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实验中关注实验动物福利
如何关注实验动物在实验中的动物福利:
1、在实验之前做好实验设计,确定是否一定要用实验动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物理、化学等非生命方法来替代动物进行实验,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如在生物制品的检定中,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或细胞实验替代实验小鼠进行安全性实验;剑尾鱼水生实验动物化研究等。若确需用动物进行实验时,应尽可能通过优选实验方案以减少所用实验动物的数量,如通过预实验缩小实验组数、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来减少各组的动物只数等。再通过改良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操作方法等来优化动物实验,减少对动物的侵扰。
2、在实验过程中的动物饲养环节中,要保证设施环境的稳定。根据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的生理、生态和生活习性,给予必要的生活空间,特别是笼具的大小应符合规定,以免空间过小而造成动物的压迫感。保持温、温度的恒定,给予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换气和尽可能低的噪音等。
3、根据各种实验动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给予营养充分、味道可口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使动物不受饥渴。
4、在动物的抓取、固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动作温和,不得粗暴对待动物,更不许虐待动物。在需要动手术时,事先要给于镇静剂或麻醉剂,并正确用量,以减轻对动物的刺激和痛苦。
5、对于实验后动物的处理大、小鼠等小型动物先进行脱日,中、大型动物则先进行麻醉过量等安死术,以尽量减少死亡造成的对动物的痛苦,然后将其送至焚尸炉烧毁,不得随意乱放。对于灵长类动物可放回大自然。
㈡ 动物福利的简介
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
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
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尤其强调了农场动物的福利,指出农场动物是供人吃的,但在成为食品之前,它们在饲养和运输过程中,或者因卫生原因遭到宰杀时,其福利都不容忽视。
但必须注意,以上所谓国际公认标准,只不过是国际宠物保护主义者们的标准而已,并没有被政府认可。
应注意的是,“国际公认标准”并非“国际宠物保护主义者”自己的标准,关于“国际公认标准”的叙述,来自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的动物分类政策;该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包括350个成员协会,50余年历史,总部设在伦敦,在世界上76个国家开展活动,是被联合国认可的国际组织,并在联合国和欧洲议会设有代表,WSPA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其帮助推动了包括欧盟在内的动物福利立法工作。
“六类动物”的表述出现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世界动物福利宣言》中,在主要原则部分第4条:要深入发展和制定动物福利的适当原则,诸如规范和管理农场动物、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野生动物和娱乐动物的动物福利原则。
原文如下:
The principles of the declaration are: The welfare of animals shall be a common objective for all states The standards of animal welfare attained by each state shall be promoted, recognized and observed by improved measures,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ll appropriate steps shall be taken by states to prevent cruelty to animals and to rece their suffering Appropriate standards on the welfare of animals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elaborated, such as those govern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farm animals, companion animals, animal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raught animals,wildlife animals and animals in recreation.
