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爬行类动物灭绝在哪个时代

爬行类动物灭绝在哪个时代

发布时间:2023-02-14 14:21:44

1.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当前,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性议题,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即将到来”的消息,不免令人担忧。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1

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是人类最不愿意经历的,毕竟从地球上以往发生的纪录来看,每一次物种大灭绝,首当其冲的永远都是占据主要生态位的生物,例如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到地球表面,撞击产生的破坏力以及后续引发的海啸、地震让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整体性灭绝。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在最近5-6亿年间,地球上一共发生了大大小小二十余次物种灭绝事件,最近的一次就是在6500万年前,较严重的一共有五次,每一次物种灭绝都会让地球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种消失,因此说人类比较担忧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而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或许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一些科学家认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或许正在发生

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地球生物的发展演化历程是循序渐进的,地球环境的改变在逼迫着生物的进化,但如果地球环境发生骤变,就会导致地球生物的大规模灭绝消失。地球上一共发生过五次较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一、4.4亿年前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大片冰川融化导致地球温度下降,海洋被冰封导致85%的物种消失灭绝;

二、3.65亿年前的鱼类时代,同样是全球温度骤降,大量物种在这次劫难消失灭绝;

三、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这是三叶虫的时代,海平面下降以及大陆漂移,最终导致96%的物种消失灭绝;

四、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大量的爬行类动物灭绝;

五、最后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物种大灭绝,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因此消失。

01、《科学进展》上的研究

科学家认为人类文明的快速崛起,已经对地球上的很多物种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也导致很多物种的灭绝。因为人类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到某些生物的“有用”价值,而忽略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地球生物持续不断地走向灭绝。

科学家研究发现远古的哺乳动物,它们的消失灭绝和人类的发展也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从化石证据上来看和人类的迁徙活动、时间紧密结合。每当人类进入一块新的区域,附近的一些物种就会开始灭绝,这可能跟人类的过度猎杀有关。

科学家进行计算机模拟发现,在最近的12万年以来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达到极值,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还会有550种哺乳动物消失灭绝。

02、《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期刊上的研究

来自美国和法国的生物学家团队1月10日在《生物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他们认为地球上正在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并且主角就是人类。

地球上有700-800万个物种,无脊椎动物占据了95%以上,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统计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从这个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生物灭绝速率或许并不严谨。

如果把无脊椎动物加入进去,在最近的1500年200多万个物种里,有15-26万个物种灭绝,地球生物的灭绝速率达到了7.5%-13%。

物种大灭绝可能以什么形式发生?

不久前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云霄穿过对流层直接进入平流层,海底火山的喷发引发了海啸,太平洋沿岸的国家都受到一定程度波及,此次汤加火山的喷发规模至少在VEI5的高级,甚至达到VEI6的低级,规模还是很大的。

火山喷发如果规模较大,也会引发物种灭绝事件,这在历史上是有案例的,例如我国科学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发生在2亿多年前的物种灭绝事件,罪魁祸首就是一片超级火山持续爆发60余万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进入大气层,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地球温度变暖海洋缺氧酸化,导致大量物种消失灭绝。

除了这些自然灾害,最引人担忧的还是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逐渐的引发极端天气。

2021年我们经历了暴雨、破纪录的高温以及低温,最近澳大利亚沿海小镇也经历了50.7摄氏度的破纪录高温,这一切无疑在提醒着我们,人类的未来非常紧迫,尤其是随着地球气候环境的恶化,必须要时刻警惕。

说在最后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短期内或许并不会发生,但是人类必须要警惕它的到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尽可能保证地球生物多样性,这样才可能提高地球环境的抗逆程度,未来发生自然灾害地球生物才可能躲过劫难。当然,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航空领域,人类的未来或许在星辰大海。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2

当前,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性议题,无论是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治理、还是生物多样性问题,都是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

尤其是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即将到来”的消息,不免令人担忧。

那么,这究竟是真是假,有无科学依据呢?

