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灭绝了的动物有哪些
已灭绝的动物名单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已灭绝动物名单: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㈡ 世界上有什么动物已经灭绝了
1、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
渡渡或作多多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着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
2、斑驴
学名:Equus quagga(Boddaert, 1785),马科马属平原斑马的一个亚种。又叫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普通斑马的亚种,一般体长2.7米,尾巴近1米,重约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种动物,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灭绝于1883年。
3、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Mexican Silver Grizzly)是棕熊的一种,因毛色棕灰而得名,曾是墨西哥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1964年因被人类滥捕灭绝。
4、中国犀牛
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5、昆士兰毛鼻袋熊
一种已经灭绝的食草动物。 原来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等地。由于栖息地遭破坏和人为捕杀等原因,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左右就灭绝了。
㈢ 已经灭绝的10种动物是什么
1.霸王龙(6500万年前已灭绝) 一直以来,霸王龙都是最大的陆生肉食动物之一,有43.3英尺长,16.6英尺高,身体重量估计有7吨。和其它暴龙科动物一样,霸王龙是两只肉食动物,巨大的头骨倚仗长而笨重的尾巴达到平衡。相对于巨大而有力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是微小的,前肢仅保留了两个足趾。 在北美岩层,研究者发现了霸王龙化石。据化石资料显示,霸王龙时代可追溯到麦斯里希特阶末期——白垩纪时期的最后300万年,大约是6850万年-6550万年前。它与最后的恐龙类共存,恐龙类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亡。经鉴定,研究者发现了30多种霸王龙标本。其中有一些标本有非常清晰的骨架结构。研究人员从中发现了软组织。大量的化石材料对生物学的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包括生命史、生物力学。 2. 斑驴:半身斑马,半身马(自1883年已灭绝) 非洲最着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斑驴是普通斑马的亚种。曾经一度在南非的开普省和奥兰治自由邦南部大量出现。人们通过斑驴身上前部仅有的斑纹与其它斑马区别开来。在它身体的中部,条纹褪色变黑,条纹内部空间变宽,前肢是普通的棕色。它的名字源于科伊科伊文,是个拟声字,据说和斑驴的叫声相近。(斑驴:quagga)3. 袋狼:塔斯梅尼亚虎(1936年灭绝) 袋狼是近代很有名的身上附有袋子的食肉类动物。产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二十世纪,这个物种已经濒临灭绝。通常被人称为塔斯梅尼亚虎(缘于它背部的条纹)。同时也被人称为袋狼。通俗地讲是塔斯虎(澳大利亚的口语讲法)或是普通虎。它是这个物种中仅存的一类。尽管存在着大量的相关物种,但是袋狼化石还是被人发觉,对于这个物种的起源可追溯到“第三纪中新世”的早期。 4. 斯特拉海牛:无防备的牲畜(自1768年灭绝) 1741年,在白令海的亚洲海岸附近被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发现了海牛,当时乔治·斯特拉正和探测者维特斯·白令一道。斯特拉海牛能长到25.9英尺长(相当于是7.9米),成年的斯特拉海牛一般有3吨重。比起海牛(最古老,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几乎要灭绝的一种海牛)和儒艮(俗称为美人鱼,是一种雌性海牛)要大的多。它看起来有点像海豹,但拥有强壮的前肢和鲸鱼似的尾巴。 据斯特拉说:“这种动物不会远离海岸,但是却是生活在水里。它的皮肤是黑而厚实的,就像老橡胶树的皮……,它的头相对于身体而言是微小的……,它没有牙齿,仅仅有两颗白色的平平的骨——其中一颗在上面,另外一颗在下面。”据特斯拉说,它很温顺。 从斯特拉海牛的化石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斯特拉海牛曾经在北太平洋海岸、日本的南部、加利福尼亚活动。从它最后群体灭亡的速度来看,很有可能是人类的到来,不仅是导致了这个区域,同时也是导致了其它区域内斯特拉海牛的灭绝。现在还有关于海牛的零星报道——就像来自白令海和格陵兰岛的动物,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在当今世界可能还幸存着小群体特斯拉海牛。当然这个观点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5. 爱尔兰大鹿: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鹿(大约是7700年前灭绝) 爱尔兰大鹿又称为巨鹿,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鹿。在“更新统”晚期和“全新统”早期(地质学专有名词),它们生活在亚欧大陆——从爱尔兰到贝加尔湖。从最新知道的物种残骸来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700年,大概是7700年前。巨鹿因强大的体型而闻名(大约肩高有7英尺高即2.1米),尤其是它的鹿角,在众所周知的鹿科类动物中是最大的(鹿角与鹿角之间最大的距离可达到12英尺即3.65米长,重量可达90磅)。 我们对巨鹿灭绝的原因分析仍然集中在鹿角(而不是它庞大的身体)。可能这个比起其它可能性更能引起观察者的关注。一些人认为,人类的捕杀是一个影响因素,如同史前许多巨型动物群一样。甚至有人假设,巨鹿的巨大鹿角限制了雄性鹿穿过森林地带或是其它不适应行为而导致。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巨鹿的灭绝与过度捕杀有关。作为陆地物种,假设它已经适应了环境的变化,那么可能就会和人类一样,已经进行了演变。 6. 