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麦田的钻地小动物怎么防治

麦田的钻地小动物怎么防治

发布时间:2022-11-14 00:18:12

❶ 除了蚜虫和红蜘蛛,小麦地里常见的害虫,你认识吗

提起小麦田间的虫害(不包含地下害虫),很多人会说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因为这3种害虫比较常见,而且发生面积广泛,并且发生频繁,每年种植小麦都会出现,但是,除了以上3种常见害虫外,种植小麦时,还会遇到下面这4种害虫,虽然不如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常见,但在一些地区也不少见,而且危害并不小,具体一起来看下。

❷ 小麦吸浆虫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最佳防治时期有蛹期和成虫期防治。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2头蛹以上,就应该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毫升,对水1~2千克,喷拌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顺麦垄均匀撒施;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对水1~2千克,喷在20千克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施药后应浇水,以提高防效。

成虫期(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防治:灌浆期拨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5毫升,或菊酯类药剂25毫升,对水40~50千克于傍晚喷雾,间隔2~3天,连喷2~3次。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对水1~2千克喷在20千克麦糠或细沙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

❸ 甲敌粉能防治哪些害虫

(1)、稻虫二化螟在卵盛孵期,

亩用50%可湿性粉剂125克,加水300千克泼浇,并可兼治稻叶蝉、稻蓟马、稻苞虫和低龄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在成虫羽化高峰后3–5天,亩用5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水喷雾,或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对飞虱、叶蝉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2)、棉虫对棉蚜、蓟马、小造桥虫、叶蝉,

用50%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斜纹夜蛾,用5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或亩喷5%粉剂1.5–2.5千克,持效期4–7天

(3)、果林茶桑害虫食心虫、尺蠖、刺蛾、蚜虫、柑橘潜叶蛾、枣龟蜡蚧等,

用50%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雾。

(4)、其他害虫菜青虫、大豆食心虫、麦田黏虫和麦叶峰等,

亩用50%可湿性粉剂200–250克对水喷雾。防治烟青虫,亩用100–200克,对水喷雾。

特别注意:

西瓜对甲萘威敏感,不宜使用;其他瓜类应先做药害试验。

有地区反映,用甲茶威防治果树食心虫后,促使螨类发生,应注意观察。

对蜜蜂高毒,不宜在开花期和养蜂区使用。

注意:因各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用药水平,环境气候不一样,文中使用技术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请结合当地情况酌情考虑或小范围试验。

微农资,关注农资那些事儿,懂技术,会营销,负责任。做一个专业的农资人!

转载请注明:微农资网»甲萘威的作用,可防治哪些害虫?

❹ 赤眼蜂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

从早春麦田开始,就不用或少用广谱杀虫剂。改用选择性杀虫剂,使初期数量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护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价值在于: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饲养繁殖,大面积用于防治。②防虫效果好且稳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块时放第一次蜂。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间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便可。放蜂时,若天气恶劣不宜继续放蜂时,可将卵块放在阴凉遮黑密闭的环境中,并饲以蜜糖水,待天气好转,再向田间释放赤眼蜂。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动 赤眼蜂
和扩散能力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放蜂时既要布点均匀,又要在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点的放蜂量。一般说来,每亩玉米田放蜂量应在1.5-2.5万头。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方法简便,省工省时。一般每亩只需放2-3点,释放两次。防治一代玉米螟累计百株玉米一块玉米螟卵时放第一次蜂,隔5-7天放第二次蜂。放蜂时将蜂卡撕成小块,每小块有一定量的赤眼蜂,将小块蜂卡卷入玉米中下部叶筒内,用席篾别牢固即可。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成本较低,每亩只需成本1.20元,较用辛硫磷、甲胺磷、1605等农药的费用都低。同时效果好,放蜂后玉米螟卵寄生率在70-90%,百株残虫量降低50-70%。赤眼蜂,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成虫0.8毫米,眼赤红色,故名赤眼蜂。成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雌蜂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以爬行为主,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可达10米。放蜂1~4天内降大雨,对寄生效果有不良影响。它*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 赤眼蜂
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 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 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虫的卵,它们在害虫卵的表面爬行,并不停地敲击卵壳,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在那里产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连交配怀孕都是在卵壳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们们就破壳而出,然后再通过破坏害虫的卵繁衍后代。

