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陆地上还有多少没被知晓的动物

陆地上还有多少没被知晓的动物

发布时间:2022-11-26 11:34:44

㈠ 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多少珍惜动物

1、爪哇犀牛 动物简介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威尔士 1934)。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目前几近绝种。 2、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 3、克罗斯河大猩猩 简介 克罗斯河大猩猩 克罗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尔爾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 4、苏门答腊虎 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 5、婆罗洲矮象 婆罗洲矮象婆罗洲矮象是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栖息地在北婆罗洲,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 6、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7、北极熊 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一样,北极的代表就是北极熊了。 8、湄公河巨型鲶鱼 湄公河巨型鲶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世界最大淡水鱼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条巨型鲶鱼,其体重达到300公斤,长3米。而有报道说,湄公河的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500公斤,长5米。 9、黑足雪貂 简介 名称:黑足雪貂 学名:Mustela nigripes 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 别名:黑足鼬、黑脚貂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貂属。 10、金头猴 金头猴金头猴,地球濒危动物物种之一。栖息地主要在越南,剩余数量不足70只。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乐观。 1、爪哇犀牛 动物简介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威尔士 1934)。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目前几近绝种。 2、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 3、克罗斯河大猩猩 简介 克罗斯河大猩猩 克罗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尔爾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 4、苏门答腊虎 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 5、婆罗洲矮象 婆罗洲矮象婆罗洲矮象是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栖息地在北婆罗洲,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 6、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7、北极熊 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一样,北极的代表就是北极熊了。 8、湄公河巨型鲶鱼 湄公河巨型鲶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世界最大淡水鱼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条巨型鲶鱼,其体重达到300公斤,长3米。而有报道说,湄公河的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500公斤,长5米。 9、黑足雪貂 简介 名称:黑足雪貂 学名:Mustela nigripes 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 别名:黑足鼬、黑脚貂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貂属。 10、金头猴 金头猴金头猴,地球濒危动物物种之一。栖息地主要在越南,剩余数量不足70只。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乐观。 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 1、爪哇犀牛 动物简介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威尔士 1934)。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目前几近绝种。 2、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 3、克罗斯河大猩猩 简介 克罗斯河大猩猩 克罗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尔爾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 4、苏门答腊虎 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 5、婆罗洲矮象 婆罗洲矮象婆罗洲矮象是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栖息地在北婆罗洲,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 6、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7、北极熊 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一样,北极的代表就是北极熊了。 8、湄公河巨型鲶鱼 湄公河巨型鲶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世界最大淡水鱼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条巨型鲶鱼,其体重达到300公斤,长3米。而有报道说,湄公河的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500公斤,长5米。 9、黑足雪貂 简介 名称:黑足雪貂 学名:Mustela nigripes 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 别名:黑足鼬、黑脚貂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貂属。 10、金头猴 金头猴金头猴,地球濒危动物物种之一。栖息地主要在越南,剩余数量不足70只。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乐观。

㈡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有多少种

据动物学家统计,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根由许多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般个体型较大。而无脊椎动物的身体没有脊柱,大多数个体很小,但种类却很多,占整个动物种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苍蝇、蚊子、蚂蚱、蝴蝶等昆虫都是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五大类群。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共有25000~30000种,如鲤鱼、黄花鱼等。两栖类有2000余种,如青蛙等。爬行类有3000余种,如蛇、龟、鳄鱼等。鸟类有9000种,如鸽子、麻雀。兽类有4500多种,如马、牛、狮子、虎等。世界上还有许多种动物还有未被发现呢。
至今还没有人知道,究竟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这答案的揭晓与我们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息息相关,同时也能解决演化与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

虽然我们研究分类学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对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仍是众说纷纭,从300~3000万种都有人提出。由于缺乏集中管理、计数的机构,迄今甚至无人知道已知种类的确切数字。

许多野外的栖所正迅速遭到破坏。因此了解物种的种类及分布,据以提供合理的方式来进行保育,是保护现存种类的最佳方法之一。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道义上理应维护我们居住的环境,并且把它完整地留给下一代。

英国的环境保护学者,曾向政府当局要求加强了解生态系里种类消长的情形。这些要求包括对生物群聚间的种类和稳定性有基本的认识。由于大气层里的含氧量最初是生物体所产生的,可见生态系和大气层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研究生态系里种类稳定的情形,当有助于预测地球的气候。

为了实用上的目的去计算和整理有关种的资料,也是十分令人关心的问题,因为有为数不少的药剂都是从植物体提炼出来的。还有很多营养价值很高的果物和根菜类尚未开发成功,一旦成功即可提高全球食物的供应量。研究人员正不断尝试从自己所熟识的作物里去找寻地理变异的品系,经由选择性的交配和基因工程操作,可以从这些作物中找到产量更高、抗病力更强的种类。近代由于实行密集农业,使田间作物种类的歧异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作物对病害和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

