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地球上都出现了哪些恐怖的生物
地球上曾经生活着巨大的史前生物。它们既凶猛又可怕,甚至比恐龙更大更凶猛。看到他们,我只想庆幸他们没有和人类一起生活一个世纪,或者顺便说一句,他们都可以让人类灭绝。以下列表,123,为你公布十大史前恐怖生物。
是蜈蚣和千足虫的祖先物种,体长可超过2.4米。它是一种古老的生物,身体肥胖,是迄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无脊椎食肉动物之一。他们生活在大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到二叠纪早期,生活在北美和苏格兰。当时他们几乎没有天敌。古蜈蚣也是古代十大鲜为人知的超级生物。
它是已知的原始鲸类动物之一,从陆地动物进化而来,然后进化成两种现代鲸类动物。虽然是鲸,但是齿鲸的外形和巨型海蛇很像。当它第一次被发现时,古生物学家曾将其视为爬行动物。
B. 寒武纪为何会发生生命大爆发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哪些生物
说到大爆炸,对生物学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就不太清楚了。事实上,他们经历了生命史上的一个神秘时期。在此期间,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无缘无故地突然繁荣起来。很多物种突然出现。到目前为止,他们不知道这些生物物种来自哪里。直到现在,这个谜题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关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推论。人们普遍认为,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突然增加,比氧气含量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增加的原因可能与海洋中的蓝藻有关。充足的氧气为生物爆炸提供了条件,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生物爆炸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有人认为这种生物爆炸与动物有性繁殖的繁荣有关,因为有性繁殖使动物的基因更加全面,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进化,所以催生了物种爆炸。
C.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3亿至4.9亿年。寒武纪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代,俗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全球寒武纪岩石中都保存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其他门类化石相对很少。从寒武纪起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和少量脊椎动物,如近年发现的海口鱼化石。大量具硬壳或骨骼化石的保存,使我们有条件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精确地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生物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寒武纪生命爆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工作者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4亿多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拟脊椎动物等。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印痕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使得我们对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的进化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它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至少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该动物群的发现,再次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的重要支柱。同时,它还是联系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进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虽然寒武纪出现多门类化石,但三叶虫占明显的统治地位,其种类和数量是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因虫体外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侧叶,由前至后又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故名三叶虫。三叶虫全属海生,多数营游移底栖生活,少数钻入泥沙中或漂游生活。寒武纪早期出现,种属和数量都很多,到晚寒武世发展到高峰,奥陶纪仍然很繁盛,进入志留纪后开始衰退,至二叠纪末则完全绝灭。民间常把三叶虫称为蝙蝠虫,这是因为最初在华北发现的一些三叶虫尾部颇似蝙蝠展翅而得名。三叶虫由于形态美观、演化迅速,是划分和确定地层时代的标准化石,在科普文献及地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常与恐龙一同作为古生物的形象代表。保存三叶虫的优质石料可以制作成砚台、石匾等具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新疆寒武纪地层分布有限,出露面积是各纪地层中最小的。但寒武系顶底齐全,即整个寒武纪的地质记录完整,是我国西北研究寒武系及其顶底年代界线的最佳地区之一。目前已知三叶虫最为丰富的地点包括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塔格山、塔里木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和伊犁盆地北缘的科古琴山及甘新交界的北山等地。寒武纪这一时期,新疆塔里木为海水较浅的陆棚海,生长大量底栖型三叶虫;西天山和北山等地为狭长、海水较深的海槽,发育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三叶虫。新疆其余各地大多为隆起的古陆。
1.柯坪的三叶虫
