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有哪些移动方式

动物有哪些移动方式

发布时间:2022-09-08 20:39:22

A. 动物 迁徙方式

迁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如鸟类季节性、周期性的长距离更换栖息地的这种习性,称为鸟的迁徙,迁徙的鸟称为候鸟。

例子:燕子(学名家燕),春天在北半球繁殖,冬季南迁到南方(非洲、澳洲)过冬,虽然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们很难看到燕子,但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如东北、西北),年年春天都会看到从南方飞回家乡的燕子,就像歌中唱道的那样。

并非只有候鸟具有这种现象,
某些无脊椎动物如东亚飞蝗,美洲王蝶;
爬行类动物如海龟;
哺乳类动物如牛羚,鲸;鱼类如鲑鱼(也叫大马哈鱼)等
也会变换栖息地,这种一定距离的移动称为迁移,
鱼类的迁移称为洄(读húi)游。

迁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植物通过花粉、种子、果实的传播,
可以将植物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其它地方。
人类在历史上也从未停止过迁移,
比如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

美国Livescience网站近日评选出迁徙路线最为奇特的十种动物。

第一位蝉

本月,将有数十亿只圆圆胖胖的蝉从它们藏身的地下洞穴里来到日光之下。它们在地下要经历长达17年五个阶段的成长历程,才能来到地面之上,而供它们享受的不过是仅仅五周的成年生活。

第二位旅鼠

在北极冻原地带,动物数量过剩和食物的短缺使旅鼠以极快地速度大规模迁徙。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身形细小的动物在迁徒过程中一天大约走1.6万米。

第三位非洲羚羊

为了寻找水草更为肥美的牧场,一百多万只羚羊会有规律地成群迁徙上千公里,以躲避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旱季可能带来的食物短缺,有时还会有数千只斑马和瞪羚同行。

第四位绿龟

母性的本能促使雌性绿龟返回其出生地来抚育小龟,怀孕母龟会从食物丰富的巴西沿海水域游动上千公里,来到南大西洋中部海域的小岛产卵。

第五位鲑鱼

在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数年之后,鲑鱼会成批逆流而上数百公里,返回其出生地———淡水河流,在那里产卵繁殖并最终死亡。

第六位红喉蜂雀红喉蜂雀以吃花蜜、昆虫和树液为生,它们会飞行整整800公里前往中美洲地区。在迁徙的时候,红喉蜂雀会积存2克的脂肪,这几乎是其自身重量的两倍。然后开始从北美洲东部地区飞越墨西哥湾,途中再不停留。

第七位国王蝴蝶

长途迁徒是国王蝴蝶与生俱来的本性。每年秋天,成千上万只蝴蝶会向西飞往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而夏天它们会在约4800公里以外的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度夏。

迄今为止,科学家也没有弄明白到底这些蝴蝶是如何决定在何时何地进行迁徙的。

第八位鸣鹤

人类挽救这种濒临灭绝的雪鸟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包括使用超轻型飞机和无线电操纵的机器人伪装成鸣鹤,来引导它们南迁至受到保护的安全水域。

第九位淡水美洲鳗

淡水美洲鳗生来就要面对生命中水质变化的挑战。它们出生在萨尔加索的咸水之中,然后会游到英国或北美洲东海岸的淡水河水域。在漫漫旅程中,其肾脏会不断适应水中盐度的变化,当产卵期来临之时,淡水美洲鳗及其肾脏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第十位驼背鲸

驼背鲸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的纪录保持者。据资料记载,温暖季节时在北极地区的半岛水域,一头驼背鲸一天要吃掉一吨重的食物。当冬天来临之时,它们会长途跋涉游至8000公里以外的哥伦比亚和赤道附近的温暖水域来获取食物

B.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几种分别是哪些

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就是陆地生活运行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的运动是依靠腹足的收缩来完成的,多数陆地动物也是这样,依靠身体附肢的活动,完成各种运动,空中飞行的动物依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向上和向前的动力,完成飞行

C. 动物的行走方式有哪些

所有陆生高等动物共有三种主要的后肢行走方式:跖行式(脚掌走路)、趾行式(脚趾走路)、蹄行式(脚指甲走路)。

一、跖行式

例如熊、兔子、小熊猫以及包括啮齿类动物。

以人类的眼光来看,跖行式即是用脚掌在走路,这种行走方式要求跖骨着地,成为扁平的脚掌,行走时,趾骨,跖骨,跗骨会依次接触地面。

在这三种行走方式里,跖行式其实是比较原始的一种,灭绝动物中,几乎所有早期哺乳动物都用这种方式走路。人类虽然已经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至今仍然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行走方式。

