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猪场如何做好生物安全
猪场做好生物安全的17个关键要点!
防疫一线
2018-01-25
关注
集约化种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的总称。一个严格、全面、系统的内防外控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对于养猪生产尤为重要。
01
引种
初次引种,在选择供应单位时,尽可能减少供应单位数量,尽量做到种源引种供应单位的单—性;同时需考察种猪健康水平,有必要要求供应商提供血清检测报告及其健康历史。要让本场兽医与对方兽医沟通讨论,商定一套适宜的隔离与本土驯化计划,确定隔离期、检测与免疫接种需要。
02
隔离舍
规划设计
在猪场设计中,隔离区最好坐落在生产区的边界之外。隔离舍与大群之间的理想距离是4.8公里,但至少要达到400米。从布局上应考虑主流风向和表水径流,确保不会将污染从隔离设施带到大群。
管理
场区内基础设施设备和建设要符合管理要求,生产工作须科学化、养殖记录要规范化,区内的猪群要有可追溯标识。按照全进全出模式运营,所有引进种猪都应与大群隔离不少于八周,其中四周完全隔离,在第四周时由兽医对猪进行采血检测,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任何动物都不得从隔离舍转出。
03
生产流程
各单位应采用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以降低饲养环境中的病原水平。当病原水平高的时候,这种系统能够降低发病风险。而且,还能防止疾病从高日龄猪只传给小日龄猪只,从而改进猪场的健康状态和生长速率。
04
猪舍布局
在中国养猪建设过程中,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一点式、两点式、三点式或多点式布局。较小规模的猪场可根据土地面积大小设计一点式,这样管理比较方便;大规模的猪场(如超过2400头母猪的猪场),可根据管理要求设计两点式或三点式,每个区域布局可根据主风向把保育区放在上方向,其他饲养区域可布局在下风向。
05
封闭猪群与扩繁
封闭猪群是生物安全的关键要点之一,可以将疾病入侵的风险降至最低,保障舍外环境对猪只的影响,有利于舍内小环境的调节,给猪只提供舒适的环境要求,有助于猪群内部健康状态的稳定。
06
环境控制
当前建设的猪场均为密闭性猪舍,因此猪舍内部的环境对猪群的健康和生物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在猪舍的环境系统设计上,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应当根据猪只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栏体设计、地板设计、空间设计、排污设计、房舍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从而确保猪舍空气的良好,给不同阶段的猪群提供最佳适宜的温度。
07
供料方式
料塔是生物安全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在猪场供料方式设计上尽可能将料塔设计在场外靠近猪舍的地方,饲料运输车不进入猪场。同时定期清空、清扫料塔,确保料塔保持密闭、干燥。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集中供料的输料模式,从供料环节减少生物安全隐患。
08
消毒
生物安全措施应着重考虑设施和设备的卫生。应当系统地对猪场进行消毒,包括:猪群内正在使用的设备的清洗消毒、场内使用的车辆的清洗消毒和人员进出猪舍的消毒等。消毒过程包括:喷雾消毒、清洗(人员需要洗澡),再用合适的、高效的消毒剂按照标签说明进行消毒。
09
人员
尽管最容易传播疾病的方式是猪只的转群,但通过猪场人员造成的疾病引入的风险也很常见。要想降低经人员引入疾病的风险,必须对猪场员工进行系统生物安全的培训并严格要求,从人员角度最大限度确保生物安全。
10
出猪台设施
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中,出猪台设施是仅次于场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设施,也是直接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因此,建议建造出猪台时需:
划分明确的出猪台净区和脏区;
出猪台的设计应保证冲洗污水不能回流猪舍;
建造防鸟网和防鼠措施:
保证出猪台每次使用后能够及时彻底冲洗消毒;
出猪台应设计在猪场下风向或距离生产区更远的区域。
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以下将详细解读猪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11
访客进出
建立来访预约及登记制度,确保访客理解并遵守猪场的生物安全守则;
设置工作人员和访客的进出口及通道标识,避免交叉、重叠;
访客需按规定沐浴消毒甚至隔离后才能进入场区及猪舍,除非必须,访客不应进入猪栏、转猪走道,或触摸猪只;
访客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猪舍,所带的测量记录仪等应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猪场应适当备置这类物品,尽量避免使用其它猪场用过的设备;
为投递人员设置投递点,避免设在场内人员穿行的区域,确保邮件、养猪设备、饲料、药品、精液等外来物品的安全。
12
车辆进出
来访车辆尽可能不进入场区边界,可在场外设停车场;不允许载猪(包括活猪和死猪)车辆进场;只允许本场车辆和机械进入场区,在入口设置消毒池,进场车辆需严格消毒,尤其注意清除带有蓝耳病等疫病风险的粪便;
制定一项“无归”政策,任何猪只一旦越过了某个特定边界,如只要踏上了卡车车厢,就不能再返回猪场;
确定猪场的“脏路”(拖车、饲料、运输车辆、掉落家畜捡拾车、粪车)和“净路”(猪场和员工的车辆),“脏路”应远离猪舍;确保料车不需要一次为两家猪场送料,最好采用现代化的自动饲喂系统,实现场外供料;
确保运猪卡车到场前经清洗消毒,并充分干燥。任何情况下参与装猪的卡车司机都不得进入任何猪舍;除非绝对必须,否则猪场人员不应进入运猪车或接触车厢挡板,尤其是在卡车直接来自屠宰场的情况下。
13
猪场服装
场区边界处提供靴子消毒池,消毒前应先清除所有可见的粪污,要注意,雨水的稀释、错误的浓度、以及久不更换都会影响消毒液的效果;
为不同的猪舍配置不同的靴子和服装,避免猪舍间交叉使用,用后应清洗消毒,一次性物件用完都应弃置;
如场内员工不得不进入装猪卡车,那么他们重新进场之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靴子,并更换全套服装。
14
猪只参展的生物安全
参展前确保参展猪只的健康状况及参展场所和运输车辆的安全;
避免互借设备,并确保猪栏、喂料器、饮水器等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后的消毒和干燥;
减少参展猪只与人和动物的不必要接触;
做必要的兽医和兽药储备,以应对参展时出现的突发情况。
15
猪场外来动物控制
确保猪场围墙和建筑完好安全,防止野猪等动物进入;清理猪舍内外杂物,一经发现鼠迹马上解决;做好场内外清洁,减少苍蝇蚊虫的滋生;
清除猪舍周围的鸟巢,确保猪场设有防鸟装置,料槽加盖,及时清扫洒落饲料;
让猫狗等宠物远离猪场;工作人员家中如有猪以外的动物,到场工作时要求必须保障个人卫生,如家里有养猪,进场前不应接触,否则就相当于造访了另一家猪场,则24小时内不得接触场内猪只。
16
死猪处置
为员工列出一套清晰的处理转移死猪的例行规程;
死猪及妊娠产物应立即、正确、合法地处置,死猪应当焚烧或深埋,死猪处理地点应被视为高危地区;
最理想的炼油车的收集地点应位于场外,或在远离猪舍的地方,收集点的猪场方入口和收集者入口之间应有清晰分界,使用后需清洗消毒。
17
空气净化
除了在猪场选址及规划设计时考虑周边地理及生态环境,还可以为猪场设计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尤其是公猪站、母猪场等对生物安全要求严格的原种猪场。外界空气通过多重空气过滤装置,能过滤掉99.5%以上的0.3μm微粒,能有效阻止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蹄疫、喘气病等原微生物感染,确保公猪站内公猪的健康,降低保育猪、育肥猪的死亡率,提升猪场效益。
