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的动物有多少是人类的危害所灭绝得
史德拉海牛
这种像海牛的巨型动物体重达4吨,曾是
海员的食物。在其发现后不久的 1768年
便被杀绝了。它是第一种被现代人类赶尽
杀绝的海生哺乳动物。
哈斯特鹰
灭绝于人类移居新西兰岛之后的2个世纪内,也就是大约700年前。森林大火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人类的存在切断了它们的食物供应。也有一些证据证明这种巨鹰有可能是被猎杀灭绝的。
西非狮 北非狮
狮子曾经广布于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热带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陆,在印度也有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狮子在东非及西非早已不见踪迹,现在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并且大多生活在国家公园内,仍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特别是西非狮,在人类的干预下,没能进入20世纪就灭绝了。 1865年灭绝. 被人猎杀的后果.
狮子在动物界中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可是人类并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早在16世纪。欧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来到这里后,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并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是显示勇敢和技巧的行为。狮子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一个个的倒下去。人类不但猎杀成年的狮子,幼狮也被捕捉,然后带回欧洲,卖给那些有钱人及王公贵族。随着欧洲人的不断猎杀、捕捉,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减少,到了1865年,最后一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北非狮也在1922年永远消失了。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因紧靠地中海,所以气候湿润,森林广袤,为棕熊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安逸地生活着.可是由于阿特拉斯地区物产丰富,因此这里一直是欧洲列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早在16世纪即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欧洲列强来到以后,不但欺压当地人民,还掠夺各种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当然也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他们大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把皮和肉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棕熊因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不管是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见到就杀.到了19世纪中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棕熊已所剩无几,而此时摩洛哥的棕熊则更为悲惨,已经全部消亡.可在阿尔及利亚仅剩下不多的棕熊并没有能完全的逃脱厄运,最终同摩洛哥棕熊一样全部倒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
187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迪比而阿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杀,之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阿特拉斯棕熊,别看熊又凶又笨,其实它和其他动物一样,有温顺的一面,有时还会"感情用事"可是现在由于人类的捕杀,野生的熊越来越少了,人类仍在对它们痛下杀手:吃熊胆,取胆汁……
南极狼:1875年灭绝
福克兰群岛海岸曲折,潮湿多雾,岛上草原广阔,水草丰美.到了18世纪末,这里的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岛上大部分居民从事畜牧业.这里广阔的草原和种类繁多的食草动物以及啮齿动物也给南极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及食物来源.本来狼在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臭名昭着,南极狼有偷食羊和家畜的习性,这样就增加了当地牧人对南极狼的厌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牧人们就纷纷联合起来,开始捕杀南极狼. 因为缺乏可以躲藏的丛林,所以福克兰狼很快就灭绝了。由于缺乏掠食者,所以福克兰狼相当温驯,就像一般的岛屿物种。人们可以一手拿一块肉,另一手用刀子或棍子杀害它们。不过如果有必要的话,福克兰狼偶尔也会抵抗。
拟斑马:1875年灭绝。
现在世界上有人们所熟知的三种斑马:山斑马、帝王斑马与细纹斑马。而在100多年以前,非洲还有另外两种很少有人知道的拟斑马和雅斑马。由于人类大量捕杀,这两种斑马已在19世纪相继灭绝了。
在19世纪以前,非洲南部草原的拟斑马仍成群结队,数量繁多,进入19世纪后,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开垦非洲草原的同时,也发现了拟斑马。欧洲人的这一发现使拟斑马在被非洲人大量猎杀的同时境遇更糟。欧洲人用带来的枪对准了又肥又壮的拟斑马,拟斑马的肉一下子也成了这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还把拟斑马的皮剥下做标本,运到欧洲市场上去卖。欧洲人在得到了拟斑马的同时,还用斑马皮换来了大量钱财。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拟斑马大开杀戒。大批大批的拟斑马倒在了欧洲人的枪口之下,拟斑马的数量以很快的速度减少,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在见到拟斑马了。
美国缅因洲海鼬:1880年灭亡
缅因州海鼬皮毛细蜜亮丽,而且保暖性能极佳,可称得上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皮毛。也正是这身华丽的皮毛使它们招来了灭绝之灾,因为在很早以前它们的皮毛制品就已经成了世界各国皇族和贵族的专用品。人们大量捕杀缅因州海鼬用以制作大衣、皮领、帽及披肩等。到19世纪中期时,缅因州海鼬就已经很少了,而它的皮毛制品价格也随之越来越高,一些人为了获得暴利,根本不顾缅因州海鼬数量的多少,依旧对它们进行捕杀,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冷酷无情,使缅因州海鼬到1880年就销声匿迹了。目前,世界上只有被人珍藏的少量缅因州海鼬的皮毛制品。说明它们曾经生活在这颗星球上,不幸因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灭绝了。
