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水浒转的时代有没有动物它这个字
有了,只不过不是现在的意思。
《说文解字·它部》“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后来,慢慢才有人将它写作蛇,审蛇在古时候为它的俗字,以至后来,慢慢它的本义就被其俗字蛇所取代。
② 世界上动物的名字是谁定的
说起动物,连朋友们都知道好多:让人喜爱的小兔、小猫、小狗,顽皮的小猴、高傲的长颈鹿、具有绅士派头的大象以及会唱歌的小鸟,各色各样的蛇,金鱼等等。动物共同的特点是必须取食外界现成的有机物才能生存,并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全世界已经定名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并且可以肯定地说,地球上还有不少没被发现的动物。如果再加上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已经绝灭的动物种类,那就更多了。面对如此浩瀚的动物世界,我们通过分类命名来认识它们。
首先,我们要对动物进行科学的分类。动物学的分类是以动物的形态和解剖构造的相似程度为基础,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动物归为一类,把具有另外一些共同特征的动物归为另一类,并由此设立了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从大到小,由高到低的从属等级。所有的动物都属于动物界,再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不同的门,同一个门内的动物,又可以根据另一些不同的特征分成不同的纲……以此类推。有时一个等级内的动物种类繁多,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上述除界以外的六个等级前冠以“总”或“亚”字,增加分类等级。通常增加的等级可有亚门、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亚种等。动物类群之间,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动物分类体系就是力图表明各类动物在进化历程中,这种相互之间的自然关系。所以这种分类体系就叫做自然分类系统。种,又叫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由一系列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相似,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能够生育的后代的生物个体组成的。
其次,要对每类或每种动物取一个特定的名称。按国际上统一的规定,各等级分类单位的名称用拉丁字或拉丁化文字书写;属和属以上单位都用一个名词表示,即“单名法”;种的命名,由于物种众多,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引起的混乱,则采用“双名法”,即每种动物的学名由种名本身和它隶属的属名组合而成,前一个是属名,后一个是它的种名。为了便于查考有关分类的文献资料,在各级分类单位的学名之后,还要附加上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的时间。例如,多齿盐都龙(一种鸟脚类恐龙)的拉丁学名为Yansaurus
multidens He et Cai,1983。它由属名——盐都龙(Yansaurus)和种名——多齿的(multidens)组成,是姓何和姓蔡的两位古生物学家于1983年命的名。
③ 为什么有些表示动物名称的字是“四点底”
晋城市实验小学 杨东升 “四点底”作为汉字的部首,“四点”是“火”的变形,其意思与“火”有关,如:热烈,煎熬,等等。《汉字源流字典》说:火,“作偏旁在字下时有的写作‘、、、、’(打字水平有限!)”可是,为什么有些代表动物名称的字竟是“四点底”呢? 我们知道,代表动物名称的字好多是象形字,动物怎么能和火结缘呢?比如,“燕”,“鱼”, “熊”…… 现在的简体字,“鱼”,“鸟”等字,“四点”已经简变成了一横。其实,“鱼”和“燕”字的尾巴在象形字中确实有点像“火”的形状,在文字的逐渐演变中,慢慢地就讹变为“四点底”。《说文》:“燕之尾讹为火,与初形已颇有距离。” 有一个字有点特殊:“羔”字,它是会意字,它在甲骨文中原本就是“火字底”,本义就是烤羊,会意为嫩而味美的羔羊,再转为初生的小羊。 还有“熊”“罴”二字令人费解,为什么作为动物的“熊”“罴”与“火”有关呢? 《说文》:“能,熊属……能兽坚中,故称贤能……”《汉字源流字典》:“能,本义为一种熊类野兽。”能,就是古“熊”字,原并没有“四点底”。源流字典标“能”有4个读音(xióng, néng, tái, nài),“能”作为“熊”,是象形字,左偏旁是头和身,右偏旁是四足。那么,“能(xióng)”怎么又演绎成“能”(néng)了呢?你看,熊凶猛,耐寒,强壮,有力,会游泳,会爬树,会挖洞,会快速奔跑……这不是很“能”吗? 那么,后来,“能(xióng)”字,怎么又加了“四点底”呢?《汉字源流字典》里是这么解释的:表示凶猛,——像大火一样凶猛。不是有个词叫“熊熊大火”吗?其实,凶猛的动物多得是,为什么“熊”“罴”是“四点底”? 经过思考,我猜测是这么回事:中国古代文人大概没有见过白熊(国内没有),见到的全是黑熊(最多见过棕熊)。“黑”,不是“四点底”吗?火烧以后才会变黑,所以,黑与火结缘。《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黑”在金文时代,变成上下结构,上面是“囱”,下面是“炎”的形状。隶书时“火”变成“四点底”) 你看看古代小说是如何描写“熊”的。例如《西游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这回书描写了“黑风山黑风洞的黑风怪(黑熊精)”。 只见那怪果生得凶险: 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 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ǒ,下垂)穗长。 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 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 行者暗笑道:“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 这个黑熊精确有“能”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与它打了两次均不分胜负。第一次,“那怪与行者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来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 笔者推测:“能(xióng)”由于浑身上下黑得“如烧窑的一般”,当它发怒攻击时,人形站立,张牙舞爪,血盆大口,给人以“凶猛燃烧炭块”的联想,由此变成了“四点底”的“熊”。 敬请方家指点。
④ 十二生肖:每个动物前面为什么会有一个字,这个字代表什么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着《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⑤ 代表动物的“蟒、枭、蝮、虺”居然也是姓氏,这是怎么来的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不仅“蝮”、“虺”是姓氏,就连“蟒”(通“蠎”)、“枭”等表示动物的字居然也是姓氏。这绝对让人难以想象,但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当然和武周时代的缔造者,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有关。除了大兴文字狱的那几位清朝皇帝之外,武则天应该是中国古代最会玩文字游戏的皇帝了。
这种做法的目的很显然是从精神层面上继续打击敌人,以实现胜利者的自我陶醉。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千古不变的“成王败寇”,只不过多少会给后世留下点心胸狭隘的印象罢了。
⑥ 动物象形文字对照表图片大全
图片:
(6)动物字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值得一说的是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