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两条腿的动物的名字有哪些
1、人类是最显着的两条腿的动物。
2、鸟类也是两条腿的动物。例如:鸵鸟、产潜鸟、松鸡、旋木雀、岩鹨、鹪鹩、太平鸟、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鹦鹉、草鸮、犀鸟、咬鹃、阔嘴鸟、八色鸫、和平鸟等。
3、还有我们家禽,作为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也是两条腿的动物。例如火鸡、鸽、鹌鹑、鸡、鸭、鹅等。
(1)同手同脚的爬行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1、腿是人和动物用来支持身体和行走的部分。很多动物有两条腿是一种进化的选择。鸟类是从具有四条腿或四肢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但后来由于进化,它们的前肢进化成翅膀,因此只留下两条腿。
2、在生理学上,动物的前肢实际上是他们的手,他们没有膝盖,而是有肩膀。而鸟类作为得到飞行能力的动物,在大自然界中可以躲避不少天敌,环境改变他们,正如我们人类把前肢进化成双手一样。
参考资料
鸟--网络
家禽--网络
㈡ 手足爬行像什么动物
蜥蜴。
蜥蜴走路直接用身体,手和足合二为一,不能准确判断出手和脚。
蜥蜴,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
㈢ 两条腿走路的动物都有哪些种
首先,考虑到无脊椎动物基本上都是不用脚走路(一些蠕虫)或者用很多只脚走路(蜘蛛、昆虫、蜈蚣……),可能靠两只脚走路的动物基本可以从脊椎动物里面筛选。 脊椎动物有如下类群: 圆口纲与鱼纲都是水生动物,尚未进化出足,不考虑; 两栖动物都有4个附肢,无尾目(青蛙,蟾蜍等)后面的两足发达,如果蹦跳算作走路,那么也可算作两条腿走路; 爬行动物中可以靠两条腿行走的物种现在貌似没有了,不过史前的恐龙有许多是靠两条腿走路的,比如霸王龙。 鸟类就不用说了,基本上能走路的都是靠两条腿,鸵鸟更是不会飞…… 哺乳动物正常行走基本是四足着地,除了人类这种妖孽,还有人近亲中的一些猩猩,基本没那个会用这种形式行走 总结起来如下: 青蛙、蟾蜍为代表的两栖类(跳) 恐龙中的鸟蜥类 鸟类(不走路的除外) 人类及少数灵长类
㈣ 爬行动物都有哪些
始鳄目Eosuchia:早期的鳞龙类,是其它双孔类的祖先,也是生存历史最长的爬行动物,在新生代早期尚延续了一段时间,也有人将最早的和最完的类型置于新的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原始的鳞龙类,绝大多数生存于中生代,仅有楔齿蜥残存到现代,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
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仅2种,分布于新西兰及附近岛屿。
蜥蜴目Lecertifromes(Sauria):现代爬行动物种最大的一类,多达4000馀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形态多样。
鬣蜥亚目Iguania:典型的成员背上有鬣鳞,略似楔齿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种类可以变换身体的颜色,并包括一些相貌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树栖、陆栖或水栖。
美洲鬣蜥科Iguanidae:主要分布于新大陆的鬣蜥,种类繁多,最常被分成多达8个不同的科。
鬣蜥科Agamidae:旧大陆的鬣蜥,在亚洲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较少,而马达加斯加岛没有分布。
避役科Chamaeleonidae:即变色龙,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南部。
壁虎亚目Gekkota:包括四肢健全的壁虎和四肢退化的鳞脚蜥等,通常眼睛比较大,眼睑不能活动。
壁虎科Gekkonidae: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爬行动物,也有人将其拆成几个不同的科。
鳞脚蜥科Pygopodidae:分布限于大洋洲,体型似蛇,无前肢,后肢退化成鳞片状。
夜蜥蜴科Xantusiidae: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略似壁虎,但也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分布于美洲。
双足蜥科Dibamidae:所知甚少的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或自成一独立的亚目,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多穴居,分布于东南亚。
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蜥蜴中的最大一类,多有典型的蜥蜴体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
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分布于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小科,有些种类有硬的鳞甲,有人将其分成环尾蜥科和板蜥科两个不同的科。
蜥蜴科Lacertian: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也见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其它地区,最北到达北极圈附近。