牙买加仓鼠 灭绝时间: 1880年
进入16世纪后,人类开始捕杀大量的野生动物,牙买加仓鼠的天敌也随之开始迅速减少。在失去天敌的情况下,牙买加仓鼠数量迅速增多,并且大量偷食粮食,造成了严重的鼠灾。这引起了人们对它们的仇恨,继而投入到灭鼠的运动中,到处抛洒拌有毒药的粮食,使牙买加仓鼠大批误食而亡。由于牙买加仓鼠数量太多,直到19世纪初期,才在人们的毒杀下有所减少,但人们想彻底消灭牙买加仓鼠,不留后患,因此捕杀牙买加仓鼠并没有停止。1880年,人们终于达到了目的,牙买加仓鼠灭绝了。牙买加仓鼠原本生活的很好,正是因为人类的行为使它们泛滥成灾,最终又被人类消灭。
斑驴在100多年前灭绝。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1878年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于1883年8月12日,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澳洲小兔猼
兔猼属原来数量很多,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到处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由于它们的肉味鲜美,很早就遭到了人类凶狠的捕杀,特别是欧洲移民进入澳洲后,它们更是厄运当头,人们不但大量捕杀它们,还到处开垦草地做植作物,兔猼在失去家园的情况下,无处觅食,不得不偷食庄稼,这更增加了人们捕杀它们的理由,人们开始把它们当成害兽,见到就杀。在人类的狂捕滥杀之下,小兔猼在1890年全部被人们赶尽杀绝了。
基奈山狼:1915年灭绝
基奈山狼喜欢结群生活,有时可达上百只。每群由一只健壮的成年公狼率领,捕食大多由母狼完成。它们几只或十几只一起出动围攻猎物,就连麝牛、驼鹿等大型有蹄类,在它们的围攻下也得坐以待毙。它们奔跑速度很快,可达每小时60公里,因此只要被它们发现的猎物就很难逃脱,在群内,公狼是十分悠闲的,一般只负责照看一下幼仔。基奈山狼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非常肌饿时,果子,块茎和一些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别看它们是凶恶的动物,却极有洁癖,平时十分注意保持窝内的卫生。每年4~6月间,是母狼产仔时期,在此之前,母狼会自己找好一处新的巢穴,使幼仔出生后就有一个舒适的新家。母狼孕期60~65天,每胎可产5~10只幼仔。基奈半岛地域狭小,因此基奈山狼在没有人类大规模捕杀之前,也不是很多。16世纪后期,英国人来到了基奈半岛,他们到来后并没因基奈山狼数量稀少而放过它们,而是将其视为邪恶的象征而进行捕杀。在人类长期逐杀之下,基奈山狼到20世纪初期时,只剩下不足30只了,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仅剩下不多的基奈山狼逐一死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1915年5月,一只母狼在基奈半岛北部的一个山谷中被人们打死,这是最后的一只基奈山狼,因为,在此之后,它的踪影也没有被发现过。
中国犀牛
人们把一直生活在中国南方山林中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统称为中国犀牛。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公元1922年之后,犀牛在中国消声觅迹
‘贰’ 有哪些被人类驯化的动物
1、犬类:据科学考证,犬类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犬类被人类驯化与人类共同生活是从12000年以前的石器时代开始的,最早驯化地是在西南亚和中国。
2、羊:也是较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绵羊和山羊的驯化都发生在10000年前的西南亚。另外,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在《说文解字》就有“羊,祥也”的记载。
3、牛类:家养牛主要包括牛属的黄牛、瘤牛、一些家养牦牛和水牛属的家水牛。这四种牛,大致是分别驯化于原牛、爪哇牛、亚洲野牛和野牦牛。家牛的驯化大概距今6000年~10000年。
4、猪类:研究表明,在中国饲养的家猪是古代猪类的直系后代,而这些古代猪是早大约在9000年前第一批被人类在东南亚驯养的动物,之后随着人类向南部和东部迁徙,其中一部分进入中国境内,有的最终到达遥远的太平洋地区。
5、猫类:在9000年前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月沃土(中东两河流域,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部分地区、以及伊拉克大部和土耳其东南部)的早期人类聚居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城郊的垃圾成山鼠患甚严,人类发现野猫能够捕食老鼠,从而开始驯化它们。
6、鸡鸭类:家禽之中的鸡鸭同样是驯化而来的。就拿鸡来说,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同南亚地区的鸡种驯化自红色原鸡,但对驯化时间和路径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鸡的驯化发生在8000年前,也有人认为鸡驯化的历史只有4000年。
7、兔类:现代家兔起源于野生穴兔,我国学术界对家兔的起源地有外来论和原产论两种不同的观点。中国养兔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3000年前,在我国殷墟的妇好墓出土有玉雕兔,时为商代晚期;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的兔尊,时为西周时期。
8、马类:以马为例,“伯乐识马”、“白驹过隙”、“千金买骨”“白马非马”这些经典的故事中都有马的身影。
9、蚕类:关于蚕的文化就更加深厚了,从嫘祖始蚕到丝绸之路,留下浩如烟海的各种神话传说、成语典故、诗歌、和各种文学作品。国家也因此被外国称为了“丝国”。
‘叁’ 有很多人滥杀无辜,被人类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人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种,
当生存唾手可得时,
我们便忘记了自己也是这万千物种中的一员
——高晓松
对于图中的动物,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它就是颇具知名度的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的四肢极为发达,体型极大,据说其重量可达1吨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苏门答腊犀牛的皮肤是十分坚硬的,就如同铠甲般坚硬。也正是因为如此,多以人类就盯上了它们的"皮肤",在战国时期,人类时常用它们的皮肤来制作铠甲。随着人类的捕杀,以及栖息地的缩小,该物种于1916年在中国绝迹,到20世纪70年代该物种彻底在地球上消失了。
或许,人类真的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万千物种中的一员。
‘肆’ 人类伤害动物的事例有哪些
小狗被浇汽油活活烧死 母狗蹲守兇手家门口
母狗奋不顾身火中勇救小狗
母狗蹲守兇手家门口
记者6点多赶到和燕园,刚进小区大门,就看到居民聚在一起议论烧狗一事。
几位老大妈领记者来到烧狗处,远远的,一股焦臭味就扑鼻而来,洞口还在冒烟。没死的小狗已经趴回到了洞里,但看不出是只什么颜色的狗,在它旁边,被烧死的小狗蜷缩着,黑乎乎的,眼睛还睁着。一个居民拿来一根棍子,想把小狗弄出来,但是小狗已经跟地面粘在一起了,怎么扒都扒不出来。
一居民打开电筒,见有亮光照过来,小狗发出叫声,断断续续,听得出来,这只小狗也已经没有多大力气了。