由阿克苏沿314国道南行数十千米,我们可以看到公路西侧塔里木盆地边缘拔地而起的柯坪塔格山。柯坪县是一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然而,这里的早古生代地层,特别是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发育齐全,与下部的震旦系为连续沉积,古生物化石丰富,其中三叶虫类型与库鲁克塔格和科古琴山有别,属华北形。化石以底栖类型为主,其普遍表现为个体较大,形态多样,其不仅对塔里木寒武纪地层划分具有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柯坪三叶虫化石最初由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1959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了一些采集研究工作。1964年,1973年,新疆古生物学者张太荣、乔新东曾两次赴柯坪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新属种,成果已在1981年出版的《新疆古生物图册》反映。1985年以后,配合石油开发的需要,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西北石油局等单位又与南京古生物所合作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
2.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
库鲁克塔格山位于库尔勒以西到罗布泊北一带。这里的三叶虫是由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于1927~1933年的考察中在却尔却克山发现的。化石由E.诺林采集,G.T.楚得生鉴定研究,1937年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与柯坪的类型不同,属江南型,同我国浙江一带的三叶虫相类似,主要为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个体相对较小,观赏性差一些。但也有部分属种个体较大,形态美观,如诺林却尔却克虫等。G.T.楚得生在研究该地的三叶虫时建立了赫定虫、诺林却尔却克虫等许多新属种,这些新属种一直为古生物教科书的经典分子,也为后来新疆三叶虫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新疆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来说,在当时能够到达库鲁克塔格这样荒芜、缺水、地形困难的地区非一件易事。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着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对这段艰辛历程进行了详细叙述。
3.果子沟的三叶虫
由赛里木湖南行入伊犁盆地,要穿越风景秀丽的果子沟峡谷。在果子沟附属的支沟将军沟、磷矿沟、凯拉克提及其以西的科古琴山等地,寒武纪地层发育良好,产大量三叶虫化石。这里的三叶虫类型与北山和库鲁克塔格的三叶虫相同,同属江南型。由于该区寒武纪地层厚度很薄,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这些保持完好的三叶虫才被地质工作者发现,也因此才确定西天山寒武纪地层的存在,这对西天山的地质演化具有重大的意义。1977年至1985年,张太荣等历时数年完成了该地三叶虫的采集和描述,出版了《新疆北天山西段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一书。书中介绍了84属182种三叶虫化石,其中8个新属,70个新种,证实该区是中国江南型三叶虫最为丰富的地区。
D. 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 奇虾顶级掠食者所向披靡
寒武纪距离现在大约五亿三千万年,下一个就是奥陶纪了,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那么寒武纪又将为大家带来什么喜呢?本站我带大家一起看看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吧。
怪诞虫长度大约3.5厘米,这是一种可以行走的蠕虫,它拥有7对刺状的脚爪,头部是灰色的,没有其他比较明显的特征,它是寒武纪中比较常见的物种,所以是第一个进入寒武纪行列的生物。
欧巴宾海蝎身体长度大约为40至70毫米之间,它有着极其强大的眼睛,势力范围可以达到360°无死角。
奇虾在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是比较庞大的一种,它的长度可以达到60到200厘米长,在那个时代相当于霸主,不过在4.4亿多年前就灭绝了。
微瓦霞虫身体长度大约为5厘米,长相有点像乌龟不过是带刺的那种,它的身上覆盖着甲状的鳞片及成排的刺。
抚仙湖虫有着的神经系统比较古老,延伸到头部,这种虫子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在中国云南被发现了,有可能是现代龙虾螃蟹等等的祖先。
奥托亚虫长度大约为2cm-16cm之前,在早期海洋中也算是霸主,它的可怕的长鼻刺是最为强大的武器。
欢呼虫看起来腿很多,它身上没有其他外壳的保护,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通过某些毒液来防御和捕食。
这种虫子生活在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它是地球上第一批拥有装甲来保护自己的动物,当时在生命大爆发时期,它们通过身体覆盖的刺来保护自己。
这种虫子的英文名字叫做Prickly creature,它有点像鼻涕虫,身体外表覆盖着尖刺,长相有点恐怖。
这是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中最为古老的动物,这也是一种顶级的捕食者,这种生物的化石保存的十分完好,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大脑和神经系统。
E. 寒武纪时期都有哪些代表性动物
寒武纪生物进化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寒武纪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营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我们现在地球上所能看见的生物极不相同。比较着名的有早寒武世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寒武纪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海生藻类为主。无脊椎动物的许多高级门类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笔石动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中的三叶虫纲最为重要,其次为腕足动物。此外,古杯类、古介形类、软舌螺类、牙形刺、鹦鹉螺类等也相当重要。抛开牙形石不说,高等的脊索动物还有许多其他代表,如我国云南澄江动物群中的华夏鳗、云南鱼、海口鱼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中的皮开虫,美国上寒武统的鸭鳞鱼。
在潮湿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类的低等植物,但它们还缺乏真正的根茎组织,难以在干燥地区生活;无脊椎动物也还没有演化出适应在空气中生活的机能。寒武纪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大陆上缺乏生气、荒凉一片。
此外,寒武纪还产生了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寒武纪大爆发”,在很短(地质意义上的很短,其实也有数百万年之久)时间内,生物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呈爆炸式的增加。它意味着,生物进化除了缓慢渐变,还可能以跳跃的方式进行。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
