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狮的甲壳质到底功效如何呀
效果挺不错的养肝护肝,排除体内毒素。外用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天狮的甲壳质不算贵了,国外有抗癌针一针一万多呢,主要成分就是甲壳质。
天狮甲壳质胶囊
天狮甲壳质胶囊的甲壳质脱乙酰度达到85%以上,纯度高,质量稳定,为现代人优良的保健食品,远销俄罗斯、南非、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大家的喜爱。 甲壳质是宇宙维一带正电荷动物性食用纤维,被誉为人体必须的“第六种生命要素”,它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抑制肿瘤:几丁聚糖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化淋巴细胞的功效,可以使体液PH值升高,从而创造了碱性环境,增强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提高杀伤癌细胞的功能。在抗肿瘤研究中,发现几丁聚糖对癌细胞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同时激活人体免疫机能,诱导胰脏淋巴T细胞产生,癌症的可怕在于它的可转移性,几丁聚糖在控制其转移性上经各国生物医学科学家的各种方法得到了证实,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几丁聚糖还有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附着的特性,能够封锁肿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有效防止癌组织向周围浸润。
强化肝脏机能:几丁聚糖能够抑制小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使其不能沉积在肝脏中以降低肝脏内不良胆固醇的存在。肝脏一旦感觉不适,往往已经严重受损,然而,几丁聚糖能发挥抑制血清胆固醇值上升的作用,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防治糖尿病: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人体处于碱性体质时,可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同时可调节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过高而引起体液酸化。几丁聚糖有较强的吸附性,在肠道内有一定的容积,能减少食物中糖类的吸收,降低并延缓血糖峰值,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经功能实验表明,甲壳质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几丁聚糖能够减少人体内对氯离子的吸收,在胃酸作用下形成正电荷的电阳离子基因与氯离子的结合,降低血糖中的氯离子浓度,使血管扩张作用增强,从而降低血压及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各种疾病。并使胆固醇不附着于血管壁上,防止动脉硬化。
吸着重金属,具有排泄作用:带有阳离子的甲壳质有吸着将重金属排除体外的作用,可减少体内重金属的积蓄,以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来维持健康。
改善消化机能:甲壳质可提高有益菌对抗有害菌的功能,促进胃肠内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胃肠道功能,使人体有效吸收营养。
降血脂作用:甲壳质可妨碍脂类的消化吸收,吸附胆固醇并将之排除体外,促进胆固醇的转化,防止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天狮甲克质胶囊在活化人体细胞,增强免疫力,减缓衰老,协调脏器,保肝解毒的功能等方面,必将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适用范围:
肿瘤、肝病、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外伤等疑难杂症人群及中老年保健。
注意事项:初期服用本品的一部分人,由于体质及病情不同,可能出现腹泻、嗜睡、乏力、恶心、排泄物有异味等变化,数日即可自行缓解或消失。除非反应较大,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可继续服用,会收到预期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物质,在得到补充后,生理功能的再调整;或是服用以后,机体排出各种有害物质时所引起的一种正常反应。如一旦超过耐受程度可适当减量或暂停使用,必要时应征询医生的意见。
㈡ 动物对人有什么好处
实践证明,动物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如下所示:
1.和人类一起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繁衍生息,共同进化。
2.让人类不至于孤独 ,通过和谐相处给地球带来蓬勃的生机。
3.提供一定的食物,比如我们平时用餐中吃到的鸡鱼肉蛋。
4.动物形象和行为的衬托,有力地确立了人类的高贵地位。
5.促进人类科技,使人类能根据它们的结构和习性不断创新。
(①超声波定位是蝙蝠的生存技能,人类为此仿制了给盲人使用的“探路仪”;②受许多动物爪子的启发发明了现代起重机的挂钩;③水母顺风耳朵的特殊构造,让人类设计出用于预防风暴的检测仪)
(2)甲壳动物对人类有哪些好处扩展阅读
动物的存在价值
1.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2.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
3.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㈢ 蟑螂对人类有哪些好处
蟑螂的作用
1、抗抗癌作用
国际有关资料表明,蟑螂体内的抗体对癌细胞有显着的生长抑制作用,被现代医学机构推广应用于各类肝病、癌症的治疗。
2、提高免疫作用
蟑螂对细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特异性免疫均有提高的作用,可激活非特异免疫功能细胞,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机体生理平蘅,延缓衰老。
3、消肿利水作用
美洲大蠊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儿童疳积、扁桃腺炎、身体包块、痈疮肿痛和蜈蚣、毒蛇咬伤等。
4、恢复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蟑螂对乙型肝炎、肺心病、肾衰竭、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糖尿病、甲亢、严重贫血、痛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原发性肝癌、肝腹水、肺癌腹水、心血管急病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5、消炎止痛作用
蟑螂可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提升免疫,散结消积。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地鳖是蟑螂的一种,也是最早被认识到可以作为药材的蟑螂。
蟑螂烘焙后可以作为生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见于古方。“蟑螂教授”李树楠通过研究,从“美洲大蠊”中提取了可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并使蟑螂的养殖成为一项产业,从而“一夜暴富”,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蟑螂真相大揭密:只有少数的种类是害虫
在大多数人眼里,令人烦恼的蟑螂恶贯满盈,但我们都误解了这一动物,其实,它们大多数都不是害虫,甚至在野外扮演者分解者的作用。只有大约50种是害虫。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蟑螂这一大家族,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蟑螂专家乔治·贝卡罗尼收集了在1862年-1971年出版的8个部分中的1224页有关蟑螂的介绍和信息,编入到了数据库中。
㈣ 穿山甲在生态中有着哪些重要贡献
穿山甲已经被我国列入了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保护动物的名单之中。他们生活在湿润的地区,深居地穴。它们的体型很小并且不具有攻击力,遇到危险就缩成一团。因为穿山甲每年只能怀一胎,每胎只能生一到两个幼崽,所以数量非常极少,加上盗猎者的肆意捕杀,导致它们濒危。穿山甲它们可以用长长的带有粘性唾液的舌头捕食在洞穴里的白蚁。一只成年的穿山甲最多可捕食500克白蚁,所以由此可见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贡献,可以帮助人类捕杀害虫。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㈤ 什么珍稀动物对人有好处
穿山甲
为常用中药,原名"鲮鲤甲",始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宋"图经本草"称为"穿山甲"。
[采制]
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沙于其身上或利用狗至陵墓的洞穴去找。穿山甲见到狗或被撒上泥沙,身体即刻蜷缩成球状,静止不动,此时极易捕捉。捕获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将甲壳放入石灰水中,烂去皮肉,以清水洗净,晒干。或捉到后即刻放入沸水中烫,甲片自行脱落,晒干亦可。
[炮制]