㈢ 实验动物福利条款有哪些
①实验不合法认定即任何一种动物实验都将被认为是不合乎道德。除非实验者能够证明该实验的合理性实验者要承担举证的责任。
②除非该实验的好处非常明显否则该实验即不合理
③应尽量提高被用语实验的动物的“福利”。减少动物所遭受的不必要的痛苦
④活体解剖时必须给动物注射麻药。
⑤应尽量减少用于实验的动物数量。
⑥应尽量寻求动物实验的替代品。口’但更为科学和可操作性的行为原则是已经被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原则该原则已被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福利立法普遍采纳对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原则具体是指替代
望采纳
㈣ 动物福利的3R理论——关于实验动物的福利
1954年,创建于1926年的动物福利大学联合会(UFAW)的C.休姆教授制定了一项有关动物试验人道主义技术的科学研究计划。1959年出版的《人道主义试验技术原理》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3R理论。3R是就是Re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的简称。当前在西方国家受动物保护运动的影响,在实验动物行业内,兴起了“三R”运动,即实验动物的减少、替代和优化。
“减少”就是利用体外方法或其他非生物学方法减少活体动物使用的数量。比如生物研究领域制备单克隆抗体,就要把一种细胞打到小鼠腹腔里,过一段时间,让小鼠产生腹水。这时候把腹水抽出来,腹水中就有单克隆抗体,如此反复。现在人们已研制出了一种体外方法,减少了小鼠的使用量。
“替代”就是用体外方法或没有感觉的生物学材料替代活体动物。前者是用非生命的体外实验代替活体实验,细胞芯片就是其中的一种。后者是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比如用鱼来替代灵长类动物。
“优化”就是必须用动物做实验时,给动物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比如在利用动物制备抗体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一种福氏佐剂,但它对动物的刺激性很强,容易造成局部组织肿胀、脓肿、坏死。为此荷兰科学家提出了5种替代物对实验进行优化。
“三R”运动最终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逐步减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截稿的准确性、可靠性也不断提高。“三R”运动反映了实验动物科学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国际总趋势。
1989年欧洲通过了使3R更为具体化的动物保护法。1993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15个国家参加的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CVAM)。在它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如果在1998年1月1日以后,用于化妆品或化妆品成分检测的动物试验,其替代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话,将会禁止再用动物试验,相关产品不得在欧洲出售。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这就意味着我国化妆产品暂时进入不了欧洲市场。
㈤ 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
国际公认,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1822年,被称为“人道的迪克”的理乍得•马丁提出“反对虐待以及不恰当地对待牛的行为”的法案在英国国会获得通过。两年后,在伦敦一家咖啡屋里,牧师亚瑟•布鲁姆召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反虐待动物协会”( PSPCA)。协会里的专职监察员领取很少的薪水,却工作得非常认真,他们不停地向公众宣传动物福利知识,向学校提供教材,对虐待动物的人提起公诉。1840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给协会冠以“皇家”头衔。
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高级讲师纳塔丽•沃伦博士介绍:英国最早的动物福利法案,也是把动物仅仅看作是财产,而没考虑动物本身应该享有的“权利”。1776年,一个叫劳伦斯的人从法律角度提出:没有人因为残忍地虐待动物而受过处罚,他唯一的罪行是侵犯了另一个人的财产。1800年,英国第一个确保动物免受虐待的立法《牛饵法案》被通过。英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是1911年通过的,目前英国正在修改这部法律。除了1911年通过的动物保护法之外,英国还陆续出台了很多专项法律,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狗的繁殖法案、家畜运输法案等。这些法律在保证动物不受虐待方面规定得非常细致,鼓励养动物的人以最好的措施对待动物,对于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别人可以用这些标准起诉你。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0多个,如1869年的鸟类保护法、1911年的动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及乡村法、宠物法、斗鸡法、动物麻醉保护法、动物遗弃法案、动物寄宿法案、兽医法……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不断修订。法律不仅对残忍地虐待动物的人判处刑罚,也不允许主人未尽到责任而造成动物额外的痛苦——构成“允许残忍”,也要被判监禁。甚至对饲养以供食用的动物,法律还规定要由专职人员实行“无痛感的”宰杀。
在国内法之外,还有一些国际性动物保护公约,这些公约对各缔约国也有相当大的约束作用。比如1976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后者规定“各缔约国应保证屠房的建造设计和设备及其操作符合本公约的规定,使动物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缔约各国的法规必须与国际公约相配。这也对欧洲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有相当大的促进。一般来说,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注重动物福利立法,并能够因时代变化在法律上作相应的调整。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香港地区的动物福利立法起步较早。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香港就有了法律公告禁止残酷虐待动物,并有针对动物和禽鸟的公共卫生规例。随后,又公布动物饲养规例、猫狗条例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直到1999年,港府还颁布了新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法律公告,增加修订条款。这些成文法规形成完整的管理之网。台湾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法律,具有全新的视野和明晰完善的规定,值得借鉴。
