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话以下动物的书面名称:叮叮猫、雀鳝子、偷油婆、缩老二、土口子
蜻蜓 蚯蚓 蟑螂 蛇 蝼蛄(最后一个的图片你可以网络一下)
‘贰’ 四川话以下动物的书面名称:叮叮猫、雀鳝子、偷油婆、缩老二、土口子
蜻蜓、蚯蚓、蟑螂、蛇、地牯牛地牯牛【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
【来源】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Euroleon sinicus (Navas)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春秋二季从砂土中刨出,新瓦焙干或鲜用。
【动物形态】黄足蚁蛉,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似蜻蜓。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色,头黑色,口器黄色,触角棒状黑色,柄节黄色。前胸黄色,背面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前胸有黄色长毛。中后胸黑色,明显大于前胸。足黄色,并有黄色长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质柔弱。前后翅形状大小和翅脉相似,翅脉黄色。腹部暗褐色。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黄色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色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性味归经】咸,凉。有毒。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焙干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牯牛,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
该品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要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叁’ 为什么青蛙叫切猫儿
切猫儿是四川话,四川话中的“切猫儿”,正字其实应该是鼁蟆(qiéma)。“鼁”在今天普通话中读作“qù”,但是四川话常常把普通话的“qu”这个音读作“qie”。比如“去”在四川话中就读作“qie”。因此“鼁蟆(qùma)”在四川话中自然就被读作了“qiéma”,儿化之后变成“qiémēr”。
“鼁”这个字本来就难写,在古代会写的人恐怕也不多,久而久之,人们不知道“qiéma”的来历,于是就用“切猫儿”来记这个音了。
四川方言动物
壁虎→爬壁虎儿
孵蛋的鸡→菢鸡婆
鱼鹰→打鱼子
蜻蜓→丁丁猫儿
跳蚤→虼蚤
牛虻→牛蚊子
瓢虫→花姑娘儿
鲫鱼→鲫壳儿
蝈蝈→叫咕咕
蠓(细蚊子)→蠛蠛蚊儿
癞蛤蟆→癞疙宝
‘肆’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是什么样的一个动物
这里的“黑猫子”其实就是四川的一种蚊子,在四川的方言是这么称呼的。它的学名叫“蠓”,也有叫“默蚊”。它不同于一般蚊子的地方是活动时间是白天,并且它在飞行的时候没有声音发出,同时个头比较小,是不容易被发现。
黑猫子毒性和危害还是很大的,不过幸亏它的寿命比较短,相关资料显示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冬天是以幼虫和卵的形式存在,活动时间是在夏天。虽然时间短,但是也给人带来不方便。所以夏天出现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喷些花露水或者用些清凉油,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被黑猫子叮咬。
‘伍’ 哪个大侠知道…在四川方言中的一种体形和猫差不多的野生动物“黄鼠狼”是什么
黄鼠狼不是四川方言,貌似全国各地都是这种叫法...学名是黄鼬,也叫鼪鼠、地猴、鬛鼠,都是它啦...黄鼠狼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共有东北、西藏、华北、台湾、东南、指名、西南7个亚种,四川应该是西南亚种吧。
‘陆’ 四川方言动物竹梨儿是什么动物,求指教
竹牛儿?竹牛儿就是竹象鼻虫。
竹象鼻虫,拉丁学名: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又叫笋子虫、竹象。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种。竹大象甲成虫体长21—23毫米。竹一字象甲成虫体长为竹大竹象甲的1/2左右。小竹象甲体长为大竹象甲的1/3左右。
‘柒’ 四川人喊鱼鳅猫是什么动物
学名叫鼬獾,俗名叫鱼鳅猫 、白鼻狸、白额狸、山獾、猪仔狸。
鼬獾(学名:Melogale moschata),是鼬科、鼬獾属的动物。鼬獾颈部粗短,耳壳短圆而直立,眼小,毛色变异较大,体背淡灰褐或黄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不等,腹部苍白色、黄白色、肉桂色到杏黄色不等。
鼬獾夜行性,穴居,行动较迟钝,杂食性,季节性活动变化较明显,每年繁殖1次,每胎产2-4仔,栖于河谷、沟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丛和草丛中,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越南。
鼬獾体形介于貂属和獾属之间,体重1-1.5kg,体长315-417mm。鼻吻部发达,鼻垫与上唇间被毛,颈部粗短,耳壳短圆而直立,眼小且显着。前后足具5趾,趾垫较厚,爪侧扁而弯曲,前爪特长,尤以第二、三爪为着,适于挖掘生活,后爪仅及前爪之半。[2]