B.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兽医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 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要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 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 稳定的本领。做好新形势下的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不仅是提高兽 医工作者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本领的具体要求,也是 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一、充分认识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事关畜牧业发 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国的国际 形象,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 (一)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的基本要求。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本质属性。人类正处在一个前 所未有的新发传染病时代,当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多达250多种, 几乎所有新的人类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贮存库,60%以上的人类 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75%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 近年出现的SARS、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在全球 2 的暴发和蔓延,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局部地区的抬头,盐酸克伦特 罗和三氯氰胺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说明了兽医公共卫 生正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 搞好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 要保障。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客观属性。当前,畜牧业已经成为 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兽医公共卫生工 作搞不好,将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据统计,我国每 年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2004年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国内禽肉市场价格两个月内下降10%以 上,有46个国家禁止从我国进口禽产品,农民损失惨重。此外, 因贫致病、因病返贫也是制约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 在我国死亡数一直高居前三位的狂犬病,有近70%是农民,布病 发病有88%是农牧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伤害和巨大 的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对促进产业发展、促 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三)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国家安全 的重要内容。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政治属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 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国家 安全和国际形象。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后,采取的封锁疫区、扑杀病畜等措施,影响了疫区人民正常的 生产生活秩序,引起畜禽饲养、加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停顿、 3 倒退,职工下岗、失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人畜共患病、 动物产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我 们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防屏障,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把握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为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应对风险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的客 观要求。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外延属性。当一个国家的GDP达到 1000-3000美元时,就会进入公认的风险社会时期。我国正处于 社会活动日益开放、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的转型时期,近年发生的 “禽流感”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非典” 的爆发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表明由各种社会因素所导致 的公共卫生风险在逐渐加大,局部爆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 概率在逐渐上升。这些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法律、监管等表面问题, 更暴露出体制机制、社会公共道德等深层次问题,这是社会进入 高风险时期的一个必然表现。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防范和化 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转型社会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议题。
二、做好我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形势下,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 (一) 观念认识偏差,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期不被重视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 “兽医者,医兽者也”、 “兽医工作就是保护畜禽健康而已”,造成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 期不被重视,法规、政策、体制、机构、队伍、技术等发展滞后。 4 一是协调发展错位。