里海虎:第三大虎(1970灭绝) 里海虎有称为波斯虎,是虎类最西部的亚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灭绝之前,它们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萨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世界上众所周知的虎类中,排名第三。 这个亚种的身体是十分敦实的。它拥有细长而结实的腿,宽大而不同寻常的巨大的爪子。耳朵短而小,就像人的头顶上没有长头发一样。里海虎脸颊周围长满了短毛,其它毛是长而细的。它身体的着色与孟加拉虎有极高的相似性。雄性里海虎身型巨大,体重大约为169公斤—240公斤。雌性里海虎不如雄性里海虎大,体重也只有85公斤—135公斤。现在仍然存在目击过里海虎的说辞。 7. 欧洲野牛:一种大型牛(1627年灭绝) 欧洲最着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欧洲野牛和古代欧洲野牛(据说为现代家牛的祖先)拥有非常庞大的体型。200万年前,欧洲野牛被引进印度。然后引进到中东,之后是亚洲,最后在25万年前引进欧洲。 到公元十三世纪,欧洲野牛个范围就只局限于波兰、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东普鲁士。在任何地方捕杀巨型动物,是贵族的特权,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仅是王室特权。 8. 大海雀:所有海雀科鸟类中最大的。(自1844年灭绝) 大海雀是海雀类中唯一不飞的物种,体型巨大。来自大西洋,幸存直至当代,很不幸,如今已不见大海雀身影。它同时被称为大海燕或是企鹅。 它站立大约30—34英尺高(75厘米),重5公斤。这种不飞的大海雀是海雀类中最大的物种。它腹部是白色的羽毛,背部是光滑的黑色羽毛。在过去,大量的大海雀在加拿大东部、格陵兰、冰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不远处的诸多岛屿上生活。但是还是逃不过被捕杀而灭绝的命运。从弗罗里达州贝冢中发现的残骸表明,它们在冬天都会不定期地往南飞,直到十四世纪。 9. 穴狮:曾经是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狮子(2000年前灭绝) 穴狮,同样被人称为欧洲穴狮或是亚欧穴狮。通过化石和丰富的史前艺术得知,穴狮是狮子类中已灭绝的亚种。这个亚种是狮子类中最大的一类。1985年在Siegsdorf(属德国境内)发现一只雄性成年穴狮。它的肩高大约是1.2米,身长为2.1米,无尾。和现代狮在体型面积上无多大区别。这只雄狮甚至都没有其它这种亚种标本大。因此,这种猫科动物大约比现代狮大5%—10%。在武木冰期即大概在10000年前,这种物种濒临灭绝。不过,还是存在一些迹象表明,直至2000年前,这个物种还存在于巴尔干半岛。 10. 渡渡鸟:灭绝物种的原型(自十七世纪末灭绝) 渡渡鸟是一种不飞鸟。居住在毛里求斯岛。与白鸽(pigeon)和鸠鸽(dove)有近亲关系。它站着有三英尺高(1米),以水果为食,生活在陆地。渡渡鸟自十七世纪中后期就已经灭绝了。这个通常是作为灭绝物种的原型,因为它是在有人类记录的时候开始濒临灭绝的。这个可以归功于人类的活动。这个形容词短语“as dead as dodo”的意思是毋庸置疑的(死亡)。这个动词短语“ to go the way of the dodo”的意思是濒临灭绝;变得过时;放弃一般用途或是变成明日黄花(之事)(即没有任何关系了)。
㈣ 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有哪些
地球的历史至少有46亿年了,而人类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小段,那么在人类出现以前的那段时间即史前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呢?为什么曾一度称霸海洋的三叶虫会突然销声匿迹?为什么曾称霸陆地的恐龙也会突然灭绝?……让我们共同思考,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1.三叶虫:三叶虫最初出现在寒武纪初期(达约5.7亿年前),当时居海洋的统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灭绝,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三叶虫的样子奇特,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贝壳则有3个叶体,二叶位于纵向轴叶的每一侧,因此被称为“三叶虫”。 2.甲胄鱼:甲胄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到5亿多年的古生代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身体前段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3.猛犸象: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一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地区外缘的冻土苔原地带。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全身覆盖着暗褐色的毛。4.始祖鸟:生活在距今1.44亿年前,科学家从化石上看到始祖鸟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们的前肢进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4个趾,3前1后,这些特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
㈤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
1、霸王龙
恐龙曾经是世界的霸主,霸王龙则是霸主中的霸主,它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体长可达13米以上,它们在六千多万年之前就已灭绝,现在在一些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它们的化石。
㈥ 近几年有哪些灭绝的野生动物
欧亚水貂。过去,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欧洲国家。1999年,随着最后一次有记录的死亡,这个物种也灭绝了。
卡马拉翼鸡,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在国外西伯利亚也有发现。在1986年和1987年进行调查时,没有任何迹象。新华社在2000年宣布,经过五年的调查,黑龙江动物研究所没有发现卡马拉鸡翅,当地人已经几十年没见过它了。
白暨豚,于2006年宣布灭绝,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