鸟类、哺乳类的种数

把有机世界视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命名并记录物种的工作称为分类学,肇始于瑞典的自然学家林奈(C. Linnaeus,见图一)。1758年他在《自然系统》第十版里,共记录了9千种动、植物的种类,此后分类学家便得以描述不同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凡是外表亮丽的种类仍是人们注目的焦点,科学家几乎已将这些种类记录殆尽。例如:在《自然系统》第十版出版后不到一百年内,便已完成4500种鸟类的纪录,这是现今已知种类的半数。现在每年所能发现鸟类的新种也只有3~5种;至于哺乳类则有4千种的纪录,现在每年约可发现1新属和20新种,在现今发现的种类当中,约有一半是真正的新种(大部分是囓齿类、蝙蝠或地鼠),其余则是根据现代生化上的新证据,对旧种重新分类。

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以外,其它生物增加的速度都呈现不同的型式,在十九世纪中叶,蜘蛛类和甲壳类种类增加的速度很快,随即沈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到近几十年来才又稍微增加。根据大英博物馆韩蒙德(P. M. Hammond)指出,从1978~1987十年间鸟类每年的增加速率是0.05%,而昆虫、蜘蛛、真菌和线虫则分别为0.8%、1.8%、2.4%和2.4%。

发现不同生物的速率和从事研究分类学家人数的多寡有关,正确的数据很难估算。不过根据对澳洲、美国和英国研究者做个概略的估算得到:如果N代表研究四足类每一种动物的平均分类学家的数目,那么每一种鱼有0.3N的分类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无脊椎动物则在0.02~0.04N之间。北美洲有1万位分类学家,全世界则约有3万人。

总的来说,每种已登录的植物受到分类学家青睐的人数是动物的2倍。就动物界来说,平均而言,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的数目比植物的多了10倍;而对无脊椎动物所做的则比植物少了10倍。分类学家分布的情形和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寡,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存在,例如:只有4%的分类学家在生物歧异度(diversity)很高的拉丁美洲和撒哈拉南方工作。

由于缺乏生物种的信息中心机构,使得编纂一份完整的分类学目录显得困难重重。在分散各地的机构里,这些纪录只靠一些老式的档案卡保存着,没有正式计算有多少已知的物种被命名。科学家对星球的认识和花费比对生物来得多,他们了解宇宙里有关原子的数目,也比生物物种的数目更清楚。

根据比较可靠的估计,分类学家已经鉴定出150~180万种的生物,这和所有生物的种类数目比较起来还是相差很多。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所有生物的种类最少也有300万种,这么多的种类很难在适当时间内以现在的方法来完整地描述、记录。

估计生物种数的方法

某些人利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来估计生物的种数,这种方式会随着统计的方法不同而有出入。在最近的研究里,将生物分为几个大类,再以种类发现的曲线图与统计上的投影法结合,估计大约有600~700万的生物种。

另一方法是利用每个分类群里各个专家的估计值加起来,得到有500万种的数据。在研究得比较透澈的鸟类及哺乳类里,分布于热带的种类约为温带的2倍;但是在昆虫里从已知的种类里发现,寒、温带的种类反而比热带者为多,几乎占了所有种类的三分之二。如果昆虫在热带与寒 温带的比例,与鸟类及哺乳类的情形一样,那么未知种在热带和在寒、温带的比例为2:1,由此可将生物的种类由已知的150~180万可推至300~500万种。

还有一个对全球生物种类估算的更直接方法,这方法尤其适用于热带昆虫的种类。它是选择一个未经研究的地区,对其中的生物取样,然后再计算已有多少比例的动、植物被描述过。但是这种方法会有问题:即使在一定区域内,也很难把所有的热带昆虫取样,况且鉴定和分类更是十分烦琐的工作。另外,还必须考虑:这个取样的位置是不是可以代表种类的分布模型。

昆虫的种数

根据英国学者霍奇金森(I. D. Hodkinson)和凯松(D. C. Casson)在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Sulawesi)岛上对象所做的调查,在1600种象里有63%是新种,如果这种比例也适用于所有的昆虫,那么在现今已知有90万种昆虫的情况下,昆虫的总数约有200~300万种。韩蒙德则用不同的方法来估计,根据他观察英国一个已调查得十分完整地区里,22000种的昆虫中有67种是蝴蝶。许多自然学家重视蝴蝶如同鸟类一样,因此17500已知的蝴蝶种也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数目,事实上种类应该不会超过2万种。如果在地球上蝴蝶与昆虫种类所占的比例和英国昆虫的组成相似,则昆虫的总数应为600万种(22000×20000÷67)。由于无法确定所调查的区域是否为昆虫族群的典型分布,使得这种比值的方法会有内在(built-in)的误差。

厄温(Erwin)利用喷洒杀虫剂的方法于巴拿马采集甲虫,九个月内抓到1200种甲虫,由于他尚未完全鉴定完毕,无法利用前述的外推法来推测所有的种类,于是取而代之用以下的方法:一、必须知道从菩提树上所采集得到昆虫的数目,和其它树种上的种类相比较,他推测约有20%草食性昆虫是单食性,因此每一种树平均有160种甲虫栖息;二、他从栖于树冠层甲虫的数目推测所有昆虫种类,如果把甲虫占所有昆虫种类40%的比例应用于热带林区树冠层,那么每一树冠层上就有400种昆虫;三、如果每种树上有三分之二的种类栖于树冠层上,每种树上就有600种昆虫。最后他举出一个大众较为认可的估计,地球上热带林区有50000种树,乘上每种树上有600种昆虫,使昆虫总数为3千万种,当然,地球上昆虫的实际数目比这个大得多。