取漂净的山甲片,按大小分开。先将砂土置锅内炒热,倒入山甲片同炒至鼓起呈金黄色,取出,筛去砂土,趁热放入醋盆内搅拌,(每100斤用醋40斤)浸湿后捞出,晒干即成。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广西百色、宜山、田东、龙津、靖西、河池,云南思茅、普洱、永平、大姚,贵州榕江、印江、湄潭、锦屏、独山,广东海南岛、佛山、台山、平远,湖南邵阳、黔阳、常德,浙江景宁、龙金、青田,福建建阳、建瓯,台湾嘉义等;以广西、云南、贵州产量较大,销全国各地;此外四川、江西、湖北、安徽等地亦有出产。
[化学成份]
鳞片含大量的角蛋白,粗蛋白含量为85.35%,另含甾体皂甙元。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因生长部位不同,形状大小也不一致,一般呈三角形、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有纵的生长线纹,腹面底部近缘或有数条横皱纹。表面棕黑色或灰棕色,腹面色淡,较滑润。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臭微腥,味咸。
以片较小、色棕黑或棕黄、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效用]
[性味] 咸,微寒。
[功用] 活血通络,消肿排脓,下乳汁。
[临床应用]
1. 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穿山甲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故可用治上述诸种症候。用于血滞经闭,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同用;用治症瘕痞块,配伍三棱、莪术等药同用;用治风湿痹痛,可配合当归、川芎、羌活、防风等同用。
2. 用于乳汁不通。穿山甲有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可单味为末,黄酒送服。为增强下乳功效,多与王不留行配伍;若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稀少,可合益气补血的黄耆、当归等药同用。
3. 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穿山甲有消肿排脓的功效,能使痈肿未成脓者消,已化脓者速溃,在临床上常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等同用;如痈疽已溃者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瘰历痰核肿痛,可配夏枯草、牡蛎、贝母、玄参等同用,用取消肿通络散结之功。
【用量】 5g~10g。
【禁忌】痈疽已溃,气血虚者忌用。
【附注】
我国穿山甲的产量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尚须自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口。一般进口商品分为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呈灰黄色,又称为"铜甲片",品质较次,民间常制成搔痒器;小甲片呈褐色,又称为"铁甲片",品质较优。
【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鉴别】取本品粗粉约1g,加氯仿60ml,加热回流4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穿山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9:1) 的混合液,在80℃加热数分钟,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 5~9g,一般炮炙后用。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㈥ 习作,你知道什么鸟是益鸟,它对人们都有什么好处吗
益鸟分为多种的类型,可以简单的分为食鼠益鸟,食草益鸟,播种益鸟,食腐益鸟。益鸟主要有:黑枕绿啄木鸟、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蓝翅八色鸫,红角鸮、领角鸮、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红角鸮、领角鸮、雕鸮、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益鸟对人类的好处有哪些?大多数用益鸟如燕子等可以帮助捕捉农田里的害虫,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猫头鹰可以捕捉田里的老鼠昆虫,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大约能消灭1000只田鼠,这间接的保护了一吨多的粮食。一些益鸟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播种,对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像草原上的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被称作为食腐动物,但也被称作是草原上的清洁工,它们清理腐烂的尸体,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㈦ 甲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几方面
