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保护动物有哪些
国家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滇金丝猴、华南虎、东北虎、野骆驼、白鳍豚、雪豹、野牛、扬子鳄、朱鹮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以分为兽纲、爬行纲、鸟纲等,兽纲中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黑熊、马鹿、藏原羊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 豹猫、华南兔、红腹松鼠、刺猬、中华竹鼠、竹鸡、环颈雉、小田鸡、鹌鹑、针尾鸭、蟾等。
保护动物
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
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
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
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2. 猫鼬生活习性是什么 它是属于几级保护动物
猫鼬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是专门以鸟类、家禽、鱼类、鼠类为主要食物的一种非常灵活的动物,它们专门生活在水塘和比较潮湿的地方。这种动物是我国的二级国家保护动物。
3. 国家保护动物有哪些
1、四川山鹧鸪,列入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分布区狭窄、数量非常稀少的种类,在数量最多的马边县数量尚不足1000只,在典型栖息的密度也仅有每公顷0.01只左右。
人类经济活动是四川山鹧鸪致危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过度地砍伐森林,已严重破坏了它的栖息环境。此外,人为捕杀是其数量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网络-国家保护动物
网络-四川山鹧鸪
网络-雉鹑
网络-黑头角雉
网络-红胸角雉
网络-灰腹角雉
4. 狐獴是什么动物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么主要分布在哪里它叫声是什么样的
狐獴是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居住在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雄性平均重约731克,雌性720克,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使它们的身长可达到25到35公分,尾长亦有17-25公分。特征狐獴的尾巴(并不如其它的獴类那样一丛)为长细并尖尖延伸到端点,在末端的端点都为黑色,在直立时狐獴会用尾巴支撑来保持平衡,它们的脸型也是尖尖延伸到棕色的鼻子,狐獴的眼睛周围 都有着黑色块,这些构造的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看清事物,甚至是直视太阳,这对狐獴帮助很大,因为空中的掠食者通常是在太阳之前飞行以避免被察觉。狐獴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着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的功能。狐獴有着有力、2公分长、弯曲的爪子,可用来挖洞猎食和调整它们的地底洞穴,它们在每只脚上有四根脚趾和长细的肢体。毛皮的颜色通常是浅黄棕色参杂着灰、古铜或微带银的棕色,它们有着短平行的条纹横过它们的背,这些条纹从尾巴的基部延伸到肩,且每只皆不同。狐獴的身体下部没有花样,但在腹部只有稀疏覆体的毛,并露出底下的黑色皮肤,当它们用后脚站立时,狐獴利用腹部这块这块黑色区域吸收太阳的热,这通常是它们在寒冷的沙漠夜晚之后晨间做得第一件事,以弄暖身体。狐獴主要是食虫性,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就如其它獴一样,狐獴发展出对许多毒的免疫,这使它们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跟有些蛇而不至于导致不适、中毒或死亡。它们体内没有储存脂肪,所以如果它们没有每天觅食就会饿死。繁殖狐獴在大约一年达到性成熟,平均每胎生三只,野生的狐獴一年可生到三胎。狐獴是反复生殖的动物(iteroparous),一年到头随时都可以繁殖,但大多在较暖的时候生产。报告指出它们没有求偶行为,雄兽会打到雌兽屈服为止,接着就开始交配,怀孕期持续约11周,幼兽浑身无毛的诞生在地洞里,幼兽的耳朵在十天左右打开,眼睛在十到十四天,它们在四十九到六十三天之间断奶,它们在三周大以前不会上到地上,之后跟保姆在一起在地洞附近约一周左右,直到它们加入成兽的觅食团。 通常领导族群的最高阶级配偶才有权繁殖,并会在正常情况下杀光所有非它们所生的幼兽以确保它们的后代有最好的生存机会。它们也会放逐或杀掉生下有冒犯它们幼兽的母兽。行为狐獴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大型的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只有在白天才离开。它们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住在可达到四十只的群落里,在同一团体中的个体会经常彼此理毛来强化社交的系绊。领导的配偶会经常的会在团体里的下属身上留下嗅迹记号以表达它们的权威,诸如这类的举动通常伴随着下属舔和梳理领导配偶,这些举动也通常在团体成员在离开一阵子后重聚实行,大多数的狐獴在同一团体的全是领导配偶的手足或子女。狐獴在它们的群落中表现出利它行为,一或多只狐獴在其它狐獴觅食或嬉 戏时,会站哨以警告它们靠近的危险。 