“就在那幢,现在母狗就蹲在他家门口守着,一动不动,两只眼睛就盯着楼梯口看,它是认得人的。那个人现在连家都不敢进去了,他们报了110,想让警察把狗弄走。看,那个瘦瘦的,拿着铁锹的人就是放火的,跟他老婆一起,被母狗堵住家门,回不了家,在等警察”。王老太小声告诉记者。
昨天下午约5时,南京下关和燕园小区。几名男女手持装满汽油的雪碧瓶,来到第11幢楼后的小花园———一只母狗和两只小狗的家。他们将汽油浇在小狗身上,点燃打火机。刹那间,小狗惨叫声、刺鼻焦糊味和滚滚浓烟四处弥漫,打破了小区的平静。100多位居民走出家门,当面谴责烧狗行径。一40岁男子则狡辩:狗半夜叫得人睡不好觉,一把火烧死拉倒。
去年冬,一只流浪黄毛狗来到和燕园,在11幢楼后的小花园找个小洞,安了新家。它十分温顺,相貌可爱,经常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居民们十分喜欢它,送来吃的喝的,还用不穿的旧衣服给它铺个温暖的小床。说来奇怪,这狗很通人性,看见送东西来的小区居民就十分顺从,也不乱叫。可见到外面来的生人就不客气了,老远的,伸长脖子,汪汪大叫。住在11幢楼上的张大妈特别高兴,“自从来了这只狗,小偷也不敢来了。真是我们的忠实护院犬。”
今年2月,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这只狗生下了3只小狗。太可爱了,3个毛绒绒的小动物,雪白的毛夹杂着几个黑点,温顺地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几位老头老太十分热心,每天拿来家中吃剩的饭菜,有时还送来牛奶。在长到一个月大时,一只小狗被人领养抱走了。剩下的2个小生灵还在哺乳阶段。没想到,厄运昨天降临了。
忠实护院犬生下三只小狗
一只小狗被活活烧死
昨天下午约5时,10幢的几个住户拎着汽油,拿着棉纱团,扛着铁锹来到小狗的家。他们把棉纱团蘸上汽油,堵住狗窝的出口,“哗哗”地将汽油直接从石板缝淋到了狗身上。母狗汪汪大叫,试图带领两只小狗冲出来,但出口已经被封死。
一名中年男子点了一把火扔进去,立刻火势熊熊浓烟直冒。三只狗发出凄厉的惨叫。路过的一位小伙子看到,立即冲过去阻止,却被这几个人骂了一顿。“吱吱吱吱,汪汪汪汪,哇哇哇哇”惨叫声不绝于耳,小伙子不顾危险,使劲扒开被封的洞口,浑身冒火的母狗先将靠外面的一只小狗叼了出来,自己也跳了上来,带着小狗滚灭身上的火,还没来得及去救另一只小狗,烧狗男子又将洞封上了。随即,小伙子也被四个人打了一顿。围观的居民看到小伙子被打,也都不敢上去救了,洞里面的小狗惨叫声十分刺耳。人们只看到一个火团在洞里面滚来滚去。母狗冲过去咬人,被拿着铁锹的男子重重地打了回去,母狗随即像疯了一样往10幢楼跑。救出来的小狗奄奄一息趴在草地上,口吐白沫。
没过几分钟,洞里已经听不见小狗的叫声了,只有噗嗤噗嗤的火苗在跳动。
凶残行为吓哭小孩子
几分钟后,警车过来了。居民们听到声音也都走过来,聚在10幢楼前面,纷纷谴责烧狗的人。
“我们家孩子刚好放学回家看到了这一幕,我马上捂住他的双眼,但是狗的惨叫声给他带来的伤害太大了,还没到家,他就开始哭。妈妈,他们怎么这样对待小狗啊。儿子不断地问我。”李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狗被烧时,几个小孩站在一旁吓得哭起来,不敢睁开眼,直往大人怀里躲。
“多少人掉了眼泪啊。我们这些老太太到现在都没吃饭,吃不下,那个场面历历在目。”小区的江老太紧锁眉头告诉记者。见习记者李梦雅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文/摄(来源:现代快报)
烧狗的当事人住址:和燕院10幢1单元301室
姓名:姓朱的畜生夫妇
母畜生单位:钟端口路第二医院
‘伍’ 世界人类历史中,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1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人为(导致)51种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
(Dodo),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着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左右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开普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漂泊鸟于1914年五十亿只宣告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与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一种已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它们有时也吃一些植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被人类一个世纪里杀绝的旅鸽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中国犀牛是指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最后一只于1922年在中国境内被捕杀。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6年灭绝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 wolf )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属于有袋类,和袋鼠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不成熟的幼仔,并且为夜行性。5千年前,澳洲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844年灭绝;
印度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豚鹿在国外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中国仅有印支亚种,发现于1959-1960年间,分布于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西盟两县的南丁河沿岸。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为了发展农业,美国的农场主大量开荒造地,甚至大片的森林也被开垦出来,当地生态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德克萨斯红狼栖息地急剧减少,正常的繁衍与生存状态失去平衡。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德克萨斯红狼成了美国农场主的死敌,它们不断被猎杀。由于德克萨斯红狼数量越来越少,在找不到同类的情况下,它们不得不同其他种类的狼,特别是北美郊狼杂交,从而引起种群特性消退。1970年,最后一只纯种的德克萨斯红狼死在德克萨斯和墨西哥不远处的海湾。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里海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1997年灭绝
尽管欧亚水貂的毛皮似乎不如北美水貂那样有价值,但依然被人类疯狂的捕捉,猎杀以用于商业目的。另外,水利电力的发展和水质的污染使它们失去了一片又一片的栖息地,数量急剧减少。过去,它们在欧洲各国都曾有分布,大约在1995至1999年之间灭绝
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豹等等
‘陆’ 这些年被不良繁殖人玩坏的狗有哪些
6.博美犬
可爱就不必说,就智能而言,它非常聪明,可以进入前三,而且不易脱毛,是中国最常养的品种之一。
贵宾犬本来是大型犬,但它是由标准贵宾犬变成迷你贵宾犬,由迷你贵宾犬变成玩具贵宾犬。
比玩具贵宾犬更小的纸杯贵宾犬是经过多少改良的呢?
