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动物或植物比较耐渴
当然是骆驼。骆驼十分能耐饥渴,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在极度缺水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而一次饮水可达57升,以便恢复体内的正常含水量。
B. 世界上最耐渴的动物是.
耐力冠军——骆驼,它是世界上最耐渴的动物.
C. 世界上最耐渴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能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另外,骆驼也很能忍受脱水,即使身体失去了25%体重的水分也没事,而人一旦失去10%体重的水分,就是致命的.
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
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哺乳动物做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份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即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可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发如此高的“高烧”,为什么却不会妨碍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血液在进入大脑时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去.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能储存更多的体热.
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为了防止脱水,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就这样,通过白天储存体热晚上散发和浓缩尿液避免水分丧失,夜间进食摄取食物中的水分,深呼吸制造代谢水等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适应了既炎热又缺水的半沙漠环境.这种适应性是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但是,再成功的物种也难逃人类的毒手.几十年来,为了获取羚角、皮毛、肉,或仅仅为了好玩,军人、商人、猎人们乘着汽车,挥舞着枪支,对弯角大羚羊进行了大屠杀.到上个世纪90年代,弯角大羚羊已在野外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现在只剩数千只被人工圈养生存了下来,其中大多数养在美国德州的牧场.弯角大羚羊历经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那套巧妙的适应方式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个物种如果失去了其野外栖息地,丧失了其主要习性,即使能继续繁衍,也只是徒具其形,近乎灭绝.
D. 为什么骆驼能忍饥耐渴
骆驼体格较大,足底厚,它还能预感风的强弱变化,知道地下水源的位置。骆驼的眼睫毛很长,它的作用是挡住风沙进入眼险。即使沙子钻进眼睛,只需几滴眼泪,就能把它冲洗出来。因此,即便是沙尘暴天气,骆驼也能分辨方向,不迷失道路。骆驼是所有动物中最能忍耐饥渴的动物,有30天不喝水的记录。一旦喝起水来,一次能喝三十多公斤。骆驼的以上优点让它成为最适合在沙漠上行走动物。
经解剖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这一事实说明,骆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
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2、失水条件下骆驼生命活动的水分来源
施密特-尼尔逊(K.Schmidt—Nielsen)的研究结果表明,骆驼在得到水的时候并不过量饮水,或者说,它们饮进的水只是用于满足和缓解当时的脱水,把体液恢复到正常的容量水平。由此看来,骆驼在不进水的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水分是来自于体液的减少。正常体液的容量减去最大限度脱水时的体液容量,就是骆驼的体液系统所能提供的水分最大量。骆驼在夏季沙漠中可以忍受体重损失25%~30%的脱水,对一个体重为500kg的骆驼来说,就意味着125~150kg的水分损失,反过来讲,也就是一个500kg骆驼有125~150kg的水分“贮备”。这显然要比人们想象中的驼峰和水囊的贮水功能要大的多,具有真正“贮水器”的应该是骆驼的体液系统,而不是骆峰或水囊。
与骆驼的高度耐脱水相适应,在骆驼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在骆驼极度失水的情况下,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
3、解决水矛盾的结构和生理机制
得水与失水是生物水分代谢的两个方面,在极端缺水的沙漠中,水是生物生存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因此,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生物而言,保障得水和减少水分损失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已经逐步形成了与减少失水相适应的从结构到生理上的一整套适应机制。