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着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的祖先,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F. 寒武纪时期除了三叶虫以外,还有些什么生物
今天上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宣布: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圆了达尔文的梦”,他们找到了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的有力证据。这一成果刊登在了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据冼鼎昌院士介绍,此项研究获得成功表明,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应用的结合可以为人们打开一个广阔的研究新视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就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和神学家的猛烈攻击。其中最令达尔文及追随者头疼的是:在地球上没有发现任何寒武纪之前的生物化石,但到寒武纪却突然出现了三叶虫等复杂生命。这里没有生物的演化过程。神学家据此宣传上帝在寒武纪创造了生命。达尔文猜想:前寒武纪的生物化石不是没有,而是还没有被发现。 据了解,陈均远联合我国台湾和美国、欧洲的科学家,使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对贵州瓮安1998年发现的、属前寒武纪地质时代的、具极叶结构的磷酸盐岩化胚胎化石,开展了三维无损伤研究,成功获得了古化石样品细小的(0.1—0.7毫米)内部空间的高分辨结构,证明所观察到的颈状构造的极叶身份。由此不仅为两侧对称动物在瓮安动物群的存在提供新的重要证据,而且也表明两侧对称动物早在5亿8千万年前就已经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冼鼎昌院士提出了用同步辐射成像方法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三维无损伤研究的设想。他与陈均远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合作,开展了对所选胚胎化石的研究。研究中,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方法起了关键的作用。陈均远及合作者在北京和台湾的同步辐射装置上用这个方法做过具极叶胚胎的三维成像,最后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上得到了理想的图像。而如果使用传统方法根本不可能使古生物化石完好无损。 名词解释 寒武纪:寒武纪是距今5亿7千万年前至5亿1千万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在这一时期,大约50个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包括几乎所有现生生物的祖先)快速出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地球上的现生生物极不相同。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约占当时寒武纪全部生物的60%,是古生代早期一类比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 极叶:动物胚胎在受精后开始进入卵裂及随后的发育阶段。两侧对称动物(如蜘蛛、蝴蝶、恐龙、人类等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胚胎卵裂有两种类型:辐射状卵裂和螺旋状卵裂,而后者又分为蠕形和真螺旋两类,其中,真螺旋卵裂胚胎中有一类名为“具极叶胚胎”。所谓“极叶”是胚胎在卵裂中形成的一个形似卵裂球的特殊区域,其中没有细胞核,只有来自植物极的某些细胞质。确认“具极叶胚胎”的存在对进一步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G. 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寒武纪的最有代表性的生物是:三叶虫。
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我们现在地球上所能看见的生物极不相同。比较着名的有早寒武世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寒武纪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海生藻类为主。无脊椎动物的许多高级门类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笔石动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中的三叶虫纲最为重要,其次为腕足动物。此外,古杯类、古介形类、软舌螺类、牙形刺、鹦鹉螺类等也相当重要。抛开牙形石不说,高等的脊索动物还有许多其他代表,如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中的华夏鳗、云南鱼、海口鱼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中的皮开虫,美国上寒武纪的鸭鳞鱼。
H.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产生了哪几种着名生物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寒武纪”是地质史上的一个年代,因英国的一座小山而得名,期间大约是五亿四千万年前至五亿一千万年前.它的名称并不含有特殊的意义,但它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诞生的.在地球诞生后的40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几乎没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然而,在此后不超过500万至1000万年的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即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这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着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的祖先,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古三叶虫
1882年,达尔文在生命的最后一封信中谈到古三叶虫.在他看来像三叶虫这么复杂的动物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叶虫是生活在五亿多年前到两亿多年前的一种已经灭绝的原始节肢动物.它的形体扁宽,背面正中突起、背上有两道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形,因此而得名.
