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大洋区动物有哪些

大洋区动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08 22:07:28

Ⅰ 全球六大动物分布区,为何大洋区最特殊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在大陆缘外侧以远水域(水深超过200米)的生物。按水深分有:(1)从大洋表面至200米深水层的生物称为“大洋上层生物”,该水层有阳光,故适合浮游植物生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有鱿鱼、金枪鱼、旗鱼和鲸类。(2)水深在2001000米之间水层的生物称为“大洋中层生物”,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呈红色,如红色的水母、虾、纽虫和桡足类动物,鱼类有灯笼鱼、圆罩鱼、银斧鱼、星光鱼、巨尾鱼等,它们大多会发光,经济价值不大。(3)水深在10004000米水层的生物称为“深海生物”,动物数量减少,有角安康、鱼鱼、宽咽鱼、长尾鳕、鼎足鱼、深海黑鲨等,发光的种类减少。(4)水深在40006000米水层的生物称为“深渊生物”,水深超过6000米处的生物则称为“超深渊生物”,生物数量进一步减少,但长尾鳕、须鳚、鼎足鱼至少能分布到50007000米深处,而在万米深的海沟里也已发现有孔虫、深海海参、深海海葵、海百合、须腕动物、多毛类环节动物、双壳贝等动物。

Ⅱ 海洋里面都有哪些动物

1、蓝鲸

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Ⅲ 横跨大洋的海洋动物有哪些

横跨大洋的海洋动物有哪些
从最低级的单细胞生物,到聪明的哺乳动物海豚,都有
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在海洋中的动物群.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海洋动物,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管沙蚕等和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各种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 (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 (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海洋鱼类有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动物有棱皮龟科 (Dermochelidae),如棱皮龟(Dermochelys); 海龟科(Cheloniidae),如蠵龟(Caretta)和玳瑁(Eretmochelys)海洋动物;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仅占世界鸟类种数的0.02%,如信天翁、鹱、海燕、鲣鸟、军舰鸟和海雀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典型海洋鸟类.分布于中国的海洋鸟类约有20多种,它们一部分为留鸟,大部分为候鸟.中国常见的海洋鸟类有: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鹈形目(Pelecaniformes)的褐鲣鸟(Sula leucogaster)和红脚鲣鸟(Sula sula),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丝燕(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丝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目(Ca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 (Sirenia)等.
鲨鱼Shark 水母Jellyfish 海豚Dolphin 鲸鱼Whale 海马A hippocampus 章鱼Octopus 乌贼A squid 龙虾Lobster 海狮Sea lion 海星starfish 珊瑚 coral 螃蟹crab 贝类shell 海参sea slug 牡蛎oyster 海胆sea urchin、 虾shrimp、 海牛manatee、lionfish 狮子鱼、𫚉鱼ray、 鲸whale、海龟sea turtle、 寄居蟹hermit crab、 海獭sea otter、 海狗fur seal、 海象walrus、 海豹seal、 海葵sea anemone、 海绵sponge、 蟹crab、 管口鱼trumpetfish、 小丑鱼clownfish、 金鳞鱼squirrel fish、 蝶鱼butterfly fish、 比目鱼flounder、 刺河鲀porcupine fish、 海蛇sea snake、

Ⅳ 20种海洋生物

20种海洋生物

20种海洋生物,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海洋生物,浩瀚的海洋存在着更多令人惊奇的生物,它们的种类是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划分的,下面我整理了20种海洋生物。

20种海洋生物1

一、翻车鱼

在海洋生物里有一种特别蠢的翻车鱼,据说它们会因为晒太阳把自己晒死,甚至会活生生的把自己吓死,不应该说翻车鱼的死法太残忍了,而是太蠢了,这么蠢的鱼到底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我也感到甚是惊奇,其实翻车鱼的死法没有这么蠢,都是网上瞎传的。

二、吸血鬼乌贼

如今不仅人不可貌相,连鱼也不能只看脸啦。吸血鬼乌贼虽然名字听起来相当恐怖,但其实这种海洋生物名不副实,根本就不会像吸血蝙蝠一样吸血,而是一个只会吃垃圾的八爪怪。吸血鬼乌贼按辈分算是现在乌贼和章鱼的祖先,但是长得像个水母。

