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里面的虫子,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吗
看样子是一种水蚤。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称鱼虫。水蚤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
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具背甲,躯干部有躯干肢(胸肢)5对,为运动及呼吸器官。其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鱼类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钙质。水蚤是黄鳝等淡水饲养鱼类的优质饵料。培养比较简便,少量饲养可用瓶、罐、缸等;大量饲养可用土池和水泥池等
⑵ 水里游的有什么动物,除了鱼类
1,在海水里面还有海龟,海马和腔肠动物如海参,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2,在淡水里面有小蝌蚪,水蛭,河蟹,虾之类的东西。
1,水生动物就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2,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
3,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 其他动物,如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生物。
⑶ 淡水湖里有什么动物 请说出10种以上,呵呵,有水母和珊瑚虫吗
有淡水水母如: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nensis)、四川桃花水母(C.sichuanensis)和秭归桃花水母(C.ziquiensis)等 比如鱼类(银鲳,鳙鱼,鲢鱼,中华鲟.),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 ,软体动物(章鱼,鱿鱼,扇贝.),甲壳动物(虾,蟹.)
⑷ 淡水里的甲壳虫学名叫什么
淡水里的甲壳虫学名叫龙虱。
龙虱亦称潜水甲虫(diving beetle)或真水生甲虫(true water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龙虱科(Dytiscidae)肉食性、水生甲虫,4,000多种,捕食的生物从昆虫到比自身大的鱼都有。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后足扁平刚毛发达。触角为丝状,共11节,下颚的触须较短。常见个体大小为10至20毫米,部分物种身长可达35毫米以上 。龙虱的成虫和幼虫均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水中昆虫、孑孓、小鱼、蝌蚪等,部分亦属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它们见到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
⑸ 水里有哪些昆虫
水蜈蚣、龙虱、红娘华、水斧、松藻虫、田鳖、仰泳蝽、蝎蝽、水黾、泥蛉、鱼蛉、扁泥虫、划蝽等.水生昆虫可分为两类:一类成虫和和幼虫都在水中生活;另一类仅幼虫为水生的.在水中生活的成虫种类不多,也少有饵料意义.水生昆虫幼虫,特别是摇蚊科幼虫,是主要的饵料底栖动物.一些昆虫的成虫和幼虫是鱼类的敌害,如龙虱和牙虫等.昆虫全身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披复几丁质的外骨骼.在生长过程中,一生要蜕换几次皮.
参考答案:水生昆虫除了蜉蝣类、蜻蜓类之外,还有𫌀翅类和龟虫类(半翅目)、蛇蜻蜓类、蝗虫类(鞘翅目)、石蚕类(毛翅目)、蝴蝶类(鳞翅目)、蝇类(双翅目)等众多集团.特别是蜉蝣、蜻蜓、𫌀翅、石蚕类等,除少数例外种,其余全部属于水生昆虫集团.引起社会关注,被列为保护对象的也很多,有萤火虫(蝗虫类)、蜻蜓类,此外还有蜉蝣、𫌀翅、石蚕类等,被列入RDB(濒临灭绝生物物种目录)的种类也不少.
参考答案: 很多很多啊!有些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我就跟你说目吧:鳞翅目、鞘翅目、蜻蜓目、蜉蝣目、广翅目、半翅目、双翅目、毛翅目、𫌀翅目.
其中蜻蜓目、蜉蝣目、广翅目、毛翅目、𫌀翅目的幼虫全部都生活在水中,鳞翅目有很小一部分;鞘翅目有一小部分;半翅目有一大部分;双翅目有一大部分的幼虫都生活在水中.