3.1 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骆驼体温范围很广,适应于昼夜温差大的沙漠环境和减少水分损失的需要。在白天,骆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可达到41℃,到夜间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最低可达到34℃,体温波动范围为7℃,而且这种体温的波动越是在脱水的条件下越明显。但它并不能表明骆驼恒温机制的原始性,而是建立在恒温基础上的更为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高温环境中,提高体温可缩小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幅度,减少外界热量的流入。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幅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蒸发,其结果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一只500kg的骆驼比热为3.35KJ/kg·k,体温升高7℃就相当于贮存了1.26×107J的热量,如果是通过水分蒸发散失这部分热量就要损失5L水。
3.2 有效的隔热屏障
骆驼长而蓬松的驼毛,在其体表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屏障,驼毛间不流动的空气层影响传导和对流,降低了低温条件下体热的散失和高温条件下外热的流入。有实验表明,一只毛厚不到1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平均失水3L,而毛长3~14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失水只有2L。驼毛的有效隔热,间接减少了水分蒸发。
除此以外,骆驼的鼻粘膜面积大,增加了呼出气体中水分的再吸收,减少了呼吸失水;浓缩的尿液减少了排泄废物中水分的消耗;干燥的粪便也为减少水分起了一定的作用。
骆驼在长期进化中,适应了沙漠这一极端缺水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性特征,既保证了体内“贮存”大量的水,又保证了体内水分不致于过度散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这一沙漠动物生存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同时骆驼也作为适应高温缺水环境的典型动物为人们所研究和探讨。
E. 所有动物中,最耐饿的是最耐冻的是最耐渴的是
最耐饿的动物—蜗牛
大家都知道,蛇在冬眠时可以不吃不喝,整个冬天躲在洞里睡大觉,春天一到它就出来找吃的了,它耐饿的本事够大的了,然而它却不是最耐饿的动物。最耐饿的动物是蜗牛。
1845年,英国博物馆从埃及采来两只蜗牛,把它粘在木板上制成标本。可是到了1850年拿出标本时,却发现蜗牛口有新分泌的粘液,于是研究人员把它们放在温水中,奇迹出现了,五年未吃未喝的蜗牛竟复活了。
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它们在冰中自由行走,在极地低温下活跃生存,稍微升温便化成一团粘稠。《西雅图时报》2月21日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将联合美国宇航局和《国家地理杂志》投入巨资研究极地冰虫,希望据此在探索外星生命的旅程上迈出一大步。
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在美国阿拉斯加、英国哥伦比亚和俄勒冈州靠近极地的冰川区都可以发现它们身影。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棒,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
冰虫不仅抗冻还耐饿。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但冰虫也有致命的缺点———怕热。冰虫抵御高温的能力异常脆弱,只要温度高于四摄氏度,冰虫细胞膜就溶化,细胞内的酶也化成一堆干草模样的粘稠物。
穿冰之谜: 破冰有术?
围绕冰虫的众多难解之谜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虫可以在固体冰块中自由穿行。谁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破冰而出。
有的科学家说,冰虫可能顺着冰中的缝隙钻出冰面;还有的人猜测冰虫有破冰术。多名生物学家猜想,冰虫体内可能含有化冰物质。每当它们穿冰而行时,体内细胞释放出能量,把周围的冰块融化,形成一条通道,就像是“滚烫的刀子切化了黄油”。
一名研究雪地动物的专家说,在众多雪地跳蚤、雪地线虫和雪地蜘蛛中,冰虫是最神奇的动物。北极熊厚厚的皮毛使它与外界低温隔绝,自身又可以储存能量。南极鳕血液内有防冻剂,使它在冰天雪地中照常生活。然而浑身赤裸、微小的冰虫靠什么来保暖,甚至穿冰?生物学家普策尔说:“当温度下降时,冰虫体内马上制造能量。就像往油箱里加汽油。”
藏身之谜:冬天绝迹?
冰虫的生活方式也充满奥秘。它们总是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行踪隐秘。一到夏天大规模的冰虫就破冰而出,出来搜寻食物。据寻找冰虫的研究者说,稍不留神就可能踩死上万只缠绕在一起的冰虫。
冰虫日落而出,日出而息。夏天太阳升起之前,冰虫纷纷躲回冰层。太阳落山后冰虫从洞穴中出来,搜寻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残渣作食物。所以它们的学名叫“solifugus”,即躲避太阳。
到了冬天,冰虫聚集地大都大雪封山,没有海藻或者其他食物,它们就躲在地下。但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冰虫如何在地底过冬。一到冬天冰虫似乎绝迹。科学家怀疑它们躲在雪底冬眠。不过最近研究者发现如果挖的足够深,在冬天也可能看见冰虫。美国两名生物学家曾多次到终年积雪的雷尼克山中挖冰虫。他们至今找到的冰虫都藏身在3米以下的地洞中。
揭开谜底:就可能找到外星生命
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
