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什么动物能令环境升温

什么动物能令环境升温

发布时间:2022-08-20 18:29:09

‘壹’ 变温动物是什么

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因为动物的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们便被动地离开不利的环境;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代谢率也随之降低,体温也逐渐下降。所以它们或是移向日光下取暖来提高体温,或是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或是游向温暖水域,或是进行夏眠。

中文名
变温动物
别称
冷血动物

动物界
英文名
Ectotherm
相关动物
鱼类、蛙类、蛇类、蜥蜴类、鳄鱼类、乌龟类、甲壳动物类
学科网动物行为三峡蜥蜴脊椎动物圣墟360网络生物的分类节肢动物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分别有哪些蜥蜴变温动物
分布
除南极北极外,变温动物分布于各个大陆。

生理特征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除鸟类和哺乳类外,其他动 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随着环境而改变。此意并非说它们绝不能控制它们的体温,它们能借由寻找凉爽或温暖的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温,而不能直接的控制自己的体温,即它们缺乏维持一定体温的生理机能。

变温动物
因为变温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恒温动物,同样重量的变温动物只需要1/10-1/3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变温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

变温的优势
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因为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于生长。因此变温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恒温动物高。

尽管同样的环境变温动物的数量可以有恒温动物的数十倍,但变温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恒温动物弱。例如恒温动物可以克服环境的不利因素,有更长的时间和广泛空间获取食物。

生活习性
生活特征
变温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自身体内不能恒定体温要通过照射太阳等方式 来保持体温的,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所以变温动物一般不在夜间活动。如蛇、鳄鱼等较大的冷血动物早上需要晒太阳以使体温升高,这样他们才能活动,因此它们几乎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

变温动物
据报道人如果不吃食物,活不到两个月,而鳄鱼不进食却能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什么呢?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区别呢?

变温动物由于体内所产生的内热比较少,因而它们的体温是随着自然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当蛇类在河边晒太阳时,它们的体温就会比其在水中游动时要高出很多。

一般来说,恒温动物都能控制身体所产生的内热,从而能控制并调整自身的体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恒温动物能一直保持着体内温度不变。人类也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种,人类的恒定温度以37摄氏度为正常。恒温动物为了能保持体温的恒定性,在自然选择和选择自然中进化出多种与之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功能组织,例如羽毛、毛皮和汗腺等。毛发和羽毛都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里起到保暖的作用;另外,在炎热的夏天,动物的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能使动物体内的热量得以及时散发,以保持动物身体温度的正常。由于恒温动物能一直保持着体温的恒定性,所以,它们的活动范围就更为广阔,不会受到大自然常规性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所影响,能更加自如地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

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我们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标准的解释是恒温动物要进化成为一定程度的食肉动物者,以便适应积极的,掠夺性的生活方式。但2008年有专家提出一种新的说法:恒温动物不只包括肉食动物,有些草食动物也是,恒温性是平衡营养需求的一种方式。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这种说法为我们恒温动物如此浪费的生活方式给了很好的解释。

恒温动物确实有点浪费热量,不像有些动物需要时才产生热量。比如棱皮龟将平时产生的热量储存起来,游泳时利用体内热量使身体温度保持在10°C或高于海水的温度。箭鱼在狩猎时会有选择性供给它们的眼睛和大脑热量,而一些鲨鱼和金枪鱼进行长距离的游泳时,使体温高于水温。甚至有些昆虫都会在需要时才产生热量。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能把恒温器调到最大,三十年前加州大学的动物学家阿 尔贝-贝内特 (AlbertBen-nett)和俄勒冈州大学的艾尔文(Irvine)和约翰-鲁本(JohnRuben)合作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提出恒温性的进化是与动物的精力有关。他们发现哺乳动物和鸟类比其它动物具有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能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而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消耗。因此,它们在追逐猎物或与对手竞争时有更多的耐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贝内特和鲁本提出更具争议性的问题:较高的氧代谢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较快的新陈代谢。换句话说,体力决定恒温性。

变温动物
但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多。因为认为二者之间有关系的理由还不够充分:有氧能力取决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的发达程度,而静止代谢率则主要取决于大脑和内脏器官。有一些爬行动物,如巨蜥具有较高的氧代谢能力,但静止代谢率却很低。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休息或冬眠时会将体温降到最低以减少消耗。

还有其它的争议。比如食肉恐龙有很强的氧代谢能力。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正在向鸟类演化。但它们是恒温动物吗?鲁本坚持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他同意氧代谢能力的说法。他说食肉恐龙很强大,体能消耗也大,但新陈代谢却很低。他的结论基于所谓呼吸鼻甲骨的说法,食肉恐龙没有吸鼻甲骨,鸟类和哺乳动物鼻腔通道的旋涡骨或软骨能够减少呼吸时水分的流失,特别是在运动新陈代谢加快时。

