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
1、蝼蛄
蝼蛄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我国大陆上常见的分布较广的蝼蛄有4种,分别是华北蝼蛄、东方蝼蛄、金秀蝼蛄、河南蝼蛄和台湾蝼蛄。
当气温下降,本地区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向地下活动,一窝一虫,头部朝下,不群居,多在冻土层之下,地下水位之上,以成、若虫越冬,第二年当气温升高到8°C以上时再掉转头向地表移动。
2、金针虫
沟金针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其中又以旱作区域中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是我国中部和北部旱作地区的重要地下害虫。
细胸金针虫在淮河以北地区常年发生,以水浇地、潮湿低洼地和粘土地带发生较重。另两种金针虫在北方发生也较为普遍,褐纹金针虫分布于华北,宽背金针虫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
3、蟋蟀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4、蚂蚁
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或树上,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 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蚁巢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
5、禅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
⑵ 在泥土里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乌龟,蛇,青蛙,蜗牛。
乌龟: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11月至翌年3月,当气温在10℃以下时,乌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进行冬眠,这时它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和微弱。
蛇:
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蛇冬眠时千万别去招惹它,这是由于冬眠,蛇毒一直积存在体内,这个时候的蛇毒最为厉害。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
青蛙:
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又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它们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冬眠的动物。
蜗牛:
蜗牛冬眠,并不是为躲避严寒。蜗牛能经受得住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它冬眠,是因为缺乏吃食。
它冬眠时,先躲到墙角落里,然后从足腺分泌出一些粘液,将壳口封上一层防风的薄膜,就安心地睡上一个冬天。
⑶ 生活在土里的动物有哪些
蚂蚁、蚯蚓、西瓜虫、甲虫、蟋蟀、蝈蝈、蛴螬、蝉、知了等.只是有时候出来溜达、嬉戏而已.
⑷ 生活在地下的动物有哪些
一、蚂蚁
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或树上,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
二、蚯蚓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三、鼹鼠
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鼹鼠一词在某些国家中还有“间谍”的意思。山东称鼹鼠为地皮子,菏泽地区称反耳瓜子。
四、蛇(冬眠)
0°C严寒是蛇类的致命低温,因此秋末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就必须找地下各种洞穴去冬眠。以北京为例,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虽低到零下5.4°C,但地下1.6米处的温度仍有7.5°C。而且温度变化很小,非常适合蛇的冬眠。
五、钩盲蛇
经常在市区及农地出没,它们生活于地下,并居于蚂蚁或白蚁的巢穴中。盲蛇小时候吃蚂蚁蛋,大了吃蚂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蚂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蚯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鼹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钩盲蛇
⑸ 在土中居住的动物有哪些
蚂蚁、蚯蚓、西瓜虫、甲虫、蟋蟀、蝈蝈、蛴螬、蝉、知了还有两个不知道是不是地鼠 泥鳅
⑹ 生活在土里的动物有哪些
蚂蚁、蚯蚓、西瓜虫、甲虫、蟋蟀、蝈蝈、蛴螬、蝉、知了等。只是有时候出来溜达、嬉戏而已。
⑺ 泥土里有那些动物
有蚯蚓,蚂蚁,白蚁,土豚,蛇,青蛙,,变形虫 , 涡虫,线虫,熊虫,轮虫,蛭,螺,蚯蚓,伪蝎,蜘蛛 ,螨,钩虾,马陆,蜈蚣,双尾虫,鼠妇,跳虫,隐翅虫 ,蚁 ,原尾虫,双翅目幼虫 ,鞘翅目幼虫,线虫,线蚓,土剥鼠。
1、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
2、蚂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多为黑、褐、黄和红色,刚刚出生时,通体透明,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头部通常阔大,触角膝状,4—13节。复眼小,退缩,单眼3个,位于头顶。口器和足均发达,跗节5节。有性个体有翅2对,工蚁通常无翅。基部腹节显着紧缩,形成腹柄。
腹柄1—2节,每节背面上有1—2个结节状突起。多数种类具有多型现象,属社会性昆虫。有些种类肉食性,捕食昆虫、蜘蛛及其它小动物;有些为植食性,取食种子、菌类及其它植物质;有的为杂食性。
3、白蚁(termite,white ant),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原本为等翅目,2007年,等翅目撤销,被归入蜚蠊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兵蚁、工蚁。
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见蚁总科),但白蚁社会体系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 2 亿年前的二叠纪。
4、土豚为大型食蚁兽。体型类似大袋鼠,但颇肥壮,体长90~140厘米,体重50~60千克;皮厚,红褐色或白色,被有稀疏刚毛;头部窄而长,吻部前突呈管状;舌细长,富粘液,能延伸;耳长大而薄,类似驴耳。
四肢粗强,趾端具强大而锐利的爪;尾呈圆柱形,尾肌很发达,基部粗,末端变细,长约48~60厘米。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至南非。土豚是一种稀少的奇特动物,特别是牙齿与众不同,成体时上下颌仅可见2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无门齿和犬齿。
5、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
⑻ 在泥土里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还有蜗牛、蜥蜴、乌龟。
1、蜗牛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2、蜥蜴
蜥蜴的品种范围大的很,生活环境也大不同,不特指哪个品种的话就无从说起了部分蜥蜴生活在热带和次热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度,基本上就死亡,不存在冬眠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
冬眠地点并不一致,蜥蜴和蛇类常常潜藏在地穴或树根下的洞穴里,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
3、乌龟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11月至翌年3月,当气温在10℃以下时,乌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进行冬眠,这时它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和微弱。
⑼ 生活在土里的动物有哪些
土壤动物是指在生命周期中有一段时间稳定地在土壤中渡过,而且对土壤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它涉及的类群非常广泛,除典型的海洋动物外,大多数的动物类群在土壤中均有其代表种类。由于土壤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生境,是生物、气候与地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并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镶嵌环境,因而它成为一切陆生生物的载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在土壤环境中生活的多种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有机物质的分解,及土壤的保水性、保温性等诸多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体,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
不同土壤动物对养分的矿化作用起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可把土壤动物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群.
举例:a-b:变形虫
c-d:
涡虫
e:线虫
f:熊虫
g:轮虫
h:蛭
i:螺
j:蚯蚓
k:伪蝎
l:蜘蛛
m-o:螨
p:钩虾
q:马陆
r:蜈蚣
s:双尾虫
t:鼠妇
u:跳虫
v:隐翅虫
w:蚁
x:原尾虫
y:双翅目幼虫
z:鞘翅目幼虫
⑽ 哪些小动物的家在泥土里
老鼠,蛇,蜘蛛,蝎子,土拨鼠,蚂蚁,等等这些动物的家在在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