甲壳动物是人类的祖先的近亲
㈧ 急求甲壳动物学资料!!!
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其体表都有一层几丁质外壳,称为甲壳。甲壳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少数栖息在淡水中和陆地上。虾、蟹等甲壳动物有5对足,其中4对用来爬行和游泳,还有一对螯足用来御敌和捕食。
甲壳动物包括虾类、蟹类、钩虾、栉虾及鳃足亚纲、介形亚纲动物等。世界上的甲壳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2.6万种之多。虾、蟹等甲壳动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些甲壳还是鱼类等经济动物的饵料。在甲壳动物中,也有一些种类是有害的,如藤壶等。
在海洋里的节肢动物主要是甲壳动物(全世界有3万多种),如构成浮游动物主体的身体不大的桡足类、众所周知的美味对虾、行动奇特的螃蟹和令人讨厌的藤壶等。它们分布广泛,大小相差悬殊,小者仅有一粒米那么大,在解剖镜下才能看清,大者如巨螯蟹,两只巨螯展开来有3米多宽。它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水中游泳,有的海底爬行,有的附着在岩礁等上面营固着生活,有的穴居,还有的营寄生生活。
蟹类头胸甲发达,腹部退化,俗称“脐”,雄的尖脐,雌的团脐。有脚五对,第一对脚叫螯,用来捕食和御敌。横着爬行。种类很多,有河蟹、梭子蟹等。肉味鲜美。(题图:三疣梭子蟹)
体躯分节、具几丁质(甲壳质)外壳、头部有 5对附肢(前两对为触角)、以鳃或皮肤呼吸的海洋动物。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因多具坚硬如甲的外壳而得名。全世界共有 3万多种,绝大多数是海生种,如哲水蚤、水虱、藤壶、对虾、青蟹等。
研究简史 公元前 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其着作中记载了一些甲壳动物。1777年彭南特首先使用“甲壳动物”一词,作为节肢动物门的一纲。1806年,法国P.-A.拉特雷耶将甲壳动物分为切甲类(Entomostraca)和软甲类(Malacostraca)两个亚纲。1837年法国H.米尔恩-艾德华兹在《甲壳类自然历史》中,将剑尾类(Xiphosura)和三叶虫类(Trilobita)包括在甲壳类中。1883年博亚斯在甲壳纲下,设立鳃足类(Branchiopoda)、介形类(Ostra-coda)、桡足类(Copepoda)、蔓足类 (Cirripedia)和软甲类5个亚纲。这是现代甲壳动物分类的雏形,并一直沿用下来。1960年,T.沃特曼主编的《甲壳动物生理学》较全面地总结了6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60年代后,甲壳动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尤其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实验生态方面。随着许多新的现生种和化石种的发现,比较形态和生活史研究论文的大量发表,以及对甲壳动物起源、演化和分类系统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为甲壳动物的分类地位应该提高到总纲、亚门或门。T.E.鲍曼和L.G.艾贝尔1982年在《现代甲壳动物分类》中全面总结了近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案。D.E.布利斯为总主编的《甲壳动物生物学》是目前有代表性的专着,该书至1983年已出版8卷。
形态 甲壳动物体躯呈长筒形,或缩短为豆形或蟹形;一般分节明显,但部分体节常有愈合现象,寄生类型常失去分节和附肢。
体躯 由头、胸、腹部组成。头部一般较小,由6节构成;除第1节外;其余5节各有1对附肢(口前2对为触角,口后1对为大颚,2对为小颚)。头部和胸部体节常愈合,称为头胸部;头部后缘常有一片背甲,称为头胸甲。
低等甲壳动物(如鳃足类)的胸、腹部分界不明显,称为躯干部或胴部。高等甲壳动物(如软甲类)身体分节数目基本固定,胸部为8节,腹部为7节。
附肢 由三部分构成:柄部为原肢,末部双叉,分内肢和外肢。除软甲纲外,其余各纲动物的腹部都无附肢。
头部和胸部附肢不同程度特化。头部第1、2对附肢特化为触角,在游泳生活的种类中较发达;第3、4对特化为大颚和第一小颚,其形态变化很大,为咀嚼器官,一般只有原肢和内肢,后者变为触须;第 5对附肢特化为第二小颚,高等类群(十足目)其外肢发达,称为颚舟片,借其摆动能使水流进入鳃室。
躯干肢(口后附肢)的形状、数目及功能在不同类群中有很大变化。基本结构为双枝型,即在原肢上分出内肢和外肢,如虾类的腹肢。鳃足类的躯干肢为叶足型,呈叶片状,无内外肢之分。介形类中可少到 2对,鳃足类中可多到60对以上。软甲类的躯干肢已分化为胸肢(8对)和腹肢(6对);游泳生活种类的尾肢和尾节常形成宽的尾扇,游泳时保持平衡,借腹部的突然屈曲可使体躯迅速后退。