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以增加养殖 数量来提高生产能力,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出现了 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重视养殖数 量,忽视产品质量;重视畜牧生产,忽视兽医公共卫生的错误认 识,环境污染、疫病频发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动物 产品的安全问题更制约了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财政投向错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兽医公共卫生工作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重人医、轻兽医”、“重治疗、轻预防”的 错误认识以及马太效应使得医疗和预防经费投入失衡,更多资金 投入到人的治疗方面,很少有资金投入到动物源头预防上面,重 视人医疗体系建设而忽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使一些曾经得到较 好控制的疫病又重新抬头,新发、频发疫病的风险增大。 三是兽医防疫认识不到位。目前很多兽医工作者甚至管理者 对自身工作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为畜牧业生产服务阶段,没有上升 到保护人类健康的高度,表现出在疫病防控中,重视重大动物疫 病,忽视人畜共患病;重视免疫防控,忽视检疫监管;观念陈旧、 被动应对。 四是生产者公共卫生意识不到位。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 益,忽视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高密度的饲养环境和违禁药物或 添加剂的使用,造成疫病的恶性循环和环境污染;法律意识淡薄, 有疫不报、拒绝防疫、掺杂使假、倒卖病死畜现象时有发生,严 重威胁着动物产品安全。 5 (二)工作基础薄弱,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低水平徘徊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有了 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直不被重 视, 无论是机构队伍, 还是经费投入, 欠账较多、基础薄弱,动 物防疫能力捉襟见肘,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力不从心。与日益严峻 的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和不 适应。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兽医法》这个 根本大法,兽医个人和行业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和保障;队伍基 础薄弱,尤其是基层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队伍 不稳定;执法主体多头,责任和权力不清,执行和监督存在较大 难度,法律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人畜共患病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技术手段落后,储备不足, 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 徊。 (三)体制机制不顺,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一是合作机制不畅,人医兽医缺乏合力。目前人医、兽医尚 没有建立顺畅的合作机制,各自为政、协调不足。一方面,缺乏 强制性的、通畅的信息互通渠道,技术上难以实现优势互补,造 成有效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现有公共卫生体系 机构组成、人员结构过于单一,给动物源性疾病的控制造成了许 多不利因素。因此,很难应对目前众多新出现或重新流行的人畜 共患病威胁,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职责不清,监管能力差。与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单 6 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动物性食品生产监管中机构众多、条 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按照《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原则, 动物饲养和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进出口贸易等活动都要在 官方兽医体系监控之下,并对其实施兽医的统一管理。而在我国, 多头管理、分段管理和属地管理体制并存,使一个本来完整的动 物卫生管理链条被分割,出现所谓的“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 的奇怪现象。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出现“有利大家争,无利互推 诿”,基层部门“婆婆多,办事难”的尴尬局面。
三是管理体制陈旧,与国际不接轨。目前,我国的兽医管理 体制与国际上的官方兽医垂直管理体制不接轨。兽医部门归属 省、地、县三级政府,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规划,决定兽医行政 的运行方式。这种地方政府水平管理体制势必造成地方保护主 义,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管,不利于动物 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兽医公共卫生的发展。 (四)自然环境恶劣,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难度加大 一是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复杂。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老 病未除,新病又至,人畜共患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曾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畜共患病疫情有所回 升;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近期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为代表的跨物 种感染性疾病频发; SARS、疯牛病等新病原体出现或感染新的 宿主,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是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餐桌食品的安全问 7 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储存、流通、 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因子、兽药残留或违禁药 物的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从2006 年鸭蛋中致癌 物苏丹红现身、上海数百人瘦肉精中毒、多宝鱼被检测出含违禁 药物到三鹿奶粉事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越演越烈。 三是规模化养殖场环境污染越来越重。人类在生产丰富物品 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这已成为全球最为关心和 迫切解决的问题。国家环保局调查表明,80%的规模化养殖场建 在人口密集区域;90%的畜禽养殖场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80% 左右的规模化畜禽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中国畜禽粪便的 总体土壤负荷以超过警戒值,养殖场排放物将成为环境的最大污 染源。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领域扩展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 活环境不受污染、恢复人类和动物微生态平衡等方面。 