这种行走方式由于足部与地面接触部分的零件太多,附肢远端的载荷过重,导致行走时阻力较大,跑动的很慢。

跖行式也不全是缺点,它的好处也有很多的。首先是稳定性强,扁平的脚掌让下盘更加的稳固,两只后腿就足以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走起路来是相当的稳当。其次还能解放出灵活的前肢,手掌、脚掌和细长的指节还可以用来做出抓握和攀爬等各种复杂的动作。

二、趾行式

比如哺乳动物中的猫科动物、犬科动物都是典型的趾行式动物。

用人类中心主义的说法,趾行式即是用脚趾头在走路,趾行式动物的跖骨没有变为贴地的脚背,而是向上抬起,只用几个脚趾头(趾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类似于人类穿着高跟鞋走路,而且还是鞋跟特别高的那种。

与跖行式动物相比,踮脚走路的趾行式动物由于跖骨的上抬还拥有了另一个巨大优势:腿长,步幅很大(跖骨上抬,升级,变成为腿的一部分:一节又瘦又长的新腿)。

由于只用了脚趾站立,“足”部构造更加简单轻便,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小,阻力更小,步幅更大,趾行式动物跑动起来要比跖行式更为轻快、移动方面也更为迅速,比如猎豹的奔跑时速就可以达到115公里。

三、蹄行式

哺乳动物中的奇蹄目和偶蹄目,比如羊、牛和猪。

虽然脚趾踮地(趾行式)要比脚掌走路(跖行式)跑动速度更快,但要是论长程竞速的话,它们都还是比不上那些用脚指甲走路的:蹄行式。蹄行式,不仅速度更优,而且腿型更长。

有蹄类大多是温顺的食草动物,因为躲避天敌的需要(主要为凶猛的趾行式食肉动物),它们演化出了更疯狂的走路方式——用脚趾甲走路:远端、中端、近端三节趾骨站立时垂直分布。

这种最大限度把屁股以下部分全部都给变成腿的构造使得一只典型的蹄行式食草动物(比如马、鹿等)往往有着丰硕而健壮的臀部与轻盈而强韧的下肢,高爆发、高持久,简直就是为了运动而生,瞪羚的最高时速就可以高达100公里,而且耐力超强。

有蹄类四肢末端接触地面的柱状结构称为“蹄”。蹄子相当于人类戳向地面的一节(或几节)脚趾与手指,感觉跟跳芭蕾舞有点类似。

(3)动物有哪些移动方式扩展阅读

动物具有着不同的“足”部结构并对应着各自不同的行走方式,这些动物虽然有着不一样的“足”部结构(脚、爪子、蹄子等),但他们使用的却都是同一套构造(生物演化的同源性),只不过具体零件的分配、大小及形状会稍有差别罢了。

以腿足部为例,所有陆生高等动物的附肢,以骨盆为起始点,从上往下大致能将骨骼拆成6个部分:

一、股骨(相当于人的大腿)

二、膝关节(相当于人的……膝关节)

三、胫骨、腓骨(相当于人的小腿)

四、跗骨(由若干块骨骼组成,对应人的脚腕、脚跟:统称为脚踝)

五、跖骨(相当于人的脚掌)

六、趾骨(共3节:近端、中端、远端趾骨,对应到人,统称为脚趾)

对于人类来说,后三项都属于脚的范畴,它们在行走时会依次接触地面,但很多动物的“脚”却并不遵循这种规则,它们往往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结构。