近日,一支来自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ānoa)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的生物学家团队就针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展开研究,结果发现:自 1500 年以来,地球上 200 万已知物种中,可能已经灭绝了 7.5%-13%;其中,岛屿物种所受到的影响比大陆物种大得多。

因此,专家们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发生,而且不同于前五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这次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相关研究论文以“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 fact, fiction or speculation?”为题,发表在科学期刊《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上。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进行中

生物大灭绝(mass extinction)是指短时间内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一旦发生,往往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 6200 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目前业内公认地球上已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那时人类还没有出现。

而现在,许多生物学家表示,人类很可能会遭遇这种“灭顶之灾”。

为了研究“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正在发生,此次的科研团队集中调查了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灭绝情况,无脊椎动物占已知动物物种的 95-97%。此外,他们认为,地球上的许多物种可能在还未被人类发现时就已经灭绝,而无脊椎动物即使死亡后也会留下自己的壳,因此针对它们的调查更能得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和统计结果。

图 | Rurutu(法属波利尼西亚南国群岛)最近灭绝的陆地蜗牛留下的壳。(来源:该论文)

于是,通过对陆地蜗牛和蛞蝓的物种数量的推断,研究人员发现,自 1500 年以来,在地球上已知的 200 万物种中,约有 150000 至 260000 物种已然灭绝,占物种总量的 7.5%-13%!这一数字比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所公布的的 882 个(0.04%)大得多。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物种灭绝情况可能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此次研究发现了无脊椎动物的大量灭绝,这正是我们确认地球历史上第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开始的关键所在。” 论文第一作者、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学院(SOEST)、太平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教授 Robert H. Cowie 说道。

不过,不同地域的情况也并不相同。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尽管目前海洋物种面临重大威胁,但没有证据表明此次危机对海洋的影响程度与陆地相同。

此外,岛屿物种(如夏威夷群岛)比大陆物种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植物的灭绝速度也似乎低于陆生动物。

a

是危言耸听?还是有据可循?

然而,目前人们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开始也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当前所宣称的灭绝率并没有明显大于自然灭绝率(即物种自然消亡),因此谈不上大规模物种灭绝。不过,研究人员已在论文中证明,按照本次统计,目前的物种灭绝率已达 150-260 E/MSY(也就是说,每年每百万个物种中有 150-260 个会灭绝),远远大于以往科学家测得的 2 E/MSY 自然灭绝率!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 2020 年列出的红色名录(red list),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动植物保护状况的最全面汇编,许多科学家就以该名录数据为依托,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远未到来。

然而,此次研究团队发现,该名录主要涉及两栖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物种情况,与其他历史研究的物种分类相比可能有失偏颇。

图 | 红色名录中的物种类别存在偏倚。(左)来自 2019 年和 2021 年的两篇科研论文中,选定的主要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群中的物种总数,与(右)红色名录中评估的这些物种的比例明显不同。(来源:该论文)

正如 Cowie 教授所说:“物种灭绝率急剧上升以及许多动植物种群丰度下降是有据可查的,但有些人不相信这些现象与大规模灭绝之间的联系,这种否认实际上是基于对危机的偏见,只集中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上,忽视了无脊椎动物。”

此外,也有人认为物种减少是一种新的自然进化轨迹,因为人类也是物种之一,也在地球历史中发挥自然作用。不过 Cowie 强调说:“人类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操纵生物圈的物种,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在外部影响下进化的物种。相比之下,我们是唯一一个有意识地选择我们的未来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地球上已发生的五次大灭绝

历史上,地球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最着名的有五次:

第一次为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发生在 4.4 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 85% 的物种灭绝。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产生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摧毁地球臭氧层,导致海洋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食物链基础遭到摧毁,发生大饥荒。原始鱼类存活下来并渐渐取代无脊椎动物主导海洋。

第二次为泥盆纪晚期大灭绝,发生在 3.7 亿年前,约 75% 的海洋生物灭绝。导致这次大规模性灭绝的兇手来自地球内部——超级地幔柱喷发。3000 亿立方米的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海水遭到严重污染。

图 | 泥盆纪晚期的霸主——邓氏鱼,身长11米,体重超过4吨,咬合力有 5 吨(来源:bing.com)

第三次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界,距今 2.58 至 2.52 亿年前,超级火山爆发造成 90-96% 的物种灭绝,其中海洋动物灭绝了 96%,陆地动物灭绝了 70%,是有史以来已知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

第四次为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发生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距今 2.01 亿年前,造成 70-75% 的物种灭绝。这次事件是恐龙时代的黎明,早期的主龙类、多数合弓动物和大型两栖动物纷纷灭绝,使恐龙在几乎没有陆地竞争的情况下接管了陆地世界。鳄鱼接替植龙成为淡水生态系统霸主。

图 | 三叠纪末灭绝的植龙类——凿齿鳄(来源:bing.com)

第五次则为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末期,距今 6600 万年前,造成 75% 的物种灭绝。一颗直径几十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撞击坑半径长达 150 公里,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地球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见不到阳光。这次大灭绝导致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崛起,实际上是五次大灭绝中程度最轻的一次。

此前,网上有人曾发表评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应该以人类的利益为导向,但看了这么多比整个人类历史还古老的灭绝事件,所谓的“利益”究竟谁能定义呢?