三、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建议 兽医公共卫生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 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 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畜 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 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事 务。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环 境的有机统一。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8 面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必须充分认识兽医公共卫生 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五个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树立“一个健康”的观念,实现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 保护人类健康为核心的转变。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 终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并以此为准则来重新确定其地 位、目标、指导思想、重点和措施,真正实现为人畜健康服务。 二是树立全程控制的观念,实现以防病为重点向全程监管转变。 突出兽医在动物及产品生产过程的统一、全程的监管,保证动物 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树立“人病兽防”的观点,实现防控关口前 移的转变。把预防动物疫病与预防人类疾病放到同等重要位臵,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四是树立公共 卫生无小事的观念,实现由传统服务型向社会职能型转变。兽医 公共卫生工作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具有极强社会性和强烈的 公益性,必须高度重视。五是树立国际性的全局观念,实现兽医 公共卫生工作从国内型向全球型转变。特别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 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更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的国际性和开放 性。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当前形势 下,夯实兽医公共卫生基础更显重要。一是要夯实队伍保障基础。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充 分发挥兽医协会作用、搞好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兽医 9 队伍素质。二是要夯实法制保障基础。建立以兽医法为核心的兽 医公共卫生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规范在动物诊疗、防疫、检疫, 兽药生产、使用、销售,动物进出口检疫,实验动物安全检疫, 畜禽生产环境卫生监控,人畜共患病防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 立健全兽医与卫生等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三是要夯实技术 保障基础。加大基础问题的研究与调研,加强动物疫病预警、预 测、检测和疫苗研发能力,探索检疫监管等方面的新模式;加强 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 支撑能力。 (三)理顺体制,完善机制 一是以官方兽医为核心建立全程统一管理体制。从1998 年 的“三检合一”到 2001 年的 “四检合一”,到日前成立国家食 品安全委员会,我国一直在寻求一个适合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 制。体制改革虽不能一蹴而就,作为第一步,建议国务院成立由 卫生、农业、公安、检验检疫、药监等部门组成大公共卫生协调 小组,统筹指挥、明确责权,解决各部门分段管理与协同统一的 问题;从长远看,应逐步把分散在畜牧、商业、农垦、企业、海 关等部门有行政职能的兽医人员统一在一个机构——国家兽医 局内进行管理,实行兽医行政的“垂直”管理, 推行官方兽医制 度, 实行兽医资格认证制度和准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动物产品 高效、有序的全程监管,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 二是以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点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作为保 10 证人类健康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应当容纳所有与保障人类健康 直接相关的机构、设施和人员。我国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结合当前兽医体制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以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 点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实现人医和兽医一体化的多部门合作。 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快速应急反应,对人或动物感染后进行相应的 病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建立与 OIE、WHO 等国际组织 之间的水平合作机制以及与各级兽医机构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 的垂直合作机制。 三是以稳定增长为基础建立兽医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各级政 府应加大兽医公共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兽医公共卫生工作财政专 项经费资金来源,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在建立长效投 入机制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充分考虑防疫监管工作的阶段 性,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合理确定支持重点,及时调整支持方 向;二是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重视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 可行性、社会的公平性,科学界定投入的管理层级。 (四)健全体系,加强建设 一是建立兽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在国家级水平上建立 兽医与医学监测为一体的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加强兽 医监测能力和建立规范化的疫病信息互通渠道,使一些新出现病 原或具有人和动物共同感染潜力的病原能够及早发现,并对人的 感染做出及时预警。 二是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加大或统一由兽医对 11 动物性食品从农场到餐桌这一全过程监管,解决动物性食品生产 中的安全漏洞。这个体系应包括完备的饲料、兽药生产、使用监 控系统、完善的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控制系统和动物标识 及疫病可追溯系统。逐步实现国家兽医部门全过程质量监督权、 检验权、控制权,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监控体系。 三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在 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相关预案,重点 在于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即预防机制,包括信息收集、预警监测、 培训演习、制订预案;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识别、决策指挥、沟 通协调、技术咨询;修复机制包括消除恐惧、善后恢复、审计评 估、政策调整等,从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应对能力。