有人认为厄温所做的估算不太正确,本文作者梅(R.M. May)认为温带甲虫的食性要比热带甲虫的更具专一性。厄温所谓有20%草食性昆虫的比例,在热带这比例或许只有2~3%;另一方面,厄温或许低估了栖于树冠层以外的种类,梅认为它们应至少占有三分之二的比例。

忠实地记录生物歧异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演化和生态学上的基本问题。分类名录可研究食物链接构、种类丰度、大小不同体型的生物种或总数以及生物分布的一般趋势。

分类学家发现动物体长减少10倍,总数会增加100倍。这模式适用的动物范围包括身长从一公分到数公尺。至于一公分以下者便不太适用,或许与这些小生物缺乏完整的纪录有关。如把这种体型大小对种类密度的关系,经由外推法去推算至身长0.1公分左右的生物得知,陆地生物约有一千万种(见图二)。如果分类学家能更加了解生理学、生态学及演@的因子对身长分布的影响,则这种纯靠现象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将更具说服力。事实上他们在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所以上述的报告并未成定论。

这种大小分布的法则让我们明了有关诺亚方舟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学者认为诺亚在方舟上无法载运所有的昆虫,但是如果体长能减少10倍,相当于体积减少1000倍,种类便可以增加100倍,那么问题就会转移到运送大型动物的身上。

食物链的结构通常也是用来计算种类的一种方式,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是构成食物链的最基层,如果能精确的计算每种植物所能供养的生物种类数目,那么只要知道植物的种类便可知道所有生物的种数。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盖斯顿(Gaston)曾研究食物链,搜集了昆虫的平均种数与群落大小、地理位置差异很大的每种植物之间的相关证据,于是发现每种植物平均约有10种昆虫。依保守估计,维管束植物共有27万种,因此昆虫约有300万种。昆虫在已知生物种类里占50%以上,而昆虫的种类还尚未有完整的纪录。

真菌的种数

英国学者哈克斯华斯(D. L. Hawksworth)提出真菌的数目至少和厄温所认为的数目一样多。英国真菌的已知种类有6万9千种,与其它北欧研究做得很详尽的地方比较,真菌的数目是维管束植物的6倍。如果全球其它地方也有相同的比例,则以27万种维管束植物来说,那么全球就有160万种真菌。该数值是现今已知种数的20倍以上。

温带和热带生物种类分布的形式是不同的,真菌在热带要比在温带适应更大的植物范围,因此真菌和植物的比例,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高。再则,真菌和昆虫的关系比和植物的更密切。最近调查特定热带区真菌的种类,发现新种约占15~30%,比哈克斯华斯所预期的95%要低得多,这些研究还未达共识边缘,遑论窥得未登录种的全貌。

由于对真菌的了解不够透澈,使我们忽略了它们是大部分生态系里的重要角色。它们会帮助有机种类的分解,形成土壤的新成分。真菌毋庸置疑的把生物歧异度的发展具体化,首先帮助植物定植于土地上(尤其是透过共生的关系),协助维管束植物、昆虫及其它生物的散布,在生物圈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实在值得重视。

线虫和微生物的种数

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动物里,线虫是最不受重视的,它们寄生在动、植物身上,在淡水和咸水中却营自由生活。在1860年已知只有80种线虫,至今总数则有1万5千种。最近的统计指出,这些只占所有族群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人指出生活在咸水里的种类更多。很少人会怀疑韩蒙德所提出线虫至少有10万种的想法。

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像原生动物、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只占已知记录种类的5%。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在自然族群里的种数,比在实验室里养殖的多得多。在美国黄石公园温泉中有一种光合细菌,其RNA有8种不同的遗传序列型式,和实验室中培养的12个品系(strain)的细菌完全不能配对。其中只有一种序列和一个已知细菌门相似。

生物学家查对自然界里海洋微生物族群RNA的序列,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些发现使分子生物学家感到十分惊讶:居然对生命形式这么简单的普通生物知道得这么少。细菌和病毒的分类是很复杂的,因为在不同品系里很容易交换遗传物质,从单一个体便可复殖出一整个的族群。某些病毒每年也都有明显的突变。因此就组成物种的基本概念来说,在微生物方面要比脊椎动物更难下定义。德国哥廷根马克斯蒲朗克学院的M. Eigen和维也纳大学P. Schuster,认为许多病毒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准物种”(quasispecies),这是指一组定序清楚的RNA序列。天择乃作用于这类准物种而非病毒物种上。

微生物和线虫对整个基因池的研究贡献很大。有人说每一种节肢动物和每一种维管束植物,至少都各有一种专一性的寄生性线虫、原生动物、细菌和病毒与之共生。果真如此,那么它们的数目将激增5倍,使总数超过一亿。

从种、属、科、目、纲到门,分类阶层愈往上走遗传变异愈大。例如:在已知种类里海洋生物所占比例不到15%,但是却涵盖了90%以上的纲和门,因此海洋生物的歧异度要比陆生生物为高。

㈢ 地球还有多少种动植物没被发现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命之树”项目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科学家们能够确定的却只有200万种左右.美国加州科学院的昆虫学家布莱恩-费希尔认为,仅仅精确地计算地球生物的数量并非最艰难...