2005年,美国宇航局(NASA)出资20万美元资助冰虫的研究项目。NASA认为冰虫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自若,本身就证明木星的冰球或者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外星生物。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也注意到了冰虫,资助研究者寻找冰虫。《国家地理杂志》认为,冰虫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价值远比它所代表的外星生命更有现实意义。冰虫细胞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正常新陈代谢。而移植的器官在冷藏过程中却消耗能量,快速萎缩。如果冰虫新陈代谢的秘密能够揭开,医生就可以用化学和药物使器官保存更长久。
1887年,美国西雅图着名摄影家柯蒂斯首次发现了冰虫,为它取名“雪鳗”。但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全球变暖使极地动物濒临灭绝,冰虫才慢慢进入研究者的视线。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的生物研究生本·李把冰虫选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李说:“冰虫现在是炙手可热,对于它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它却是如此奇妙。”
链接
文人眼中的“冰虫”
文人的想象力确实丰富,早在20世纪初冰虫就出现在了作家的笔触中,一些书籍和诗歌也能见到冰虫的身影。这仅有不到5厘米长,生活在厚厚的冰雪之下的小虫子,那时就已经是诗人眼中爱情的见证,生命的感言了。
作家罗伯特·塞维斯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这种神奇的小虫子。尤其是一部小说中的着名诗歌《98的痕迹》:“在那片淡蓝雪天之地,置身地之无极;极地平原的光影中,北极熊在欢唱歌舞;啊,你是我的心肝、我的生命、 我的灵魂;当极地的冰虫归巢时,我将见到你。”
而本·李也不仅仅在寻找研究着冰虫本身,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熟记塞维斯的140行长诗《蓝色雪山》:
当一切变的清晰,你走近羞怯的观望,小小的虫子拥挤在一起,伸着蓝色的鼻子,为了生命延续,它们寻找一切养分,它们互相咀嚼彼此的尾巴,直到顽强的活下去。
被诗人如此的钟爱,也许就是因为它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但是在未来的50年,由于全球变暖,它们赖以生存的冰雪就要慢慢消失,到那时冰虫也将成为一种灭绝的动物,人类可能只能在诗歌中感叹它们的神奇了
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是世界上最耐渴的动物。当它们行进在一望无垠酷热的沙漠地区时,可以连续两个星期不饮一滴水。一旦遇到水源后,它可以在几分钟内,一次畅饮200升左右的水。对于其他动物而言,这样的饮水方法会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它会使血浆浓度发生难以承受的急剧变化。然而,骆驼却能安然无恙。
根据通常的解释,因为骆驼胃部具有许多贮水的小囊。不久前,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表明,骆驼大量饮水后,水分不只是贮存在胃内的小囊中,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进入血液中。当水分进入血液后,怎样使血浆浓度基本保持平衡呢?这时,骆驼体内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垂体腺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从而能阻止水分回渗至血液中;或是醛甾酮分泌量增加,能使血液中的盐分保持平衡,从而使血液不会因大量饮水而过于稀释;或是通过消化道吸收血液中的盐分;或是红血球吸收水分,膨胀成圆形,但不会爆裂而产生溶血现象。正由于骆驼有这样的功能,才能使骆驼具有特别耐渴的本领。
F. 什么动物或植物比较耐渴
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胡杨 ,红柳
G. 哪些是耐渴的动物
骆驼、生活于沙漠的羚羊、蜥蜴(根本不用直接喝水)、某些陆生龟类(如加拉帕戈斯巨龟)。
上述都是极端耐渴的动物,退一步讲,生活于非洲草原的动物(狮子、野牛、瞪羚等)都相对耐渴(因为草原旱季极长)
如满意,请 加分
H. 世界上最耐渴的是哪种动物
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
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不值一提了。
弯角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它们生活在遥远的非洲撒哈拉的南部、西南非、东非及阿拉伯半岛。通常生活于干旱草原或沙漠地带,有的生活于石山旁或灌丛中。说起耐渴,弯角大羚羊是比骆驼更耐渴的动物,能够10个月不喝一滴水还能活,吉尼斯纪录是非其莫属了。
I. 世界上最耐饥饿的动物是什么
肺鱼世界上最能耐饥,它是在干涸环境里用鳔呼吸,在平时用鳃呼吸的鱼。肺鱼在休眠时可以长达三年甚至四年不吃东西而不致饿死。其次是鳄鱼,它能700多天不进食物;乌龟空着肚子可以活过500多天;青蛙可以400多天不吃东西;刺猥可以“绝食”230多天;鲫鱼有150天不吃东西的本能;熊在洞内呆上近百天不会饿死。
1964年,我国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在翻修建成多年的车间水泥地坪时,挖出了一只活着的螯虾,长达15厘米。这种虾是抗日战争时由日本传到我国江苏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