所以精力和恒温性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影响如此大呢?荷兰生态研究所的马塞尔(MarcelKlaassen)和巴特-诺莱特(BartNolet)试图用用化学计量法进行解释,他们研究动物怎样获得足够的营养。关于食草动物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它们如何获得足够的氮,用于转化为所体内的蛋白质、DNA和RNA.假设如果你只吃树叶,你的体内就会有太多的碳成分,而没有氮。有些爬行类动物是草食动物,但生活方式却完全不同,加州州立大学的罗伯特-诺萨(RobertEspinoza)称食草蜥蜴有时也吃小型脊椎动物,这有助于它们克服营养不良。

2008年,马塞尔和巴特-诺莱特就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氮问题可以解释为什么鸟类和哺乳动物会进化成恒温性动物。马塞尔说:"如果一桶树叶为你提供每天所需的五分之一氮,那么你每天需要吃5桶树叶,如何处理多余的碳,将它作为热量燃烧掉,这就是恒温性。"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简直在自拆台脚:较高的新陈代谢导致消耗更多的蛋白质,所以需要吸收更多的氮。马塞尔和巴特-诺莱特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现代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比相似大小的爬行动物多消耗4倍的氮。

你也许认为有更简单的方法摆脱多余的碳,实际上恒温就是一个非常清洁的解决方法。将多余的碳变成气体呼出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恒温动物因为要保持恒温,所以要一直消耗能量,就一定要频密且定时地进食;而像鳄鱼等冷血动物能量消耗的少,而且能够有选择地消耗,所以长时期不进食也不会危及生命。

‘贰’ 升温有哪些生肖

蛇,蛇非恒温动物,温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叁’ 气候变暖对哪些动物有利,为什么

全球气温上升将会使:
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人类生存范围缩小。
2、全球升温,导致某些地区气候变迁,从而影响该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3、全球升温将会诱发某些疾病,对人们特别是老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参考答案:1\灾害频发,因为人已经适应一个地方自然规律.并且已经定居下来,对自然环境的变化,难以有预防措施.
2\海平面上升,可用国土面积减少,这也许是一些岛国的厄运.
3\微生物灾害,有的人类不需要的物种借助环境大规模繁植.
4\新的领土争端,这也是好事,南北极可用土地面积扩大,但也随之而来的新的领土争端.
5\有突然变冷的可能,如出现新的冰纪.温室效应 南极融化

回复:呼吸气少

回复:1.海平面上升 2.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3.病虫害严重-- 4.一些病毒流行

回复: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的皮肤

回复:冰雪融化 温室效应 土地面积少 人居住的地方少

回复:全球升温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全球升温还会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会被淹没,以前所说的大西洲就是这样被淹没的。 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农地积水疟疾肆虐 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卡特瑞岛环保人士保罗塔巴锡说:‘他们已经持续被海洋力量攻击,还有持续不断的洪水,原有的地区都被改变了,被破坏殆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海水淹没了。’ 目前,岛上原来的主要道路现已水深及腰,原来种植椰子树的农地也全成了烂泥巴地。更不堪的是,招致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 专家预测,过不了几年,卡特瑞岛将被完全淹没在海里,全岛居民迁村撤离势在必行。 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 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雪上加霜。 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涵盖了地球表面5%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20%的氧气及30%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积消退,相当于一个新泽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会让全球暖化加剧之外,更让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内的生物,面临灭种的危机,在过去的40年,雨林已经消失了两成。

‘肆’ 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鹂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象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象征。
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
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垒窝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
猪。“猪衔草,寒潮到”。“猪筑窝,下大雪”。这是因为猪的鼻、嘴部无毛,直接接触空气,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寒潮到来之前它有先觉,急忙衔草作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入草中,再冷些就会全身钻进草里御寒,母猪的反映更为敏感。所以,见到猪街草,就是寒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狗。“狗泡水,要下雨”。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炎夏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散热来保持恒温。当嘴和舌均无济于事时,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帮助散热。因此,发现“狗泡水”,预示天将下雨了。天冷时,狗缩成一团卧在草堆上,用嘴巴当“升温器”,将呼出的热气用来加温肚脐,这预告寒潮将至。
蛤蟆。癞蛤蟆也是预报“专家”。它的生理构造特殊,肺像个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单靠这样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够氧气的。所以,癫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还得靠皮肤来帮助呼吸。用皮肤呼吸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空气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再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进行了,这就给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因此,它很怕强光照射和干燥天气,白天就躲在阴暗处,晚上出来觅食。大雨来临前(约1天左右),空气湿度大,它白天也出来活动。这反常的表现正应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谚。
鱼。鱼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所以有“鱼跳水,要下雨”之说。
蛇。大部分蛇都是白天藏在洞内,晚上外出觅食、喝水、沐浴、蜕皮等活动。但天气特别潮湿闷热时也会逼迫出洞。因此,白天蛇出洞是有雨的征兆,特别是秋末冬初、天已冷,大蛇出洞,过一两天会下雨。正是“大蛇出洞,大雨咚咚”,“蛇过道、雨来到”的验证。
鸡。“鸡宿迟、兆阴雨”。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由于缺乏散热本领,十分怕热。成鸡以20℃为宜,超过30℃常张口、伸翅以助散热。在炎夏的傍晚,鸡窝内更加闷热,因此发现鸡迟迟不想进窝,这就是雷雨即将到来的预兆。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于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须呆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为非洲土着居民观察天气变化的“活晴雨表”。