㈣ 陆地动物有哪些 陆地动物简介

1、属于陆地动物的有大象、老虎、狮子、狼、狗、豹子、穿山甲、老鼠、牛、兔子、蛇、马、羊、麋鹿、犀牛、棕熊、蜗牛、长颈鹿、鸵鸟、河马、狐狸、蚂蚁、蜥蜴、鸭子、陆龟和刺猬等。

2、节肢动物门下的昆虫、蜘蛛、多足纲和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大部分动物是陆地上最繁盛的动物。除大海以外,昆虫几乎遍布于所有地方。虽然陆地和大气已经为它们提供了很大的生活空间,可是在植物中或泥土下面还是生活着很多的昆虫,还有的甚至寄居在动物体表或体内。

㈤ 有哪些陆地上的动物正濒临灭绝

中国十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一、 古朴国宝:大熊猫 英文: Giant Panda 学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猫时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传说中,过去大熊猫是白色的,在一次动物葬礼上,为表达哀思,它们把煤灰涂在胳膊上,相互拥抱后,形成了延至后背的黑色,擦眼泪又染黑了眼眶…….这当然是杜撰,但大熊猫与许多动物一样,生存状况十分可悲,处在灭绝的边缘。 原因无非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其退缩于山顶,呈孤岛化分布,食物与配偶资源贫乏,近亲繁殖严重、体质下降、抗病力弱。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被列为. 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友谊使者”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选为自己的会徽标志。 二、仰鼻蓝面:金丝猴 英名: Snnb-nosed Golden Monkey 学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请看金丝猴的学名)。 金丝猴为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在这个仰鼻猴属中,还有一支中国以外的金丝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这是一种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内侧浅黄的长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发现,曾失踪半个世纪,到1989年才又发现,仅有200只,栖息于越南北部。 三种金丝猴都是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川金丝猴为“易危”级(越南金丝猴为极危机)。 它们都面临盗猎、伐木、毁林开荒、生境退缩的威胁,可谓“树倒猢狲散”! 三、 长江奇兽:白鳍豚 英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学名:Lipotes vexlifer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声纳系统发达,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是任何现代潜艇所望尘莫及的,当群体被冲散后,它们利用高频率的声纳可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白鳍豚是法国动物学家米勒于1918年在洞庭湖采到首只标本命名的,实际上中国人早就记叙过它,如汉代的《尔雅》、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蒲松龄更在《聊斋》中有白秋练与暮生的爱情故事,白秋练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目前人工饲养仅有一只,名为“淇淇”。长江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四、中华之魂:华南虎 英名:Chinese Tiger 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华南虎雄性约重149—225千克,雌性约重90—120千克,个头虽然不是最大,但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谓渊远流长,人们谈虎色变、畏虎、敬虎,认为“老虎吃人”的心理根深蒂固。但结果是,老虎几乎被人类吃光了。华南虎正处于垂危状态,野外数量约20只,呈孤岛分布,且捕食对象稀缺。人工饲养下的50只呈严重近亲,退化现象十分明显。 我们连作为具有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象征的这种大猫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吗?虎的消失,将预示人类灵魂的失落。 虎有几种奇异色形,如产于印度中央邦雷瓦的白虎、产于中国河北省东陵的黑虎(已于19世纪末灭绝)及产于中国福建的蓝虎(灭绝)。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级别,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五、东方之珠:朱鹮 英名:Crested Ibis 学名:Nipponia nippon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 .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朱鹮得以幸存,是由于洋县深山里有适应其存在的自然条件,一是湿地觅食条件,二食高树营巢条件;这里的百姓因敬重祖宗的坟山而没有滥砍山林,为这种奇异之鸟的一息尚存提供了机会。而朱鹮的高度濒危,则与过度猎杀、森林锐减及广泛施用农药化肥有关。 据一个迷信的传说,朱鹮的“ 鹮”字从字面一看就知是一种要绝种的鸟,因为它由“四”字和“哀”字组成,“死哀之鸟”怎能不绝?但洋县人民不信邪,为保护朱鹮,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朱鹮觅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不捕捉泥鳅、蛙类,任由朱鹮来去。新世纪初,朱鹮在中国的数量已达248只,可以说已经摆脱了灭绝、甚至高度濒危的厄运。IUCN红皮书“濒危”级。 六、 堪称国鸟:褐马鸡 英名:Brown Eared Pheasand 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 褐马鸡虽名为鸡,可羽色黑褐,油光瓦亮,生性更为惊人,勇猛善斗,宁死不屈。在山西庞泉沟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农民们就曾见过褐马鸡与老鹰搏斗的情景,二鸟扭成一团,满地翻滚,鹰爪扼住鸡脖,鸡爪抓住鹰眼,两败俱伤,十分惨烈。正因为褐马鸡有勇猛好斗精神,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将其尾羽装饰武将帽盔以示英武的记载,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要以“鹖羽”做冠饰,曹*曾曰:“鹖鸡猛气、其斗于必死,令人以和褐鸡为冠,像此也”。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褐马鸡“**齐觅食,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忧不置”。(褐马鸡古语称“鹖”)将其羽毛赐予武将的形式称“鹖冠之制”。这种制度世代相袭,直至清朝,能被赐这种羽翎顶戴,乃是一种殊荣。褐马鸡在国际上与大熊猫齐名,被世界雉类协会放在其会徽上,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七、 孑遗物种:扬子鳄 英名:Chinese Alligator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作为爬行动物,扬子鳄体长2米,善于游泳而栖息于水中,营巢在河湖浅滩、植被密生的草丛中,寒冬,扬子鳄却钻到地下洞之中蛰伏,穴深2—3米,带有1—3个出口,穴顶有通气小孔,洞窟是长达几米到20米不等的隧道,内铺枯木、杂草等,冬眠至4、5月份,扬子鳄出蛰 5、6月份进入繁殖期,7、8月份产卵,卵白如鸡蛋,二个月后孵化出壳,出生小鳄十分虚弱,常受到其他动物威胁。 扬子鳄,主食螺、蛙、虾、蟹、鱼、及鼠、鸟等,遇上较大猎物,会以粗硬的尾巴击打,饱食一顿可长时间不食。目前,由于长江下游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河湖被围成农田,野生数量极为罕见,人工繁殖相当成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一级保护动物。 八、 高原神鸟:黑颈鹤 英名:Black-necked Crane 学名:Grus nigricollis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黑颈鹤的颈、尾、翅羽均为黑色,体灰白,头上亦有红顶,但不如丹顶鹤的明显。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调查,西藏拥有中国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颈鹤种群,估计达4000只,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九、 雪域喋血:藏羚羊 英名:Tibetan Antelope 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偶蹄目、牛科,与已在中国本土刚刚灭绝半个世纪的高鼻羚羊亲缘关系最近。藏羚羊又名“一角兽”,一个世纪前多达数百万只。被藏民称为大雁的朋友,它们在高原上奔跑如飞,狼也很难追上,但以汽车和枪支装备起来的盗猎者却可以成片的杀戮之。目前中国的藏羚羊不足7万只,但年复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与屠杀使其数量直线下降,目前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  十、 失而复得:“四不象”麋鹿 英名:Pere David’deer 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最后仅剩18头,被养在英国乌邦寺,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1985年回归到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1865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猎苑故地。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麋鹿,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还有这个网址:http://tieba..com/f?kz=121380789都是带图的,挺好看