❺ 田鼠是怎么生活的

北方田鼠
别名棕色田鼠,属啮齿目仓鼠科。该鼠为狭域性分布鼠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等地。该鼠大多喜欢栖居于潮湿的地方,尤其喜欢土质松软,草被茂密的洼地,是部分地区农田、菜田、果园及林地的主要害鼠。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果园,苹果树受害很重。据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园艺场1988年调查统计,不同生态环境鼠口密度为,麦田每公顷323只,荒坡地每公顷195.2只.林地每公顷158只。苹果园每公顷141.1只,部分果园高达300只以上。苹果园果树常年受害株率为4%~5%,严重年份达10%~15%。
北方田鼠的食物以地下根茎为主,尤喜食鲜嫩、多汁的食物。其食性极为广泛,受害植物主要有芦苇、白茅、莎草、刺槐、泡桐、山杏、杜梨、小麦、胡萝卜、马铃薯、苹果树及其他果树等,但主要为害苹果树根部及马铃薯、胡萝卜、小麦等。为害苹果树时,咬啃地下30厘米范围内的根部的韧皮部分,以幼树主根及果树根颈部受害最重。冬季是果树受害高峰期,特别是大雪覆盖地面的年份受害最重。

[识别特征] 北方田鼠为仓鼠科的一种小型田鼠。体短粗,呈圆筒形。成鼠体长88~112毫米,平均102毫米。尾长17~26毫米,占体长的1/4左右。后足长14~17毫米。耳小而圆,耳廓几乎被毛掩盖。静止时,缩成短粗状。
幼鼠毛色为浅褐色,成鼠体覆棕褐色或棕灰色厚而长的毛,并杂有黑色毛,毛基呈深灰色。体侧毛较背部浅,为浅棕黄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略成乳白色,毛基灰色。足背毛稀疏呈污白色。尾毛上面为黑褐色,毛尖端发白,下面呈灰色。头骨较短而宽扁,棱角清晰,颧弓粗壮。眶间部较宽,一般大于4毫米,其中部有明显的凹坑。牙齿结构简单,第三上臼齿内侧有3个突角,而外侧只有2个突角。

[发生特点] 北方田鼠是一种主要营地下洞道生活的鼠种。洞穴构造复杂,洞系大体有地面土丘、取食道、干道、仓库、便坑及窝巢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鼠洞占地20~50平方米,深O.4~0.6米,洞长20~40米,一个洞系有仓库2~3个,有鼠2~4只,多的8只左右,内藏食物500~1 000克。北方田鼠有推土封洞的习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挖开洞口7~15分钟即推土封洞,有风天气,一般2~3分钟就封洞。挖掘洞道时,将土堆推出地面.故在地面形成数量不等的小土堆,直径一般在14~20厘米,土堆下面即洞口。
北方田鼠昼夜都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活动高峰出现在夜间O时以后至5时左右,到黎明6时后一般不再活动。白天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即8~10时,18~20时,每次活动2个小时左右,雨天降温或有大风时活动量减少。白天多在有隐蔽的地方如麦地、杂草丛中等处活动。冬季大雪后在雪下将积雪挤压成雪道与地面洞口相通,在雪道内啃食根皮及树干基部,因而冬季大雪后果树受害较重。雪少或无雪时在向阳较暖有树枝堆积的下面活动取食。
北方田鼠一年有两次迁移活动。在豫西丘陵山地,春末夏初从果园迁往荒坡、地埂、林地;秋末冬初又迁往果园农田。迁移原因与食源、气候、农事活动以及繁殖密度有关。春夏果园、农田农事活动频繁,破坏和扰乱了它的正常生活环境。荒坡、地梗、林地杂草丛生,隐蔽条件好,较安全,草根、茎及树根等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冬季果园、农田农事活动减少,冬季麦根、果树根茎韧皮鲜嫩多汁,甜度可口,迁入果园、农田为害。迁入果园的害鼠钻入地下或在雪下为害果树根部,咬断侧根、环剥主根或树干基部根皮,轻者削弱树势,重者导致全树枯死。为害盛期在入冬至翌年3~4月份。
北方田鼠喜群栖,每洞平均有鼠5~7只,最多达16只。雌雄共居一个洞穴,幼鼠8~lO个月性成熟,从老巢中分出,另组成新巢穴繁殖后代。
北方田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3~5月和8~10月为繁殖高峰。一年繁殖两次,每胎产仔2~4只,有的可达5~6只。