而中国大陆的相关条例包括: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公园条例》(在公园中惊吓、殴打、伤害动物要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所谓动物福利,即人类应该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要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动物应享有下列五大自由: 1、 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 2、 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3、 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 4、 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 5、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说白了,“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有一个宽松的生活和生存环境,饮食正常,无疾病,无心理紧张压抑,不受痛苦伤害等等。有资料表明,如果动物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生长在紧张压抑的心理下,或者在痛苦和恐怖中被宰杀,这样的肉,对于食用者同样不利。所以,“动物福利”,也是人类的福利。 在这方面,欧洲走在了前面。据2003年1月29日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欧盟颁布命令,要求农民必须在猪圈中给小猪“始终”提供“足够的东西以保证小猪能够玩耍或游戏,比如麦秸、干草、木头、锯末、蘑菇混合肥料或者这些东西的混合体等。”英国政府据此宣布,给英国的农民90天的时间准备好这些东西,否则,将被施以1000英镑的罚款,重则将要被监禁3个月。 泰晤士报在报道这一重大消息时,使用了“玩具”的概念。但欧盟委员会的发言人贝亚特.格明德尔随即举行记者招待会称,“我再最最清楚地重申一遍,我们的法令根本不是说什么玩具”。 除此之外,欧盟规定,从2004年开始,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是“自由放养的母鸡所生”,还是“笼养的母鸡所生”。目前欧盟通用的每格 450平方厘米的鸡笼到2013年也要被更大的鸡笼替换。在欧洲,动物们所享有的“福利”并不仅限于此。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7月16日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建议,对长途贩运活畜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欧盟的现行规定是动物的不间断运输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8小时,并必须保证动物有1小时的休息时间。而欧盟委员会的新建议则将不间断运输时间缩短为9小时,而将动物的休息时间大幅延长至12小时。新建议还禁止运输时捆绑动物,禁止运输即将生产的动物和新出生的幼畜等。 欧洲动物享有“福利”的年头并不短。早在1974年,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便制订了宰杀动物的法规,要求在宰杀活猪、活羊和活牛之前,先用电棒将其击晕,让动物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走向“生命终点”。 欧盟不仅有专门保护动物福利的法令法规,还专门设有负责动物福利的部门,欧盟更活跃着一个会员众多且资金充裕的欧洲动物福利协会,为动物争取权益。这些动物福利活动组织声称,人有“人权”,动物也有“动物权”,动物活着时要舒适,死亡时也要免于痛苦。 近年来,美国的“人道对待动物协会”也在动物福利保护问题上,频频向各种企业发威。“人道对待动物协会”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动物保护组织,在美国本土拥有75万会员,在英国也有4万人入会。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保护动物权利的运动,如禁止滥猎,拒绝皮衣,呼吁学校停卖牛奶等。近年来,协会又将矛头对准了快餐行业的“领头羊”们,控告他们虐待动物,缺乏人道,结果取得了辉煌战绩,麦当劳、汉堡王、温迪都先后在协会面前落败。
我的人生目标是动物福利,现在提倡人权,我觉得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我觉得这样残忍地对待动物反映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弊端。让我们一起为之奋斗!!!
善待动物,保护他的利益!!
动物福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 它是动物生产高度集约化及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通过福利产生的根源, 畜禽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问题, 及研究福利的目的和对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动物福利研究的必要性。随着人类逐渐关注动物福利, 不少国家开始提倡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为它们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动物福利既涉及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政治、围际贸易,还有社会自身的发展等,需要多领域的专家来共同探讨。重视生产中的动物福利,善待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爱心的体现,也与我们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因为现在有太多残酷虐杀动物事件,为了保护动物,出现了动物福利这个名词.