㈥ 至少还有70%的地球物种没有被人类发现

你觉得人类到目前为止发现了地球上百分之多少的物种?50%?60%?还是90%?

似乎好像我们更担心的是一些生物灭绝的问题吧。然而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来测算的话,估计目前至少还有超过100万种的未知生物没有被发现。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生物的了解可能不到30%。

近期新发现物种盘点

先上一个扛把子的 Pliotrema kajae、Pliotrema annae(六鳃锯鲨)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六鳃锯鲨是六鳃锯鲨属下的唯一物种,现在在马达加斯加和桑给巴尔附近的西印度洋的发现让该属下多了2个物种。之所以叫“六鳃”,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鲨鱼每侧都只有5个鳃裂,但六鳃锯鲨却有6个。

这个看起来比较滑稽的表情是从底部往上拍摄的。

正常角度看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Acrotaphus wasps(寄生蜂)

这是一种在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的低地雨林地区的寄生蜂。它们主要寄生蜘蛛。 雌性寄生蜂会攻击蛛网上的蜘蛛,用毒刺暂时麻痹它。在这之后,寄生蜂在蜘蛛身上下一个卵,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之后,幼虫逐渐吃掉蜘蛛并最终将其蛹化。

原生质体(Protoptilum Nybakkeni)是珊瑚的一个新物种。

Hippocampus nalu(一种侏儒海马)

在南非发现了一种新侏儒海马,命名为Hippocampus nalu。大概就指甲盖那么大。

Trimeresurus Salazar(一种竹叶青蛇)

这个属是在中国藏南地区被发现的,至少包括48种。

Maratus constellatus (澳洲跳蛛)

花纹有点波希米亚风格?

贡扎加叶蛙

2020年,贡扎加叶蛙在巴西东北部被发现。那里可能有更多未被描述的脊椎动物。

Lebbiea Grandiflora (瀑布香草)

阿亚·雷比伊(Aiah Lebbie)教授在非洲塞拉利昂的瀑布附近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香草,它们能够在瀑布旁的岩石上攀爬。

Kindia gangan (金迪亚·甘冈)

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新植物,将其命名为“Kindia gangan”,是咖啡家族成员之一。英国皇家植物园科学家在一次实地考察中发现了这种植物,它生长在西非几内亚金地亚镇附近的砂岩悬崖上。