[综合防治] 对北方田鼠的防治,根据其生活习性,应抓住冬春在果园为害季节捕杀。此时植被稀疏、食物贫乏,洞口易发现,是杀灭的有利时机,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人工灭鼠:摸清该鼠在当地的活动规律,进行人工捕杀。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园艺场有很成功的经验,效果很好,具体操作可参考有关章节和资料。
(2)器械灭鼠:可采用捕鼠盒、弹簧钳等器械灭鼠,是根据地下鼠有堵洞习性而研制的专门捕鼠工具。
捕鼠盒两端装有通风透光的网状门,一端为固定门,一端为活动门。先将鼠洞挖开,将活动一端插入鼠洞3~4厘米,四周用土堵严,田鼠堵洞前进入盒内向外探视,触动开关,活动门关闭,鼠被困在盒中被捕。
弹簧钳是用一根钢丝折回弯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圈,小圈上装有自动开关,将圈放入洞内5~lO厘米处。待田鼠推土时,其头部进入圈内触动开关,将鼠夹住。
(3)灭鼠管炸:LB-1型灭鼠管是有关单位研制的专门炸灭北方田鼠的新产品。具有不引爆炸药、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方便的特点,很受群众欢迎。根据田鼠有堵洞的习性,采用外接电源,将灭鼠管置于洞内6~7厘米处,田鼠出来堵洞时推出的土接触电源,引起灭鼠管爆炸,将鼠炸死,一般一管炸一鼠,效果在95%以上。
(4)毒饵诱杀:北方田鼠营地下生活,冬春食物贫乏,利用毒饵诱杀,效果很好。饵料可选择鲜嫩、多汁的胡萝卜、马铃薯、苹果枝条、白菜帮等,将饵料切成宽O.5厘米、长3~5厘米的长条,使用时配制成1.5%的甘氟或0.005%的溴敌隆毒饵。在田间选择有鼠的洞口,放入2~3条毒饵,深度距洞口15~20厘米。田鼠出来时将毒饵拖入洞穴,共同食用,使全窝田鼠中毒而死。以秋末至早春投放,效果最好。
(5)生物灭鼠:注意保护鼠类天敌猫头鹰、蛇类等,创造其适生条件,发挥天敌的灭鼠作用。
以上措施互相配合,可有效地控制田鼠的为害。毒饵诱杀能在短时间内将田鼠的高峰压下去,灭鼠管、捕鼠盒、弹簧钳等器械用来消灭残鼠。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恶化鼠类生存条件,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作为配套措施,巩固灭鼠效果,从中长期上控制鼠类的为害。

❻ 怎样防治玉米螟

一、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的防治方法有赤眼蜂灭卵、利用白僵菌治螟和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

二、化学防治

1、心叶期防治。目前,在玉米心叶末期的喇叭口内投施药剂,仍是我国北方控制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玉米螟最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2、穗期防治。当预测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在抽丝盛期应防治一次,若虫穗率超过30%,6-8d 后需再防治一次。

三、诱杀成虫

根据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可诱杀大量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用诱芯剂量为20ug 的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麦田按照15个/hm2设置水盆诱捕器,可诱杀大量雄虫,显着减轻第一代的防治压力。