因此,也许我们的应对举措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法扭转物种灭绝的总体趋势,但必须坚持这种努力,继续为自然创造奇迹。

否则,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到来,只会越来越快。

证据表明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3

在业内,地球公认是出现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的过程,而每次生物大灭绝带来的影响可以说都是巨大的。然而,对于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出现了,近些年来,许多生物学家表示,人类很可能会遭遇这种“灭顶之灾”,也就是会遭受到新一轮生物大灭绝的影响。

这不,在2022年2月,“证据指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再次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难道人类真的逃不过生物大灭绝的影响吗?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地看。

证据指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

这是一篇发表在科学期刊《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上的论文,上面明确指出了,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的结果说明。根据研究指出,自1500年以来,地球上200万已知物种中,可能已经灭绝了 7.5%-13%,其中,岛屿物种所受到的影响比大陆物种大得多。

而同时,专家们也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发生了,正在进行之中。这个研究团队给出的证据还是比较明显,主要是根据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灭绝情况来进行说明,因为无脊椎动物占已知动物物种的95-97%,如果这个大的群体都出现了减少,那必然也就可能出现这种趋势了。

而且,他们还指出了,地球上的许多物种可能在还未被人类发现时就已经灭绝,而无脊椎动物就算是死亡之后,也会留下自己的壳,这足以证明和统计——并且给出是否发生了新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直接性说明。

恰好,这个数据还真的出现了问题,通过对陆地蜗牛和蛞蝓的物种数量的推断,研究人员们发现,地球已知的200万物种之中,约有150000至260000物种已然灭绝,占物种总量的 7.5%-13%!这一数字比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所公布的 882 个(0.04%)大得多。

所以,这进一步说明了,这可能就是新一轮生物大灭绝的证据,并且地球上的物种灭绝情况可能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这就是专家们给出的证据,具有说服力吗?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是否可信?

对于这次的研究,争议性就在这里,那就是大家对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依然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说这个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此次研究团队发现,该名录主要涉及两栖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物种情况,与其他历史研究的物种分类相比可能有失偏颇。

简单地来说,大家认为专家们的研究可能不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等特点,而他们的研究只能代表部分类型的物种。

所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是否可信?其实可不可信我们谈不上,但是,这的确说明了一部分生物在减少之中。这也说明了地球生态系统在发生巨变,部分生物种群也在减少之中。所以至少可以作为生物走向的一个参考。

而对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真正发生了,这个可能还要更加全面的数据才能说明。而专家给出的这些证据,我们也就看下就行。

当然,不可否认,专家们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发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讲,也是具有一定的说服性,只是要说服所有人,还需要添加更多的证据,只有他们的证据得到了国际认可,那也就认定了。

如果发生了,人类能逃过吗?

当然,对于前五次生物大灭绝来说,是没有人类的存在。而如果出现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人类也是地球的一员,必然也可能受到生物大灭绝的冲击,那人类能逃过吗?

如果人类走不出“地球圈”,必然会受到生物大灭绝的影响,如果走出了“地球圈”,移居到了其他的天体之上,并且能够在其他天体上生存下去,那必然就能够逃过了。

就如我们说的“火星移民”。但是我们暂时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这才是关键。

所以,如果发生了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那么人类也将缓慢地受到影响,必然是逃不过。与其这样,我们也只能想办法进行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改变,“阻扰”这一切的发生,让地球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问题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2. “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地质年代的______ 代

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扬子鳄或称作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题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
故答案为:中生.