美洲蜥蜴科Teiidae:新大陆的蜥蜴类,多路栖,少数水栖,有人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美洲蜥蜴科和裸眼蜥科两个科。
石龙子科Scincidae:蜥蜴中的最大一科,包括蜥蜴中约1/3的种类,四肢健全或退化。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种类最多,而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种类较少。
蛇蜥亚目Anguimorpha:现存种类不多,具有一些与蛇接近的特征,有可能是蛇类的祖先类型,有人将其与石龙子亚目合并,也有人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两个亚目。蛇蜥亚目包括现存唯一有毒的蜥蜴,现存最大的蜥蜴和生活于海洋中的史前最大的蜥蜴-沧龙。
蛇蜥科Anguidae:包括新大陆的一些有足的蜥蜴和新旧大陆共有的无足蜥蜴,其中有些北美洲的无足蜥蜴有时被单列为蠕蜥科。
异蜥科Xenosauridae:包括北美洲的3种异蜥和我国的鳄蜥,二者也常列为不同的科。
毒蜥科Helodermatidae:包括北美洲的两种毒蜥,现存仅有的有毒蜥蜴。
婆罗蜥科Lanthanotidae:又称拟毒蜥科,仅以婆罗洲的拟毒蜥为代表。
巨蜥科Varanidae:包括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但也有些小型种类,主要分布于大洋洲,也见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
蚓蜥目Amphisbaeniformes:穴居的神秘的爬行动物,以前曾并入蜥蜴类,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以及邻近地区,多数无足,少数有前肢,可分为1~5科,其中1/3的种仅从单一的标本得知。
蚓蜥科Amphisbaenidae:蚓蜥目最大的1科,包括蚓蜥目绝大多数成员,并可见于蚓蜥目的全部分布区,有人将所有蚓蜥并入本科,也有人将其的部分成员单分出1~2科。
短头蚓蜥科Trogonophidae:分布于非洲北部、东北部和中东地区的小科,身体横截面为三角形。
双足蚓蜥科Bipedidae: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蚓蜥目唯一保留有小的前肢的成员。
蛇目Serpentiformes:数量仅次于蜥蜴的爬行动物第二大类群,其分布甚至比蜥蜴更广泛,除了各种陆地环境外,还遍及印度-太平洋的温暖海域。
盲蛇亚目Scolecophidia:穴居的小型原始蛇类,分布于世界各温暖地区。
盲蛇科Typhlopidae:盲蛇亚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少数分布于中美洲。
异盾盲蛇科Anomalepidae:分布于中南美洲的小科,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
细盲蛇科Leptotyphlopidae:分布于美洲、非洲、阿拉伯和印度,体型比盲蛇纤细,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
原蛇亚目Henophidia:大中型的原始蛇类,多分布于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带,种类不多,有些类群分类争议较大。
蟒蛇科Boidae:包括现存最大的蛇类,但多数种类没有那样大,有后肢残馀,分为蟒和蚺两大类,分布广泛。
林蚺科Tropidophiidae:分布美洲热带的中型蛇类,以往归入蟒蛇科。
岛蚺科Bolyeridae:仅分布于马斯克林群岛的中型蛇类,以往归入蟒蛇科。
筒蛇科Aniliidae:仅以南美洲的一个种为代表,中型的原始蛇类。
美洲闪鳞蛇科Loxocemidae:仅以中美洲的一个种为代表,可并入筒蛇科。
倭管蛇科Anomochilidae:以东南亚的两个种为代表,有时并入筒蛇科或针尾蛇科。
管蛇科Cylindrophiidae: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有时并入筒蛇科或针尾蛇科。
针尾蛇科Uropeltidae:中型的穴居蛇类,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闪鳞蛇科Xenopeltidae:中型的陆栖蛇类,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瘰鳞蛇科Acrochordidae: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水生蛇类,皮肤松弛,善于游泳。
新蛇亚目Caenophidia:包括现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数无毒蛇
游蛇科Colubridae:爬行动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现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类,成员复杂,多数为无毒蛇,部分为后沟牙毒蛇,亚科很多,划分混乱,有时有些成员被列为独立的科。
眼镜蛇科Elapidae:前沟牙的毒蛇,分布广泛,在陆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是主要蛇类,常被分成眼镜蛇科、海蛇科和扁尾蛇科三个科。
蝰蛇科Viperidae:管牙的毒蛇,分布于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常被分蝰蛇科、白头蝰科和蝮蛇科三个科。
㈤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那些