(6)麦田的钻地小动物怎么防治扩展阅读:

玉米螟危害: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钻食心叶,当叶片展开时形成排列整齐的“一”字形孔洞;玉米抽雄穗后蛀入茎秆或雄穗茎内;在吐丝后可以咬食玉米花丝,之后危害嫩粒或蛀入穗轴中进行咬食。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

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玉米上产卵。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玉米(心叶期)和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玉米穗及茎部。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❼ 请教农业专家怎样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需要分阶段未雨绸缪——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省工、省时、省药,可控制多种病虫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麦播期小麦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黑穗病等。其防治措施是:农业防治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精细整地,清除田间地头病残体和杂草。合理轮作,进行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采用适期足墒晚播、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栽培措施,提高小麦本身抗病虫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而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的田间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25~0.3公斤,加水1~2公斤,兑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也可亩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兑细土15~20公斤,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2.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4~5公斤,拌麦种40~50公斤。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条锈病,可用2%立克秀按种重0.1%~0.15%,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重0.15%,或12.5%禾果利(烯唑醇)按种重0.12%药量拌种。三唑酮、禾果利用量过大对小麦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药害。小麦全蚀病,可用2.5%适乐时100毫升,加水1.5~2公斤,拌麦种50~100公斤,晾干后播种。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毫升,加水3~4,拌麦种50公斤,拌匀后堆焖12小时播种。在病虫混发区要大力推广杀菌剂、杀虫混合拌种,各计各量,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并严格按照拌种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
3.种子包衣。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等复合加工而成的新型农药。种子包衣具有简便、缓释、长效的优点,除防治病虫害外,还兼有种肥的作用,应大面积推广。各地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如用2.5%适乐时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另外,播种小麦时要注意预留间距,以利于间作套种。麦田间作套种是一项简便、科学、实用的农业生产措施,可提高复种指数,获取更大的农业综合效益。麦田预留行是间作套种的基础前提,全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麦播预留行。因此,在麦播时要搞好作物布局调整规划,留足预留行,积极推广“九二式”、“六二式”、“三一式”的麦棉、麦菜瓜、麦棉瓜菜等多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合理配置间套结构,实现一年3~4熟。或麦播时不固定间套作物组合,待春播夏播时,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种植。

苗期————-

小麦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之后小麦的生长情况,从而影响到来年小麦的收成。小麦苗期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纹枯病、全蚀病等;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后15天左右,麦苗就基本长齐了,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如何对麦苗进行管护则极为关键,笔者推荐几种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的方法。

小麦锈病 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着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 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地下害虫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据观察,蝼蛄危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时,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出现的是哪种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30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穿施敌百虫毒饼: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 克,先用温水将其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药液,喷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饼或菜子饼上,闷4~6小时,即成毒饼。用耧将毒饵穿施于麦田。此法灭虫保苗效果可达95%。撒施毒土:每亩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的危害。喷灌药水:对出现点片危害的地块,可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对水60~75公斤,顺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蝗虫和蟋蟀 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热水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喷拌已粉碎炒香的麦麸5~7公斤,配成毒饵,顺垄撒施诱杀,效果很好。

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红蜘蛛。纹枯病是优质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一般在3月上旬喷第一次药剂,隔10~15天再喷一次。亩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40克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4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50克加水40~50公斤,对准小麦基部进行喷雾,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吸浆虫近年来发生比较重,一般每小方(10厘米×20厘米)3~5头,高达90多头,导致小麦减产或基本绝收。要抓住返青拔节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对适量水,喷拌细土25公斤制成药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土翻入土中,再浇水;或者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0公斤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地表,再浅锄翻入土中,还能兼治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害虫。当调查部分麦田红蜘蛛达到防治标准后,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毫升或绿亨杀杀死20毫升加水40~50公斤喷雾进行挑治。