三、魔鬼鱼蝠鲼

蝠鲼虽然被叫做魔鬼鱼,但是它却一点也不凶猛,反而异常的温和,而且相当护子。蝠鲼的长相非常古怪,和巨型黄貂鱼类似,像一个巨大的毛毯一样的海洋生物,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就是传说中的吸血毯。蝠鲼的体长可以达到七米,而宽度甚至可以达到8米。

四、幽灵鲨

不是所有的鲨鱼都长着一张血盆大口,都是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如果不信就看看澳大利亚虎鲨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幽灵鲨了。幽灵鲨是近几年才发现的新物种,因为以前都藏得太深了,这种海洋生物又被称为银鲛,有个非常奇葩的特征是它的丁丁长在鼻子上。

五、博比特虫

博比特虫最长可达3米,虽然不是特别深的深海动物,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埋在水下的沙土中潜伏起来,只露出身体的一小部分,露出来的部分有5个敏感触须和一对锋利的下颌,当有猎物靠近时会被触须感觉到,并且迅速伸出下颌撕咬猎物,较小的猎物会被瞬间被切成两半,较大的猎物被它咬住也很难逃脱。

六、蛋黄水母

水母是海洋中种类繁多且极为神奇的物种,在地中海有一种长相独特又极为常见的蛋黄水母,听名字就知道这种水母长得像极了蛋黄,但蛋黄水母的体型可以达到50cm,是海洋中的巨型荷包蛋。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水母可不要乱碰,它们可是有剧毒的。

七、火焰乌贼

虽然名字里面带有火焰二字,但火焰乌贼并不像喷火鱼一样能够喷射火焰,火焰乌贼是因其外貌酷似火焰而得名。火焰乌贼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毒性的乌贼,而且毒性极为猛烈,堪比它的近亲蓝环章鱼。更有趣的是,火焰乌贼还会用腕足行走。

八、水滴鱼

水滴鱼位居“最丑”榜首的水滴鱼身体呈凝胶状,可长到30厘米左右,是生活在澳东南部600米~1200米海底的深海动物,极少被人类发现。水滴鱼身上没有肌肉,在深海活动全靠那身有浮力的、凝胶状的肉。水滴鱼,又名忧伤鱼或软隐棘杜父鱼,由于长着一副哭丧脸,本来以为腔棘鱼已经够丑了,没想到水滴鱼更丑,甚至被称为“全世界表情最忧伤”的鱼。

九、拟态章鱼

自然界中的伪装高手数不胜数,在陆地上有可以随意转变颜色的变色龙,而在海洋里的拟态章鱼可以说是生物界的变形金刚,它不仅会变颜色,还会利用自己柔软的身体来模仿各种生物的形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变色龙和拟态章鱼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十、小飞象章鱼

2014年1月,海洋生物学家在大西洋海底中部山脊海域超过一英里深处发现了这种体长6英尺的八足类生物——一种奇特的“章鱼”。这种章鱼竟然有着类似大象的外表,有两对超级巨大的“耳朵”来自www.qiwen8.com。科学家把这种在海下超过1英里(约合1600米)处发现的怪异动物称之为“Dumbo”(迪斯尼经典动画形象小飞象的名字)。

20种海洋生物2

海洋动物简介

海洋动物(marine animals)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

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从海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

海洋动物分布

在海洋中的动物群: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 ,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

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管沙蚕等和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各种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

海洋动物分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

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

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

演化历史

海洋为最古老的栖地,生命源于海洋。早在寒武纪诸多高阶分类单元如门、纲的代表种就已同时出现,但后来有很多类别灭绝,仅留下化石或少数的活化石种,例如鹦鹉螺、鲎、海豆芽等等,有的绵延子孙,众多分歧成许多品种。就现生动物门而论,概略可分为30多门(分类学家对此最高阶分类单元仍时有新发现并修正、综合);