过去,寒武纪通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因为在寒武纪地层中保存有大量的比其他类群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而在寒武纪地层中,不具矿化的软躯体动物化石从未被发现.
科学家从寒武纪之前的古老岩层中发现了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化石残骸,但它们都在不久以后销声匿迹了.这就好像在生命的史书上划了一条分界线,之前不过是热身运动,之后到了寒武纪真正的进化才开始.
一切都突然开始了,生命的形式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变得多姿多彩,生机盎然,这一突发性生命创新事件通常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正是在这一时期,生命选择了其基本的形式,以后也再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当科学家们检索寒武纪时代的化石所记载的历史时,到处可见的是难解的谜和进化过程中的空白阶段.当新的生命形式在化石记录中出现时,人们找不到与之相对的原种,而当它们突然消亡时,又没留下什么显而易见的进化体.
“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成千上万的过渡类型化石埋藏于地壳中呢?” 达尔文痛苦地意识到,地层断层中确实缺少此类化石的存在.这一事实一直困扰着达尔文,以至于他在书中用了一整章来讨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布尔吉斯动物群的发现
1909年8月,美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维尔卡特带领全家到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山去野外地质旅行.回程的路上,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夫人的坐骑,维尔卡特捡起这块作怪的石头,奇迹出现了,一块保存有软体动物的化石显现在维尔卡特面前.
后来,经过大规模的发掘、采集后,布尔吉斯动物群给当时科学界造成极大震撼.它使科学家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在寒武纪海洋中具有骨骼化的动物仅仅占少数,绝大多数是不易保存的软躯体动物门类,纠正了人们对寒武纪仅存有三叶虫等少数硬体动物的错误认识.
化石记录了五亿一千五百万年前寒武纪中期无脊椎动物惊人的丰富,被科学界视为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依据,为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迷提供了重要线索.
由于地质保存上的缺陷,布尔吉斯动物群化石没有立体的层面,很多的动物形态只能依靠推测.
1981年,加拿大布尔吉斯动物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遗址”,成为全世界古生物学者关注的圣地.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代表——云南澄江动物群
在昆明东南方5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境内有着名的抚仙湖,湖水清澈纯净,可直接饮用,小城也由此而得名澄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一本破解地球生命的天书,就埋藏在澄江这座不起眼的帽天山下.对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而言,1984年他在澄江帽天山的那次重大发现,至今还使他无法平静.
在澄江帽天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筑,这是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的野外工作站.它由中国着名建筑师齐康设计,其设计灵感来自在帽天山上发现的一种寒武纪生物--灰姑娘虫.
1984年7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研究员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第一块早寒武纪动物化石长尾纳罗虫.这次发现可以说是很偶然的事件,侯先光原来的意图是到澄江来寻找金碧虫的化石,没想到无心插柳,意外获得了这块长尾纳罗虫的化石.
那年6月,侯先光在导师张文堂的指导下,赴云南为硕士研究生论文搜集古介形类化石.
1984年7月1日,下午3点钟左右,侯先光在一大堆石块中随手拿起一块,一锤下去——一个栩栩如生的虫体出现了.这是一条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属于知名的古生物学家维尔卡特于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布尔吉斯动物群的一个重要成员.国外科学家认为纳罗虫是最早出现的硬体生命之一,在亚洲大陆还是首次发现,而且还保存有附肢.这一发现意味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证据就在脚下.后来,这一天成了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纪念日.世界着名古生物学家、德国的塞拉赫教授称:“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就像是来自天外的信息一样让人震惊.”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澄江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侯先光带着这一重大成果返回南京,写出了发掘报告,并与导师张文堂教授撰写了研究澄江动物化石的论文《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师生俩在文章中把澄江发现的古生物正式命名为“澄江动物化石群”.从此揭开了而后二十年让世人不断惊讶的序幕.