D. 动物的运动方式

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兽类最大的特点是行走和奔跑: 一般四肢动物的行动规律有这样的方式,以马为例,开始起步时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足就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足向前走再 就是右足跟着向前走,这样就完成一个循环。 接着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着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着,继续循环下去,就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我们在画马的行走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是放在三只稳定地站在地上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内。 马除了走步外,还有小跑、快跑、奔跑等方式,各种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的。 下面我们再把每种步法列出动作分析图,以便能从形象上了解马的动作规律。 青蛙: 青蛙和鱼不一样,它是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当它在水中游水时,用长而有蹼的强大后肢划水游泳;当它在陆地上时,用肌肉发达的强大后肢跳跃。 跳跃是青蛙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身体结构也朝向适应跳跃的方向发展。青蛙的后肢比前肢长很多,修长的后肢是名副其实的弹簧腿产生往前冲的力量,比较短的前肢则能减轻落地后的冲击力。跳跃的原理如同压扁的弹簧放松之后往外弹跳出去,而后肢的大腿、小腿及足部平常坐叠在一起就具有压扁的弹簧功能。为了跳更远,腰部的肠骨特别延长和相接并形成可动关节,这样子青蛙跳出去以后,身体拉长更有冲力。长而有蹼的后肢也有助于游泳,让他们能够悠游于水陆两种环境。 蟾蜍身体笨重,不善于跳跃,运动方式以行走为主。由于蛙类的四肢和身体相接的方式属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膝或手关节落在身体外侧,无法将躯干抬高离开地面,因此以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走路,走起来慢而且不灵活,相当不方便,尤其在逃命的时候,很难用走路的方式逃脱。不过蟾蜍有毒,碰到天敌的时候,自侍有防御武器不必急着逃走。无毒的青蛙则不染,面对蛇、猛禽、水鸟、肉食性鱼类、人类等天敌,只有赶快跳进水里或草丛中躲起来。 1.马的慢走动作规律 以上是马的一般走路的四肢运动规律。它的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一般慢走每一个完步大约一秒半钟的时间,也可慢些或快些,根据规定情景而定。慢走的动作,腿向前运动时不易抬得较高。如果走快步,可以提高些。 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 走路时头部动作要配合,前足跨出时头点下,前足着地时头抬起。 2.马的小跑动作规律 马的小跑是属于一种轻快地走步动作,四肢的运动规律基本上也是对角线交换的步法。与慢走稍为不同的是,对角线的两足是同时离地、同时落地。四足向前运动时要提得高,特别是前足可提的较高些。身躯前进时要有弹跳感,队较量足运动成垂直线时身躯最高,成倾斜线时身躯最低。 动作节奏是四足落地、离地时快,运动过程是两头快中间慢。 大多数兽类的小跑都是这种对角线两足同起同落的不法。但也有些兽类,如骆驼和象等的小跑是采用一种“溜蹄”步法,行走时,身躯向两侧作大幅度的倾摆摇动。 “溜蹄”步法,同样给人以轻快弹跳的感觉。 3.马的大跑动作规律 这种大跑的步伐不用对角线的步法,而是左前有前,左后右后交换的步法,即前两足和后足的交换。前进时身躯的前后部有上下跷动的感觉,这种大跑的步法,步子跨出的幅度较大,第一个起点与第二个落点之间的距离可达一个多的体长,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两个完步。 4.马的奔跑动作规律 奔跑是最快的一种步伐,运动方式也是两前足和两后足交换的步法。四足运动充满着弹力,给人以蹦跳出去的感觉。迈出步子的距离更大,并且常常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甚至全部腾空,每个循环步伐之间落地点的距离可达身体三、四倍的长度。 马奔跑的速度相当快,时速可达50哩,一秒钟可跑三个完步。 拍一格为中速,拍两格为慢速。有在空中飞奔的感觉。

E. 海洋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呢

收缩爬行、反冲、游动、直立游泳、浮游

一、收缩爬行:海参

运动方式犹如腹足类那样的“定向单趋型”运动,其运动方式为尺蠖似的匍匐运动。即开始运动时,首先充分地伸展身体,然后因其体后部开始收缩,尾部前进,体后部的收缩犹如波浪式的波及到体前部。同时附着在基质上的管足从后部开始按顺序向前离开附着物,并在体前端稍后处附着,再以此作为基点,体前部向前方延伸,依这样的动作反复进行。

五、浮游:水母

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还有就是跟着水流进行漂流。

F. 还有哪些动物有奇特的移动方式

动物奇特移动的方式很多,有,沙漠里的复蛇,为躲避沙漠的高温,蛇利用自己的,身体的两个字点横着,移动,这样就能躲避或减少沙漠高温,对身体的伤害,还有非洲一种蚂蚁,遇到涨潮时,蚂蚁就会抱成团过河,还有亚马逊的飞鼠,遇到危险能飞3到40米的距离,有很多动物移动的方式都很奇特,包括我们人类都能用运载工具到月球上,这些都举不胜数。

G. 动物的运动方式中爬行和 蠕动区别

爬行,一般都是有脚动物的运动方式(比如鳄鱼是4个,千足虫是N个脚,当然,蛇是例外),动物的身体在爬行时,从水平方向看基本没有起伏,但会左右扭动,而且是身体整体向前移动;而蠕动,是无脊椎动物收缩身体后向前。

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

奔跑、飞行和游泳是动物最常采用的三种运动方式。大小不同的动物,其最小移动能耗速度及其能耗率是不一样的,通过测定各种不同大小的动物在最小移动能耗速度下的能耗率,我们就可以对三种运动方式的能量消耗情况进行比较。

游泳是消耗能量最少的一种运动方式,因为动物在水中浮沉几乎不需要消耗能量,主要是依靠浮力调节。其次是飞行,飞行是借助于高速度下的高能耗率来获得其运动效果的。相比之下,在陆地上移动是最消耗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