喜马拉雅铠兰

2020年7月科研人员首次在腾冲发现了喜马拉雅铠兰为高黎贡山南段山系增添了重要的新记录植物物种。

泸水大钟花

2020年8月初,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现了稀有物种泸水大钟花新种居群。

未知物种地图

生态学家在绘制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地图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即预测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命在哪里等待被发现。据《科学》报道,作为第一步,研究人员制作了一张交互式地图,展示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新物种最可能出现的多样性热点地区。近日,研究人员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未知物种通常在保护规划、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被忽略。”巴西帕拉伊巴联邦大学生态学家、论文共同作者Mario Moura说,“如果想改善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物种。”

据估计,地球上85%的物种至今未被描述。所以,2018年,刚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的Moura与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Walter Jetz合作,提出了一种更好预测未知物种在哪里的方法。“早期被发现和被描述的机会在不同物种间是不平等的。”Moura解释说,“例如,相比生活在偏远丛林中的小青蛙,生活在人类周边的大型哺乳动物更有可能被科学家记录下来。”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Moura和Jetz为所有已知的32000种脊椎动物收集了大小、栖息地及其他9种属性的数据。利用计算机模型,他们确定了具有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生物体被发现(将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被发现的地点。“我们的方法是用已知物种来预测未知物种。”Moura说。

他们预测一些地方——如西非的几内亚森林和许多东南亚岛屿,可能有丰富的未知生物,因为这些地方物种密度高,但人类相对难以进入。

Moura和Jetz总结说,世界上未被发现的陆地脊椎动物有10%以上生活在巴西,马达加斯加、哥伦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各有5%。他们指出,总体来说,这样的热点地区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0%,但却存在近70%未被发现的新物种。

研究人员报告称,许多新发现的物种将出现在热带森林中,其中包含大量青蛙、壁虎和其他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些动物数量占目前未知物种数量的3/4。在哺乳动物中,他们预计会发现更多的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新物种;在鸟类中,也许只能发现少数鸣禽。

Jetz说,关于“物种发现潜力”的新地图可以帮助制订保护计划。“我认为,这为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开展发现工作提供了巨大机会。”例如,为更好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地图提前锁定受气候变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接下来,他们希望开发出类似的地图,帮助科学家发现和描述数千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

梵观点:地球甚至宇宙中的生物的多样性估计会让人类无法想象。

㈦ 地球还有多少种动植物没被发现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命之树”项目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科学家们能够确定的却只有200万种左右。美国加州科学院的昆虫学家布莱恩-费希尔认为,仅仅精确地计算地球生物的数量并非最艰难的任务,难的是进行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分类法是一门对现存地球生物进行发现、描述并加以分门别类的科学,是“了解地球生命的基石”。费希尔说:“我们应该拥有一个环境道琼斯指数,以评估人类活动对其它生物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动物生命的了解还十分肤浅,仅仅只发现了地球上现存10%的生物种类。”