一系列的野外发掘和研究工作由此开始.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将五亿三千万年前的生命世界展现了出来.
消息传出后,一批批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者蜂涌而至,一批又一批形态各异的化石被挖掘出来,人们从未见过保存得如此完整的生物化石:不仅保存了生物的骨骼,还保存了表皮、纤毛、眼睛、肠胃、消化道、口腔、神经等各种软组织.其中,水母状化石的触手、辐管、环肌、中央腔和口部构造清晰可见,蠕虫化石的体环、吻部构造、消化道和尾刺完整无缺,腕足动物化石则显示出从外壳向外伸出的粗壮的肉茎.以或卷曲或斜躺或平直姿势埋藏的纳罗虫化石,完好地保存着它们的软躯体构造,甚至连肠道中充满的食物也清晰可见,显示着其在临死之前还曾经饱餐一顿.具有网状骨片的微网虫,即使活着时保持站立的姿势就已经很不容易,有的竟然可以在死后仍然保持立姿.这些化石是世界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带软躯体构造的化石.5亿年前生物的软躯体构造居然能成为化石陈存在岩层中,这是澄江化石最为独特之处.
专家从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现今世界上所有的动物的门都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而且之后再没有产生新的门.这一时期出现的生命的形状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从星形对称的海星到左右对称的甲壳纲动物,以及具备脊椎雏形的动物等.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动物化石中,即使不包括现在已经绝灭了的门,所发现的动物的门仍多达20个,而现在地球上热闹非凡的上千万种生物总共才35个门.这说明,在寒武纪早期,动物多样性的基本体系就已经建立了.
1989年,真正的完整的微网虫化石在帽天山出现,令科学家大跌眼镜.原来,困惑了古生物学界几十年的这些骨片,就长在一个蠕虫一样的生物体内,身体两旁.
微网虫是绝灭了的多腿缓步类动物.身体长4到6厘米,头短而小,尾长.其腹部两侧具有成对的腿,不善行走,用带爪的腿攀附在其它生物体上,是澄江动物群的珍稀化石.
陈均远教授发现的微网虫使得带网孔骨片的化石在分类学上的定位问题得到了解决.美国哈佛大学的古尔德教授撰文写道:因为微网虫完整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使得人类科学的历史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又一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完整的奇虾化石,证实了早寒武纪即存在肉食动物. “奇虾”并非真正的虾,它是寒武纪海洋里最大最凶猛的食肉动物.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筑公路,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巨大的断面,最完整的奇虾化石终于显形了.
奇虾的第一块化石早在1892年发现于加拿大.其实这只是奇虾的一个前肢,当时却被错误地认为是某种虾状动物的身体,但令人困惑的是,总找不见虾头.直到在澄江帽天山发掘出三块最完整的奇虾化石,才使古生物学上长达一个世纪的误解终于被澄清.原来,布尔吉斯发现的“奇虾”只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的一只“手”而已.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奇虾是无腿的大怪物,而澄江出土的奇虾化石腹部都有粗壮成对的腿.
奇虾是巨型肉食动物,头背部有一对茎状眼,口腔前侧有一对强壮的用于捕捉猎物的巨形前肢.根据其化石碎片推测,这类动物体长可达2米以上,它的嘴直径可达25厘米,而当时动物的平均大小却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相比之下,奇虾是所向无敌的巨无霸了.后来,日本科学家根据化石复原模型和研究成果做出了奇虾的模型.我们看到,科学家模拟出来的这种动物,有长长的触角和胡须,像虾一样的壳和尾翼,软软的身体下部有一个方形的口,用来过滤海水,获得食物.
奇虾的出现,标志着在寒武纪初期,海洋的生态系统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金字塔式的食物链系统,而奇虾就是位于这个金字塔顶端的生物.
