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主要职责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为承担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兽医卫生评估,动物卫生法规标准和重大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研究等工作的国家级动物卫生机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组织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和疫病普查;负责收集、处理、保藏各种动物血清,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动态监测和疫情追溯。
(二)负责重大外来动物疫病诊断、疫情监测及防控技术措施研究。
(三)负责收集国外动物疫情信息,建立国家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数据库,开展动物疫病预警分析工作。
(四)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兽医卫生评估、动物疫病区域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实施企业动物卫生认证。
(五)协调国家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分中心、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分析和汇总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数据,提出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六)开展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和诊断试剂研究。
(七)收集分析国际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和SPS协议相关法规及案例,开展动物卫生法规标准研究工作;承担动物卫生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国际兽医事务的综合评估工作。
(八)承担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动物卫生流行病学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九)完成农业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Ⅱ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介绍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前身是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成立于1979年,直属国家农业部,是农业部实施全国动物卫生行业管理的技术依托单位。
Ⅲ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高级研究机构,1951年8月1日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1958年迁北京。
该院曾拥有军事医学领域的大部分研究机构。曾经多次调整改编,1991年设有8个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毒物药物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情报研究所,野战输血研究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所。(以上在北京),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卫生设备研究所(以上在天津),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该院还设有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附属医院(307医院)。该院还有实验动物中心、实验仪器厂、仪器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科技支撑部门。解放军一些重要的医学研究和技术中心设在该院,如全军预防医学中心、全军环保研究监测中心、全军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心、新药研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研究中心、全军环境卫生研究监测中心、低温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军事医学情况中心、放射病临床专科中心、临床药理和菌种保藏专业实验室等。全院现有2000余名科技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科学家500余人。建院以来,全院科技人员在药物、造血细胞、毒剂防护、寄生虫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是全军医学动物的研究中心和重要的生产供应基地。该中心设有实验动物研究与质量检测重点专业实验室,从事实验动物的遗传、微生物、生化、病理、营养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生产20多个品种品系的不同等级实验动物,有力地保障了有关单位医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部分动物还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中心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奖励或专利。
资深研究员:
细胞生物学家贺福初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贺福初研究员----贺福初
1962年出生于湖南安乡,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入伍,相继获生物化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曾发现“细胞活性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相互作用分子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及“物种演化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现象;发现并克隆肝细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调控机制、研制其重组品,发现其受体及其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建立人胎肝转录组及其蛋白质组,从中发现500余种新基因、新蛋白质;发现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余种;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ature、Science、NatureBiotechnology等国际着名杂志给予高度评价。以责任作者在国际核心刊物NatureGenetics、PNA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enomeRes、MolCellProteomics、CancerRes、JBC、Oncogene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分子免疫学家沈倍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免疫学家沈倍奋研究员---沈倍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微观世界的“健康大使”。1943年5月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196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80年9月到1982年7月获洪堡奖学金,在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1987年2月出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兼抗体工程专题项目负责人。1994年建立和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研究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在沈倍奋看来,引导自己步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是父亲。沈倍奋的父亲毕业于旧上海的东南医学院,从医之初他将自己改名为沈初兴,后来又为子女取名为继奋、倍奋,希望后人奋斗一世,成就大业。受医学世家氛围的影响,沈倍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生物系的生物物理专业,1965年又考取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然而学业未完,适逢“文革”。在那个一切都十分混乱的年代里,这个认为人生要靠三分命运、七分拼搏,崇尚奋斗创业的姑娘始终坚持读书。先前学俄语的她在这期间打下坚实的英文功底。1980年她获得洪堡奖学金,前往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在两年时间中,沈倍奋无暇领略欧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时间全部泡在了实验室。她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赢得了导师的赞誉。
这个科学院非常的不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重要的研究所之一。
Ⅳ 浦东新区川沙川环南路那边的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好不好
其实都差不多,国家开的防疫站,现在也大多给承包经营的...