动物福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 它是动物生产高度集约化及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通过福利产生的根源, 畜禽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问题, 及研究福利的目的和对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动物福利研究的必要性。随着人类逐渐关注动物福利, 不少国家开始提倡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为它们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动物福利既涉及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政治、围际贸易,还有社会自身的发展等,需要多领域的专家来共同探讨。重视生产中的动物福利,善待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爱心的体现,也与我们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㈥ 克隆猴看实验动物福利对动物而言有什么影响
自克隆羊“多利”诞生后,哺乳类动物克隆领域相继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但灵长类动物克隆研究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灵长类动物克隆过程需要将受体卵细胞核取出,注入异体体细胞核,而灵长类动物细胞核较之其他动物更加精细,更容易受到损伤;二是灵长类动物卵细胞在重新“注核”后,更难启动细胞的重编程程序。这是灵长类动物在克隆过程中的另一大难关。据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介绍,此次克隆猴成功,正是凭借中国科研人员对细胞“去核”“注核”技术不懈完善,以及对细胞重编程的有效控制。
蒲慕明院士认为,克隆猴最重要的科学价值就在于能大大促进人类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灵长类动物有别于哺乳类动物如羊、牛等,它们的基因与人类较为接近,因而灵长类动物克隆对人类疾病治疗有直接帮助。此前,克隆猪的成功推动了异体器官移植(如将猪的心脏移植到人身上)的探索和研究,但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药物研发,极需要有一种模拟人类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现代药物分析中,药物在临床实验之前都会通过动物模型检测药物的代谢和效果。虽然动物模型最常用的是小鼠,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小鼠和人差异较大,所以研究机构多用猕猴作为最接近人的动物模型来进行药物筛选。每年约有7—8万只猕猴被用于药物检测,这不仅费用昂贵,又在伦理上备受争议,因此现在很多医药公司选择用狗、猪等动物代替猕猴,这种方法只对某些疾病研究有效,对脑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则没有太大的帮助。20多年来,针对人类脑疾病的药物,不是效果不明显就是副作用很大。现在,有了克隆猴技术,就能产生一批基因背景趋同的“疾病模型猴”,最大限度控制个体差异等变量,使得药物试验能使用少量动物得到更精确的结论,这将极大推动相关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
(从左至右依次为蒲慕明院士,孙强研究员,刘真博士)
此外,从长远看,克隆猴技术对脑连接图谱绘制工程有着巨大的科学意义。蒲慕明院士介绍,脑连接图谱(即大脑结构里所有连接的结构)绘制是一个备受世界瞩目的工程。在二十世纪末的十年计划中,人类基因组希望把人类DNA中的顺序全部描绘出来。由于每个人的基因都存在变异、差异,所以在测序时都需要使用两男两女的白细胞,使所得基因序列结果可以统一。除了上述的“疾病模型猴”需要统一的猴品系外,脑连接图谱绘制时还需要有基因背景一样的“工具克隆猴”,它能实现标记某一类神经细胞,追踪其神经连接,也能最大程度排除基因差异造成的大脑结构性状不一,提高图谱绘制实验的精确度。相信在克隆猴技术的助推下,全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的全貌能早日揭开。
二、克隆猴技术在科学伦理领域作出中国贡献
目前世界广为接受的“动物福利”基本要素包括“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及表达天性的自由。然而在实验动物身上,人类很难同时兑现“五大自由”,其“福利”的损害在研究中往往难以避免。在动物痛苦与科研需求之间,目前广获认同的平衡点是“3R原则”,即减少(Re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减少”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实验中所用动物的数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和实验的精确度;“优化”就是减少动物的精神紧张和痛苦,比如采用麻醉或其他适当的实验方法;“替代”就是不再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而是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脑模拟来替代。“3R原则”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被许多国家列入了保护动物的法律及修正案中。
由于克隆猴技术能够帮助建立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们担心随着克隆猴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在操作过程中会引发一些伦理问题。针对公众的担忧和议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主任结合其团队对克隆猴的培育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不同于实验小鼠经过20代以上的近亲繁殖,能实现较小的基因差异,之前用以实验的野生猕猴遗传背景不同,无法通过近亲繁殖来减少个体基因差异,必须有大量样本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数据。所以如果使用克隆猴做实验,不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其他基因背景造成的误差,更能大量减少猕猴使用的数量,这完全符合“3R原则”要求,也是克隆猴技术重要的伦理意义所在。