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蚌是从哪来的蚌是怎样产生的又是什么动物
蚌是一种水生生物,河蚌是淡水、象拔蚌和珍珠蚌生活在海水中。它们属于软体动物,即与乌贼(墨鱼)、鱿鱼等都属于同一种生物。蚌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意思?是低等生物进化而来,在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种类。
❷ 河蚌属于什么纲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
门 软体动物门
种 河蚌
目 蚌目
科 珠蚌科
纲 瓣鳃纲
亚科 无齿蚌亚科
属 无齿蚌属
❸ 蚌指什么动物
蚌指的是珠蚌科无齿蚌属动物。
拓展资料:
水蚌就是河蚌。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肉可食。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易寄生水蛭)。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蛤类的一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习见的双壳类,底埋生活。
蚌
❹ 象,蚌,蟹,豹代表什么动物
象、豹代表陆生动物。
蚌、蟹代表水生动物。
蚌,是珠蚌科无齿蚌属动物。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它呼吸用鳃。鳃很大,呈瓣状,左右各1个,每个又分为2瓣,都是由细长的鳃绦紧密相连接而成。
蚌活动时,这个水流是不断的。新鲜水流经过鳃的时候,就同血管中的含碳酸气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污水就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流出。
蚌有一束闭壳肌连于两壳之间,用以闭壳。有强大、肌肉质的足,多数蛤类栖于浅水水域,埋于水底泥沙中免受波浪之扰。蛤将水从进水管吸进,又从出水管排出,从而进行呼吸和摄食,体型大小差异极大,从0.1公厘到1.2米都有。许多蛤类可食,包括文蛤、花蛤、斧蛤、圆蛤、严蛤和软壳蛤。
基本特征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它呼吸用鳃。鳃很大,呈瓣状,左右各1个,每个又分为2瓣,都是由细长的鳃绦紧密相连接丽成。
外形特征
水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水蚌的贝壳很厚,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有齿,壳的珍珠层较厚,叫珠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它们的贝壳很薄,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没有齿,叫池蚌。它们的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很小,但是,它却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蚌的身体上有两块很发达的肌肉,它用达两块肌肉将柔软的身体和贝壳连结在一起,并用来关闭贝壳,所以称它闭壳肌。这两块闭壳肌几乎同样大小,都是由肌肉纤维所组成,呈圆柱状,一块在身体前方,叫做前闭壳肌;一块在后面,叫做后闭壳肌。闭壳肌的伸缩力很强,由于它们的伸缩,贝壳就随着张开或关闭。
生活习惯
蚌是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两大类,一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它们的贝壳很厚,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有齿,壳的珍珠层较厚,叫珠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它们的贝壳很薄,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没有齿,叫池蚌。它们的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很小,但是,它却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食用
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蚌类古代简称为蚌,又称蜃,一般也叫做河蚌、河歪、河蛤蚧。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三角帆蚌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河北地区的江河、湖泊。获得后,去壳取肉,洗净鲜用。
菜品做法
生炒海蚌
原料: 净海蚌肉400克,水发香菇10朵,熟冬笋75克,葱白2克。蒜茸3克,绍酒2茶匙,白酱油1茶匙,香油、生粉、上汤各适量。
制作: ①将每只海蚌肉批成2片,蚌裙切开,与蚌纽一同洗净后,放入60℃的温水锅中灼至五成熟捞出,剔净蚌膜,用绍酒(1茶匙)拌匀。②香菇切片,冬笋切成2厘米长、1厘米宽的薄片。葱白切马蹄片,与上汤、盐、味精、糖、酱油、香油、生粉一并调成卤汁。③烧热锅,下油烧热,将蒜茸下铺稍煸,再放入香菇片、冬笋片、绍酒略炒,然后倒入卤汁煮滚芡,汁粘时放进蚌肉片略炒即可。
❺ 鹬蚌是什么动物呢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鹬蚌”经常出自成语“鹬蚌(yùbàng)相争,渔翁得利”,字面意思是鹬蚌两方争斗,却让渔翁最后获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蚌的习性
蚌一般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的底泥中,蚌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三角帆蚌喜流水环境,一般栖息在泥质、砂质、石砾底质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PH7-8。褶纹冠蚌和无齿蚌,PH5-9.5均能生存。
❻ 河蚌属于什么动物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肉可食用,也可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蚌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还吃小型微生物。
中文学名
河蚌