经过改良,缩小大小的品种经常会出现膝盖骨脱臼等遗传病的危险。
由于是人气犬种,所以以寻找的人多为由,进行了打印式交配。
被人的欲望所改良,被顽疾折磨的犬种。
其实最健康的犬种是自然交配诞生的犬种。
当然,所有动植物,根据各自的目的和特性 ,而不是人为的改良。
看着因人的欲望而一辈子过着痛苦生活的小狗们,再次想到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柒’ 人为原因毁灭的动物有哪些
①巴巴里狮子
巴巴里狮子,它身体全长三米左右,比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狮子要长四十公分左右。它体重二百三十公斤,曾经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狮子。欧洲和阿拉伯的国王或皇室们都把狮子比喻成权威的象征,但是在他们的领土范围之内,为什么完全看不到狮子出没的身影呢?
我们要想见到森林之王巴巴里狮子,就必须前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现在,人类与狮子格斗的血腥场面,只有在虚构的电影画面中才能看到。因为,在欧洲人类文化中,人们一方面把狮子看做是勇气与崇高的象征,另一方面,人类把狮子驱逐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以显示人类势力的无比强大。
欧洲狮子在公元两世纪就灭绝了,南非的凯布狮也于1865年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被称为狮中之王的巴巴里狮,又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些悲剧的发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
很久以前,强大的罗马人征服了其它地方的种种文明,同时,他们也征服了巴巴里狮子。被罗马人征服的其它国家中的人民被迫成为罗马的奴隶。狮子也被运送到可容纳二十五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供人们娱乐。
有时,人们会安排狮子们与剑斗士进行格斗表演;有时,又会被基督教徒挑斗,还有的罗马皇帝为了举行一次盛大的战争胜利纪念游行,而捕获六百只狮子运到罗马。在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已经再也看不到巴巴里狮子的踪影了。控制了北非的并不是罗马人,更不是巴巴里狮,而是沙漠。家畜的过剩放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有一点点绿色覆盖的地方,人们就会把大量的家畜赶到此地,就连狮子也被赶跑了,这种情况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着,直到这里变成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
这就是全身长三米,长长的鬃毛一直延续到后背上半身,地上最大的狮子。
②日本狼
日本狼曾经是生活在北半球全域的狼的一种。它肩高三十五公分,体长1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最为稀有的一种狼。它们曾经居住在本洲、四国、九洲的山林中。在西方国家,人们把狼视为袭击家畜的恶魔。但是在日本,它却被人们视为追赶那些遭踏田地的鹿或熊的庄稼守护神。
阿伊努族人给狼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在远方长声嚎叫之神"。在北部地方长长的冬夜里,狼的嚎叫声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某种信仰。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对狼总持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狼,在一般状态下,袭击人类的可能性是有的。
人类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扩展到了狼的领域,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域,狼便成为了人类的敌人。
在日本,流传着许多关于狼的民间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中讲到:有一个出外卖艺的盲人,不小心在山中迷了路。后来,他是依靠一只狼带路才回到村庄里的。
现在,在一些山区里,还有一些祭奉狼的神社。
狼被人们视为凶恶无比的动物是在日本的贵重家畜或马被它袭击以后。有时,人们怕它,猎杀它,有时又尊敬它,祭拜它,狼成为了日本的自然和文化中的一部分,阿伊努族人即使是使用毒箭射杀它们,也并没有威协到它们的生存数量。真正迫使它们灭绝的是在明治时期以后,人类为了毛皮而进行了大规模的猎杀,还有步枪的普及。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侵犯了狼,致使狼开始袭击家畜,人们便想方设法地对它们进行捕杀,政府甚至以奖金悬赏的方式鼓励市民捕狼,据推算,生活在北海道的埃及索狼是在一九零零年左右灭绝的。
日本狼也没能幸运地存活下来。随着那时提倡的富国强兵政策,工业化,都市化,还有一些西洋犬进口所带来的犬瘟热,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逼得日本狼走投无路。日本狼的生存与文明开化是水火不容的。
一九零七年,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在奈良县的吉野郡鹫家口,人们捕获了一只狼,这只日本狼被确认为最后一只日本狼。