其次,就克隆猴项目本身而言,这项研究已经通过了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内、外部专家和社会人士组成的生命科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再次,在动物管理上,克隆猴研究团队严格遵循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国际实验动物饲养评估认证协会)认证(AAALAC)的要求。例如,由于动物取卵手术需要符合月经周期,如果为方便观察猴的月经,把猴子饲养在空间狭窄的单笼里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不符合“动物福利”,会造成实验猴精神的压抑,身体健康状况也会下降。所以在建设研究平台时,就将猴子以10-12只为群组饲养在22—28平米的房间内,房间南向有落地窗,既注重室内采光,又注意防止实验猴遭受暴晒。由于猴子比较灵活,一开始在配合兽医进行月经周期检查和注射给药方面比较困难,但经过训练后,猴子和兽医逐渐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会主动配合处置。此外,在实验手术中一般采取创面较小的腹腔镜手术,麻醉、手术后动物恢复较快。虽然以上措施给科研人员带来成倍的工作量,但中国克隆猴研究团队在对待实验动物时恪守人道主义精神,运用了多种方式来实现实验伦理,所有的举措都满足科学伦理的要求。正是由于研究团队对科研的严谨细致,对生命的热爱尊重,才使得克隆猴体现的伦理意义能够进一步推动克隆猴的技术进步,并为世界相关领域研究作出表率。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三、克隆猴技术与克隆人并无直接关联
自我国克隆猴研究成果公布后,很多报道都提到克隆猴作为人类近亲的科研意义,更有网友直呼“克隆人时代已经来临”。针对网络上盛传“克隆猴、克隆动物是克隆人的‘垫脚石’”的观点,蒲慕明院士和孙强主任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蒲慕明院士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说明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人类虽然也属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但科研团队并不会考虑进行克隆人领域的研究,相关的伦理规范也不会允许克隆人计划。针对公众对克隆人研究的高度关切,蒲慕明院士一再强调,克隆猴研究的初衷是掌握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使用体细胞在动物体外进行基因编辑,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研制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疾病模型猴”来进行医疗手段的研发。所以克隆猴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人类健康服务,而不是为克隆人计划作铺垫。
针对网友的相关言论,孙强主任表示公众的忧虑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克隆猴与克隆人并没有直接联系。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克隆猴的目的是提升实验动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最终希望用它们做模型解决人类疾病问题。公众的误解可能来自于猴与人在进化上的紧密联系,但是相近的概念并不是等同。第二,从科学角度讲,两者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物种,克隆猴跟克隆人技术是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第三,科学家都会遵循伦理的约束。科学和伦理相辅相成,科学会加深人们对伦理概念的认识,伦理也能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两者平衡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使人类世界在科学和伦理的共同帮助下,变得更加美好。
四、中国应在世界科学伦理领域主动争取更多话语权
多年来,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伦理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国家主导,我国学者对生物伦理的研究大都以西方国家的研究为基础,如今我国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上取得重大创新,将对提升中国在克隆领域的伦理话语权产生有利影响。
孙强主任表示,当前中国活跃在实验动物领域的一线科学家们在科学伦理方面发声较少,导致中国在国际科学伦理领域话语权有所缺失。作为中国科研人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科学伦理的讨论,向外界发出中国科学伦理的声音。而且,中国也需要有一定声望的科学家或有影响力的协会组织牵头,搭建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国际平台。同时,中国科学家也应该通过媒体等渠道,主动与公众进行对话交流,使我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科学研究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蒲慕明院士强调,动物保护的伦理标准,全世界科学家是有共识的,神经所是完全遵守的。但是前沿科学领域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全世界科学家并未形成共识,中国科学家应更加主动参与前沿科学领域国际伦理规则的制定,积极探索在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背景下寻求新的伦理标准共识。比如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制定上,对于“Privacy”和“Identity”的理解和定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异。此外,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伦理标准强加给其他国家的现象并不鲜见。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曾指出,科学精神的精髓包含“求真、唯实、奉献”,在这一点上,中外科学界是一致的。未来,围绕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科学家应当在前沿科学的伦理领域、在凝聚人类的共同价值上为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㈦ 动物福利的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动物福利的“3R原则”。