当发现到掠食者狐獴哨兵会叫出警示其余成员就赶紧逃或躲进散布在它们地盘里的洞内,哨兵会是第一个从洞口出现来探掠食者动静持续叫着使其它成员保持在洞内,若是没有威胁了哨兵停止警告的叫声,其它的成员就安全的现身。 狐獴也会看护团体里所有的幼兽,未繁殖过的雌兽在领导的雌兽不在时会为幼兽哺乳。它们也会保护幼兽免于任何威胁,经常是连会威胁它们的性命也如此。在警告危险的警告发出,这些保姆会带幼兽到地下避难,并准备守护它们如果危险能尾随而至的话(如会钻洞的掠食者)。若是无法躲到地下保姆会聚拢幼兽,并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它们上面。目前已知狐獴会从事奇怪的社会活动,包括了那些看起来像摔交或赛跑的活动。发声狐獴的叫声近年来被注意到带有意义,对于不同的掠食者会有其特别的叫声。 这些叫声是如何演化出来的目前不明,它们是明显的例子意义并不仅只存在人类的语言,虽然没人会声称狐獴的叫声组成一种语言。 不只一组的野地研究者曾报告目击狐獴用真假嗓音变化地唱进行某种的歌唱仪式。
5. 猫鼬生活习性是什么 它是属于几级保护动物
猫鼬生活习性是狐獴是族群,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它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生活习性
族群
狐獴
狐獴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每个狐獴种群通常由2到50只狐獴组成,狐獴群体所构建的是一个母性社会,其内部统治者是雄性首领与雌性首领,其中雄性首领由雌性首领选出。在此之下其他狐獴都属于地位较次的狐獴,幼崽地位稍高,
但幼崽在长满3岁后必须离开家族,雄性幼崽将会成为其他族群的首领或组成新的族群,雌性在离开后还可能回到族群。在同一团体中的个体会经常彼此理毛来强化社交的系绊。
首领的配偶会经常的会在团体里的下属身上留下嗅迹记号以表达它们的权威,诸如这类的举动通常伴随着下属舔和梳理领导配偶,这些举动也通常发生在团体成员离开一阵子后的重聚,大多数的狐獴在同一团体的全是领导配偶的手足或子女。
狐獴也会看护团体里所有的幼兽,未繁殖过的雌兽在领导的雌兽不在时会为幼兽哺乳。它们也会保护幼兽免于任何威胁,经常是连会威胁它们的性命也如此。
在警告危险的警告发出,这些保姆会带幼兽到地下避难,并准备守护它们如果危险能尾随而至的话(如会钻洞的掠食者)。若是无法躲到地下保母会聚拢幼兽,并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他们上面。
狐獴的日常生活很丰富,有时会开展摔跤、赛跑类的活动,有时还会用真假嗓音变化来歌唱。为了保障狐獴家族的安全,当其他狐獴在觅食或嬉戏时,会有狐獴主动站出来,肩负起放哨的任务,而当危险来临时哨兵就会“鸣笛示警”,
让伙伴们躲进地下避难,有时面对地面冲突时,它们还会挺直腰板恐吓敌人或一拥而上,把敌人吓跑。当然,狐獴家族也确实不是好惹的,发起狂来,连眼镜蛇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5)能钻洞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狐獴(学名:Suricata suricatta),头尾长42-60厘米,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躯干修长笔直,四肢匀称,后足仅具4趾,趾间有蹼;尾长而圆,约为体长的2/3,上被小鳞片及稀疏的毛。背部毛色黑褐,杂以黄色毛尖,绒毛为深咖啡色;尾两色,上面棕黑色,尾基部和下部为淡黄色。
栖息于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分布量取决于土壤类型,以热带坚硬的土壤为乐土,主要分布于陆地生物群落的沙漠或沙丘。
它们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住在可达到四十只的群落里,擅长挖洞,夜晚休息白天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繁殖无严格的季节性。孕期为130天左右,每胎产仔6-8只,一年可产两次。主要分布于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
参考资料:网络_猫鼬
6. 啄木鸟的资料
啄木鸟(森林益鸟、常见的留鸟)。
鸟纲䴕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它是常见的留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
啄木鸟是着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
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
外形特征:
鸟纲䴕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它不像别的鸟儿是站立在树枝上的,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的。它的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 12 枚,它的尾呈楔形,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
这样,啄木鸟就可以有力地抓住树干不至于滑下来,还能够在树干上跳动,沿着树干快速移动,向上跳跃,向下反跳,或者向两侧转圈爬行。
不同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十几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如绒啄木鸟长约15厘米,北美黑啄木鸟长约47厘米。橡子啄木鸟体长约20厘米。红头啄木鸟体长与橡子啄木鸟相似,约19~23厘米。
分布范围:
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有的向东经德国、俄罗斯到日本,南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东南亚等地。