鼬獾毛色变异较大,体背及四肢外侧淡灰褐或黄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头部和颈部色调较体背深;头顶后至脊背有一条连续不断的白色或乳白色纵纹。前额、眼后、耳前、颊和颈侧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有的个体为橙黄色斑点,一般均与喉、腹部的色区相连。上唇、鼻端两侧白色或浅黄色;耳内、耳缘被有白色或乳白色短毛,耳背与体背同色。下体从下颔、喉、腹部直至尾基为苍白色、黄白色、肉桂色到杏黄色。尾部针毛毛尖灰白色或乳黄色,向后逐渐增长,色调减淡。[2]
鼬獾头骨颅形狭长,鼻部比狗獾狭,鼻骨中缝稍凹陷。眶后突显着,颞嵴低平左右对称,几乎平行,鼬獾终生保留颞嵴,而不愈合成矢状嵴,老年个体颞嵴距离较近。颧弓细弱,略向外扩张。人字嵴在顶骨后端成一直线与左右颞嵴相连,腭骨向后伸展,达臼齿与关节窝的距离之半,翼骨的钩状突几乎与关节窝平齐,腭骨后缘超出臼齿与眶后突位于同一水平。[2]
鼬獾上颌门齿略呈弧状排列,犬齿圆锥状,裂齿外缘短于内缘,第一臼齿形似平行四边形,外缘稍凹入,下颌第二门齿内移,犬齿呈弯尖状,下裂齿前端有锋利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内侧有一齿尖与外侧下原尖相对称,后部凹陷呈盆状。
‘捌’ 四川方言的“猥子”书面语叫什么
四川方言的“猥子”说的就是果子狸,又名花面狸、白鼻心,一种灵猫科的哺乳动物。不可以购买的。
花面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食肉动物,俗称果子狸。头体长400-690毫米;尾长350-600毫米;后足长65-120毫米;耳长40-60毫米;颅全长100-130毫米;
体重3-7千克。花面狸显着的面部纹路因地理差异而变化,一般从前额到鼻垫有一条中央纵纹,眼下有小的白或灰色眼斑,眼上有较大的、更加清晰的白斑,并可能延伸到耳基部。鼻部黑色。身体无斑点,硬毛为锈褐色到深褐色,其下绒毛通常为淡褐色到灰色。
相关信息
果子狸民间繁殖饲养的数量颇多,但野外族群的现状不明,丰厚的利润促使各地盗猎贩卖果子狸之风极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果子狸属于保护动物。
果子狸临产前20天左右肌注大肠杆菌疫苗或临产前3天肌注长效抗菌素。同时,彻底 清扫和冲洗栏舍,并用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液消毒。
待水泥地面干后铺上千垫草,安装好饮水槽、电灯,槽内加足清水,备好产仔箱(冬春寒冷季节应备好保暖箱)、 碘酊、脱酯棉球、扎线和消毒过的剪刀等物品,并有专人值班看护,以防止母果子狸突然产下仔果子狸而发生意外。
‘玖’ 蟋蟀,四川话叫Zhào Jǖ Zi,三个字怎么写
你好!
蟋蟀的别名:灶鸡子。
补充: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别名还有:
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油葫芦、蝈蝈号称中国三大鸣虫。三大鸣虫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韵味的当数蟋蟀。古人玩蟋蟀讲究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留意于物"。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贾似道,竟然因玩虫而误国;第二种境界称"以娱为赌",把斗蟋蟀作为赌博手段;第三种境界叫"寓意于物",这是最高境界,多为文人雅士所为。
希望对你有帮助。
‘拾’ 四川人说的围子是什么动物
四川人说的围子是果子狸,“围子”学名花面狸,又名“果子狸”。属食肉目,灵猫科。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所属的花面狸属只有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果子狸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
果子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色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
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果子狸为林缘兽类,夜行性动物。喜欢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属杂食性动物,颇喜食多汁之果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还到果园中吃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
(10)四川方言动物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果子狸为林缘兽类,夜行性动物。喜欢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属杂食性动物,颇喜食多汁之果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还到果园中吃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
人工饲养的果子狸,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饲喂不同果类,比如:夏季对其可投喂黄瓜、西红柿和梅豆角等;冬季可投喂苹果、红橙等,都可提高其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