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敢于去做天下人都不认可的事情。
“冒天下之大不韪”意指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最大的错事(不韪:不是,错误)。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一般带贬义。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造句:
1、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侵略弱小国家,我们就反对谁。
2、他们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放肆地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3、那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将会面临处罚甚至鞭笞的酷刑。
4、因为任何人,只要头脑正常,难道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甘心被十手所指,干出这样的事来?
②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
【典故】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十一年》
【释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相近词】冒大不韪
③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
1、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最大的错事。
2、冒:不顾。韪:是,对。
3、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4、“冒天下之大不韪”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常跟“敢”“得”“甘愿”一类词结合成词组。
④ 天下之大不韪怎么读
“天下之大不韪”读作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
“冒天下之大不韪”意指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最大的错事(不韪:不是,错误)。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一般带贬义。
成语寓意:
息国以小抗大,勇气可嘉,但是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这场战争是否正义,不顾郑国是自己的亲戚,盲目出兵,只能自取其辱,以失败而告终。息侯狂妄自大,甘曾天下乏天不避,发兵进攻比自己强大的郑国,结果惨败而归。
“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的人一般先会认清形势,审时度势,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这个方面看,息侯不能算聪明人。时至今日,仍然有像息侯一样看不清形势的人,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⑤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使用,意思是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韪,是、对;不韪,不对、错误。“大不韪”原为“五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人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⑥ 画虎不成反类犬,冒天下之大不韪。解哪个生肖
蛇!
⑦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出处及所涉及的人和事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释义: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示例: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编辑本段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息侯伐郑,不但留下一个字数最多的汉语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留下一个最常使用的汉语成语“自不量力”——如今,“不韪”几乎在语言中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量力”也有些行文不畅了,取而代之是“自不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自不量力”源出《左传》,没有“息侯伐郑”这一历史事件,也许汉语世界里就不会有这两个成语,今天的息县街头也不会竖起汉白玉雕刻的息夫人塑像。
息国大败而还,能吓我一跳的,当然不是这两个成语。从“息侯伐郑”能够读出的,也不仅仅是它的失败——从息国敢于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郑国看,息国当时也该是威风八面的;而息国敢“犯五不韪”而伐郑,也未尝不是敢于挑战传统。至于“知息之将亡”、“不量力”等,当是“事后诸葛亮”、“胜者王侯败者贼”惯性思维下的一种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