拉丁学名
Unionidae
别称
河歪、歪儿、河蛤蜊、鸟贝、嘎啦、瓦夸、背角无齿蚌、蚌壳
界
动物界
壳形多变化,两壳相等,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或折线型,但多少有些退化。铰合部变化大,有时具拟主齿。具1外韧带。鳃叶间隔膜完好,并与鳃丝平行排列,外鳃的外叶后部与外套膜愈合,有鳃水管。鳃与肛门的开口以隔膜完全区分。[1]
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角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缘为伸足肌痕。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肌痕。[2]
雌雄性体形有一些差异,在腹缘有一个凸起, 这凸出部分和繁殖有关, 是幼虫的临时居所
❼ 蚌是什么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蚌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产出珍珠,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蚌的种类很多,通常常见的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中,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中,是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属贝类的通称。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它呼吸用鳃。鳃很大,呈瓣状,左右各1个,每个又分为2瓣,都是由细长的鳃绦紧密相连接而成。蚌活动时,这个水流是不断的。新鲜水流经过鳃的时候,就同血管中的含碳酸气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污水就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流出。
水蚌就是河蚌。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肉可食。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蛤类的一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习见的双壳类,底埋生活。
❽ 蚌是什么
蚌
蚌1 〔bànɡ ㄅㄤˋ〕
〔《广韵》步项切,上讲,并。〕
亦作“ 硥1 ”。亦作“ 蜯1 ”。
1.软体动物。有两个可以开闭的多呈椭圆形介壳,壳内有珍珠层,或能产珠。《易·说卦》:“[离]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 汉 张衡 《南都赋》:“巨蜯函珠,驳瑕委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故蚌从丰,蛤从合,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2.蠧虫。
蚌2 〔bènɡ ㄅㄥˋ〕
地名用字。今 安徽省 有 蚌端口市 。
蚌3 〔fēnɡ ㄈㄥ〕
〔《集韵》敷容切,平锺,敷。〕
通“ 蜂1 ”。
【蚌子】方言。铜元。 张天翼 《万仞约·儿女们》:“着了凉可不是玩意帐:咱们没半个蚌子抓药。”
【蚌中月】指珍珠。旧说蚌孕珠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 唐 孟郊 《咏怀》:“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蚌孕双珠】旧时比喻二女共事一夫。《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张金凤 因姑娘当日给他作成这段良缘……今生一定要合他花开并蒂,蚌孕双珠,才得心满意足。”
【蚌帆】指船帆。风吹帆张,状如巨蚌,故称。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岳阳楼》词:“龙锁脱,蛇骨断,蚌帆张。”
【蚌3江】蟹的一种。蚌,通“ 蜂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蟹》:“两螯极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按,《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作“蜂江”。
【蚌虎】虫名。地鳖的别称。
【蚌研】蚌形砚。《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按,《增补类腋·物部下·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皆引作“蜯砚”。
【蚌胎】1.指珍珠。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语本《文选·扬雄〈羽猎赋〉》:“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 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 晋 左思 《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闽 徐夤 《露》诗:“散彩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潭州 一巨贾,私藏蚌胎,为关吏所搜,尽籍之,皆 南海 明胎也。”2.比喻精粹的学识。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涵蚌胎于学海,卓尔超羣;蕴抵鹊于文山,俨然孤秀。”3.指优秀的作品。 五代 齐己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两轴蚌胎骊颔耀,枉临禅室伴寒灰。”
【蚌珠】亦作“蜯珠”。
蚌所产之珍珠。《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瑠璃、轲虫、蚌珠。” 李贤 注:“ 徐衷 《南方草物状》曰:‘凡采珠,常三月,用五牲祈祷,若祠祭有失,则风搅海水,或有大鱼在蚌左右。蜯珠长三寸半,凡二品珠也。’”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蚌珠悬皎皛,桂魄倒瀴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辨之。”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
【蚌病生珠】见“ 蚌病成珠 ”。