在那之后,"我看到了一只日本狼"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了好几次。现在,还有不少人相信在日本的山林中还残留生存着很少数量的日本狼。
③北美海豹
北美海豹的身体长达两米以上,体重一百六十公斤。它性情温和,动作缓慢,即使见了人,也不会掉头就逃。
经历了千艰万苦的探险家哥伦布来到美国时,发现了美洲海豹,因为它的叫声与狼相似,所以,哥伦布把它叫做"大海中的狼"。从那时起,美洲海豹的命运也就随之起了变化。不光是哥伦布,所有以美国做为征服目标的欧洲人一登上美洲大陆最先看到的动物就是这种"大海中的狼",美洲海豹在当时,被众多的人们看做是新世界即将走向繁荣的象征。
像海驴一样,美洲海豹喜欢群居。它们曾经以捕食鱼类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美洲人都是以海豹肉做为食物的。即使是这样,海豹的数量也没有因此而减少。
几千只海豹生活在巴哈马群岛上,以及美洲海各各群岛,墨西哥和白罗里达沿岸等等一些地方。它们在海中捕鱼时动作非常敏捷,与其相反,在岸上时它们都又是那么的迟钝。单单这一点就成为了美洲海豹的致使弱点。
一六七五年,英国探险家威廉·丹皮尔的探险记录中也曾详细地记载着:一些西班牙人乘着船,单手持着棍棒,一步步接近海豹,它们竟丝毫意识不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是稳稳地呆在原处。
就连居住在牙买加的英国人也都趁着当时的那股捕猎浪潮,大量猎杀美洲海豹。
下面这个片断记录的是二十世纪初,在加拿大的北部人们猎杀塔德果海豹的场面。
每年,海豹在生小海豹的时候会暂时离开大海。对于人们来讲,这段时间就是捕猎海豹的绝好季节。人们不去追赶成年海豹,而是把目炮瞄准了有着雪白毛皮的、刚刚出生的小海豹。
然而,人们捕杀美洲海豹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它们的皮毛。
海豹的脂肪通过加热会成为油。与鲸的脂肪作用是一样的,可用来点燃照明。
在欧洲盛行航海的时代里,发现海豹群与开采出一个石油井一样令人兴奋。无论是猎杀海豹还是猎鲸,就好比是当时的某个石油井被人们开采出来。以后,以采矿为生的其它人就乘着热浪蜂涌而上,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然而,以石油做例子,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幸运地存活下来的海豹好不容易躲到了二十世纪来临,然而等待它们的都是更加先进的猎枪。人们越来越难看到美洲海豹了。最后一只海豹出现是在一九五二年。
同样种类的赤丘卡依海豹也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不过,最近,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增强,夏威夷海豹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总而言之,动物的数量无论是增加还减少,都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
④旅行鸽
旅行鸽。从表面上看它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色的。所以,它看上去是那么地绚丽多姿。它和一般的鸽子不一样,叫声高昂响亮。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数量繁多,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类。
旅行鸽那庞大的队伍一面发出巨大而又不和谐的叫声,一面飞过北美森林的上空。这个时候,鸟群遮住阳光,地面上一片阴暗。这种影像,如果被称做是鸟群,还真不如被称为龙卷风恰当。
有时,鸟群队伍长十五公里,宽达两公里。奥迪波曾经说道他所亲眼目睹的一个鸟群,数量足有两亿只。
旅行鸽,象征着美国的繁荣。
并不光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旅行鸽食用起来味道鲜美是改变它命运的主要原因。
对于那些美国初期的移民来说,在这片大地上,所有资源都是丰富而又用之不竭的。
无限延伸的地平线,可开垦的土地无穷无尽,地图上找不到的地域瞬间变成了繁华的街道。在广阔的土地上,有了新的交通手段。这时,大自然的象征物就是旅行鸽。
即使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掉好几只鸟儿。这曾经都是事实。当然,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旅行鸽更是不在话下了。
那时,每天都有数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大城市。直到一八六零年为止,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开垦和狩猎的普遍进行,谁也没有注意到旅行鸽的数目在逐渐减少。在狩猎竞赛中,一个猎人会击落几万只旅行鸽。到了一八八零年左右。成群的旅行鸽只能在密歇根州看到了。即使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密歇根州的猎人每年还是向市场提供三百万只旅行鸽!
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落是在一九零零年。
一九零九年,曾经有着铺天盖地般数目的旅行鸽只剩下最后三只了,它们被喂养在新西纳提动物园中。
现在,我们明白了一点就是,旅行鸽原本是有一定数量的,当它们的数量减少后,再想让它们重新回到原来的数量,那是不可能的!