1991年,候先光教授在帽天山发现了一种蠕虫状动物化石,命名为“云南虫”.当初,由于某些特征难于解释,它被放在分类位置不定的蠕形动物.四年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首次提出云南虫属最古老的脊索动物,拉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由相同的线索,引出了不同的结论.“它已经超出了非脊索动物的范围.但是,我觉得因为它没有肌节,没有真正的脊索,也就是说不具备真正脊索动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半索动物的论证遭到陈均远的驳斥,他极力支持云南虫是脊索动物. 争论往往是发现的契机.1999年4月,陈均远教授等在昆明海口耳材村的山坡上发现了云南虫的近亲“海口虫”,把澄江动物群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海口虫向世人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大爆发早期的、不容置疑的脊索动物的快照. 同年11月,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又在昆明海口地区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善的“昆明鱼”化石,再次引发科学界的大震憾. 澄江动物群的“海口虫”、“昆明鱼”等珍奇化石的发现,使古生物学界形成了共识.在前寒武纪末期至寒武纪初期,地球上确实发生了一次生物门类大创新事件,而且,现今的动物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都参与了这次大爆发事件.
在这些动物化石研究中,最令人激动的是被命名为“云南虫”的一种动物,它是最古老的脊索动物,它的发现和研究,将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地质时代中生代的脊索动物恐龙,地质时代新生代的脊索动物哺乳类动物以及后来的人类,它们的共同祖先是"云南虫".
根据科学家推断,“云南虫”当时为了获得在海中游泳的能力,在各体节内发展了肌肉,利用肌肉收缩来使身体呈现波浪运动.它的体内有一条贯穿前后的软管,作为椎骨,还有一对很小的侧折,后来演化成哺乳类的四肢,以及我们人类的臂和腿
2002年1月15日,云南省古生物学家罗惠麟、陈良忠、胡世学在昆明地区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海口华夏鱼、中新鱼两种新物种化石,此发现填补了从头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空白,一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壮观图景、一个生命演化的完整链条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图为最新发现的中新鱼化石,从这块古老的化石上,能清晰地分辨出“鱼”的头部及背鳍、嘴和眼睛等器官.其实,这条化石“鱼”属原口动物纲,是最原始的软体脊椎动物.
I. 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都是什么
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怪诞虫、奇虾、欧巴宾海蝎、微瓦霞虫、奥托亚虫、抚仙湖虫、欢呼虫、Prickly creature、多毛的柯林斯怪物、Lyrarapax unguispinus
1、怪诞虫:
微瓦霞虫这种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之一的生物一般成熟后的身长最长约5公分,这个动物像是一个带着刺的王八壳,有点像一只带刺的龟壳。它的身体有甲状鳞片以及刺,这种生物与现存任何生物没有关系。
J. 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奇虾成地球霸主 恐龙是它晚辈
寒武纪距今约五亿三千万年,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质时代,下一个是便是奥陶纪。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演化事件,空旷无垠的海洋里突然出现种类繁多的生物,不仅如此生物还演化出了能够形成化石的坚硬躯体或外壳。
这些生物涵盖了所有现生动物的门类,其中以节肢动物的数量与种类最多,科学家表示不论是昆虫或是人类,现生的所有动物,都可以在遥远的寒武纪找到它们的祖先。
下面在千万个生物中梳理了寒武纪十大 恐怖生物 ,其中奇虾、怪诞虫等等外边奇特的如同外星生物。
这种身长3.5厘米(合1.5英寸)的可行走蠕虫有7对刺状的脚爪,在背上有一排柔软的触角,灰色的头部则无任何明显特征,它显然是它所生存的那个年代里最常见的物种之一。加拿大、中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发现了相应的例子。