H.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

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很多,运动方式多样,但大多数都是以游泳的方式,通过鳍或身体附肢的摆动产生动力,克服水的阻力产生运动。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就是陆地生活运行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的运动是依靠腹足的收缩来完成的,多数陆地动物也是这样,依靠身体附肢的活动,完成各种运动,空中飞行的动物依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向上和向前的动力,完成飞行

I. 动物的迁移方式

动物群从一个区域或栖息地到另一个区域或栖息地的移动行为,尤其是指鸟类和鱼类在一年的特定季节离开一个区域,后来又回到这个区域的周期性移动。迁移可以使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的资源,例如北极夏季日照长,食物丰富,很多涉禽和其他鸟类都到这里来繁殖,但一到冬季,它们就必须向南方作长距离的迁移。如果环境资源变化莫测,动物常常以无规律的迁移来适应这种状况。奎利亚雀和蝗虫每年迁飞的情况变化很大,比燕子的迁飞要无规律得多。但这种迁移能使它们更好地利用那些变化无常和暂时性的食物资源。

哺乳动物的迁移 大型有蹄动物可以迁移很远的距离,驯鹿在最北部地区度过夏季,以低矮树木的树叶和阔叶草本植物为食,夏季过后它们便迁往南部过冬,主要吃草类和地衣。它的迁移距离可以长达500公里。角马的迁移范围南北方向约200多公里,东西方向约170多公里。驼鹿和麋鹿常进行垂直迁移,夏季向高海拔地区移动,冬季进入邻近的低地过冬。鲸鱼、海狮、海豹和蝙蝠等以及一些大型食肉兽(狮子和狼等),常跟随猎物进行迁移。

鸟类的迁移 地球上迁移鸟类约占全部鸟类种数的1/3,即将近3000种之多,每年进行迁移的鸟类决不会少于100亿只。生活在北半球的鸟类大多数是迁移鸟类。北极燕鸥每年秋天从距北极7°线的营巢区,沿着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西岸飞向南极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营巢区,往返距离达4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一圈。在澳大利亚越冬的鹬形目候鸟,常飞过南太平洋,先到我国的广东省和福建省,再沿浙江省和江苏省海岸北上至西伯利亚的鞑靼海峡;另一条路线是从澳大利亚经菲律宾到我国河北省,再沿海岸飞往黑龙江,最后到达西伯利亚。有些鸟类沿东西方向迁移,例如在加拿大中部进行繁殖的白翅海番鸭,几乎是沿着正东和正西方向迁往大西洋海岸和太平洋海岸。

爬行动物的迁移 最着名的是各种海龟,它们迁移1000~1500公里是很普通的现象。橄榄棱皮龟横渡大西洋的迁移全程达5900公里。海龟的迁移一般与2~4年的繁殖周期有关,它们需要到特定的海滩去产卵,还要到一个特定的靠近大陆的取食区度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有人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海龟的迁移路线,认为随着大陆的漂移,海龟往返两地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终于形成了现在这样漫长的迁移路线。

鱼类的迁移(回游) 包括海洋鱼类的溯河性迁移;淡水鱼类向海洋的繁殖迁移;鱼类在淡水中的迁移和鱼类在海洋中的迁移等4种类型。鲑科鱼类的溯河性迁移是最着名的,它们都在溪流或湖泊中产卵,幼鱼孵化后便迁移到海洋中去(有的要在淡水中生活一个时期),而成年鱼则主要是在海洋中生活,到生殖时便又回到它们出生的江湖中去产卵。溯河性鱼类除鲑科外,还有鲱科、七鳃鳗科和刺鱼科。

昆虫的迁移 普累克西普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秋季从加拿大飞往墨西哥越冬,全程3000多公里,而在第二年春天又向北迁飞。飞蝗也是着名的迁飞昆虫。
候鸟的迁移方式名为迁徙,迁移原因是为了到南方过冬;一些鱼类也会迁移,迁移方式名为回游,是为了繁殖后代.
有的会飞,有的会游.

J. 1.请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每类举两个例子)(6分)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

有:鱼类,青蛙,鲸鱼等。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

有:蛇,大猩猩等。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

有:各种鸟类,蝙蝠等。

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

动物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如人在做屈肘运动时,二头肌收缩,三头肌舒张。


(10)动物有哪些移动方式扩展阅读:

自然界中动物运动的意义:

1、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

2、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占据更丰富的资源;

3、有利于繁殖(植物由于不会运动,还要借助风、鸟、虫子等为媒介传播花粉);

4、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

5、能将生物的应激性发挥到极致,各种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使得动物能更好地生存;

6、运动使得动物更具竞争力,由运动衍生出来的劳动成为古猿进化成智能生物人类的关键。

阅读全文

与动物有哪些移动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