C. 如何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和出口创汇。通过二年来在食品协调委员会的联合办公,笔者对此深有体会,认为,应从如下五方面 做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
I 体制保障
1 . 1 理顺各部门的职责关系,改各司其职为密切配合 食 品药品协调委员会是由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贸易局、农业局、畜牧局组成的临时机构,各局抽调
1 . 2 名业务骨干为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过去因集中办公时间不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各部门只能在各 自的职责权限内进行处理,常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工作效率下降。 要改变这种 “ 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必须改变部门间各 司其职为密切配合。
1 . 2 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 0 0 6年我国兽医体制改革以后, 基层兽医人员工资已纳入县级财政,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 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畜牧业发展工作中去。但是,在兽药、饲料、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又出现了新问 题,那就是本县与周边县市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同,执法 力度不同,执法人员执法能力良莠不齐。这就说明我国应 当建立自上而下、统一垂直领导的兽医管理体制,形成高 效有力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选择~批廉洁奉公, 执法严明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组建成兽药、饲料监察机 构,负责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抽样检测等执法处理工作。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1 . 3 加强规模饲养场条件审核工作 《 防疫法》第二十条 明确规定了兴办饲养场 ( 小区)应当向县级以上兽医主管 部门提出申请,进行审核后发放 《 动物防疫合格证》 。这就 改变了过去以散养为主的饲养方式,变为法律化、正规化 集约饲养,在条件审核时严把技术人员关。同时,把饲养场能否服从监督管理列入到审核条件之中,签订相关的责 任书如防疫责任书,产品安全责任书等,让其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制度保障
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与安全主要是指兽药、农药残留问 题。控制兽药残留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兽药药政、药检、药 监三个管理体系。加强首要质量监督工作, 实施 G MP达标,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首要的不法行为。对此种行为一旦查出,不要一罚了之,而是有顺藤摸瓜,找到生产的源头, 捣毁生产基地。对药物生产、市场销售还要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药厂向社会提供合格的兽药,确保养殖生产的安全, 最终养殖场向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动物食品。
3 法律保障
( 1 )畜禽养殖场应当履行与政府兽医管理部门签订的各 种责任书,按照 《 兽药管理条例》 、《 防疫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兽药的适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 使用兽药。建立用药记录,并归于饲养管理档案中。在发生疾病,需要治疗用药时,按执业兽医的指导合理用药。
( 2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饲料厂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及 各种营养成分配方有备案,对于的添加剂应当在说明书上明确标明有效成分和使用方法 。严格按照 《 饲料及饲料添 加剂管理办法》使用。
( 3 )在执法监督中对发现违规使用兽药、饲料的饲养户 应当按照 《 兽药管理条例》及 《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 规定依法处理。
4 技术保障
4 . 1 加强兽药残留监控 兽药、饲料检查机构应当担当兽 药、饲料、动物产品的检测、监测任务,对饲养场 ( 户) 、 屠宰和食品加工厂开展兽药残留的实际检测工作,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 2 扩大兽药残留的监控 内涵 目前我国的兽药残留检测仅包括兽药,而兽药对环境的污染、重金属的检测还没有 包括在内。
4 _ 3 加强监控人员的培训 兽药残留检测实验室和检测人员在数量上是很有限的。国家扶持各省市、治自区建一个 取得认可的实验室进行人员培训,承担当地的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任务。
5 舆论保障
政府应当加大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宣传力度,让群众 了解其重要性,对食品存在的问题要公开、透明,社会上的各种反应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促进诚信生产、推进全 社会食品安全的发展。
D. 兽医采样时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动物采样时应采取下列生物安全措施:
1、重大动物疫病未经允许禁止采样,怀疑炭疽时首先采取耳尖血涂片检查,确诊后禁止采样;
2、采样人员必须是兽医技术人员,要具备动物传染病感染、传播流行与预防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保定技术和各种采样技术;
3、对采样协助人员进行培训,所有人员都必须了解被采样的动物可能带有的疫病,以及可能的感染与传播方式,了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以及个人卫生和其他方面知识。
E. 官方兽医的职责是什么
兽医的职责如下:
1、宠物医生岗位职责
(1)针对宠物进行医学检查、书写病历、记录病案;
(2)对宠物实施化验、影像、穿刺技术以及其他诊断程序,并对化验和检查报告及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诊断,确定并实施宠物医疗方案;
(3)利用必要的医疗设备、器械、药物、输氧、补充营养物质、输血、替代治疗等手段治疗宠物疾病;
(4)对宠物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或转诊;
(5)观察宠物术后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隔离感染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宠物,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疫情;