【蚌病成珠】《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蛖,同“ 蚌 ”。后遂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 冯衍 )雅好辞说,而坎𡒄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亦作“ 蚌病生珠 ”。 高燮 《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蚌泪】蚌内分泌的液体。传说以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沥取和色,用以作画,欲日见者于日中画,欲夜见者于月下画。 元 吴莱 《东夷倭人小折叠画扇子歌》:“银泥蚌泪移杳冥,绵屏罨画散红青。”参阅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博识》。
【蚌壳】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龙蚌》:“隣邸有六家,有客人持一蚌壳求售,其中俨然一蛇身,累累若贯珠。”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蚌壳之闲,茫然不得影响。”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遗址中兽骨、鱼骨、蚌壳、螺蛳壳不少。”
【蚌砚】亦作“蜯砚”。
见“ 蚌研 ”。
【蚌蛤】亦作“蜯蛤”。
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韩非子·五蠧》:“民食果蓏蜯蛤。”《吕氏春秋·精通》:“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 汉 班固 《答宾戏》:“宾又不闻 和氏 之璧韫于 荆 石, 隋侯 之珠藏于蚌蛤乎?”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走,去吃蚌蛤呵, 槟榔屿 的蚌蛤真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
【蚌蜃】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蚌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时,一人身背用竹、布做成的大蚌壳,扮成蚌,一人扮成渔夫,表现渔翁捉蚌;或再加一人扮成鹬,三人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称蚌壳灯。
【蚌盘】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陈武帝蚌盘》:“金翠丝黄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三年》:“[上]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胡三省 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钿。”
【蚌浆】蚌内加入冰片、麝香等药物后肉化成的浆水。古代用以医治火烧、开水浇泼造成的创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法》:“汤火伤……急觅水中大蚌,置磁盘中,将蚌口向上勿动,少顷,俟口微开,入冰片、麝香一、二分,口即合,内肉化为水浆而流于盘中……以蚌浆调灰敷上。”
【蚌螺】见“ 蚌蠃 ”。
【蚌酱】蚌肉做成的酱。
【蚌蠃】亦作“ 蚌螺 ”。
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唐 韩愈 《别赵子》诗:“蚌蠃鱼鼈虫,瞿瞿以狙狙。” 宋 苏辙 《堂成》诗:“四邻无声,布被麤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蚌镰】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也仍是以锄农业为主,农具中打制石器已很少,磨制石器则普遍使用……收割工具出现了磨制的半月形石刀,还有是可装木柄的磨制石镰或蚌镰。”
【蚌3蠹】即白蚁。蚌,通“ 蜂 ”。《增补类腋·物部下·蟫》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蚌蠧,人家屋中蠧也,似螘,白色。”参见“ 白蚁 ”。
【蚌鹬相持】《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 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鹬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观 《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鹬相持,只为渔者之利耳!”参见“ 鹬蚌相争 ”。
----------------------------------
蚌是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两大类,一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它们的贝壳很厚,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有齿,壳的珍珠层较厚,叫珠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它们的贝壳很薄,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没有齿,叫池蚌。它们的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很小,但是,它却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蚌的两个贝壳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在背面互相连接,而在前后和腹面分开,可以随意的关闭或张开。两个贝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角质的、富有弹性的韧带,有的种类除了韧带以外,还有凹凸不平的铰合齿。贝壳外表的颜色一般呈黑色或棕褐色。
蚌的贝壳的关闭和张开,是靠身体上的特殊肌肉和贝壳背面的韧带来完成的。
蚌的身体上有两块很发达的肌肉,它用达两块肌肉将柔软的身体和贝壳连结在一起,并用来关闭贝壳,所以我们称它闭壳肌。这两块闭壳肌几乎同样大小,都是由肌肉纤维所组成,呈圆柱状,一块在身体前方,叫做前闭壳肌;一块在后面,叫做后闭壳肌。闭壳肌的伸缩力很强,由于它们的伸缩,贝壳就随着张开或关闭。
贝壳背面的韧带很有弹性,它的作用好像小弹簧,任务跟闭壳肌刚刚相反,是使两个贝壳保持张开的状态。