‘伍’ 什么动物恒温什么动物变温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就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包括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像鼠类、猴子、猫科动物、犬类、鹰隼等,都是恒温动物。科学家还发现第一种恒温鱼类——翻车鱼,它们能够像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保温身体恒温,它通过持续拍打胸鳍产生热量,通过血液将热量传递至全身。

‘陆’ 常见恒温动物有哪些

恒温动物在动物学中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性并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

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稳定的体温。这体现在基础代谢率上。恒温动物的基础代谢率远高于变温动物。

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保证体温的恒定,并且能在外界环境升高的状态下排出热量。这通常通过液体的蒸发实现,如人类的汗和狗的喘息,还有猫的舔舐。

恒温动物通常需要隔热措施,陆生的动物会通过在羽毛或毛发中封存空气层实现。

鸟类披有羽毛。而绒毛的隔热效果十分好,所以在人类社会常见有绒毛服装,床垫和睡袋产品。
羽毛在一些恐龙中也有发现。因此人们推测恐龙也是恒温的。
陆生的哺乳类动物有毛发(兽皮)。羊毛的隔热效果极佳。它的螺旋度比鬃毛高,可以融入更多的空气。
水生哺乳动物如鲸和海豹还有一些鸟类(企鹅)有一层特殊的隔离脂肪层(“鲸油”),羽毛和毛发在水中就不再能如在陆上那样保暖了。
但是一些哺乳类动物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恒温的,例如在冬眠时,它们的体温会下降10°C或更多。这样它们就可以节省能量,可以不吃或少吃(在间或的苏醒状态下)的情况下度过数月的严冬。如刺猬和冬眠鼠。

一些昆虫也有恒温的趋向,例如蜂能够在外界寒冷的情况下通过肌肉颤抖保持蜂巢的温度大致恒定。但这种恒温不是个体的,而是整个蜂群的。

蜂鸟,鸭嘴兽,大型的昆虫和鱼则被称为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不恒定,但某种程度上却是受新陈代谢调节的。

其实还有恒温植物,如臭菘(Symplocarpus foetis),它可以在外界低于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持20摄氏度的体温,热量是通过花枝的线粒体产生的。(参看连接臭菘冷暖自知 植物也有体温)

取自"http://www.wiki.cn/wiki/%E6%81%92%E6%B8%A9%E5%8A%A8%E7%89%A9"
回答者:王若仪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6 10:37

刺猬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都是恒温的
刺猬属于食虫目,刺猬是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猬属在各地都有冬眠现象。分布在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的沙漠猬进行夏眠;其亲缘种印度猬在断绝粮水的饲养条件下能活4一6周,大耳猬在印度也有冬眠期。刺猬都有忍耐蛰伏期体温和代谢率降低的能力,以此渡过寒冷、炎热或食物短缺的困难时期。

我国猬科计有6属7种,分布最广的是刺猬,身体背面密生粗硬棘刺,耳较短,不伸出棘刺。从东北、华北至长江中下游都能见到。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兼食根、果、瓜等植物。年产1一之胎,每胎3一6仔。大耳猬外形似刺猬,但耳较长,突出于棘刺之外,见于内蒙、新疆等地。南方有中国鲍猬、小毛猬和海南新毛猬,它们都是鼠形而无棘刺的种类,背部被毛、尾细长。
回答者:wangguan_11 - 助理 二级 11-26 10:40

‘柒’ 随着气候的变暖,动物也会变换形态,哪些动物最特殊

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例如,科学家发现苏格兰一个岛屿上的绵羊在过去24年里平均缩小了5%;例如,科学家比较了近300个北极熊的头骨,发现今天的北极熊在过去2011年里缩小了2%到9%。但科学家也发现,变暖也会使一些爬行动物变大。这是为什么?





研究哺乳动物进化的科学家表明,从老鼠进化到大小到大象的大小,需要2400万年左右的时间。相反,变小比变大要快得多。一头大象只花了10万年就变成了矮象,这是矮象成长为大象速度的十分之一。研究人员统计了7000万年内来自不同大陆和海洋盆地的28种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灵长类和鲸鱼)的大小,得出结论:变小比变大要快得多。

阅读全文

与什么动物能令环境升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