其中自由生活栖息在海洋的有8 门之多,又有14 门动物只分布于海洋;分布于淡水的有14 门,但没有整个门的动物都只产于淡水的;陆地产的则只有10 门,其中有一门动物只产于陆地,显见海洋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无脊椎动物诸门中,有许多动物门的种类很少,而且型态又特异,这些物种本身就是演化天择的成果。

结构功能

这些物种在结构及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可由简至繁逐一找出代表,例如消化道上有不具口及肛门的海绵,有口无肛门的腔肠、扁虫,到有了前后分开为口及肛门的纽形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因海水浮力大,而产生不同于陆生动物之支撑结构;有的受限于吸附力、表面张力而成小生物;

有的充满中胶层如漂浮的大型水母(海蜇皮即此类生物之产品);有的具砂质为主的六放大海绵高可及一公尺;有的具几丁质为主的外骨骼可支撑出大个体如虾、蟹;或以碳酸钙为主,营造出美丽但笨重的壳,如贝、螺。更有细胞包围在外的内骨骼,如海胆的是碳酸钙;

海豆芽的是磷酸钙(人类骨骼是以磷酸钙为主)。这些多样化的.支撑系统不仅增大了个体的体积,更可供肌肉附生而得以运而动之,使得动物得以各类型式生活。这样多样化的生物、正是研究比较各类课题的好素材。

人类根据这些动物门结构之简繁,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卵割型式,囊胚孔是否发育成个体的口(原口类)或另外形成口(后口类)及体控形成的方式而将后生动物分为后口类如脊索动物、棘皮、尾索(海鞘)、头索(文昌鱼)动物等及原口类如环节、软件、节肢等动物。

海洋原索动物

原索动物是介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洋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原索动物均系海产,包括尾索动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过去属于原索类的半索动物,现多数学者主张放入无脊椎动物内。

海洋脊椎动物

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海洋鱼类有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动物有棱皮龟科(Dermochelidae),如棱皮龟( Dermochelys); 海龟科(Cheloniidae),如蠵龟( Caretta)和玳瑁( Eretmochelys)

海洋动物;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 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仅占世界鸟类种数的`0.02%,如信天翁、鹱、海燕、鲣鸟、军舰鸟和海雀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典型海洋鸟类。分布于中国的海洋鸟类约有20多种,它们一部分为留鸟,大部分为候鸟。

中国常见的海洋鸟类有: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额鹱( 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鹈形目( Pelecaniformes)的褐鲣鸟( Sula leucogaster)和红脚鲣鸟( Sula sula);

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丝燕( 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丝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目(Ca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Sirenia)等。

20种海洋生物3

浮游生物

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

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冲荡而出,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

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能横跨大洋作长距离的洄游,如金枪鱼等;

有的游泳很快,如剑鱼每小时速度达70公里以上。海鳗以整个身体弯曲摆动向前游动,乌贼和章鱼则从漏斗口向外喷射水流以推动身体反向运动。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有的生活在中层或底层水域(如小黄鱼、真鲷、牙鲑)。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件、甲壳、棘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底栖生物按其与底质的关系,又可区分为底上、底内和底游3大生活类型;在岸边还存在潮间带生物。

底上生物

生活于硬质海底。包括在各种底质上营固着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壶、牡蛎、柄海鞘)、附着生活(如紫贻贝、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匍匐海底(如马粪海胆、刺参和红螺等)的动物。

固着生活的动物运动器官退化,但触觉器官发达,被动取食,幼体营浮游生活,靠海流扩大其分布区域。固着或附着在船底、浮标、工厂排污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其它设施的生物被称为污损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和动物)。它们对交通、军事和生产均有危害。

底内生物

生活于软质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结沉积颗粒成管子而栖身其中(如巢沙蚕、磷沙蚕等);有的具有发达的挖掘器官,将身体埋于泥沙中(如黄岛长吻柱头虫、中国蛤蜊、文昌鱼等);有的钻木(如船蛆)、凿石(如波纹沟海笋)。

底游生物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在水底缓慢地行动(如梭子蟹)。

潮间带生物

一类特殊类型的底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底栖生物对潮汐的涨落、海浪的冲击、阳光的暴晒、温度的变化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潮间带生态位的差异,生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很有规则,群落结构比较清楚。