红背啄木鸟产于印度到菲律宾群岛的森林地带。绿啄木鸟产于欧洲气候温暖的地区以及非洲大陆。红腹啄木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带。帝啄木鸟和特里斯丹啄木鸟属濒危动物。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白腹黑啄木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除了澳大利亚和新几亚以外,啄木鸟几乎分布全世界,但主要栖息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大多数啄木鸟都定居在一个地区。也有一些温带地区的啄木鸟,如北美的黄腹吸汁啄木鸟和扑动䴕属迁徙性鸟类。
啄木鸟种类介绍:
全球有啄木鸟217种,中国有29种。
大黄冠啄木鸟(学名:Picus flavinucha);
赤胸拟啄木鸟( 学名:Megalaima haemacephala);
蓝耳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australis);
蓝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asiatica);
黑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oorti);
金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franklinii);
鳞腹绿啄木鸟(学名:Scaly-bellied Woodpecker);
黄纹拟啄木鸟(学名:Green-eared Barb);
绿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lineata );
大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virens);
大灰啄木鸟(学名:Mulleripicus pulverulentus );
黄嘴栗啄木鸟(学名:Blythipicus pyrrhotis);
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 grantia);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s);
金背三趾啄木鸟(学名:Dinopium javanense);
灰头绿啄木鸟(学名:Picus canus);
红颈绿啄木鸟(学名:Red-collared Woodpecker );
鳞喉啄木鸟(学名:Picus xanthopygaeus);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Laced Woodpeck);
帝王啄木鸟(学名:C. imperialis);
橡树啄木鸟长约20公分(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南到哥伦比亚的落叶林中。以橡树果作为冬天的食物,在树皮上钻洞储存食物。红头啄木鸟体型与橡树啄木鸟相似(19~23公分〔7.5~9英寸〕),稀疏地分布于洛矶山脉以东的北美洲温带开阔林地、农地和果园。
啄木鸟属的着名种类有绒啄木鸟(D. pubescens),约仅15公分(6英寸)长,栖息于北美洲温带林地或果园。
大斑啄木鸟(D. major),长约23公分(9英寸),分布于欧亚大陆西部温带,南到北非森林和果园。
柔毛啄木鸟(D. villosus),长20~25公分(8~9.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温带。黑啄木鸟属(Dryocopus)包括两个着名的种:黑啄木鸟(D. martius),长约46公分(18吋),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的针叶林和山毛榉林,北美黑啄木鸟(D. pileatus),长约40~47公分(15.5~18.25吋),分布于北美洲温带大部分的成熟林中。
两种三趾啄木鸟构成了三趾啄木鸟属:北三趾啄木鸟(P. tridactylus),分布范围从北半球的亚北极区,南至某些山区;黑背三趾啄木鸟(P. arcticus),分布于加拿大中部的森林。
绯红背啄木鸟分布于从印度到菲律宾岛的开阔林。绿啄木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向南到北非的林地。红腹啄木鸟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
绯红背啄木鸟
象牙嘴啄木鸟,以其体型(长45公分)和漂亮着称,曾见于古巴和美国南部。虽列为濒危物种,据信已灭绝。然而在2005年,有研究者声称在阿肯色州东部见到此鸟。
这种鸟的一个亚种,古巴象牙喙啄木鸟(C. principalis rdii),据信已灭绝,另一个亲缘种,墨西哥的帝啄木鸟(C. imperialis)为极度濒危种,甚至可能已经灭绝。
网络-啄木鸟
7. 保护动物有哪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梅花鹿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华南虎、白鳍豚、野骆驼、野牛、扬子鳄等。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豹猫、华南兔、貉狐、红腹松鼠、黄鼬、青鼬、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等。
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梅花鹿等。
2、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华南虎、白鳍豚、野骆驼、野牛、扬子鳄等。
3、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豹猫、华南兔、貉狐、红腹松鼠、黄鼬、青鼬、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