一般价格不是很贵的话,也还可以。太贵了,讨价还价吧,还是可行的。
Ⅳ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学科建设、学术队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博导,校长,首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四川农学院兽医专业1977级学士,预防兽医学专业1981级硕士。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公派联邦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留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全国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副主编,省农业生物技术分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畜禽传染病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现主持省“十一五”攻关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多项研究。编写专着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全国10名)。培养和指导博(硕)士研究生58名,已毕业42人。 博导,首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9年四川大学毕业,现任“四川省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委会、病毒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1984-1986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后多次访美进行合作研究。1986年回国后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成果“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SA215株)”成为我国第一个动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并成功研究了“猪瘟伪狂犬病重组病毒活疫苗”。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研究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专着(教材)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数篇被SCI检索),已招收和培养硕(博)士63人。 博士,博导,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1990年获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动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鱼病研究会委员、农业部新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省鱼病研究会主任。2002年遴选为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水生动物疾病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首次报道了“斑点叉尾𫚔传染性肠套叠症”,发现其病原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免疫防治进行了研究,主持的水生动物疾病研究中心被农业部渔业局指定为斑点叉尾𫚔急性暴发流行性病病原的主要检测单位。先后承担部(省)级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副)编专着(教材)7部。已招生、培养硕(博)士37名,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博士,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四川农学院兽医专业1977级学士,预防兽医学专业1981级硕士。现任中国农业部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秘书长、动物传染病分会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199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获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2000年获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2003年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主持国家863、国家攻关课题、部省级科研项目16项。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主编专着、副主编和参编专着3部、协编全国高校教材3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82篇。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8人,博士生5人。 博士,博导,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1999)和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
1985年本科毕业到基层兽医站工作,1990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硕士毕业,199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任教授,2000年任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04年任“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四川省重中之重建设的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的负责人。
1996年获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1997年入选为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科技学科带头人";1999-2000年美国IOW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常务理事等,为《病毒学报》等刊物编委。
20年来一直从事水禽(鸭、鹅)传染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重大项目30余项,其中近5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鸭瘟病毒通用载体系统构建及对人工合成禽流感H5N1亚型HA基因表达》、国家“十五”攻关《畜禽疫病防控体系无公害系列药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2004BA901A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鸭瘟病毒基因组学及其编码结构蛋白组功能》(NCET-04-0906)、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鸭瘟病毒重要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解析和应用研究》(706050)、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活疫苗中试和产业化示范》(2006GB2F000249 )等7项。
主持(研)水禽方面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持项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2个【《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活疫苗》(农医药便函[2004]186号)和《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批件号:200712)】,系列成果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使用,产生显着社会经济效益。
在长期从事水禽传染病的研究中发现了两种新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1994年;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2003年)和4个新血清型(22、23、24、25)鸭疫里默氏杆菌,在《Avian Diseases》、《World Journal of Gastrogenterology》、《病毒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39篇,被SCI/EI收录10篇;主编(副主编)国家教材(专着)6部。在学术界有良好影响。 博士,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获兽医病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兽医病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兽医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兼西南区兽医病理学分会副理事长。1987年在美国访问学习。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代谢疾病与中毒病发病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省重大科技项目13项,先后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副)编专着(教材)4部,在《Avian Pathology》、《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培养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博士,博导,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5年本科毕业,1990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3年获动物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 2002年获动物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教授,2003年任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98年遴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1999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2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4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省重大科技项目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主(副)编专着(教材)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培养和指导博(硕)士研究生27名。
Ⅵ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在哪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原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是承担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兽医卫生评估,动物卫生法规标准和重大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等工作的国家级动物卫生,是国家实施兽医行业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隶属于农业部,规格正局级。
Ⅶ 青岛立见诊断技术发展中心是干什么的,公司在那里啊
青岛立见诊断技术发展中心为农业部直属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全资公司,已成为我国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研究成果转化平台。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以下简称“动卫中心”)是承担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兽医卫生评估,动物卫生法规标准和重大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等工作的国家级动物卫生机构,是国家实施兽医行业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隶属于农业部,规格正局级。
青岛立见诊断技术发展中心创建于2003年的高新技术直属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国有企业,专业从事动物疫病标准化诊断与检测试剂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历经十年的磨砺和发展,立见中心在动物疫病诊断制品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拥有专门的兽用诊断制品GMP车间,解决了兽用诊断制品GMP生产关键技术生产工艺;组建了专业的兽用诊断制品研发团队,标准化诊断制品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技术服务团队,为诊断制品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立见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平台——诊断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两支技术队伍——制品量化生产和成果推广,建设三条制品生产线——抗体抗原类、分子生物学类和免疫学类制品。立见中心奉行“质量是生命、服务是灵魂”的经营理念,坚守“求实、务实、扎实”的敬业精神,力争以合格的标准化制品和周到的服务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Ⅷ 青岛市动物防疫站编制体制机构怎么设置的,归谁领导,非事业编制应聘的工作人员待遇怎么样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青岛市畜牧局直属单位,负责全市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之前了解一些,人员有事业编制和合同制,但合同制与事业编制同工同酬,区别总是有的。
市动物疫病防治中心下设诊疗门诊
团岛路综合门诊 团岛路 34号 82671665
南京路综合门诊 南京路305号 85616104
宁夏路综合门诊 宁夏路129号 85760017
君峰路综合门诊 君峰路56号 84081222
长春路综合门诊 长春路59号 66982624
水清沟免疫门诊 四流南路60号-12 89891221
香港中路免疫门诊 香港中路126号 6887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