从旅行鸽铺天盖地的时代开始,到短短的五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再也听不到它那响亮的叫声了。
动物园最后的那只被旅行鸽是一只雌性鸽,被人们起了个名字叫做玛莎。玛莎是于一九一四年九月一日死去的。它死亡的当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死讯。
⑤波利尼西亚蜗牛
波利尼西亚蜗牛是一种小型的蜗牛。从十厘米到二十厘米,被分为一万个种类以上,它们栖居地是南太平洋的各个小岛上。
南太平洋上的每个小岛就像每个星星一样,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独自进化着。这也是它们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在法国的领土索西爱特群岛的一个叫做摩雷阿小岛上就生存着七个种类的蜗牛,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下,却进化成为不同种类?"美国的自然研究家琼·居里克带着这个疑问于一八七零年来到了摩雷阿小岛。
这个时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进化论》,他受到了信仰圣经的人们对他发出的各种攻击。
居里克对摩雷阿小岛上生存的这七种蜗牛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种类的不同与环境和自然淘汰毫无关系。而遗传变异是其主要原因。当他发表了这一言论后,却惹怒了相信达尔文进化论的人们。
一九零六,另一位自然研究家库·朗普通提出了与居里克相反的学说。并来到了摩雷阿小岛。他在那里花了五十年时间,研究种类不同的蜗牛,对它们将来走向什么样的进化历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推理。对于将来的学者来说,这些记录都是有力的检证。
然而,他提出的学说最终没有得到认可,原因还是因为一只蜗牛。索西爱特群岛上居住着法国人。法国人喜爱蜗牛也是出了名的。食用味道最为鲜美的要属大大的非洲蜗牛了。在进口非洲蜗牛的时候,偶尔会发生蜗牛逃走的事情,因为没有天敌,逃走的非洲蜗牛以很快的速度繁殖起来。受到非洲蜗牛侵入的摩雷阿小岛要比其它小岛晚许多,是在一九七零年了。并且,非洲蜗牛的繁殖速度快的惊人,有一家人请除了院子里的非洲蜗牛,竟然有两手推车那么多。所以不采取措施是不行。一九七七年,人们从美国佛罗里达进口一种吃蜗牛的蜗牛。然而,这种肉食蜗牛都远远地躲开了非洲蜗牛,而是把目光瞄准了波利尼西亚蜗牛。没有一丝防范意识的波利尼西亚蜗牛到一九八八年为止,终于彻底消失了。摩雷阿小岛上的极少数波利尼西亚蜗牛被当地动物园保护了起来。但只有七个种类的五种,另外两种已经灭绝了。
⑥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
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被人们称为是热带草原斑马亚种中最美丽的一种斑马,也正是这种美丽的外表使它们遭受了不幸。
在非洲生活的斑马被分为三个种类。在干燥的草原上生活的斑马叫做古雷比斑马;生活在山中的斑马叫做山斑马;而数量最多的要数热带草原斑马了,它们广阔地分布在东部的热带草原中。
一八一七年,热带草原斑马的亚种之一,被英国的旅行家巴切尔带回了英国。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曾经生活在非洲最南端口的草原地带。按照分类来讲,斑马与驴很相近,热带草原斑马的四条腿很长,样子更接近马。
在"斑马"这个大家庭中,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可以算是姿态最为优美的一种斑马了。
它们昂首挺胸地站立在那里,可以看出,它们的骨格结实而又强健,耳朵则象马一样小巧。雄性斑马的肩高一点五米,体长两点五米。
它们性情也如英国纯种赛马一般,活泼好动。
它们身上长有黑白相间的条纹,有时让人感觉是白底黑纹,有时又让人感觉是黑底白纹。热带草原斑马与牛羚和驼鸟三者组合就形成了一个防卫联盟。驼鸟的眼睛、斑马的耳朵、还有牛羚的鼻子,如果有某一种动物的身上吸取到了这三种动物的特征,那可真算得上天下无敌了!
然而,它们面对着人类举起的猎枪却毫无任何抵抗能力,布尔人就曾大量猎杀了热带草原斑马,他们把斑马肉分给从非洲来的随从人员,又把斑马皮制成袋子。
一八三零年,人们把野生动物做为宠物来饲养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巴切尔热带草原班马更是倍受人们的喜爱。
对于这些斑马来讲,不幸的是,它们的皮很容易加工,颜色以及质地又是那么地美丽,所以,在眨眼之间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比起经营农场,捕猎斑马赚钱更容易。到了一八五零年,人们掌握了更新的鞣皮技术,于是斑马皮制品的经营更加火爆了。
猎杀斑马是在一八四零年开始的,尽管少数的自然保护家对此进行了抗议,但是这种猖狂的捕猎活动还是持续了三十年之久。
到了一八七零年,大群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只有小群的斑马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原上,还有当地的地主家,也偶尔饲养着仅有的几只,以及动物园中存活下来的极少数目。
最后一只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于一九一零在伦敦的动物园中死去了。自从孩提时代以来,就再也不曾见过故乡的热带草原了。
⑦多索森林驯鹿
这种小巧玲珑的驯鹿这所以灭绝,是源于人类的好奇心。
"那么小巧的驯鹿到底是否存在"成为了动物学家们争论的话题,正是这个争论迫使多索森林驯鹿走上了不归路。
多索森林驯鹿生活在美国大陆上,是驯鹿中的一种,它们体形小巧,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所幸存至今的一种驯鹿。
位于加拿大太平洋一侧的葵峡洛特群岛大部分属湿原地带。被繁茂的针叶树林丛丛围住。那里湿气很高。然而,驯鹿是生活在旱地的一种动物,它们又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呢?学者们便产生了疑问。
多索森林驯鹿外形很小,它肩高八十公分,身长不到一米四十,体重一百到一百三十公斤,是其它种类驯鹿的一半以下。它们模样与一般驯鹿一样,脖子下长有鬃毛、四蹄很大。这种小型的驯鹿数量很少,而且繁殖的数量始终不曾增加。
在岛的沿岸,曾经居住着当地的居民。他们靠资源丰富的大海为生,从不进入岛的内陆地带。直到欧洲人侵入这个神圣的小岛。
为得到皮毛的欧洲猎人让当地居民在岛内陆设下捕猎圈套,并且奖励居民们。这样,小巧的驯鹿终于在世人面前亮相了。
英国殖民地调查官G·M多索于一八七八年做出了第一份调查报告。
一八八零年,一个名叫玛堪基的贸易业者拿出赏金,把居民下圈套所捕获的一只雄性驯鹿的头骨和角的一部分捐送给了国立博物馆。一九零零年,多索森林驯鹿被确认为新种类动物,并且有了一个拉丁语的学名。
然而,这项决定在当时学者之间掀起了一个很大规模的争论。他们认为这种驯鹿并非新种类动物。
一九零一年,一个居民在岛上的宣教师与五个居民一同进入了岛的内陆地带。然而他们只看到了驯鹿的足迹,却未看到驯鹿的身影。六年后,虽然调查还在继续进行,但是驯鹿始终没有出现。