孕穗抽穗扬花期————
这个时期重点防治吸浆虫、麦蜘蛛,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在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前(4月25日前)正是吸浆成虫出土危害小麦的关键时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液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40毫升加水40~50公斤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当小麦开始扬花,吸浆虫已钻入小麦颖壳开始吸浆危害时,再喷药防治已无济于事了。

当麦田红蜘蛛或长腿红蜘蛛达到单行尺分别为200头或100头时进行防治,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显着,还能兼治穗蚜虫。

白粉病、锈病等病属流行性病害,必须注意定期调查,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止其大面积流行,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后再防一次,防治效果会更好。

小麦齐穗至始花期,若遇到2~3天以上降雨过程,应立即亩用50%多菌灵乳剂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害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虫害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的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亩用10%蚍虫林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快杀灵乳油25~35毫升加水40~50公斤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小麦叶枯病。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❽ 小麦吸浆虫有哪些

小麦吸浆虫有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和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2种。红吸浆虫在我国大多数省(自治区、市)都有分布,主要发生地带为北纬31°~35°之间的黄河、淮河流域的冬小麦主产区及长江、汉水和嘉陵江沿岸产麦区。黄吸浆虫多发生于高原地带,如甘、青、宁、川和黔等省(自治区)。50年代初,吸浆虫曾猖獗发生,减产十分严重,经采取抗虫品种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很快控制了为害。到50年代末,为害损失已压低到2%以下。近几年,黄淮流域的一些省(自治区)又相继发生吸浆虫为害,发生面积266万公顷以上。吸浆虫可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青稞等作物。

为害状

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穗部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形成瘪粒和空粒,严重时全田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麦红吸浆虫成虫为橘红色,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前翅薄而透明,翅脉4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棍。雌虫伪产卵管长度不到腹部的一半。卵长圆形,淡红色透明。幼虫蛆状,老熟时体长2.5~3毫米,橙色或金黄色,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分叉凹入较深。蛹长约2毫米,橘红色,头部前方1对感觉毛比呼吸管短。

麦黄吸浆虫成虫体姜黄色,雌虫伪产卵管比身体长。卵长圆形,淡黄色,一端有1长柄。幼虫姜黄色,剑骨片分叉凹入较浅。蛹鲜黄色,头部感觉毛与呼吸管等长。

发生特点红吸浆虫1年发生1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北方冬麦区如春季天气较干燥,幼虫仍保持休眠状态,因此有多年休眠的现象。翌年春天土温达1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休眠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到土表。土温15℃左右,小麦开始孕穗时,幼虫在离土面2~3厘米处化蛹。土温20℃时,小麦开始抽穗,成虫羽化出土,当天即能交配产卵。雌虫早晚飞到刚抽尚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卵多产在护颖内侧,内外颖的背面,每处1~2粒。卵经3~5天孵化为幼虫,从内外颖缝隙侵入麦壳内为害。幼虫经20天即老熟,麦收前爬出麦壳,落地入土钻入10~20厘米处作圆茧越冬。

小麦吸浆虫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春季雨水有密切关系。小麦穗部芒长多刺,内外颖壳扣得紧,护颖包紧外颖及子房皮厚的品种,能阻碍成虫产卵或使幼虫不易侵入为害。春季多雨有利越冬幼虫破茧、化蛹和羽化。小麦拔节、扬花期多雨,田间湿度大,为害就重。小麦成熟多雨,有利幼虫蜕皮出壳和入土潜伏,增加越冬虫量。麦田地势低洼和沿河两岸地区因湿度条件好,故发生较重。

黄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与红吸浆虫基本相似。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植抗虫品种;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同时在倒茬地于蛹期施药(具体方法见下述药剂防治方法),防止羽化成虫向邻近麦田蔓延;连片土地深翻20厘米。

(2)药剂防治。667平方米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或4%敌马粉剂或1.5%甲基一六〇五粉或4.5%甲敌粉剂2~3千克,对干细土20千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加水2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拌到20千克细土中,拌匀制成毒土,于小麦孕穗期吸浆虫中蛹期撒施于麦田,可杀死一部分蛹和上升土表的幼虫,减少成虫发生量。