Replacement(代替):倡导应用无知觉材料替代有知觉动物的方法。包括:低级动物代替高级动物、小动物代替大动物;用组织学实验代替整体动物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替代动物实验;人工合成材料替代动物实验;利用数学及计算机模拟动物各种生理反应替代动物实验;用物理、化学和信息技术方法代替实验动物的使用等
Rection(减少):指在保证获取一定数量与精确度的信息前提下,通过选择优质量动物、改进实验设计、规范操作程序等,达到动物使用数量的最少化。
Refinement(优化):使用动物时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优化饲养方式和实验步骤,在动物正常状态下取得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实验同时,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㈧ 考林斯特实验动物的五大自由
生理环境卫生心理行为福利。
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生理福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环境福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卫生福利,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心理福利,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行为福利。
㈨ 国际上公认的农场动物福利的要素
农场动物福利,就是让农场动物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生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农场动物福利的定义是1965年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提出的五大自由:
不受饥渴的自由。
生活舒适的自由。
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不受恐惧和忧虑紧张的自由。
表达天性的自由。
除了满足动物最基本的生理、卫生、行为和心理需求以外,动物福利另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情绪体验,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证明,动物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被对待的方式。
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猪会更加开心乐观,而在狭窄拥挤的空间里,猪的表现更为烦躁悲观。因此,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认为第六个自由同样值得重视:体验积极情绪的自由。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尤其强调了农场动物的福利,指出农场动物是供人吃的,但在成为食品之前,它们在饲养和运输过程中,或者因卫生原因遭到宰杀时,其福利都不容忽视。
㈩ 如何理解动物福利
近年“动物福利”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人类与动物应当是平等的吗?人类应该满足动物们维持基本生命和健康的需求吗?在人类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该以法律约束自己,不给动物带来痛苦?对虐待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人,该不该用法律给予处罚?这些问题在180多年前的英国已明确地写进法律,在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已制定了明确的法律,切实保障动物免受不必要的伤害。现在,“动物福利”成为中国法制化建设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新问题。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所保护的范围过于狭隘,而且原则性条款多,可操作性欠缺。 人类发展史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当我们以极不文明的方式对待与我们一样具有悲喜感受的动物时,文明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有人用活生生的牛来喂食铁笼中的猛虎,这种血腥的捕食场面并非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法则,这样的喂养方式也是不可取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于保护动物理解的程度高于成人,孩子更容易接受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一旦随意虐待动物的不良观念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要重新唤起他的爱心,改变暴力对他的影响是很困难的。美国犯罪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虐待动物与成人后犯罪这二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 动物福利同时也关系到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多。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而影响肉食品的出口。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不久前欧盟销毁的我国进口的肉食品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来自不久前结束的“国际动物福利与立法”国际研讨会的消息称,关于实验动物和动物贸易的福利问题的条文即将被写进相关国际法规中。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国际上普遍承认动物有五大自由: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世界第一大养殖食用动物———猪,更享有规定得非常详细的福利待遇,例如:小猪从出生开始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的泥土的权利。