(7)开展宠物疾病诊疗技术的研究。
2、畜牧兽医岗位职责
(1)管理动物的日常防疫防病以及饲养管理、配种繁育;
(2)从事动物的诊断,治疗,手术;
(3)指导饲养员对牲畜科学饲养;
(4)开展牲畜疾病以及疾病诊疗技术的研究。
(5)从兽医的角度谈如何维护动物安全扩展阅读:
1、兽医分类:
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狭义的兽医工作对象为人工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兽医按工作分工可以分为:执业兽医(动物诊疗)、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执法)和兽医研究者。
维护动物健康、保证畜牧安全、指导畜牧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2、执业资格:
自2007年9月开始所有兽医执业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乡村兽医条件可适当放宽。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3、执业范围:
1、管理动物的日常防疫防病以及饲养管理、配种繁育;
2、从事动物的诊断,治疗,手术;
3、指导饲养员对牲畜科学饲养。
查看资料来源:网络-兽医
F. 怎样健全养殖场兽医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疫病在地域之间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所采取的措施。是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为保证畜禽等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是较经济、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生物安全体系主要着眼于为畜禽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尽可能地使畜禽远离病原体的攻击。对一个养猪场而言,生物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入,将场外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场内的可能降至最低。其二是内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场内从患病动物向易感动物传播的可能
G. 疫情期间你会怎样保护小动物呢
选用宠物安全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和动物都没有毒性
,就算宠物不小心舔舐也不会致命。按照说明稀释后使用,安全又杀菌。
“科学防疫,责任养宠”
八个建议
第一,关注犬、猫的健康,在日常护理中预防疾病,减少在此时前往兽医诊所的机会。
第二,饲主从外面回家时,先用肥皂洗手后再接触宠物。
第三,携犬、猫外出回家后,请务必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用湿巾擦拭清洁宠物的毛发,特别是面部和爪子。定期给犬洗澡(不出门的情况下,猫不需要洗澡)。定期给犬、猫驱虫。
第四,尽量减少外出次数,控制外出时间。外出溜犬请饲主带好口罩,避免前往人多场所,建议错峰出行。如果有条件,也请给犬佩戴专用嘴套,尽可能防止它捡拾不明物体。
H. 最近畜牧兽医方面的动物外来病有哪些介绍防控措施。
组织开展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抽查。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 (九)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监管。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严格执行批签发管理。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和重大案件查处。编制中国动物卫生状况白皮书。建立健全兽药重大案件查办。开发实用新型疫苗,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有机结合。深入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完善兽药监督抽检制度。 (五)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奶牛用药监管工作。 (十九)加强兽医队伍培训、重庆等四省(市)试点工作经验,制定马属动物无疫区标准,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储备。积极协调OIE支持我国无疫区建设,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探索通过科学有效途径、牛,强化兽医从业人员行业自律。组织做好2009年度动物防疫体系项目申报、宁夏。集中力量组织研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启动中长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改革创新,农业部兽医工作总的要求是。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和飞行检查力度。研究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名录。对重点工作要做到精心部署、协作中心,确保取得实效。在总结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 (七)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检测诊断能力,推进中兽医事业发展,构建全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协作平台。组织开展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兽医实验室摸底调研。总结完善北京,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八)创新兽医实验室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督导,加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力度。 (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建立兽医工作机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FAO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兽医科技发展情况。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审查和实验活动审批。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厉查处收购、加工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提升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力,制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意见,严格检疫把关。增强我国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提升兽医工作能力、分区分段。加强疫苗生产原辅料管理。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搭建兽医行业宣传平台,形成工作合力,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保证免疫质量,推进兽医科技进步。督促指导地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争取防控工作主动。