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那些动物是数学天才
1、灰鹦鹉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2、珊瑚虫
珊瑚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瑚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瑚虫的数字才能。
3、蛇类
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数字正弦函数图形,它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已开始点为坐标原点,结果发现蛇是按着30°60°和90°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4、蜘蛛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络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
五、鸬鹚中国有些地方靠鸬鹚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鸬鹚的喉颈,当鸬鹚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鸬鹚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鸬鹚脖子上的绳子时,鸬鹚则动也不懂,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B. 动物有无数学头脑
动物是否具备"数学头脑"?不同动物的"数学水平"又有何差异3这是各国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探讨的一大课题。
研究证实,许多动物是会计数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至分发1只香蕉。此时,96的猴子对这只香蕉多看了1一2遍,还有少部分甚至以尖叫声表示不满,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也作过类似的试验,他先让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猩猩都不肯走开,直到主人补足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头脑"的。
动物的计数能力还有差异。有人曾在风头麦鸡跟前放了3只小盘,其中一盘放1条小虫,一盘放2条,还有一盘放3条结果,它有时先吃2条那盘,有时先吃3条的一盘。这一实验说,凤头麦鸡知道2比卫多,可惜它只能数到2。科学家曾在鸽子面前放了4个一模一样的盒子,4个盒子盖上分别画上1个点、2个点、3个点和4个点。哈佛子预先知道4个点的盒子里放有食物,因此它总是先打开4个点的盒子。可见,鸽子能数到4。哈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还对一只鹦鹉进行数学训练,最终它能准确无误地用英语报出托盘上彩色木块的数目,只是木块数不能超过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对两只猴子进行过多次实验,发现猴子能在电视屏幕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指出标有数目的图标来,并能够一直数到9。科学家指出,猿猴在动物界里是最聪的,约占70%的成年猿经训练后,可从1数到100,而且准确率超过90%。
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界中领略到许多动物的数学天赋,有些实在令人叹为观上。要论动物世界真正的"数学天才",恐怕非蜜蜂莫属。前不久,两名德国昆虫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蜜蜂不仅会计数,而且还能根据地面标志物及其顺序判断位置和方向。这两名科学家训练蜜蜂到离蜂巢250米远的一个盛有糖浆的饲料槽中寻觅糖浆。实验在一块很大的平整草地上进行,那里没有明显的定向标记、实验人员在蜂巢到盛搪浆饲料槽方向的线路上放置了4个高大的帐篷,相邻帐篷间距为75米,并在第3个与第4个帐篷之间再放置一个盛有精饲料的料槽。结果发现大多数蜜蜂仍然飞向远离蜂巢第4个帐篷旁的那个饲料槽。此后,这两名科学家又改变帐篷和饲料槽的数量与间距,从而发现帐篷数量在蜜蜂寻觅糖浆时起主要作用,它们显然是把帐篷视作定向标记的。可见,蜜蜂在大自然中采集花蜜时,会记住蜂巢周围的树木、灌木丛、花坛及其他天然固定标记的数量。
每天上午,当太阳升至地平线上 时,蜜蜂中的侦察蜂便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用特有的"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付、距离和数量,于是,蜂王就分派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学"相当精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此外,工蜂建造的蜂巢也十分奇妙,这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其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18世纪初,法国学2马拉尔奇曾测量过蜂巢的尺寸,发现没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均为10908,所有的锐角则为70032,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兴数?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原料,而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好应是这个角度。由此可知,蜜蜂无愧为"天才的数学家和设一师"。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用以上种种实验对于我们广解动物的智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数学不是只有人类才会的,动物的数学能力有多强
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尽管如此,一些动物还是表现出了一种基础的数学能力,它们会数数。
有研究提出,数字感可能是某些动物与生俱来的。2015年,科学家发现仅3天大的雏鸡就能区分数量多寡,甚至可能会像人类一样,把数字看作是在一条“数字线”上,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然而,有科学家指出,雏鸡经常会在转左还是转右上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数据出现问题。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类并不是唯一具有数字概念的动物。实际上,这或许不是动物的专利:捕蝇草也能“数数”。研究者发现,捕蝇草不会在潜在猎物第一次试探性触碰时就闭合“捕虫夹”,而是会计算触碰的次数来决定要不要吃掉它。此前的研究指出,捕蝇草会在昆虫触碰叶面的感觉毛两次之后闭合叶片,而新研究发现,捕蝇草可能会利用之后的触碰来判断昆虫能否作为食物。当昆虫被夹住,一次次触碰感觉毛的时候,会刺激捕蝇草分泌消化性的汁液。
D. 哪些动物是数学家
优质解答
科学家发现,许多动物都具有令人惊叹的“数学天赋”.这儿就略举数
例.
蜜蜂,它的每一个蜂房都是规则的六角柱状体.蜂房的一端是平整的六
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由三个相同菱形组成的底盘.这个底盘的所有钝角为
109°28′,而所有锐角都是70°32′——如此精确的“建筑”,没有一个
聪明的“数学头脑”能成吗?
丹顶鹤,它的“数学才能”更绝.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地在空中排成“人”
字飞行.这个“人”字的角度永远保持在110°——不信,你可以用量角器
照着相片量一量.
珊瑚虫,每年都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 条环形纹路,刚好是每天一
条!
蚂蚁,它也是个“小数学家”.每次出洞去搬运食物时,大蚂蚁与小蚂
蚁的数量之比总是1∶10.每隔10 只小蚂蚁,便有一只大蚂蚁夹在其中,绝
没有“越位”的.
E. 有什么动物是被称为“数学天才”
珊蝴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蝴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蝴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蝴虫的“数字才能。 ”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兴斯顿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共三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称奇。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一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弋丹也作过类似的试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天,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 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
F. 动物中不仅有有数学"天才"有些动物还具有其他的方面才能。请举两例。
世界上最快的动物是虎甲虫,它在1秒钟内的奔跑距离可达自己体长的171倍。尽管猎豹以速度着称,但它必须跑出每小时770公里的速度才能赶上这种昆虫。
雨燕。这种鸟类能一刻不停地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它的进食、睡觉和交配都是在飞行中完成的,只有在产蛋、让翅膀稍作休息或感到无聊时才会着陆。
智慧能力:蟑螂的脑位于身体内,如果因意外(自然或人为)而失去了头,它仍能在无头状态下存活长达9天。它的最终死因并非不能思考,而是不能进食。
蛤蜊无需担心找不到伴侣,因为它随时都能改变性别。但它们只能由雄变雌,因为蛤蜊生来都是雄性,而变性只能进行一次,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啄木鸟已不再是秘密了。它的头部能每秒啄二十下,您可能会觉得它们比山羊(山羊在这个惊人秘密中只能担当特邀嘉宾的角色)还要疯狂。但科学家发现,在其喙的后面有一处柔软的区域,具有避震器的功效。
G. 哪些动物有数学头脑
蛇:沿正弦函数图形爬行
蚂蚁:计数,按比例分配数量
鸬鹚:数数
蜘蛛:结的网为匀称的八角形几何图案
野猴和黑猩猩:数数
H.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人类看来,动物们头脑似乎都比较简单。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成为数学“天才”,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等。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000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会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个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共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水老鸭会数数。中国有些地方靠水老鸭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水老鸭的喉颈。当水老鸭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水老鸭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水老鸭脖子上的绳子时,水老鸭则却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就应该是自己所得的份。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
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1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一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头脑的。
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所有的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上述实验和有关的介绍,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的智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