另外,猪在运输途中运输者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要按时喂食和供水,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甚至在猪被宰杀之前,还规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完全清洗;必须隔离屠宰,不被其他猪看到;杀猪要快,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等等。 德国对屠宰动物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卖鱼者不能把活鱼直接卖给顾客,顾客选好鱼后由商户把鱼放进柜台上的电箱里快速杀死后才能出售,这一方面考虑到有的顾客不敢自己杀鱼,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虐杀的情况出现。而美国《动物福利法案》更是对人应该给动物一个什么样的正常生存环境从方方面面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美国动物权益组织还要求全球快餐连锁公司以“仁慈”的方式对待动物,并保护动物应有的权益,否则将号召人们拒购这些公司的食品。面对强大的压力,许多餐饮业巨头都不得不放下架子听取意见,如麦当劳公司就曾给全世界为其每年供应15亿只鸡蛋的农场主们写信,要求其改善母鸡的生存环境,并禁止采取“去喙”(即切除母鸡的嘴)和给母鸡节食的方法提高产蛋量。 我国现行中学生物课本写道:“取一只活青蛙,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每个同学都在实验课上,拿着刀子把一只只青蛙或小兔子活生生地开胸剖肚,看它们五脏的位置,看它们神经的跳动、血怎样流动、肌肉怎样颤抖等等。有专家建议修改甚至取消这种让学生学习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怎样痛楚万状地死在自己手里的课程。这不是说不能用动物进行必要的实验,而是反对现实中大量重复的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某些残酷的动物实验对培养美好心灵并无益处。 去年曾有报纸报道说,某地一个男青年仅仅出于好奇,就将自己的宠物猫放进微波炉里转了几圈,造成小猫身上多处严重烧伤。当小猫被送到医院抢救时,连医生都对这种残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愤怒。人们斥责这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却没有人深究那个男青年为什么会这么做。一个对自己的宠物都如此残忍的人,会对周围的人采取什么态度呢?当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鼓励着亲手将小兔子活活肢解,当电视电影的战争场面中一次次地将马儿从山上抛下活活摔死或炸得血肉横飞,当厨师当着大家的面将木棒一下下砸到活蹦乱跳的鱼头上,我们是否心有不忍呢?令人痛惜的是,众多的消费者其实就是残害动物的最后一环,而所有的环节加在一起,就造就了“给小猫用微波炉加热”的变态心理。 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动物福利”理念建立的前提,是认为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惧、有情感需求。所谓动物福利,不是说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尽量减轻它们的痛苦,在做实验时减少它们无谓的牺牲。 动物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以自己的生命贡献于人类生活,它们至少也应该享受生命的一般乐趣,而不应该在被虐待中走完一生。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现在我们正全力以赴准备绿色奥运,保护动物、善待生命不仅是所有善良人的愿望,也是社会走向稳定和文明的重要因素,更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可喜的是,为了树立给动物以福利的良好形象,上海动物园正在进行一项繁琐然而意义深远的工作:逐一将“肉可食”、“毛皮可利用”之类的字眼从动物说明牌中剔除,借此希望参观者看待动物的眼光柔和起来,而不像过去,看着它们就像看一种食品或者药物一样。 潜在的贸易壁垒 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我国肉制品、中药等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将会遭遇巨大障碍。 例如,用传统方法宰杀的畜牧动物就已经开始碰上一些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国外在宰杀畜牧动物时,一般都是一头动物进入屠宰房后,在一个单独的空间用高压电快速击中动物的致命部位,使动物在很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再进行宰杀。而我们现在的屠宰流程是让动物排着队走进宰杀场,动物能够听到自己的同伴怎样惨叫,能够看到它们怎样流血、怎样被分割。目前国内很多野蛮的宰杀方法,不仅对动物非常残忍,对食用者也是很有害的。因为动物处于突然的恐怖和痛苦状态时,肾上腺激素会大量分泌,从而形成毒素,而这些毒素对食用者是非常有害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个畜牧大国,但是畜产品却很少达到出口标准,原因之一就与这种落后的屠宰方式有关。 再例如,我国某着名品牌的龟鳖丸广告中曾介绍该厂家采用先进技术,将野生龟鳖冷冻到零下192摄氏度,这样制成的药品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比直接食用龟鳖的效果要好。这种虐杀动物的生产方法在海外遭到强烈抗议,由此引起的市场萎缩成为龟鳖丸停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中药大国,我国还普遍存在动物入药的情况。有些入药的方法特别残忍,不仅要活的,还要用种种方法折磨动物才能体现出药用价值。其实科学发展到今天,很多的动物药用元素都可以找到替代品,而很多以残害动物为代价入药的东西并不是人所必需的,也并非急救用药。比如活熊取胆,按传统中医理论,熊的胆汁固然有明目等药用价值,但是仅仅为了这些就让成百上千活生生的熊常年关在铁笼里,定期遭受死去活来的折磨,是文明社会难以容忍的。现在更有人仅仅为了保健美容,就割去活海狗的生殖器,再把海狗扔回大海,任其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这些通过对动物的残害而生产出的商品,在我们自己看来尚且惨不忍睹,别的国家就更能理直气壮地以动物福利的名义将其封杀。在动物保护和人道主义温情的背后,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作用其实已经初露端倪。 需要冷静应对 作为经济正在腾飞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应该承认动物福利等一系列新问题有助于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方式,调整我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动物保护,又涉及到国际贸易,还与社会自身的发展有关。