分类 甲壳动物长期以来被作为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应从纲提升为总纲,也有人认为应提至亚门或门,各家持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资料积累的不足,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案。 下面按鲍曼和艾贝尔(1982年)的分类系统列出主要类群。这个系统将甲壳动物分为6个纲,采纳了E.达布尔1956年的意见,将桡足类、鳃尾类、蔓足类和须虾类合并为颚足纲,与头虾纲、鳃足纲、桨足纲、介形纲、软甲纲并列为 6个纲。这个方案反映了甲壳动物分类研究的新进展。连同1983年G.A.博克斯歇尔和R.J.林肯发现的微虾纲,共为7个纲。
头虾纲(class Cephalocarida) 海生,有4属9种。
鳃足纲(class Branchiopoda) 躯干附肢呈叶片状。多为淡水种;海生种很少,如卤虫(Artemia salina)等。共约820种。
桨足纲(class Remipedia) 海生,仅1种。
微虾纲(class Tantulocarida) 海生,营寄生生活。有4种。
颚足纲(class Maxillopoda) 体形变化极大,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多具单眼。下分4个亚纲:①须虾亚纲(subclass Mystacocarida),海生,共9种。②蔓足亚纲(subclass Cirripedia),全为海产,极少数为半咸水种,如藤壶(Balanus)。共约1020种。③桡足亚纲(subclassCopepoda),主要为海生,占海洋浮游动物的大部分,如哲水蚤(Calanus)。少数淡水产。共约 8400种。④鳃尾亚纲 (subclass Branchiura),多为淡水种,少数海生。共有150种。
介形纲(class Ostracoda) 身体不分节,体外包有两枚介壳。有相当数量的种生活在海洋中,少数营浮游生活,如海萤(Cypridina),大多为底栖种;淡水种不少。共约5600种。
软甲纲(class Malacostraca) 高等大型甲壳动物,头胸甲有或无;躯干部有15~16节,除尾节外均具附肢;有成对的复眼(少数种退化)。下分3个亚纲:①叶虾亚纲(subclass Phyllocarida),头胸甲双瓣,介壳形,腹部7节,尾节具尾叉。全为海产,如叶虾(Nebalia bipes)。共约10种。②掠虾亚纲(subclass Hoplocarida),胸部附肢有颚足5对,步足3对。全为海生。共约 350种。③真软甲亚纲(subclass Eumalacostraca),下属种类甚多,是甲壳动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类。
生物学特性 繁殖发育 甲壳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但固着生活的(如蔓足类)、寄生的和少数自由生活的低等甲壳动物常为雌雄同体或具矮雄,以适应不能移动的生活方式。低等甲壳动物(鳃足类、枝角类、介形类)中,少数种能行孤雌生殖,以孤雌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适应变化较大的栖息环境。
某些端足类(如跳钩虾Orchestia),少数虾类(如长额虾属Pandalus中的某些种)有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现象,即在生活史上先发育为雄性(精巢先发育成熟)后转变为雌性(卵巢发育成熟)。
甲壳动物受精卵发育孵化后,大多数有明显的幼体变态。最基本的构造是无节幼体,桡足类、介形类、蔓足类、磷虾类、对虾类和部分鳃足类的种,都有无节幼体期。无节幼体经过不同次数的变态,才发育为与成体基本相似的幼后期。
生长和蜕皮 甲壳动物体外有几丁质外骨骼(许多种有很厚的石灰质外壳),所以必需经过蜕皮(壳),体长才能增长。蜕皮后,胃内积累的钙质用于充实新外壳。幼期的甲壳动物蜕皮频繁,年老变慢。
发声、发光和变色 有些甲壳动物能发出音响,如鼓虾,其大螯的不动指与可动指骤然合拢时,可发出响亮的爆音,用以御敌或招引异性。
部分甲壳动物能发光。有的具有构造复杂的发光器,如磷虾、樱虾等;有的只有简单的发光腺体,如海萤等(见海洋发光生物)。
绝大多数甲壳动物身上都有一定色彩的斑纹,能随栖居环境而改变颜色。这是由于动物体的真皮层中散布着不同的色素细胞(主要有红、蓝、黄、黑等色,也有绿色、褐色)。
生态类型 许多甲壳动物营浮游生活,是海洋浮游生物中占优势的类群。其中以桡足类、端足类、磷虾类和十足类的毛虾 (Acetes)、樱虾(Sergestes)、莹虾(Lucifer)等为常见。它们常大量密集,在表层和深层水体中都居优势。
大多数甲壳动物是底栖种。从潮间带到近万米的大洋深沟,栖息着不同的甲壳动物。在潮间带有大量成群的蟹类、寄居蟹类、等足类、端足类和固着的藤壶;在潮下带和陆架浅海底生活并占优势的,有多种虾蟹、虾蛄、钩虾、端足类、猛水蚤类、介形类等;在深海及大洋深沟底占优势的,则是涟虫类、异足类和部分端足类。有些种潜居海底泥沙内营穴居生活,如栖居热带红树林沼泽地的异形海蛄虾(Thalassina anomala),洞穴深度可达1米以上。