1.两栖动物分类上的层级为纲,即两栖纲。现存蚓螈目、有尾目和无尾目等三个目:
1.1.蚓螈目:真蚓科等约3科160种。
1.2.有尾目:小鲵科约25种、隐鳃科(含大鲵属)、钝口科约30种、蝾螈科约40种、两栖科分2属3种、洞螈科、鳗螈科、泥螈科和无肺科150种等9科。
1.3.无尾目(蛙类):尾蟾科、负子科、滑爪科、滑跖科、盘舌科分4属(含铃蟾属)、细趾科、锄足科、山角科、丛蛙科(含3种叶毒蛙约110亚种)、达蛙科、蟾蜍科约250种、雨蛙科约40属555种、树蛙科约25属140种、短头科约220种和狭口科等20科约250属3000种(含亚种)。
2.爬行动物分类上的层级为纲,较新的命名是蜥形纲。现存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和鳄目等四个目:
2.1.龟鳖目:侧颈亚目和曲颈亚目2个亚目
2.1.1侧颈亚目:横首科和蛇颈科2科。
2.1.2.曲颈亚目:鳄龟科、龟科约140种(含亚种)、陆龟科约60种、海龟科4属6种、棱皮科1属1种、鳖科约32种(含亚种)和两爪科1属1种等7个科。
2.2.喙头目:楔齿科(现存仅有1科1属楔齿蜥1种)。
2.3.有鳞目:蜥蜴亚目和蛇亚目2个亚目
2.3.1.蜥蜴亚目:壁虎科约82属820种及更多亚种、石龙子科40余属约800种、鬣蜥科34属约300种、避役科(俗称变色龙)41种、美洲鬣蜥科15属700种、蜥蜴科、铠鳞科约50多种、双领科200多种、蛇蜥科、蚓蜥科、双脚蚓蜥科、毒蜥科2种、拟毒蜥科和巨蜥科等14科。
2.3.2.蛇亚目:盲蛇科、细盲蛇科、闪鳞科、针尾科、管蛇科、瘰鳞科、蟒科(分蟒亚科和蚺亚科2个亚科)、游蛇科(含游蛇属、游蛇属40种和锦蛇属50种等)、眼镜科、海蛇科约50种、蝰科180种、响尾科和蝮科128种等13科约2700种。
2.4.鳄目:分鳄科14种、食鱼科1种和鼍科6种(含扬子鳄)等3个科21种。。
系统知识,绝不重复,本人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㈥ 猜36种动物名称(又有脚来又有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好像一个人,爬时好像一条狗。)
应该是 猴子🐒
㈦ 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很像一个人,爬时又像一条狗。——打一动物
答案是猴。猴子有时候用四肢爬行,有时候用两肢直立行走,所以答案是猴子。
猴子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他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7)同手同脚的爬行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猴子受崇拜的地方,它们或没有绝种的危险。世界很多地方,猴子的栖息地都迅速受到破坏,即使在非洲和亚洲有很多地方有为它们专设的栖息地,但这只是拯救它们的第一步。因为仍有不少人捕杀它们,有些为了要猴子毛和肉,有些为了拿它们胃石作药用。有些农夫更会因猴子侵袭农作物而杀死它们。
㈧ 四只脚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现存的爬行动物中除了蛇目之外的另外四个目(鳄目、龟鳖目、蜥蜴目、喙头蜥目)都是四只脚爬行的动物。
现存的爬行动物分为5个目:鳄目,比如扬子鳄、凯门鳄、恒河鳄和湾鳄;龟鳖目,比如海龟、陆龟和甲鱼;蜥蜴目,比如蜥蜴、壁虎和巨蜥;蛇目,比如蟒蛇、赤链蛇、眼镜蛇和响尾蛇;喙头蜥目,现在仅存的此目动物为新西兰的楔齿蜥(又叫喙头蜥,体形似蜥蜴,成体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它的上颚有两排牙,下颚有一排。最特别的是它的额头有第三只眼,即顶眼。有的蜥蜴和蛙类也有第三只眼,但因为太小而很少被人们注意到)。
㈨ 爬行动物有哪些
爬行动物有始鳄目、喙头目、有鳞目、槽齿目、鳄目、蜥臀目、鸟臀目和翼龙目等。
爬行动物分为四大类:
①无孔亚纲(或缺弓亚纲)。头骨侧面没有颞颥孔,包括杯龙目和龟鳖目。
②下孔亚纲(或单弓亚纲)。头骨侧面有一个下位的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为其上界。包括盘龙目和兽孔目。
③调孔亚纲(或阔弓亚纲)。头骨侧面有一个上位的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为其下界。主要包括鳍龙目和鱼龙目等,通常为水生爬行动物。
④双孔亚纲(或双弓亚纲)。头骨侧面有两个颞颥孔,眶后骨和鳞骨位于两孔之间,该亚纲为占优势的爬行动物。
(9)同手同脚的爬行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样,没有完善的保温装置和体温调节功能,能量又容易丧失,需要从外界获得必需的热,为所谓的“外热源动物”。
它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体温。比如,移动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晒太阳取暖,可以使体温升高;藏到树荫下或者躲入洞穴中,可以使体温降低。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爬行动物一年的活动规律也显出季节差异:夏季是活动季节,摄食和繁殖多在此期间进行;秋末冬初到次年春季是休眠时期,或称“冬眠”。
除了气温因素外,爬行动物的活动也与食物的丰富程度有关系,如蛇岛蝮。蛇岛蝮依赖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南来北往经过蛇岛停歇的鸟类为主要食物,所以蛇岛蝮每年5~6月及9~10月有两次活动高峰,在两次活动高峰之间则由于食物缺乏而出现“夏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