Ⅳ 海洋类动物有哪些

海洋类动物有:海鳗、海狮、刺鳐、海蛇、石鱼、箱形水母、虎鲨等。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的鲸类。从海面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

海洋类动物的划分如下:

一、按生活方式划分

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二、按分类系统划分

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

1、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2、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3、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5)大洋区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刺鳐,俗称黄貂鱼,是软骨鱼类,它们的身体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刺鳐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二、海鳗(学名:muraenesox cinereus),经济鱼类;凶猛肉食性鱼类。硬骨鱼纲鳗形目、海鳗科、海鳗属。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头尖长。 眼椭圆形。口大, 舌附于口底。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

三、湾鳄,Crocodylus porosus(Schneider, 1801),鳄科鳄属的一种鳄鱼。又名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因二战末期的兰里岛之战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为现代23种鳄鱼品种中最大型的一种,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

四、蓑鲉(学名:Pterois volitans)是鲉科,蓑鲉属硬骨鱼。体长25-40厘米,体表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背部有毒棘,胸鳍羽状,背鳍、臀鳍和尾鳍透明。两眼上方有数根触须。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上颌中央有一凹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洋动物

Ⅵ 大洋州动物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分为6个界.其中澳洲界动物区系是现今所有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点是缺乏现代地球上其他地区已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原兽亚纲(单孔目:针鼹,鸭嘴兽)和后兽亚纲(有袋目:袋鼠,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鸟类方面也很特殊,鸸鹋(澳洲鸵鸟),食火鸡和无翼鸟(几维鸟),营"土冢"(不好意思,不会打那个字)鸟,琴鸟,极乐鸟,园丁鸟等均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两栖类均奇缺,特有种有磷脚蜥蜴的种类和极原始的滑"足石"蟾等.
澳洲肺鱼为本区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产.

Ⅶ 大洋洲有哪些特有的动物,多几种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分为6个界.其中澳洲界动物区系是现今所有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点是缺乏现代地球上其他地区已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原兽亚纲(单孔目:针鼹,鸭嘴兽)和后兽亚纲(有袋目: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鸟类方面也很特殊,鸸鹋(澳洲鸵鸟),食火鸡和无翼鸟(几维鸟),营"土冢"(不好意思,不会打那个字)鸟,琴鸟,极乐鸟,园丁鸟等均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两栖类均奇缺,特有种有磷脚蜥蜴的种类和极原始的滑"足石"蟾等.
澳洲肺鱼为本区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产.

鸸鹋
鸸鹋也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样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驼鸟,不过它比驼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一般身高均达1米多,体重达几十斤.鸸鹋的样子很滑稽,细长的腿,伸着长长的脖子,托着一颗小脑袋,张开扁而阔的大嘴,昂首阔步,气概不凡,对人类非常友善.
鸸鹋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棕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它们不会屯翔,但善于游泳,更擅长于奔跑,凭着—双"飞毛腿",每小时可跑60千米—70千米,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而赢得厂"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
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生长着一种世上特有的动物,那便是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有平而扁的阔嘴巴,短而粗的小尾巴,以及一对与普通鸭极为相似的蹼.
鸭嘴兽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伍,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欢穴居水岸,擅长游泳,但和鲸一样,不能长期浸在水中,每隔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气.鸭嘴兽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熊
树熊足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动物,堪与我国的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子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树熊性情温和,经常脸带笑容,因此,澳大利亚喜欢用树熊玩具作为礼物赠送亲友,以示吉利和喜庆.除了以上这几种珍奇动物外,澳大利亚还有很多独有的珍奇异兽.例如澳大利亚有鸟类800多种,其中有400多种鸟类,澳大利亚成为其绝无仅有的生长地.而别的国家,只有在动物园里才能见到.