㈧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多少万种

据动物学家统计,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根由许多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般个体型较大.而无脊椎动物的身体没有脊柱,大多数个体很小,但种类却很多,占整个动物种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苍蝇、蚊子、蚂蚱、蝴蝶等昆虫都是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五大类群.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共有25000~30000种,如鲤鱼、黄花鱼等.两栖类有2000余种,如青蛙等.爬行类有3000余种,如蛇、龟、鳄鱼等.鸟类有9000种,如鸽子、麻雀.兽类有4500多种,如马、牛、狮子、虎等.世界上还有许多种动物还有未被发现呢.
至今还没有人知道,究竟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这答案的揭晓与我们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息息相关,同时也能解决演化与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
虽然我们研究分类学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对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仍是众说纷纭,从300~3000万种都有人提出.由于缺乏集中管理、计数的机构,迄今甚至无人知道已知种类的确切数字.
许多野外的栖所正迅速遭到破坏.因此了解物种的种类及分布,据以提供合理的方式来进行保育,是保护现存种类的最佳方法之一.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道义上理应维护我们居住的环境,并且把它完整地留给下一代.
英国的环境保护学者,曾向政府当局要求加强了解生态系里种类消长的情形.这些要求包括对生物群聚间的种类和稳定性有基本的认识.由于大气层里的含氧量最初是生物体所产生的,可见生态系和大气层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研究生态系里种类稳定的情形,当有助于预测地球的气候.
为了实用上的目的去计算和整理有关种的资料,也是十分令人关心的问题,因为有为数不少的药剂都是从植物体提炼出来的.还有很多营养价值很高的果物和根菜类尚未开发成功,一旦成功即可提高全球食物的供应量.研究人员正不断尝试从自己所熟识的作物里去找寻地理变异的品系,经由选择性的交配和基因工程操作,可以从这些作物中找到产量更高、抗病力更强的种类.近代由于实行密集农业,使田间作物种类的歧异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作物对病害和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
鸟类、哺乳类的种数
把有机世界视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命名并记录物种的工作称为分类学,肇始于瑞典的自然学家林奈(C. Linnaeus,见图一).1758年他在《自然系统》第十版里,共记录了9千种动、植物的种类,此后分类学家便得以描述不同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凡是外表亮丽的种类仍是人们注目的焦点,科学家几乎已将这些种类记录殆尽.例如:在《自然系统》第十版出版后不到一百年内,便已完成4500种鸟类的纪录,这是现今已知种类的半数.现在每年所能发现鸟类的新种也只有3~5种;至于哺乳类则有4千种的纪录,现在每年约可发现1新属和20新种,在现今发现的种类当中,约有一半是真正的新种(大部分是囓齿类、蝙蝠或地鼠),其余则是根据现代生化上的新证据,对旧种重新分类.
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以外,其它生物增加的速度都呈现不同的型式,在十九世纪中叶,蜘蛛类和甲壳类种类增加的速度很快,随即沈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到近几十年来才又稍微增加.根据大英博物馆韩蒙德(P. M. Hammond)指出,从1978~1987十年间鸟类每年的增加速率是0.05%,而昆虫、蜘蛛、真菌和线虫则分别为0.8%、1.8%、2.4%和2.4%.
发现不同生物的速率和从事研究分类学家人数的多寡有关,正确的数据很难估算.不过根据对澳洲、美国和英国研究者做个概略的估算得到:如果N代表研究四足类每一种动物的平均分类学家的数目,那么每一种鱼有0.3N的分类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无脊椎动物则在0.02~0.04N之间.北美洲有1万位分类学家,全世界则约有3万人.
总的来说,每种已登录的植物受到分类学家青睐的人数是动物的2倍.就动物界来说,平均而言,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的数目比植物的多了10倍;而对无脊椎动物所做的则比植物少了10倍.分类学家分布的情形和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寡,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存在,例如:只有4%的分类学家在生物歧异度(diversity)很高的拉丁美洲和撒哈拉南方工作.
由于缺乏生物种的信息中心机构,使得编纂一份完整的分类学目录显得困难重重.在分散各地的机构里,这些纪录只靠一些老式的档案卡保存着,没有正式计算有多少已知的物种被命名.科学家对星球的认识和花费比对生物来得多,他们了解宇宙里有关原子的数目,也比生物物种的数目更清楚.
根据比较可靠的估计,分类学家已经鉴定出150~180万种的生物,这和所有生物的种类数目比较起来还是相差很多.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所有生物的种类最少也有300万种,这么多的种类很难在适当时间内以现在的方法来完整地描述、记录.
估计生物种数的方法
某些人利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来估计生物的种数,这种方式会随着统计的方法不同而有出入.在最近的研究里,将生物分为几个大类,再以种类发现的曲线图与统计上的投影法结合,估计大约有600~700万的生物种.
另一方法是利用每个分类群里各个专家的估计值加起来,得到有500万种的数据.在研究得比较透澈的鸟类及哺乳类里,分布于热带的种类约为温带的2倍;但是在昆虫里从已知的种类里发现,寒、温带的种类反而比热带者为多,几乎占了所有种类的三分之二.如果昆虫在热带与寒 温带的比例,与鸟类及哺乳类的情形一样,那么未知种在热带和在寒、温带的比例为2:1,由此可将生物的种类由已知的150~180万可推至300~500万种.
还有一个对全球生物种类估算的更直接方法,这方法尤其适用于热带昆虫的种类.它是选择一个未经研究的地区,对其中的生物取样,然后再计算已有多少比例的动、植物被描述过.但是这种方法会有问题:即使在一定区域内,也很难把所有的热带昆虫取样,况且鉴定和分类更是十分烦琐的工作.另外,还必须考虑:这个取样的位置是不是可以代表种类的分布模型.
昆虫的种数