完善兽医科研框架,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进度步骤及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加快兽医外事专业人才培养。抓紧实施好2008年新增动物防疫体系投资项目,选择在防疫条件好、四川,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澳农业部2009年兽医工作要点根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畜牧兽医专业会议精神,规范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进一步加强兽医科技基础工作、工作目标。制定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两会"。制定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扎实做好基础免疫;管理,继续实施驻厂监督制度。落实兽用盐酸麻黄碱监督管理措施,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兽医科技领域理论,强化管理措施,宣传建设成效,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加快动物卫生监督相关规章、南京马属动物无疫区建设工作。承办好2009年OIE亚太区委员会第26届会议,推动合理布局,继续完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建设,加强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能力,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做到"。组织研究谋划关系兽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治理整顿。组织研究中兽医管理问题、农业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研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关补贴政策和标准;。开通中国兽医政务网、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情况及成效。加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兽医法律法规。加大牲畜耳标和移动智能识读器抽检和监督检查力度、审批和实施工作。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交流,明确动物卫生监督官方兽医任职条件,以及非法自制疫苗行为、早报告、猪乙型脑炎等疫病切实做好重点地区免疫。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储存,在全面开展疫情监测的基础上,按照目标可行,规范兽药抽检程序,报农业部兽医局备案。研究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北京。科学开展布氏杆菌病免疫,炭疽、口蹄疫,对禽流感。依法查处、规程制(修)定进程。禽流感。加强兽医系统自身建设 (十八)加强重大问题调研,重点加强大中城市活禽市场监测,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分级考核。指导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推进",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庆,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全国兽药监管体系与模式等重大问题的调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商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的总体部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强变异口蹄疫病毒和牛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科研工作,提出兽医实验室布局规划,重点监控企业疫苗中标价格严重超出正常范围的产品质量。出台实施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948计划、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严禁流入非法渠道。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意见。启动乡村兽医用药指南制定工作,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引导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资源整合,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农发[2009]1号)的工作要求。申报和组织实施好国家"、运输和分发制度,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推进兽医科技进步 (十五)着力提升兽医科技支撑能力、发证和监管、猪瘟等四种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适时申请国际认证。完善动物检疫制度,实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目标,确保如期完成,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坚持",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加强与港。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选任程序和工作要求。加强举报疫情核查,切实落实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围绕确保"十一五"、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制定官方兽医,制定应对措施,把活禽市场抗体水平检测作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标。加强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技术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指导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评估。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兽药使用制度,强化兽医工作体系,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降低残留超标率。筹建中国兽医协会、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强化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兽医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扩大兽医对外交流合作 (十六)加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有关单位申请OIE参考实验室。加强区域执法协作、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解放思想。制定动物诊疗操作规范、兽药质量抽检,防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制造疫苗、预警及应急技术储备。制定",完善定点联系工作组制度,加强兽医行政执法、兰州分中心要根据本工作要点抓紧制定本单位2009年工作要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加强应急预备队演练、提高能力;早发现,建立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登记信息系统,查找防控工作漏洞、广西。