Ⅷ 大洋洲的动物有哪些 急需

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分为6个界.其中澳洲界动物区系是现今所有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点是缺乏现代地球上其他地区已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原兽亚纲(单孔目:针鼹,鸭嘴兽)和后兽亚纲(有袋目: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鸟类方面也很特殊,鸸鹋(澳洲鸵鸟),食火鸡和无翼鸟(几维鸟),营"土冢"(不好意思,不会打那个字)鸟,琴鸟,极乐鸟,园丁鸟等均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两栖类均奇缺,特有种有磷脚蜥蜴的种类和极原始的滑"足石"蟾等.澳洲肺鱼为本区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产.

Ⅸ 地球各大洲,, 各大洋有哪些标志性的动物

亚洲:大熊猫,虎,亚洲象,藏羚羊,普氏野马,野驴,白鳍豚,扬子鳄。这些都是亚洲独有。
非洲:非洲象,非洲狮,鬣狗,长颈鹿,猎豹,黑猩猩,大猩猩,尼罗鳄。
欧洲:这个洲基本上没啥典型动物,我就把欧洲野牛,野狼勉强算上。
美洲:{北美}北美野牛,美洲狮,鳄龟
{南美}子弹蚁,树獭,天鹅绒虫,食人鱼。
大洋洲:袋鼠、考拉、鸭嘴兽等。
南极洲:企鹅

Ⅹ 大洋区有哪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在动物界,环节动物门动物身体分节,运动敏捷,体内有真体腔,器官系统更趋于完善,所以被称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由它演化出的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动物则是无脊椎动物最繁盛的类群。此外,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高等类群。那么,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形态呢?

顶盔戴甲的节肢动物

海洋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本门动物的身体共有头、胸、腹三部分,附肢分节,故名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共有的一大特点是,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并有蜕皮现象。节肢动物门共有110~120万现存种,占动物总种数的4/5,共分9个纲: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蜘蛛纲、蛛形纲、海蜘蛛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三叶虫纲全部为化石种;甲壳纲是很重要的海洋生物类群;肢口纲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的一纲;蜘蛛纲都是陆生种;蛛形纲是螯肢动物亚门最大的一个纲,海陆均有;海蜘蛛纲仅有少数种类,如希氏吻海蜘蛛等;原气管纲和多足纲都是陆生种;昆虫纲约75万多种,是动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纲,陆地、淡水和海洋都有,但海洋种类有限。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此之多,必然会对人类的生活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1.节肢动物中的活化石——鲎

在沙滩上爬行的鲎

鲎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其长相十分奇特,身体分为胸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外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呈马蹄形,因此又名“马蹄蟹”。头胸部腹面有6对附肢,腹部有5对片状游泳足和5对用于呼吸的鳃。腹部呈三角形,侧缘具棘刺。尾部细长就像一把剑,又叫剑尾,是用来防止的武器。

鲎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出现。它曾和三叶虫繁盛一时,称霸于海洋。可经过3亿年的沧桑剧变,曾和它盛极一时的三叶虫都已灭绝,同时代的其他动物也都在进化,而唯独只有鲎从3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人们将鲎称为“活化石”。

鲎在繁殖时期,雌雄一旦结合,便终生不再分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若捉到一只鲎,提起来肯定是一对,因此鲎又有“海底鸳鸯”的美誉。

鲎的眼睛十分特别,它有4只眼睛。其中,头部两侧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后来,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可以说,鲎为近代仿生物学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此外,在它头部的正中间还有一对单眼,而这对眼睛紧紧相连,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它是导向装置,仿佛是一架灵敏的电磁波接收器,在黑暗的海底生活,能敏锐地感知亮度,以确保不会迷失方向。

鲎的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从表面上看,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它对毒素污染有着重要的监测作用。

2.体色变换的招潮蟹

招潮蟹

在海边行走时,很可能会遇到一种奇怪的小蟹。蟹体的两只螯大小悬殊,极不对称,摆在前胸的大螯仿佛是武士的盾牌。每当退潮时,它便爬出洞穴,在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每当潮水来袭,快要淹没它的老巢时,它又躲进洞中,在洞口舞动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是在欢迎潮水的到来,因此被称之为“招潮蟹”。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模样的眼睛,十分特别。