3. 地球历史的爬行动物时代

主词条: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到距今二亿五千万年至六千五百万年前,生物史称为中生代,包括了地质史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爬行动物包括大型肉食性动物,轻巧的捕猎动物,身披鳞甲、嘴巴像猪一样的植食性动物和像鳄鱼一样的食鱼动物,它们与最早的恐龙生活在一起。许多爬行动物比最早的恐龙大而且更常见,但这些爬行动物与恐龙都比最早的哺乳动物大得多;这一时期出现的哺乳动物长得都不比老鼠大。从脊椎动物的方面来说,三叠纪虽部份继承了古生代的生物成分,但更重要的新的生物类型的出现。在脊椎动物中,除新出现龟鳖类外,更为重要的是槽齿类爬行动物的出现,并从它进化出鳄类、恐龙,以及后来的翼龙、鸟类等,为地球开创一个崭新的生物局面。武氏鳄、吐鲁番鳄均为早期槽齿类代表。不过,三叠纪最具进化意义的事件要算哺乳动物的出现,它是从一支基底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当时它虽还弱小,但进步的构造特征预示它日后统治世界的强大的生命力。肯氏兽类是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行过程中的一旁枝。
三叠纪早、中期植物的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晚三叠世生长在沼泽中的木贼类、羊齿类相当繁茂,低丘缓坡则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柏、苏铁等。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减绝,种子蕨大部消失,柯达树类趋于衰减。
从大约3亿年前直到7000多万年以后的三叠纪时期恐龙刚刚兴起之前不久,异齿龙这样的动物是陆地上的统治者。
海中的爬行类怪物:2.35 亿年前,爬行动物于三叠纪中期进入水中。它们的身体长到像鲸鱼那样巨大,并在随后的1.7亿年里统治海洋直至恐龙时代结束。最早的大型海洋爬行动物是幻龙类。它们的牙齿长而尖,适于捕捉鱼类,脚趾具蹼有助于划水。盾齿龙类生活于同一时期。这些海生爬行动物体长 1.8米,体侧具甲。盾齿龙用大而平的牙齿压碎并摄食海底贝类。它的牙齿长在颌骨边缘和口腔顶部。
到了2亿年前,蛇颈龙类出现了。这些海生爬行动物尾巴短,前肢呈宽阔的桨状,大多数脖子很长。短颈的上龙类是所有蛇颈龙中最大的,体长12米,超过大型运货车。鱼龙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它长得更大,体长 15米。它们在9000万年前谜一样地消失了。同样大小的沧龙是凶猛的海生爬行动物,以鱼为食,它们则存活到 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结束。 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当时除陆上的恐龙,水中的鱼龙外,翼龙和鸟类也相继出现了。这样,脊椎动物便首次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侏罗纪的龟类已至繁盛,中国龟、天府龟是其当时代表。恐龙主宰大地。在超过5500万年的时间内,它们发展成为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龙,小的像鸡那么大,大的像座高楼。同时,地球上单一的大陆分解为两个大陆,植物和气候变得更加多样。但地球上仍然很温暖,而且没有草或开花植物。
恐龙时代的鸟类化石稀少,但始祖鸟显示出许多肉食性恐龙的特征,因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时期,恐龙仍繁盛,并进化出恐龙的最后一支―角龙。但到白垩纪末期,由于环境的突变,所有恐龙,以及鱼龙和翼龙,统统都绝减了。称雄一时的爬行动物至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闯过此关而且残留至今的只鳄类、龟鳖类、蛇和晰蜴等少数几类。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一支。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槽齿类。不少人已更进一步认为鸟类是恐龙的后裔。世界是最早的鸟类是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迄今为止只发现七件骨骼标本。这一鸟类除身披羽毛外,其余特微和一些小型恐龙十分相似。因此,这一距今一亿四千万年(晚侏罗世纪的鸟类也是最原始的鸟类。早白垩世(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左右)是鸟类首次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辽宁发现的鸟类化石是这一时期世界是最为丰富、保存最完整、种类最多的鸟类。这一时期,鸟类个头较小,飞行能力及树栖能力皆始祖鸟大大提高。
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球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海面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后,各个大陆的形状与今天的非常相似。开花植物出现,许多昆虫——从蜜蜂到蚂蚁——也出现了。巨型蜥蜴与巨大的海龟一起在海洋里游泳。在空中,翼龙展开双翼达12米。陆地上,恐龙占统治地位,其大小和形状超出了以前的所有类型。植食性恐龙长到100吨重,肉食性恐龙的体长达到12米以上。
哺乳动物在恐龙时代自始至终都存在。数百万年中,它们都是原始而渺小的。其中一些可能产蛋。白垩纪时哺乳动物开始发生变化。
将近7000 万年前,哺乳动物分化成两个主要类群。一类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它们的初生幼崽发育完好。另一个哺乳动物类群是有袋类,它们生出很小的幼崽,幼崽爬进母亲的育儿袋中吃奶。这两个类群今天仍然存在,但它们的早期种类很久以前就绝灭了。恐龙时代晚期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包括了最早的灵长类。猴子、类人猿和人是今天的灵长类。但最早的灵长类是老鼠一样大小的动物,如珀加图里猴。科学家可以根据臼齿分辨出灵长类,这些牙齿看起来很像现代灵长类后部的牙齿。珀加图里猴是最早的灵长类之一。长约10厘米,可能以昆虫为食。 主词条: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6500万年前,恐龙从陆地上消失了,海洋和空中的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也消失了,包括巨型海生爬行动物和会飞的爬行动物。科学家提出许多种理论来解释恐龙的灭绝。较为流行的结论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这次撞击产生的巨大海啸横扫地球,并引发多处大火。烟尘遮天蔽日,使天空变暗,并阻挡阳光,使地球变冷。火山爆发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许多动物无法适应天气变化。但是,鸟类、哺乳动物、鳄鱼以及许多其他动物幸存下来。
这一假说的证据还来自于在世界各地发现的65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铱元素,大量地存在于某些天体里,在地球上却根本不应该存在。这层富含铱元素的地层在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都被先后发现,在我国西藏的冈巴地区几年前也发现了这层含铱层。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次爆炸使所有恐龙都灭绝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 70%的恐龙在当时灭绝,其它的一些恐龙种类则勉强地躲过了劫难,可是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又逐渐绝灭了。这后一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6500万年前的这次事件以后形成的地层里,仍有一些恐龙骨骼被发现。例如,美国新墨西哥洲6000万年前上下的地层中就曾经发现了恐龙的残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冻土带里,也发现过三角龙的化石。这些现象似乎说明,在这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后,仍然有一些恐龙挣扎着生活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最后才因为不适应新的气候和新的环境而最终相继灭绝。