许多甲壳动物营寄生生活,如桡足类的鱼虱类(Ca-ligoida)、颚虱类 (Lernaeopodoidea)和蔓足类的根头类(Rhizocephala)等。还有营共栖或共生生活的。
许多陆栖种,如椰子蟹,虽然在陆上生活,但繁殖时需进入海水,其幼体阶段也要在海水中度过。
经济意义 许多甲壳动物可供食用。重要的是十足目的虾和蟹,虽然其产量在海洋渔业中所占比例不大(见海洋生物资源),但由于肉质鲜美,且富营养,故经济价值很高。尤其是对虾类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优质海产食品。边远海域及深海的甲壳动物资源,目前也受到世界的重视,尤其是南极的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有人认为有10~50亿吨储量,估计每年开发5000~7000万吨不会破坏资源。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温暖海域沿岸带对虾的人工养殖生产正在高度增长,不少国家(包括中国)的对虾养殖产量每年已超过 1万吨,预计不久即可超过捕捞生产的产量。
许多甲壳动物是海洋鱼类等的天然饵料,如海洋浮游甲壳类(桡足类、糠虾类、某些端足类及十足类等)是海洋上层鱼类的重要食物。底栖的小型甲壳动物则是海洋中下层鱼类和虾类的重要食物。它们的数量多少往往影响到经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到渔业的资源和生产。
许多甲壳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等足类的蛀木水虱和团水虱 (Sphaeroma),蔓足类的藤壶,体内有毒的熟若蟹(Zozymus)等。
㈨ 鸟类对人类有哪些好处
鸟类对人类的好处概括为以下方面:
十、雌雄体重相差最大的鸟--大鸨
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大鸨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活动,善于奔跑,大它们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大草原的保护神。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
十一、最复杂鸟巢的筑造者--织布鸟
织布鸟属雀形目,织布鸟科,有70个不同的品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和亚洲,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
织布鸟是鸟类乃至动物中最优秀的纺织工。常常活动于草灌丛中,营群集生活,常结成数十以至数百上千只的大群。非洲织布鸟的巢,也是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十二、每窝产卵最多的鸟--灰山鹑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灰褐色鹑。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从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向东经欧洲中部、东部到亚洲中部、伊朗北部等地。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嫩叶、芽、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灰山鹑营巢于富有灌丛和蒿草的平原沟谷、溪流、干草地,草原幼林和山区疏林、树丛地区。雄鸟和雌鸟往往共同营巢。巢的结构甚为简单,主要是在松软的地上凹处刨一个浅坑,垫以干草、苔藓和羽毛等即成。每窝产卵10—20枚,最多达26枚。为单窝产卵最多的鸟类。
十三、飞行体重最大的鸟--灰颈鹭鸨
灰颈鹭鸨又名柯利鸟,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栖息于草原等环境中,成小群活动,以植物的老树皮,树枝等为食。
灰颈鹭鸨为少数能够吃下老树皮和枯枝败叶的鸟类,它的胃十分强壮,里面可以容纳4~4.5公斤草料,灰颈鹭鸨胃中的草料从被胃液泡软到发酵完成通常需要25~27天,然后还需要10~15天的营养吸收过程后才会将消化完的草料排出体外。
十四、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
婆罗洲隼属于鸟纲,隼形目,隼科,体长15厘米,体重约35克,仅比麻雀稍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
婆罗洲隼为肉食猛禽。体形矫健,飞行迅捷;翅稍长而狭尖,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为农林业的益鸟,在抑制害鼠、害虫方面起重要作用。
十五、羽毛最长的林鸟--天堂大丽鹃
天堂大丽鹃一般指格查尔鸟,号称南美洲的“极乐鸟”,是危地马拉的国鸟。格查尔鸟又称彩咬鹃、凤尾绿咬鹃、长尾冠咬鹃。雄鸟拖着一米多长中黑边白的尾羽,形态奇特。
天堂大丽鹃亮绿的尾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物品。在古代玛雅和阿芝台克文明中,只有国王和高级祭司才佩戴有这种翡翠般的尾羽。天堂大丽鹃的尾羽最长可超过1米,是林鸟中尾羽最长的鸟。