这种蟹的体色在24小时之内会随着昼夜的交替发生变化。白天它是黑色的,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清楚地看到细胞里的色素向四周扩散,犹如撑开的一把大黑伞。到了夜间,色素颗粒会收缩到一块,于是体色变浅,呈青灰色。

3.附着力强的藤壶

藤壶

藤壶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

在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长有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壶。藤壶的形状与马的牙齿很像,所以海边的居民常叫它“马牙”。藤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还能固着在船体上,任凭惊涛骇浪的拍打也无法将其冲掉。

它为何能如此牢固地附着在岩礁和船体上呢?这是因为藤壶每蜕皮一次,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粘着力。目前,藤壶这种独特的功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旦开发成功,它将在水下抢险补漏工作中发挥巨大的功能。

藤壶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藤壶数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在节肢动物中,长大后的藤壶是唯一行固着的动物。

4.海蜘蛛

海蜘蛛,又名皆足虫,因为外形很像蜘蛛,故名“海蜘蛛”。它多生活在海滨上,常匍匐于海藻上或岩石下。它们分布广泛,几乎各大洋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单从外表看,海蜘蛛很像一只普通的“盲蛛”,长有细细的长腿以及短小的躯干。尽管它们可能与陆地上的蜘蛛存有一定关联,但海蜘蛛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剖学特征。英国有些古生物学家在对迄今为止最为古老和完整的海蜘蛛化石进行研究后,表明海蜘蛛在4.5亿年前便出现在地球上。

5.磷虾

磷虾外形酷似小虾,长1~2厘米,最大可以长到6厘米。身体透明,头胸甲与整个头胸部愈合,但不伸向腹面,因此不形成鳃腔;鳃裸露,直接与海水接触。腹部共有6节,末端有1个尾节。有胸肢8对,且为双枝型,基部各有鳃,适于游泳。胸肢中无特化的颚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底部都具有球状发光器,可散发磷光。我国黄海和东海沿岸常见的为太平洋磷虾,南极磷虾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磷虾。

磷虾在南极地区可谓是享有盛名。磷虾主要生活在距南极大陆附近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尔海的磷虾更为密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时磷虾集体洄游竟形成长、宽达数百米的队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远远看上去海水仿佛变了颜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看到的则是一片荧光。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

在海底世界,有一种动物会从体内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房子”,以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这种动物就是贝类。它们的身体较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所建造的“房子”,其实就是五光十色的贝壳。这些贝壳形态各异,有的如帽状,有的是螺旋状,有的呈瓣状。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和种类都很多的一个门类,仅次于节肢动物位居第二。它共分为7个纲,即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腹足纲、掘足纲和头足纲。除无板纲和单板纲之外,其他5个纲的种类都有分布于中国海各个区域。目前,在我国海域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我国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下面来看详细介绍。

无板纲:它是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种类。形似蠕虫,身体呈圆柱形,体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左右对称,细长或短粗,没有贝壳,外套膜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和石灰质的骨针神经系统简单,无感觉器官。这类动物大多生活在水深数米到4000多米不等的海域。该纲种类很少,全世界仅有百余种,龙女簪、毛皮贝、新月贝都属于这一纲。目前尚未发现这类动物的经济价值所在。

多板纲:一类原始的软体动物。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有覆瓦状排列的8块板状贝壳。神经系统与无板纲相似。多板纲全部在海洋生活。大部分都生活在潮间带,一般用肥厚的足部爬行在岩石上。全世界约有600种,常见的有石鳖。目前尚未发现它的用途所在。

单板纲:软体动物最古老的一个纲。身体为椭圆形,外壳呈笠状,足部很发达,用于海底爬行。它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鳃的结构,类似于多板纲。但与多板纲不同的是,它们只有一个壳,而且某些器官会出现明显的分节现象。

