鲸是什么动物,他的角有什么用,它怎么生存
它是哺乳动物!其实角就是独角鲸的一颗长牙,独角鲸最显着的特征是那颗长在上颌上的长牙。虽然学名是Monodonmonoceros(意思是“一牙,一角),偶尔,雄独角鲸也会长两颗长牙,只有3%的雌性独角鲸有长牙。独角鲸的长牙和人类牙齿一样充满牙髓和神经,最粗的比得上街灯柱,长度可能超过成人身高。通常由于表面附着绿藻和海虱,长牙呈绿色。常用角战斗求偶,抢地盘,也会用角来撞破冰面来呼吸,捕食。它们在夏季节食,在冬季疯狂进食。
由于喜欢吃深海居住的大比目鱼,独角鲸擅长潜水。
④ 独角鲸长什么样子
独角鲸又叫一角鲸,体长约为4-5米,没有背鳍,上颌会刺破嘴唇,长出一根长约2米的犬牙,具有地位的象征,而且独角鲸刚出生时皮肤为黑色或蓝黑色,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变为白色,和白鲸相似,并且独角鲸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北冰洋海域,属于深层潜水者,可以垂直下潜900米。
⑤ 独角鲸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独角鲸的身躯不大,最大的雄鲸也超不过6米,体重达一吨。雌鲸略小一些。圆圆的脑门,头两侧长着一对小眼睛,一点儿也不像海豚的头,没有一般的海豚那样的尖嘴。它的身体下部呈浅色,而上部,特别是头部的颜色暗一些。
虽然独角鲸是没有牙齿的动物,但它仍属于齿鲸亚目。在独角鲸的下颚上没有长过牙齿的迹象,而上颚倒是有两排退化的牙齿。雌鲸从未长过牙齿,而雄鲸也仅长出一个左边的牙。这颗牙齿从嘴唇下钻出来,一直朝前伸着,长达2米~3米,牙齿上面有逆时针的密实的螺纹线。为什么只长一颗门牙,为什么只长在“左边”一这都是海豚的不解之谜。
门牙是独角鲸非同寻常的装饰品。独角鲸聚集成群,头擎令它价颇为自豪的武器,一举一动、潜入水下、浮出水面,步调完全一致。成群的雄独角鲸就像手握长矛向敌人进攻的哥萨克骑兵连。
⑥ 西方人说的独角鲸是什么
揭开独角鲸长牙之谜:日子过得爽全靠牙帮忙
独角鲸(Narwhal),一种神秘的、长着长牙的鲸鱼。独角鲸是世界上惟一长着螺纹牙的动物。尽管可能有2~3万条独角鲸在北极海域游弋,但它们的生态特性、生活习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模糊不清的。难得有人对独角鲸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从未有人能成功地驯养它。
误将长牙当兽角
独角鲸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成年雄性独角鲸通常在上颌部长着一根巨大的左牙。这根牙在其一生中不断生长,终于刺穿上唇,像是一根尖锐的长矛,从头部伸出约2-3米。不过,只有雄鲸的牙会发育生长。虽然每头成年独角鲸都有两枚牙齿,但是雌鲸的双牙和雄鲸的右牙都嵌埋在牙床骨内,不会长出来。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弄明白雄鲸的那根长牙到底有什么作用。人们曾提出过种种假说,有的称长牙可以用来打破坚冰、捕食、刺穿捕鱼船、发声、释放身体多余的热量,求偶或者保护幼鲸等。不过,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一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了长牙的真正秘密:它是由1000万个神经末端组成的灵敏的感觉器官。
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长牙表面时,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长牙表面有无数细管连接着长牙的神经中枢。研究人员称,这些神经末端能够探测海洋水温、压力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研究小组组长马丁·恩维亚称,“很显然,长牙是一个感觉器官,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打架武器。”恩维亚已经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16届海洋哺乳动物双年度研讨会上公布了这一发现。
史密森学会海洋哺乳动物博物馆馆长詹姆斯-米德说:“据我所知,在自然界中,这种长在牙齿表面的神经末梢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同时也表明,我们对鲸鱼和海豚类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在加拿大海域,研究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在一头独角鲸的头部安置了电极,在随后的监测过程中,恩维亚发现,随着长牙周围的海水盐度的变化,独角鲸发出了不同的脑电波。这就初步证明感觉器官一说是成立的。
长牙有牙刷功能?