对动物制品不人道、不健康的需求会导致对动物的滥杀,引起物种危机,而过度限制动物制品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损害;在生产动物制品过程中缺乏人道,会碰到贸易壁垒、引起贸易纠纷,而忽视历史差距,一味迎合发达国家口味,则会大量增加我们的生产成本,加剧竞争的不平等;忽视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引导和培养,社会成员缺乏爱心,会导致更多、更深远的社会问题,而过分强调动物的感受和情感,又与我们的国情相矛盾。 这么一个复杂问题,需要环保、外经贸以及社会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如果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孤立地进行研究,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应该承认,动物福利问题的浮出水面,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而如何应对这个新问题,则是决定我们社会能否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发展史上,动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更多地是被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的。回顾历史,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无一不是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的阶段。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开始有能力和资本调整对资源的态度。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借助不公平的手段对资源进行了不公平的占有后,提前达到了发达阶段,并开始调整对资源占有的方式。然而,对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来说,社会并没有积累到足够的财富和能量,如果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必然会加大发展社会经济的成本,从而减慢发展的速度。 动物福利问题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来的壁垒作用,其实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系列贸易不公平待遇之一,也是现阶段国际竞争的一个表现。 作为经济正在腾飞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应该承认动物福利等一系列新问题有助于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方式,调整我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自主、有步骤地发展,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事情 曾在网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的《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因倡导保护“动物福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是昨天这条未出台的法规却突然从市法制办网站消失。记者从市法制办获悉,该“动物卫生条例”早已被专家否决,而且近期不会为“动物福利”立法。 这条法规已被否定 记者日前从市法制办网站看到,《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对动物福利的保护做出专门规定,并对动物的生活、运输、医疗、屠宰四方面福利做出详细规定,如不得虐待、伤害或遗弃动物,运输动物时要避免动物遭受惊吓、痛苦或伤害,动物被宰杀时要用人道方式进行,且不得让其他动物看到。此外,《条例》还禁止了以赌博和娱乐为目的的动物搏斗、对动物注水和泔水饲喂、高中以下学校进行使动物受伤或死亡的教学实验等。 正在媒体和市民纷纷议论的时候,昨日该网站上却不见了这条法规。市法制办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早些时候在提交给立法专家、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后,就已经被否决了。因为不少专家认为,给动物“福利”立法虽然很好,但毕竟太超前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具有操作性,很容易出现“违法”现象。 上网原因仍在调查 另外,国家已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应以该法作为上位法,出台相应的“动物防疫条例”。因此,原征求意见稿被否决后,根据上位法进行了大量修改,并改名为《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草案)》,并于4月26日起在“首都之窗”网站征求市民意见。 记者对两条例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草案)》没有了动物福利等内容。市法制办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至少5年内不会为“动物福利”立法。至于已被否决的《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为什么会出现在网上,他表示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众多民众表示赞赏 尽管“动物福利”这次没能写入北京地方法规,但许多人还是对此表示赞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尊重、善待动物的努力终将惠及到人类自身。从技术层面说,在动物的饲喂、卫生医疗、运输、屠宰等方面重视其福利,能更好地阻绝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人类受到动物疫病的危害;从人文层面说,尊重、善待动物,是人类自身素质提高的表现,人类意识到,享受福利不仅是人类的权利,也是动物的权利。而且,动物会对人类善意的举动做出反应,使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日趋和谐,和谐地共生在一个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