4. 古代爬行动物的发展历史

远在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中生代以前很长时间,爬行动物就已经出现并很快繁盛起来。早在两栖动物出现后不久的石炭纪早期,就可能已经有爬行动物出现,但化石纪录并不可靠;在石炭纪晚期,爬行动物三个主要类群的代表都已经出现。已知最早的爬行动物是林蜥Hylonomus,属于爬行动物中最原始的无孔类。仅比林蜥稍晚最初的双孔类的代表油页岩蜥Petrolacosaurus和下孔类的代表蛇齿龙Ophiacodon已经出现,这两类的出现在生物计划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后来统治地球的主干爬行动物以及鸟类的祖先,一个是在爬行动物之后统治地球的哺乳动物的祖先。爬行动物在最初的时期就有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分支,其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尚不明确,而能够作为爬行动物理想祖先的两栖动物也尚未发现。
早期的无孔类和双孔类都是普通蜥蜴大小的小型动物,但是下孔类却体型比较大,可以长达3米。进入二叠纪以后,爬行动物迅速演化,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但是爬行动物的繁盛已经不亚于两栖动物。二叠纪早期的下孔类为原始的盘龙类,其中巨大的肉食性的异齿龙Dimetrodon和巨大的植食性的基龙Edaphosaurus背上均有巨大的帆,可能和调节体温有关。二叠纪晚期的下孔类为兽孔类,这些兽孔类非常多样化,是当时的优势动物,包括二叠纪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也有些体型较小的成员,有些是肉食性,也有些是植食性,其中有些成员已经具备了很多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特征。二叠纪的无孔类主要包括杯龙和中龙两大类群,也有不确定的龟鳖类的祖先类型。杯龙种类较多,肉食和植食的成员均有,中龙则是一些小型的水生爬行动物,其分布比较广泛,被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二叠纪的双孔类显着的代表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空尾蜥Coelurosauravus,气体侧有类似现代飞蜥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虽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飞翔,但是这是爬行动物首次进军天空。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经历了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很多旧的类群宣告灭绝,而不少令人振奋的新的类群等上历史舞台。
三叠纪是爬行动物时代的真正开始,这个时候陆地上的初龙类和海洋中的调孔类登上历史舞台并兴旺起来,分别迅速取得了大地和海洋的统治权,再三叠纪后期初龙类中翼龙的出现则宣告爬行动物开始了对海陆空的全面统治。三叠纪时兽孔类继续发展并最终演化成了哺乳动物,但是它们却被初龙类所压制,哺乳动物差不多和初龙类的恐龙同时或稍晚出现,但直到恐龙灭绝才得到大的发展。在三叠纪之后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更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陆空都生存着一些历史上最令人惊异的动物。然而在白垩纪结束时的另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结束了爬行动物的辉煌,关于这次大灭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并没有一种能解释圆满。
新生代的爬行动物大体上和现代的类型相似,不过也有少数值得一提的种类。在第三纪时出现了一类倾向于陆地生活的鳄类,称为西贝鳄,它们的牙齿有着与肉食性恐龙相似的特征,最初有人还以为是某些恐龙残存到了新生代。在更新世时,澳大利亚生存着一类大型的巨蜥,比现代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龙还要大很多,是澳洲当时体型最大的肉食动物,它们到了很晚的时候才宣告灭绝,其灭绝或许和人类的到来相关。

阅读全文

与爬行类动物灭绝在哪个时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