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150毫升对水4千克喷洒在25千克麦糠上拌匀,于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成虫盛发期撒于麦田,防治成虫效果很好。也可运用40%乐果100克或50%辛硫磷100克或2.5%溴氰菊酯3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

由于所用药剂药效期短,故对吸浆虫的防治以小麦孕穗期的中蛹期防治为主,再辅以成虫期防治的办法。因防治时间紧,技术性强,故要作好虫情测报和防治的组织准备工作。小麦播种前平地时施药及小麦拔节期以杀幼虫为主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只能作为配合措施使用。

(3)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指标。淘土调查幼虫密度。在虫情分布区内,冬春选择不同地形、土质和耕作制度有代表性田块1~2块,随机挖取10厘米×10厘米×20厘米小土方10个,混拌均匀后取其中1/10土样倒入桶中,加水搅拌,沉淀后将泥浆水倒入60目铜纱筛中,返复数次淘洗,滤去泥水,除掉筛上大杂物,检查筛上留下的虫体,并统计虫数,当麦田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虫5头以上时即需防治。

小麦抽穗初期查成虫数量。选不同播期麦田各2~3块,隔日调查1次。用直径1/3米捕虫网,日落前后在麦穗上方往返兜捕10复次,如捕得成虫10~25头,需立即防治。

❾ 小麦缺苗断垄会影响麦子产量,小麦出苗差的原因和补救措施分别有哪些

小麦缺苗断垄会影响麦子产量,小麦出苗差的原因和补救措施分别有哪些?

小麦在我国的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属于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小麦的播种面积就超过220万公顷,小麦在全世界是播种量最大的谷物之一,我国北方人特别的喜欢食用小麦粉作为主食,年复一年的耕种,受到小麦品种、播种技术、天气状况、以及土壤墒情、病虫害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小麦出现缺苗断垄,小麦出苗良莠不齐,这给小麦的高产稳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小麦出苗差的原因

1整地有问题、土壤墒情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足

选择同样的小麦品种,将种子放进现配置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中,泡浸6个钟头,捞出来后,用水浸洗一下,用沙布等包裹,放到黑暗处进行催牙,在常温状态下一般3天就可发芽。将萌发后的小麦种立即播种在,缺苗断垄的地区,先进行开沟上洒种子,上边遮盖2~3厘米的土,假如土壤层旱灾,顺垄浇些水,上边再遮盖,一公分的细土,略微踏破,就可以了,很快就出苗了。

3移栽

从过度较密的行与行借苗,种植的深层,与大树移植的情况下同样深,随后浇灌,遮盖一层土固土,可提升存活率。

4地下害虫及时防治

地下害虫较多,在播种前没有防治的地块,预防再次出现被害虫危害的小麦苗,通过顺水冲施苦参碱水剂,每亩地700~1000mL,或是高效氯氟氰菊酯一亩地1000mL。假如气温继续下降,地下害虫进入了休眠期,进行浇冬水,也有一定的预防害虫的效果。

❿ 春季怎样预防小麦生病

春季小麦防病

来源:《湖北科技报》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后15天左右,麦苗就基本长齐了,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如何对麦苗进行管护则极为关键,笔者推荐几种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的方法。
1、小麦锈病
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3、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着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4、麦蚜
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5、地下害虫
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据观察,蝼蛄危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时,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出现的是哪种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30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施用敌百虫毒饼: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温水将其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药液,喷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饼或菜子饼上,闷4~6小时,即成毒饼。用耧将毒饵穿施于麦田。此法灭虫保苗效果可达95%。喷灌药水:对出现点片危害的地块,可每亩用或50%辛硫磷0.5公斤对水60~75公斤,顺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6、蝗虫和蟋蟀
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热水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喷拌已粉碎炒香的麦麸5~7公斤,配成毒饵,顺垄撒施诱杀,效果很好。

阅读全文

与麦田的钻地小动物怎么防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