寒武纪动物大多数只有毫米到十几厘米,而奇虾(英文全名:anomalocaridids)则体长60~200厘米,可以说是当地地球上所有动物的霸主。不过只在4.4亿多年前就全部灭绝了。
奇虾拥有一对乒乓球大小的眼睛、一双布满刺的大螯、一个巨大的尾扇和一张形如碗口的利牙大嘴,是当时海洋食物链的顶端捕食者,称霸指数五颗星,后来出现的地球霸主恐龙在它面前也只能算是晚辈。它就是奇虾。
奇虾在寒武纪海洋中分布十分广泛,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包括中国、加拿大、美国犹他州与澳大利亚,生存时间从寒武纪早期至中期。奇虾主要以坚硬外壳的生物为食,包括三叶虫。奇虾拥有强壮的嘴部结构,可以穿透贝类的外壳,显示它们是一种掠食者。古生物学家在一些三叶虫化石上都能找到圆形或W型的咬痕,后来确认是奇虾所造成的。
此种生物只有一个种。身体总长度为40至70毫米。它的头部长有五颗以眼柄支撑并突出的眼睛,视力范围很可能到达360°。
欧巴宾海蝎是如此怪异,以致科学家推测其也许是虾类的远亲,也许和现代存活的任何生物都无关。欧巴宾海蝎生活于大约5.3亿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于现在加拿大所处的位置。它们看起来很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怪异动物,长约1.2米。它们利用14对像桨一样的腮来游泳。最奇怪之处还在于它们的头部。欧巴宾海蝎头上顶着5只带柄的眼睛,并伸出象鼻状的嘴巴,在这些眼睛的前端还有一个柔软的长嘴,而且在嘴的顶端还长有一个爪子,用来捕杀猎物。
身长约5公分,有点像一只带刺的龟壳。微瓦霞虫身上覆盖着甲状的鳞片及成排的刺,相信长得像蛞蝓,但是它与任何现存的动物门都没有明确的关系。
微瓦霞虫生活在早期的寒武纪和中寒武纪,虽然已知有一系列的幼体,最小的是2毫米
学名是OTTOIA,体长只有2cm~16cm 。这种虫是在连哺乳动物都没出现的时代的最早海洋皇者之一。是当时海洋中的猎手,靠着它们可怕的长鼻刺来猎杀其他动物。它们生活在5.08 亿年前寒武纪,化石最多的地方在加拿大大西部沉积盆地,从中寒武纪到晚寒武纪,到奥陶纪都有它们的身影。
抚仙湖虫拥有延伸到头部的最古老的神经系统。这种虫类是在中国云南省发现,被命名为抚仙湖虫,它们是最古老的节肢动物,有可能是如今龙虾、螃蟹等软甲亚纲的祖先。由于化石位于澄江内的低氧环境中,对器官保存尚为良好,因此可以观察到神经、大脑等部位。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埃奇库姆表示,从解剖得知,抚仙湖虫的神经组织中有眼睛神经束的痕迹,代表它们已发展出高分辨率的视觉处理。
另外,它也是一种肉食性动物,科学家还在肠道里发现三叶虫的残馀,由此可知,这些虫子可能真是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以视觉捕食的上古邪神。
这个看起来腿很多的毛绒绒的动物就是生活在寒武纪早期的欢呼虫,但跟当时有着坚硬外壳的动物不一样,它是“裸体”的,身上没有任何外壳保护,它由多达20~30个肢体,科学家称它们可能有着特殊的毒液来作为防御和捕食。
5亿年前的Ovatiovermis cribratus拥有独特的捕食方式。它可能将身体后半部分的肢体固定在海底,然后挥舞上半部分肢体捕捉微小的东西,比如漂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
Prickly creature
在布尔吉斯页岩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一种鼻涕虫似的生物,体表覆有尖刺。中文名字未知。
英文名Collinsium ciliosum,又称为多毛的柯林斯怪物,这是一种叶足动物,中文名不详,生活在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是地球上首批拥有装甲保护的动物,在5.18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它们利用体表覆盖的刺保护自己免遭天敌捕杀。
拉丁文直译为“多刺的七弦琴形食肉动物”,它是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中史上最古老的肉食动物,也是当时除了奇虾以外的顶级捕食者,在中国被发现的化石。这种5.2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可以看清其大脑和神经系统。
寒武纪是一个生物大爆发的地质时期,寒武纪十大恐怖生物只是目前发现的资料较多的一些物种,至于为什么那个时期会有生物大爆发,其原因有很多种,还再科学家的研究当中。其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寒武纪的动物大多是海生生物,但它们却很少遨游大海,都是生活在海底。
寒武纪也是带壳动物的出现时期,现今有许多带壳动物被认为是它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