根据英国学者霍奇金森(I. D. Hodkinson)和凯松(D. C. Casson)在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Sulawesi)岛上对象所做的调查,在1600种象里有63%是新种,如果这种比例也适用于所有的昆虫,那么在现今已知有90万种昆虫的情况下,昆虫的总数约有200~300万种.韩蒙德则用不同的方法来估计,根据他观察英国一个已调查得十分完整地区里,22000种的昆虫中有67种是蝴蝶.许多自然学家重视蝴蝶如同鸟类一样,因此17500已知的蝴蝶种也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数目,事实上种类应该不会超过2万种.如果在地球上蝴蝶与昆虫种类所占的比例和英国昆虫的组成相似,则昆虫的总数应为600万种(22000×20000÷67).由于无法确定所调查的区域是否为昆虫族群的典型分布,使得这种比值的方法会有内在(built-in)的误差.
厄温(Erwin)利用喷洒杀虫剂的方法于巴拿马采集甲虫,九个月内抓到1200种甲虫,由于他尚未完全鉴定完毕,无法利用前述的外推法来推测所有的种类,于是取而代之用以下的方法:一、必须知道从菩提树上所采集得到昆虫的数目,和其它树种上的种类相比较,他推测约有20%草食性昆虫是单食性,因此每一种树平均有160种甲虫栖息;二、他从栖于树冠层甲虫的数目推测所有昆虫种类,如果把甲虫占所有昆虫种类40%的比例应用于热带林区树冠层,那么每一树冠层上就有400种昆虫;三、如果每种树上有三分之二的种类栖于树冠层上,每种树上就有600种昆虫.最后他举出一个大众较为认可的估计,地球上热带林区有50000种树,乘上每种树上有600种昆虫,使昆虫总数为3千万种,当然,地球上昆虫的实际数目比这个大得多.
有人认为厄温所做的估算不太正确,本文作者梅(R.M. May)认为温带甲虫的食性要比热带甲虫的更具专一性.厄温所谓有20%草食性昆虫的比例,在热带这比例或许只有2~3%;另一方面,厄温或许低估了栖于树冠层以外的种类,梅认为它们应至少占有三分之二的比例.
忠实地记录生物歧异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演化和生态学上的基本问题.分类名录可研究食物链接构、种类丰度、大小不同体型的生物种或总数以及生物分布的一般趋势.
分类学家发现动物体长减少10倍,总数会增加100倍.这模式适用的动物范围包括身长从一公分到数公尺.至于一公分以下者便不太适用,或许与这些小生物缺乏完整的纪录有关.如把这种体型大小对种类密度的关系,经由外推法去推算至身长0.1公分左右的生物得知,陆地生物约有一千万种(见图二).如果分类学家能更加了解生理学、生态学及演@的因子对身长分布的影响,则这种纯靠现象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将更具说服力.事实上他们在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所以上述的报告并未成定论.
这种大小分布的法则让我们明了有关诺亚方舟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学者认为诺亚在方舟上无法载运所有的昆虫,但是如果体长能减少10倍,相当于体积减少1000倍,种类便可以增加100倍,那么问题就会转移到运送大型动物的身上.
食物链的结构通常也是用来计算种类的一种方式,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是构成食物链的最基层,如果能精确的计算每种植物所能供养的生物种类数目,那么只要知道植物的种类便可知道所有生物的种数.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盖斯顿(Gaston)曾研究食物链,搜集了昆虫的平均种数与群落大小、地理位置差异很大的每种植物之间的相关证据,于是发现每种植物平均约有10种昆虫.依保守估计,维管束植物共有27万种,因此昆虫约有300万种.昆虫在已知生物种类里占50%以上,而昆虫的种类还尚未有完整的纪录.
真菌的种数
英国学者哈克斯华斯(D. L. Hawksworth)提出真菌的数目至少和厄温所认为的数目一样多.英国真菌的已知种类有6万9千种,与其它北欧研究做得很详尽的地方比较,真菌的数目是维管束植物的6倍.如果全球其它地方也有相同的比例,则以27万种维管束植物来说,那么全球就有160万种真菌.该数值是现今已知种数的20倍以上.
温带和热带生物种类分布的形式是不同的,真菌在热带要比在温带适应更大的植物范围,因此真菌和植物的比例,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高.再则,真菌和昆虫的关系比和植物的更密切.最近调查特定热带区真菌的种类,发现新种约占15~30%,比哈克斯华斯所预期的95%要低得多,这些研究还未达共识边缘,遑论窥得未登录种的全貌.
由于对真菌的了解不够透澈,使我们忽略了它们是大部分生态系里的重要角色.它们会帮助有机种类的分解,形成土壤的新成分.真菌毋庸置疑的把生物歧异度的发展具体化,首先帮助植物定植于土地上(尤其是透过共生的关系),协助维管束植物、昆虫及其它生物的散布,在生物圈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实在值得重视.
线虫和微生物的种数
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动物里,线虫是最不受重视的,它们寄生在动、植物身上,在淡水和咸水中却营自由生活.在1860年已知只有80种线虫,至今总数则有1万5千种.最近的统计指出,这些只占所有族群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人指出生活在咸水里的种类更多.很少人会怀疑韩蒙德所提出线虫至少有10万种的想法.
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像原生动物、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只占已知记录种类的5%.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在自然族群里的种数,比在实验室里养殖的多得多.在美国黄石公园温泉中有一种光合细菌,其RNA有8种不同的遗传序列型式,和实验室中培养的12个品系(strain)的细菌完全不能配对.其中只有一种序列和一个已知细菌门相似.
生物学家查对自然界里海洋微生物族群RNA的序列,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些发现使分子生物学家感到十分惊讶:居然对生命形式这么简单的普通生物知道得这么少.细菌和病毒的分类是很复杂的,因为在不同品系里很容易交换遗传物质,从单一个体便可复殖出一整个的族群.某些病毒每年也都有明显的突变.因此就组成物种的基本概念来说,在微生物方面要比脊椎动物更难下定义.德国哥廷根马克斯蒲朗克学院的M. Eigen和维也纳大学P. Schuster,认为许多病毒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准物种”(quasispecies),这是指一组定序清楚的RNA序列.天择乃作用于这类准物种而非病毒物种上.
微生物和线虫对整个基因池的研究贡献很大.有人说每一种节肢动物和每一种维管束植物,至少都各有一种专一性的寄生性线虫、原生动物、细菌和病毒与之共生.果真如此,那么它们的数目将激增5倍,使总数超过一亿.
从种、属、科、目、纲到门,分类阶层愈往上走遗传变异愈大.例如:在已知种类里海洋生物所占比例不到15%,但是却涵盖了90%以上的纲和门,因此海洋生物的歧异度要比陆生生物为高.

阅读全文

与陆地上还有多少没被知晓的动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