双壳纲:体侧偏平,左右各有一片外套膜和贝壳。由于头部退化,因此又称无头类。鳃呈瓣状,因此也称瓣鳃类。足部发达,适于在海底挖掘泥沙。神经系统有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双壳纲动物全部营水生生活,它们多数栖息于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湖沼和江河中,有的种类竟在1万米深的海底发现。双壳纲的种类虽不及腹足纲多,但有些种的数量极大,是海洋养殖和捕捞对象,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腹足纲: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纲,种数占软体动物的80%。一般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因此又称单壳类。头部较发达,上面有口、眼和触角等器官。足部亦十分发达,有宽广的面,适于爬行。神经系统由脑、侧、足、脏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索组成,高等一些的种类神经节集中于头部。它们有的生活在深海、浅海或潮间带,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泊,也有的生活在草原、森林或高山上。海生种类有田螺、笠贝、红螺等。

掘足纲:软体动物门中种类较少的一个纲。贝壳管状,较小而稍弯曲,形似象牙或牛角。贝壳两端开口,前端开口大,是头足孔;末端开口小,为肛门口。足部较发达,形如柱状,适于挖掘泥沙。神经系统有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掘足纲全部为海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以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种类最多,全世界约有200种,如角贝。古时候人们常用这类动物的贝壳做货币和装饰,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价值。

头足纲:身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其中,头部十分发达,感觉灵敏。足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类。漏斗位于头部腹面,在头和躯干之间。外套膜的肌肉肥厚,呈袋状,包被整个内脏。现生种类除鹦鹉螺外,均已无外壳,有的具有内壳。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头足类广泛分布于浅海、深海或大洋上层,一般营游泳生活。有的种数量很大,是海洋养殖和捕捞的重要对象,如乌贼、章鱼等。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其中几种:

1.石鳖

石鳖

石鳖属于多板纲中的一种动物,是原始类型的贝类,它的颜色接近于岩石,形状似陆地上的潮虫。

一般情况下,其他贝类身体外面有一个或两个贝壳,而在石鳖的身体背面,却是由8块板状壳呈覆瓦状排列的贝壳。围绕着这些贝壳的外套膜,表面还长有许多小鳞片、小针骨、角质毛等。因此,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身披盔甲的武士,其他动物不敢轻易去侵犯它。

石鳖种类繁多,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它们看上去有一副坚硬的外壳,其实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而且伸屈的幅度非常大,因此,它们经常吸附在石缝中。

2.牡蛎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等,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牡蛎用左壳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因此两个贝壳的大小、形状有所差别:左壳稍大、稍凹,而右壳略小、略平。它大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

牡蛎的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人们除了采捕自然生长的种类,而且还想办法对某些种类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全世界牡蛎的年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

生长于我国沿海的牡蛎,大约有20种。其中密鳞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5种最为常见。

3.鲍鱼

鲍鱼名为鱼,其实并不是鱼。它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它的贝壳形状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可以叫作“海耳”。

鲍鱼通常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鲍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都有鲍鱼分布。在北方,以大连及长山岛出产较多,这些地方沿海岛屿众多,礁石林立,气候温和,非常适合鲍鱼栖息和繁衍。这里所产的鲍鱼占全国产量的70%。同时,鲍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

4.宝贝

在所有海洋贝类中,有许多具有美丽光泽的贝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大受人们的喜爱。在这些种类中,最有名的要属宝贝了。在古代还没有黄金、货币流通时,人们就把宝贝的贝壳当作货币使用。因此相传下来,一切价值连城、珍奇罕见的东西都称为宝贝。

宝贝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宝贝科贝类动物的总称,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贝壳大多呈卵圆形,壳质通常比较结实,腹面有一道狭窄的纵向裂口。贝壳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珐琅质,不同的种类,有着不同的花纹图案,看上去很像一件精美的瓷器。

宝贝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区域。它一般白天潜伏于珊瑚洞穴或岩石下,夜幕降临才爬出来觅食,主要以海绵、有孔虫、小型虾蟹为食,属于肉食性动物。雌雄异体,繁殖时期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以及其他相对隐蔽的地方,卵外面包着革质的卵囊。有些雌宝贝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便伏卧在卵群上,直到孵化出幼体,才安心地到别处觅食。卵孵化后,幼虫经过一段浮游生活后,会陆续回归到海洋中。

我国宝贝的种类约有7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沙群岛、台湾等海域。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虎斑宝贝。虎斑宝贝的个体比较大,壳长10厘米左右,其颜色灰白或淡黄,还点缀着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犹似虎皮,漂亮至极。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应更自觉地加以保护,好好珍惜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