⑹ 淡水里像皮皮虾一样黑色斑纹的是什么虫
和皮皮虾长的类似的是巨齿蛉的幼虫,俗称爬沙虫。
爬沙虫是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爬沙虫属于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补品。爬沙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养殖价值,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源昆虫。
爬沙虫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
爬沙虫具有以下的功效和作用:爬沙虫具有温和平补、治疗虚症等不错的功效,还可以滋补强壮身体,被人称为了“动物人参”。爬沙虫能够刺激雄性激素分泌,这种物质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从而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爬沙虫对人体内的结核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治药物性肾损伤,从里面提取的肾毒行抗生素对治疗肾病有很好的功效。
爬沙虫是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随着野生爬沙虫的减少,爬沙虫的价格在升高,养殖爬沙虫的越来越多。
养殖爬沙虫准备一个2米*5米水泥池,池深1米,池底铺河沙和扁形鹅卵石,池底设置一排水管,水深0.5米左右的养殖池。在池子上面安装2米*5米,高度1米的遮虫网,防止爬出。爬沙虫化蛹羽化时期,需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花草、小型灌木,养殖池中设一台增氧机,使池水溶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进行循环水养殖。
⑺ 水里面的小虫子叫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它们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的阴沟污泥中(一般是缓流水黑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幼鳖的主要饵料,四川地区常用来钓鱼,是最好的鱼饵。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人大量捕捞,遇到强光、高温会大量死亡并发出腥臭。水蚯蚓的出现常反映水质在某些环节存在有机污染,另外由于其携带大量细菌亦会造成腹泻等症状。中文学名红线虫,别称丝蚯蚓、水蚯蚓、红丝虫、赤线虫,北方有称线蛇。界动物界门环节动物纲寡毛基本介绍为颤蚓(Tubifex)、尾鳃蚓(Branchiura)、水丝蚓(Limnodrilus)等的通称。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体节85~110节。生活在淡水水域中。新鲜的水蚯蚓为鲜红色或深红色。常集积成团。为喂养金鱼的最好饲料之一,大小鱼均喜摄取。冬季,天然水域中的鱼虫极少,可弥补饵料的不足。营养价值近似于桡足类。已经死亡的不能喂鱼。 [1]外形特征样子像蚯蚓幼体。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细长,一般长4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0厘米。生活习性红线虫个体不大,但群体产量较高。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红线虫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俗称臭阴沟的缓流水黑污泥),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红线虫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红线虫2个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胶质膜构成的囊状蚓茧中。一般一个蚓茧内含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体可排出蚓茧2~6个。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人工培养的寿命约3个月。⑻ 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
1、鱼: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五大类。
2、水母: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3、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4、乌龟:
乌龟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
5、乌贼: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
⑼ 地上爬的,陆上跑的,水中游的有哪些每一种都最少要写出5种动物的名称……
地上爬的:变色树蜥、蛇、壁虎、乌龟、扬子鳄、短吻鳄