终于,一九零八年十一月一日,两个猎人发现了两只雄性驯鹿与一只雌性驯鹿,还有一只小驯鹿。尽管猎人们逐一将驯鹿射倒,但其它驯鹿没有做民任何反应,最后,只留下一只小驯鹿。
多索森林驯鹿被人类发现,以很快的速度便灭绝了,只剩下那只小驯鹿,孤单地生活着。
⑧袋狼
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妙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是一只狼。然而,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它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它和袋鼠一样同是有袋类动物。这种动物有着其它种类动物的特征,却又有着特别的地方,它被人们叫做塔斯马尼亚狼、斑马狼、还有塔斯马尼亚虎等等。
袋狼生活在树林较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然而,移居者来到它们生活的土地上,它们就会躲到深深的森林中去。这种肉食有袋类动物从头到尾全长一点五米至一点八米。肩高六十公分。肚子有着像袋鼠那样乘放小袋鼠的袋子。后背上有十二至二十条花纹。颚的骨像蛇一样分为两段张开,它们会喀哧一下咬碎猎狗的头。夜晚,它们单独行动,经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会飞的鸟类为猎取出目标。它跑的速度并不快,但是会紧追不舍,直到猎物疲惫不堪为止。它们往往是一口咬住猎物的头使猎物结束生命。
自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移民来到,袋狼的生存继而出现了危机。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伤害了。而人们误以为是袋狼所为,因为狗和袋狼都是吸羊的血。一八八八年,政府出赏金奖赏捕杀袋狼的人们,在那之后的二十年之中,共有二千二百六十八只袋狼被捕杀了。这也是记录袋狼数量的珍贵资料。
最后一只袋狼,是于一九三三年死亡的。
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岩石上发现了古代居民于一万年前绘成的壁画,从中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经生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现在,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一个袋狼保护区。这样做是否表明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呢?总而言之,这么珍贵的动物--袋狼灭绝了。
尽管与澳大利亚的古代居民一共生活了一万年以上。但是,随着新世界被人类一一发现,在一瞬间,袋狼终于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⑨瓜达鲁贝美洲大鹰
瓜达鲁贝美洲鹰是鹰的同类,又有些像隼。它的外形要比鹰大的多的多,就是这一点引发了悲剧。
在猛禽类动物中,从小型的鹰到大型的鹰、秃鹰有许许多多的种类。瓜达鲁贝美洲大鹰是隼和鹰的同类,一眼看上去,它比鹰小一些,有着优美的外形,它保留着原始鹰的外表。它生活在墨西哥的领土,加里佛尼亚半岛的边际,瓜达鲁贝岛。这里有着溶岩形成的陡峭的山崖,和茂密的灌木及松林。由理想的植物层形成。
瓜达鲁贝美洲大鹰保留着祖先的巨大身材,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鹰类。因为在岛上没有天敌,它们几乎没有进化。它有着鹰一样宽大的翅膀,飞翔的姿势也和大型的猛禽类一样,所以,在当地,人们管它叫做瓜达鲁贝大鹰。
瓜达鲁贝大鹰一般吃虫、小鸟或是动物卵体。然而,因为它的外形像鹰所以被人们视为仇敌。
一七零零年,人们开始放牧山羊。放羊的牧童们都误认为瓜达鲁贝大鹰像鹫那样袭击了山羊群。他们认为白色耀眼的山羊群从空中看来是显眼的目标。人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对付美洲大鹰,从猎枪到毒饵,人们想把美洲大鹰全部消灭掉。
一八六零年,美洲大鹰面临灭绝的危险。而同时新的攻击又开始了。
鸟类学家们知道美洲大鹰的数目越来越少,于是就花重金想得到美洲大鹰。一八九七年,一只美洲大鹰值一百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人三个月的工资。同一年,瓜达鲁贝岛的渔民卖出了一只美洲大鹰。他声称这只鹰是岛上的最后一只,于是要价一百五十美元。买者没有同意,他便把鹰的羽毛拔下,愤怒地投向大海。这样,零七八碎的尸首被复制,再生了。但是在两周后放置复制品的店铺发生了火灾,一切全化为了灰。一九零零年,地球上仅存最后一群美洲大鹰了。目击鹰群的人是一位男性收藏家,他这样说道:"一九零零年十二月一日下午,一群美洲大鹰向这边飞来。11只中,有九只被留了下来!"留下来是指被击落下来。另外两只美洲大鹰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人再次看到过美洲大鹰的踪影
‘捌’ 看到蛇蜕皮预示着什么
对于这种说法,老人们依然保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深怕真的会出现这个所谓的“预兆”。也听闻老人们为什么不能去看蛇脱皮,其实都是受到传说的影响。首先蛇这个物种在古人们眼中有着很多看法,自古蛇就被称之为“小龙”,有着闷声发大财的说法,代表着财富;也有人认为蛇代表灾难,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因为老人们以前经常会听到很多神话中的蛇,在不少神话里,蛇就被当成一种妖精。其实这些只不过是人们封建迷信想法,说简单点蛇只不过被人们“玩坏了”。
老人说看到蛇脱皮会有不好“预兆”,有科学依据吗?专家:很危险
蛇脱皮是一种自然现象,要是在野外看到蛇脱皮,就要把上衣脱掉,这样才能消除不好的事情。这个“预兆”代表着是未来会遇到倒霉的事情,很不吉利。其实这些说法没有太多科学依据,只不过是给自己心理一点安慰。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被说成那么浮夸的说法,也挺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对此专家也表示蛇脱皮很危险。
老人说看到蛇脱皮会有不好“预兆”,有科学依据吗?专家:很危险
蛇在脱皮的过程中较为痛苦,有时候会借助一些树枝和粗糙的石头来缩短时间,在这过程中,蛇为了脱皮会花费大量体力,并且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起来。要是有人靠近的话,蛇也会变得异常暴躁,有些养蛇的朋友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的蛇脱皮后,脾气就会变,就连主人也敢咬。野外的蛇更具攻击性,这时候靠近脱皮的蛇则会遇到危险,所以才不要靠近。老人所说的不好的“预兆”,只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流传至今也不可信。大家在野外有看到蛇脱皮吗?