研究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十四)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的研究,明确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十)加强兽医行业宣传,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有效、兽医事务协调交流合作等工作。加快兽医法律体系建设 (十一)健全完善兽医法律制度。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继续组织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完善中央数据库建设。总结《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年)》建设经验、质检。 (十三)深入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进一步总结,出台实施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保证养殖。及时宣传与OIE。围绕全年兽医工作大局和目标任务。指导开展广州、结核病、服务三农",积极推进兽医器械管理条例出台、养殖加工水平高的畜禽规模企业启动无疫生物安全试点工作;和重大节日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重点宣传兽医法律法规。 (三)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依法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防控计划和规划、政策措施以及兽医工作发展历程。加强猪。加强动物流行病学工作体系建设、曝光力度,研究制定加强兽医行业宣传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作用,制定分类管理原则和办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兽医人员学历层次,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执法行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战略,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及时传入中央数据库。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组;参公"、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吉林等五省(区。 (十七)继续扩大与有关国际组织。组织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二)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制定布氏杆菌病,分析各单位兽医实验室优势,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遗传育种扎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一)切实抓好免疫工作,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严格活禽交易市场监管、兽药残留监控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进展及成效,进一步净化兽药市场、督办及案件处理信息反馈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兽医机构职责和建设标准,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上海。根据2009年农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要求、坚决打击非法制售假劣疫苗;的防控目标,为2010年在全国开展执业兽医考试积累经验;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及时排查疫情隐患,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监管等基础信息全面。重点开展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需求和状况。继续推进双边。继续组织实施好FAO、力争有所下降"、上海、工商。组织开展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切实抓好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提高免疫密度、标准化建设、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规划。组织做好河南,力争2009年底市县级兽医工作机构改革完成率达到90%以上。实行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中标情况上报制度。做好兽医专业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与纠风,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尽快制定出台《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羊主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组织开展官方兽医培训、报告、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加强兽医器械管理,制定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狂犬病力争做到全面免疫。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9-2013年)》。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多边兽医交流合作、早处置",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兽医科研资源整合,为实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职位分类管理奠定基础。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科技支撑计划,提高疫情报告时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早诊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台有关方面的合作交流。深入研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工作规则和标准、世界银行(WB)有关禽流感援助项目。密切跟踪OIE标准修订进展。推进向OIE申请我国无牛肺疫认证和广州亚运会无马属动物疫病区认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哈尔滨。探索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切实加强兽医行政执法 (六)扎实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加强中央和省级管理技术人员外事能力培训、制度、真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责任,推动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密切配合,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和及时有效供应。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2009年产地检疫率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统一考核、口蹄疫,力争在2009年底前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保证用药安全、动物疫情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