十六、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
又名白眉企鹅、金图企鹅,体形较大,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因其模样憨态有趣,有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鹅”。栖息于南极半岛和南大洋中的岛屿上。生活在较南地区的巴布亚企鹅以吃磷虾为主,生活在较北的则较多以鱼类为食。
巴布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也是游水最快的鸟。在水中,海狮、海豹和杀人鲸均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在陆上,成年的巴布亚企鹅并不会受到威胁,但其他鸟类会偷食它们的蛋和幼企鹅。
十七、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
大秃鹫是大型猛禽,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我国多省份都有分布。新疆西部、青海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内蒙西部、四川北部繁殖,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大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偶尔也沿山地低空飞行,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有时也袭击家畜。在猛禽中,大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它会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滑翔数小时不拍翅膀,为振翅频率最慢的鸟。
十八、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是苇塘及沼泽地区内常见的食虫鸟类,体色以褐为主,嘴细尖;体型纤长,性活跃,在草茎间穿飞及跳跃寻捕昆虫。苇莺的种属甚至连最有经验的赏鸟人也难用肉眼识别。区别不同种属的苇莺及莺科鸟类的最佳方法是它们的鸣声。这或许也是它们彼此识别同族的主要方法。苇
莺栖居在欧亚大陆的沼地芦苇中。在中国台湾的淡水河和高雄,也常发现它们的踪迹。
中国最常见的种类为大苇莺是莺类中体型最大的。混淆视听,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此鸟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鸟,能模仿60多种动物叫声。
十九、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
尖尾雨燕别称:观音燕、燕子、拙燕。主要分布在英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某些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多数冬季往南迁徙,但部分鸟留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尖尾雨燕以食鱼为生,但它“人为挑食”,绝不吃浅海鱼!尖尾雨燕有一对剪刀尾。这可以为它避开空气所带来的阻力,它的头圆圆的,活像一个乒乓球。身子长长的,在空中飞行时,像一支箭一样快。它的速度可达180km/小时,为飞行速度最快的鸟。
二十、巢穴最大的鸟--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又称为美洲雕、白头鹰、秃头雕、秃头鹰、美洲雕、秃鹰 。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种。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立法,选定白头海雕为美国国鸟。
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树枝,里面也铺垫一些鸟羽和兽毛。白头海雕和其他鹰类一样,也喜欢利用旧巢,并且在繁殖期间不断地进行修补,使巢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直径可达2.8米,厚可达6米,重量可达2000千克。为鸟类当中最大的巢穴。
㈩ 有人说:“甲壳动物是水中的昆虫,而昆虫是飞翔的甲壳动物。”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不是完全有道理的,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
他们都是节肢动物门,进化上昆虫纲比甲壳纲高级,因为是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相似性都是身体分节,有外骨骼,有口器,有形态相近成对的足,幼虫和成虫差异巨大,变态发育,色盲,足部有感知声音和震动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