陆上跑的:羚羊、角马、狮子、麋鹿、狼
水里游的:海豚、章鱼、乌贼、鲸、海豹、带鱼、大黄鱼、巨石斑鱼、中华鲟、大马哈鱼、大西洋鲑
(9)淡水里有哪些小的爬行昆虫动物扩展阅读:
爬行类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1]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⑽ 身边的水虫子
龙虱 ,俗名 水鳖 ,别名泽劳、黑壳虫、 水龟子 、 水鳖虫 、射尿龟、小龟子等。英文名predaci diving beetle。
龙虱为药食两用昆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
龙虱的腹部上面长有两排气管的开口,叫做气门,气管是贯通全身的组织。龙虱的鞘翅和腹部间都储存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管供给体内的各组织需用。气门的口上生有很多钢毛,就象一个“过滤器”让空气通过,滤去杂质。空气不仅进入气管,还有一部分会留在鞘翅下面和腹部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个气泡。当龙虱潜到水中的深处时,就带着这部分空气,仿佛是带着一个“氧气罐”。当这个“氧气罐”里的氧气耗尽时,龙虱就会停在水底食物的枝叶上,微微翘起那对长长的后足,从鞘翅下面挤出一个气泡,这个气泡越变越大,拖在腹部的末端,这是龙虱用来进行呼吸的另一个“氧气罐”。在这个气泡里,氧气已经被消耗得很稀薄。不过,由于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很多,同时由于压力较强,水中的氧气就会渗入气泡里面。龙虱的气管同气泡中的空气是相通的,渗入气泡的氧气就会不断地流向气管,供龙虱呼吸之用。当龙虱需要游泳的时候,它就会把气泡缩回去,而当它停止的时候,它就又会重新挤出一个气泡。
龙虱能游善飞,生活于水草多的池塘、沼泽、水沟等淡水水域,对水质要求不严。幼虫老熟后钻入水边较干泥土作室,化为裸蛹,半月后羽化。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当游到水面,见有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1~2年完成一代,世代重叠,7~9月均有成虫。
龙虱以肉食性为主,也可兼植食性和腐物性饵料,善于捕捉水中小生物、有机物和水草。龙虱幼虫以小鱼、蝌蚪等动物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龙虱的饲料一般以玉米粉、米糠、麦麸和有甜味的瓜果为主,也可投喂打烂的福寿螺,以及农村广泛存在的猪、鸡、牛、鸭的下脚料。
豆娘(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这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中国约有650余种。
豆娘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豆娘身体细长,复眼发达生于头两侧,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蜓目,与蜻蜓不同点在于豆娘歇息时翅膀伸长叠在一起,且豆娘的四个翅膀几乎一样大小,而蜻蜓的两个后翅膀稍长并且比两个前翅膀宽。体型大多数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体长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由于豆娘的体态优美、颜色鲜艳,且其翅膀颜色多变,故国内外很多爱好者喜爱观赏。
豆娘的成虫一般习惯在稚虫(水虿chài)栖息的水域附近活动、觅食、求偶、产卵。而由于种类的差异,豆娘有的习惯栖息于流水性的溪流、山沟、田沟,或静水性的池塘、湖泊、沼泽、水洼、水田等水域中。有些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小溪里。整体而言,台湾豆娘中的幽蟌科、珈蟌科全都出现在流水水域,细蟌科则大部分出现在静水水域,琵蟌科则在两种水域皆可见芳踪。一般体型较大的豆娘喜欢停歇在水流湍急的小溪里小的则比较喜欢在净水流域中。
大多数豆娘水虿的尾部有三个明显的叶片状或肉质状尾鳃,危急时可以用来划水游泳,以避敌害。
辨认豆娘稚虫,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下唇特化成的捕获器,很像面罩,但也像沿街托钵的乞食者,因此乡间常戏称之为“水乞丐”。
其实它和蜻蜓的稚虫外型上颇相似,主要的不同是:蜻蜓的稚虫身躯粗壮,腹末无尾鳃而是以直肠鳃呼吸;豆娘的稚虫,身躯细长,腹末具有三片尾鳃。
孵化后的豆娘水虿在水中捕食其他弱小的水栖昆虫或浮游性小节肢动物维生。
豆娘成虫的身躯看起来十分纤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豆娘是肉食性昆虫。它们擅长捕食空中的小飞虫,不过由于体型较小、飞行速度较慢,因此豆娘主要是以体型微小的蚊、蝇和蚜虫、介壳虫、木虱、飞虱、摇蚊……等昆虫为主食,偶尔也会发生大豆娘捕食小豆娘的情形。运气好的人,说不定还有机会见到饿慌的同种豆娘发生同门相残的难得景象。(大豆娘偶尔会捕食小豆娘)大的蜻蜓会捕食豆娘。