两个闭壳肌一收缩,使肉柱缩短,因而将左右两个贝壳关闭起来。肌肉收缩得越紧,肉柱越短,贝壳关闭得就越紧。如果两个闭壳肌松弛了,伸展了,肉柱便由短变长,失去了牵引左右两个贝壳的作用,贝壳便在轫带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张开的状态了。
贝壳的结构由外层、中层、内层三层所组成的:最外边的一层很薄,差不多是黑色的,是由一种有机物质所组成,叫做角质层,中间的一层很厚,是贝壳的主要部分,为白色,是由许多角柱状的碳酸钙所组成,叫做棱柱层;最里边的一层很光亮,是由角质和石灰质所形成的许多小薄片重叠排列而成,叫做珍珠层。贝壳的这些部分,都是由紧紧贴在贝壳里层的外套膜的上皮细胞所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外套膜是一切贝类都有的保护身体的器官,它掩盖在内脏的外面,但是它很薄,而且是软的,所以它本身对蚌起不了什么保护作用。可是它却能分泌一种液体,形成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贝壳的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的边缘部分所形成的,它们可以随着蚌的身体增大而加大,但是厚度不能再增加。珍珠层是由外套膜整个上皮细胞所形成的,所以它在蚌的生长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大,还可以不断的增厚;越是年老的蚌,珍珠层越厚越光泽,就是这个缘故。
蚌的足很特别,是一块像斧头一样的肥厚的肌肉,称为斧足。斧足是蚌的运动器官,但是它的动作非常慢,而且每次只不过移动2—3厘米的距离。斧足除了能够移动身体以外,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挖掘泥沙,使自己钻到泥沙里生活。斧足先伸入沙中,然后收缩它的肌肉,蚌便缩入泥沙中了。
在贝壳张开、斧足伸出的同时,可以看到在蚌的身体后端,由左右两个外套膜形成的排水孔和入水孔的边艨,稍稍向外伸展,进行活动。排水孔在背面,是蚌排出身体里面水分的孔重,入水孔在腹面,通常与前边的足孔相连,是新鲜水和食物进入蚌身体的孔道。蚌的摄食、呼吸、排精、排幼体等,都需要用到孔道。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它呼吸用鳃。鳃很大,呈瓣状,左右各1个,每个又分为2瓣,都是由细长的鳃绦紧密相连接丽成。鳃上有很多细小的纤毛,这些纤毛能够经常不断的颤动。由于纤毛的颤动,使蚌体内和体外的水产生一个水流。达个水流的方向是使外界水通过入水孔流入蚌的身体内部,经过鳃再至身体的上部,最后从排水孔流出。
蚌活动时,达个水流是不断的。新鲜水流经过鳃的时候,就同血管中的含碳酸气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污水就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流出。
蚌是在水底钻入泥沙中生活的,活动能力很小。它没有头,也没有任何捕捉食物的器官,所以它不能够主动的去捕捉食物。蚌吃的东西是从入水孔带进来的微小生物和共他有机物质等,它们都可以随着入水孔的水流进入蚌的身体之内,经过鳃上纤毛的扇动而达到口唇中间,进入蚌的口内。蚌对流入的水和食料是加以选择的。在入水孔的入口处,孔的周缘生长着很多小型的触手状的突起,如果感到要进来的水中含有对它不利的物质或生物时,就会把孔关闭起来,防止它进入。此外,在蚌的身体里,鳃的基部还生长着一种特殊的嗅觉器官,叫做嗅检器。它的作用好像高等动物的鼻子,如果威到进来的水中含有它不喜欢吃的东西,便严格的把它跟食物分开,使它们顺着水流从排水孔排出体外。
总起来说,经过入水孔进到体内,然后再经过排水孔排出体外的水流,对蚌的生活是特别有意义的。它不仅给蚌带来丰富的食料和新鲜氧气,而且还把蚌排出的废物送出体外。每天流经蚌身体的水,可达40升之多,对这样一个不大的动物来说,确实是很惊人的。
雌蚌比同龄的雄蚌个体较大,贝壳也略宽、略厚。另外雌蚌的鳃绦细狭,雄蚌的鳃绦宽大,宽度往往是雌蚌的2—3倍。
成熟的精子经过雄蚌输精管这到鳃上腔,再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排至体外水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顺着水流从入水孔进到雌蚌体内的鳃瓣之间。这时候雌体的卵也已经通过输卵管自生殖腺排出,聚集在它自己的鳃瓣之间。这样,精子和卵就在雌体的鳃瓣间相遇而进行受精作用了。
受精的卵由于母体鳃瓣分泌的粘液粘着,不会随着水流排到体外去。受精卵逐渐发育而成小幼虫,达些幼虫都有两个小壳,而且在壳的侧缘都长着钩,身体的中央还长着一条很长的鞭毛绦。因为它的贝壳上长着钩,所以叫钩介幼虫。钩介幼虫不需要用母体分泌的粘液给粘在鳃瓣上,而是用自己的长鞭毛绦缠绕在鳃绦上。钩介幼虫成熟后便通过蚌的排水孔排出体外,落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悬浮,遇到鱼类时就用它贝壳侧缘的钩钩在鱼类的鳃或鳍上,这时鱼类因受到钩介幼虫的刺激,很快地形成一个被囊,把幼虫包起来,于是这个幼虫便开始了它的寄生生活。一只大的蚌可以产300万个钩介幼虫,一个鱼体可以有3000个钩介幼虫寄生。一般钩介幼虫寄生对成体的鱼无显着的影响,而对幼鱼则常可以致死。有些种蚌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某种特定的鱼类体上,有些种蚌的钩介幼虫则可以在很多种鱼类体上寄生。
寄生期的长短随种类和水温而不同,在这一期间,幼虫逐渐变态,足和其它成体的器官次第发育完成,最后便破鱼体的被囊而出,落到水底,开始了蚌的底栖生活。
蚌的繁殖季节和习性随种类而不同,我国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三角帆蚌的繁殖季节是4—6月。4月上、中旬生殖腺成熟,开始产卵、排精。受精卵一般约需30一45天孵化成钩介幼虫。母体排出钩介幼虫的最盛期是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三角帆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在鱼体的时间随水温而不同,约l一3个星期。
蚌的生长很慢,一般要到第三年,鳃瓣才能长全,到第五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并开始产卵。
❾ 什么是蚌啊
蚌是一种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壳表面黑绿色,有环状纹,里面有珍珠层,生活在淡水中,有的会种类产珍珠。
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里面的“鹬”和“蚌”分别是什么动物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