5.乌贼

乌贼属于头足类软体动物,别名目鱼,与章鱼和枪乌贼近缘。它体长2.5~90公分不等,稍扁,两侧有狭窄的肉质鳍。在乌贼头的前方、口的周围长着10条腕足,有8条短腕,还有两条长触腕以供捕食用,并能缩回到两个囊内。它的腕及触腕顶部有吸盘。

乌贼通常栖息于热带和温带沿岸浅水中,冬季则迁至较深的海域。常见的乌贼在春、夏季繁殖,约产100-300粒卵。乌贼主要以甲壳类、小鱼为食。

乌贼的身体内有一个“墨囊”,里面装满了墨汁,在遇到敌害时,它就会喷出烟幕来保护自己。此外,乌贼还可以变换体色,被称为“海洋中的变色龙”。

6.章鱼

章鱼同乌贼一样,也属于头足类软体动物。不过它只有8只脚,而没有像乌贼那样专门用来捕捉猎物的捉脚。它的8只脚很长,像八条带子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八带鱼”。

章鱼性情十分凶猛。它的脚上长有吸着力很强的大吸盘。倘若手里拿着一个小章鱼,它会用吸盘紧紧吸住你的手,要想把它取下来恐怕得费一番功夫。

章鱼的身体也像乌贼一样有个墨囊,而且所喷的墨汁含有毒素,可以用来防御和进攻敌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实是,章鱼睡觉时,并不是全身都在休息,而是会留有一至两条长脚“值班”,反复地转动。尽管在睡觉时它的身体和其他的脚都会感觉比较迟钝,但是,一旦有东西触碰到它值班的那只脚,章鱼就会立刻警醒,射出浓厚的墨汁,使海水变得一片漆黑,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五花八门的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外表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它的身体构造非常有意思,都呈辐射对称,主要是五辐射对称,它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非常高。棘皮动物全都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和淡水中绝对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海所记录的棘皮动物共有600种。下面我们来看海星、海胆和海参的介绍。

1.分身有术的海星

海星

海星的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常见的颜色有橘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

海星通常有5个腕,但个别的也有4个或6个,最多的多达40个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列密密的管足。海星可以用管足来捕食或攀爬,大个的海星有上几千个管足。海星的嘴在它的身体下侧中部,可与它爬过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海星有大有小,小的只有2.5厘米,大的则有90厘米。科学家还发现,海星浑身到处都是“监视器”,它凹凸不平的棘皮上长有许多微小发亮的晶体,这些像眼镜一样的微小晶体具有聚光功能,能使海星在同一时间观察到各个方向的情况,及时掌握周边的信息。

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绝招——分身之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海星会硬生生扭断自己的双腕,从而脱离敌人的掌握。但我们不必担心,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能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这种惊人的再生能力,使得断臂缺肢对它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2.全身都是刺的海胆

海胆与海星同类,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它有一层精致的硬壳,壳上布满了一种叫棘的硬刺。这些棘是能动的,它的功能是保持壳的清洁、运动及挖掘沙泥等。除了棘,海胆还有一些管足从壳上的孔内伸出来。这些管足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用来摄取食物,有的用来感觉外界情况。

海胆的形状有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形,颜色有绿色、橄榄色、啡色、紫色及黑色。海胆为暖海呈温带海底层种类,生活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较坚硬的泥沙质浅海地带。白天潜伏于泥沙中,晚上出来活动,依靠足和棘在海底爬行觅食,用咀嚼器磨碎食物。主要以海藻、海绵、水螅等为主食。

3.海中珍品---海参

在海洋深处海藻繁茂的地方,生活着一种貌似黄瓜的动物,它们披着褐色或苍绿色的外衣,身上长着许多突出的肉刺,这就是海中的“人参”----海参。海参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100多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可食用的约20余种,是棘皮动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纲。

海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多栖息在水深13~15米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海参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爬行速度相当缓慢,每小时仅移动3米,比蜗牛还要慢。海参主要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阅读全文

与大洋区动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