在水边见到“豆娘点水”,是因为雌豆娘和大部分的蜻蜓一样,亦是以点水的方式产卵,一般产于水中;有些则在水草中用产卵器把卵注入到浸没在水草或者植物的茎内。有些则顺着水草,游到浸没水草的水下用产卵器把卵注入到茎干内。由于豆娘水虿生活于水中,因此多数雌虫习惯停在水边石块、杂物上,短腹幽蟌。和蜻蜓一样,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于雄性的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则位于尾部末端,所以交配的时候,雌性豆娘为了使它的生殖器官到达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所以它会用弯曲的腹部弯到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以利于交配。
以下为干国祥在自己的鱼缸里观察到的一次水虿羽化为豆娘全过程,时间是2018年7月22日,地点是安徽休宁晨山学校。
划蝽(water boatman),半翅目,划蝽科一类昆虫的总称。全球分布,从高自喜马拉雅山,低至死谷,无论淡水、咸淡水中都有,极易与仰泳蝽(heteroptera)混淆。
常见种有:小划蝽(小风船虫)Corixa substriata =Siga substraiata;划蝽Sigra distanti。
虫体大小在4~12mm。一般体形瘦长,头短。喙1~2节,很短。前胸短,小盾片小。前足短。中足细长,后足扁浆状,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水中行动迅速。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粗短,跗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泳式。
一般附着在池或河底植物上,靠身体周围和翅下储存的空气呼吸。气泡中的氧被它消耗后可从水中扩散而补充;而它排出的二氧化碳到气泡中,再溶于水。游泳的动作急促、迅速。它与多数异翅目昆虫不同,喙软,取食时用匙状前足铲取藻类或其他小生物。
当环境不利时,可从水域飞走,有趋光性。冬季以成虫越冬。早春融冰后首先进行交配产卵,卵通常附着在水草茎上,但尖划蝽(Ramphocorixa acuminata)的卵产在蝲蛄上。划蝽是养鱼业的严重敌害。
有的地区的人把划蝽作为食品或鸟食。卵作为鱼子酱出售,或弄干后与成虫一起磨粉。
最新一项研究证实“身体大小并不是问题”,划蝽能够使用外生殖器官“唱歌”,嘈杂的歌声使它成为地球上最大声的动物。
划蝽的体长仅2毫米,看上去仅是一种弱小的昆虫而已,但它们却能用仅有头发丝一般纤细的外生殖器官“唱歌”。 划蝽的体形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通过将外生殖器官在下腹摩擦能够产生震耳欲聋的99.2分贝噪音。与其体形相比,它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动物。
划蝽的学名为“Micronecta scholtzi”,也被称为“会唱歌的生殖器官”,科学家认为它们通过该方式向潜在的异性示爱。欧洲各地均分布着这种体形甚小的昆虫,雄性通过摩擦生殖器官来吸取雌性注意,它们虽然生活在水下,仍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大,当人们走过河堤时能够从水底听到刺耳的声音。然而该声音99%在从水中传播至空中已损耗,这意味着过路人听到这种震耳欲聋的声音时并不存在危险。
平均声音可达到78.9分贝,与途经的货运车的呼啸声相近。蓝鲸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之一,可达到188分贝,而大象隆隆地叫声可达到117分贝。它的身体仅有2毫米长,以身体比例进行计算,划蝽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
这项最新研究是由法国和苏格兰的科学家发现的,巴黎国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杰罗姆-苏尔(Jerome Sueur)在分析法国溪流生态多样性时,突然听到水下有与众不同的声响。起初他认为这可能是水下较大体形昆虫发出的,但当他将水下较大体形昆虫捞出时却并未发现这样的声响。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种声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划蝽在“唱歌”。
苏格兰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詹姆斯-温德米尔(James Windmill)说:“我们非常震惊!最初我们都以为这种响亮的声音是来自较大的水栖生物。当我们确定该声音的来源之后,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完全确定所记录声音的正常性。如果以身体比例来衡量制造的声响,它们应当是世界上产生噪音最大的动物。”
作为超声波工程中心的教授,温德米尔称,对于工程师而言,这种划蝽是非常吸引人的。他指出,划蝽喷射脉冲声音是一种典型声呐阵列,然后产生回声。若要制造出这一等级的声响,甚至需要人体大小的生物。相比之下,划蝽的身体仅有2毫米。
这项研究报告现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科学期刊杂志上,报告中指出,这种水下昆虫仅有几毫米长,产生的巨大声响在河畔也能听到。它们并不存在天敌物种,发现它们仅能通过声响,因此没有进化需求使它们安静下来。
但是目前科学家并不知道为什么声音会如此响亮,观测这种微小等级的昆虫非常困难,接下来的挑战是发现是否雌性真实喜欢雄性的叫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