老人说看到蛇脱皮会有不好“预兆”,有科学依据吗?专家:很危险
‘玖’ 急!!!!!人类做了哪些残害动物的事情越多越好~!!
欧亚水貂的毛皮似乎不如北美水貂那样有价值,但依然被人类疯狂的捕捉,猎杀以用于商业目的。另外,水利电力的发展和水质的污染使它们失去了一片又一片的栖息地,数量急剧减少,过去,它们在欧洲各国都曾有分布,但现在在立陶宛、荷兰、它们已经灭绝。 大约在1995至1999年之间灭绝
爪哇虎(Panthera tigris sondaica)是一种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虎,自从1980年代就已绝灭。虽然迄今还不时有目击的传闻,但都未获得证实。爪哇虎是除巴厘虎(也已绝灭)和苏门答腊虎(保护现状极危)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种虎的亚种,也是最近期绝灭的一种虎。
人们把一直生活在中国南方山林中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统称为中国犀牛。 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救人无数,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这加速其灭绝速度。 由于滥杀,犀牛数量越来越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于是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作为珍贵药材,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公元1922年之后,犀牛在中国销声匿迹了。
豚鹿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产地主要为印度、缅甸、泰国,中国曾经也有少量野生种群生存在云南西部的耿马县和西盟县。豚鹿的腿比较短,身材粗壮,因而体型显得敏捷,不如梅花鹿一样修长,这也是被称为“豚”鹿的原因。豚鹿腿短,行动时喜欢低者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般敏捷。成年豚鹿体长1m左右,肩高在0.6-0.7m,体重约 50kg左右,雄性豚鹿头上有一对角,角的形状呈细长的三叉状,雌性豚鹿无角。它们的体毛为漂亮的褐红色,身上有白色斑纹,背部的斑纹较体侧的更为明显些。 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大群。白天,它们躲进树林草丛之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豚鹿全年都可交配繁殖,这种本能有利于扩大种群。豚鹿的孕期为220-235天,一般每胎产一仔,偶尔产两仔。人工饲养的豚鹿,产仔大多在4-5月间。豚鹿并不缺少食物,它们主要吃情操,嫩叶,花和果实。它们还喜欢刨开地面吃植物的根。 中国一直到了1959年才查明国内有少量的野生生存。但是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人们对野生动物种群保护意识的淡薄,使本来对生存条件要求并不高的豚鹿在中国很快地没有了踪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 野生豚鹿在中国的灭绝时间:1960年以后。
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 76科300余种植物濒临灭绝 以上资料只是人类目前所知,不知道还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种正在消失。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6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非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如:麋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1000~2*!000头),扬子鳄(1*1500只),白鳍豚(100只),大熊猫(1*1000只),黑犀牛(3*1500头),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拾’ 由于人类的破坏,造成动物灭绝的事例
史德拉海牛
史德拉海牛,是已经灭绝的一种毫无防御力的动物,生活的时代从1000万年前直到18世纪中叶,体长可达9米,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这种像海牛的巨型动物体重达4吨,曾是海员的食物,在其发现后不久的 1768年便被杀绝了。它是第一种被现代人类赶尽杀绝的海生哺乳动物。牙买加仓鼠
牙买加仓鼠的身长有0.2 m,体重0.5~0.6 kg,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食,繁殖速度很快,但原来它们的数量并不很多,因为它们的天敌也多,很好地控制了牙买加仓鼠的种群数量。但是进入16世纪后,人类开始捕杀大量的野生动物,牙买加仓鼠的天敌也随之开始迅速减少,在失去天敌的情况下,牙买加仓鼠数量迅速增多,并且大量偷食粮食,造成了严重的鼠灾。北美旅鸽
北美旅鸽,俗称旅鸽,为鸽形目旅鸽属下的一种陆禽,为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着名的代表。欧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之前,北美有多达50亿只旅鸽。17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没多久,旅鸽因为肉味鲜美,成为这些开拓者的食物,旅鸽的噩梦开始,旅鸽的肉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大规模的商业捕杀开始。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旅鸽已经非常少见了,之后,旅鸽的野外记录几乎没有。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旅鸽“玛莎”在美国辛辛那提公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