随后,研究小组开始把重点转向另一个问题:独角鲸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的。一种解释是长牙获得的信息将帮助独角鲸判断结冰时间,从而可以避免被困在冰层中无法脱身。这听上去有点道理。1915年,一位丹麦科学家在格陵兰西部海域曾亲眼目睹几百头独角鲸被冰层困住的情景。此外,也有人说,了解周边环境状况可以帮助独角鲸寻找猎物的栖息地。
对于长牙的功能,有的研究人员提出,除了充当“气象站”,探测水温、气温和气候的变化之外,长牙还有其他作用。例如,恩维亚指出,长牙是敏感的传感器,在交配过程中或确立雄性在群体内的地位时可能有一定作用。有人曾经见过雄性独角鲸轻柔地互相摩擦长牙,恩维亚推测,由于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这种摩擦会带给独角鲸一种“舒适的感觉”。此外,它们也可能是为彼此除去长牙上的污浊物,从而可以保证神经末梢的灵敏。恩维亚笑称:“这也许是它们清洁或刷牙方式。”
牙医偶然发现大秘密
恩维亚本来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名牙科医生,但他对牙齿研究非常感兴趣。8年前,他开始研究独角鲸的长牙。恩维亚说:“这种长牙违背了牙齿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关于它的很多说法都互相矛盾,这使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000年,恩维亚决定投入对长牙的研究。2002年,他来到了加拿大巴芬岛实地研究独角鲸。在那里,他得到了一名因纽特人向导的大力帮助。按照国际协议,因纽特人可以适度地捕杀独角鲸。从2003到2004年,恩维亚收集到了一些独角鲸头部和长牙标本。在实验室里,他和同事在独角鲸大脑和长牙之间发现了明显的神经连接。
其实,这个重大发现纯属偶然。当时,标本表面有很多钙化的海藻和浮游生物,研究人员本来打算用酸水洗净标本,但他们临时决定先用电子显微镜看看长牙的样子。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牙齿表面布满了神经末梢,这根本无法用传统的牙齿解剖学知识来解释。因为健康牙齿的神经管绝不会生长在表面。(本版编译张运贵)
独角鲸牙被当珍宝
数百年以来,独角鲸一直是地球上的一个谜。中世纪人们想象中的独角兽就源自独角鲸的“长牙”,几乎在一切描绘独角兽的图画上,都画着这种长牙。在古代,独角鲸牙被人们视为奇珍异宝,具有非凡的魔力,据说它可以治病、解毒,因此这种长牙往往价值连城。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收到过这样一根长牙,据说其当时的价格为1万英镑,身价与一座城堡不相上下。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送给法国拜罗伊特的玛尔莱弗两根长牙,用来支付相当于今天100万美元的债务。丹麦国王弗里德利三世搜集的长牙最多。他用长牙制成宝座,成为欧洲的一个奇迹。它的腿、扶手和底座都是用独角鲸牙制成的,数百年以来,这个宝座一直供丹麦国王加冕典礼之用。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王朝曾经用长牙打造了一根镶嵌着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的权杖。
独角鲸的长牙一度成为权力的象征。部分原因可能与宗教信仰有关,因为在中世纪,独角兽被看作耶稣和纯净的象征,它是宗教艺术作品中的常见主题。虽然17世纪的启蒙运动驱散了有关独角鲸的种种神话,但是这种暴利买卖仍然持续了很久。人们坚信独角鲸的长牙可以治病,17世纪的英国医书介绍说,将长牙磨成粉末兑水喝可以治疗坏血病、溃疡、水肿等。
"飞向空中的鱼"
独角鲸的外貌和行为特征对于解释长牙感觉器官的重要性没有多大帮助。独角鲸有一双小小的眼睛,身体表面是一层厚厚的鲸脂,此外,它没有背鳍,因此即使在冰山下它也可以轻松游动。像其他鲸鱼一样,它也需要不断地浮上水面呼吸。
独角鲸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冰山海域,有少量生活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据说,它的英文名字narwhal来自古挪威语,表示“死尸”,这大概是因为它那斑斑点点的肮脏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海上淹死的水手。独角鲸过群居生活,通常20-30条呆在一起,在迁徙季节,上千条呆一起也很常见。雄性独角鲸体重可达1.5吨,体长约为5米,牙齿长2-3米不等。雄性也会有两根长牙,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从独角鲸的头部看
上去,它的牙齿表面生有逆时针的螺旋条纹。
独角鲸喜欢群居,经常几十条集体生活在一起。因此有人提出,雄鲸依靠它那长牙驱赶离群的鲸返回集体。当几千条独角鲸成群结队地迁徙时,这或许是有用的。每年秋季,它们推开冰块向南方迁徙。到春季冰块融化时,再重新返回高纬地带。北极探险家罗伯特·皮利看见过迁徙中的独角鲸群“迎风前行,它们白色的长角频繁地从水中冒出来。
北极圈探险者经常可以在远处看到成群的独角鲸,因为它们总是将长牙伸向空中。珍斯·罗斯在其《北冰洋独角兽》一书中写道:“有时候可以看到100多条,他们常常在水中笔直地站起来,凭借尾部的力量把一半身子露在水面上。雄性和雌性都会参加这种活动,你有时会发现一条雄性独角鲸和一条雌性独角鲸突然从水中跃起,腹部紧贴着,身子在不住地颤抖。这种举动的确令人困惑。”研究人员指出,这应该是独角鲸的交配活动。哈佛大学的恩维亚说,北冰洋的因纽特人非常熟悉独角鲸,在他们的语言中,独角鲸的名字表示“一种擅长飞向空中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