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船蛆”这种软体动物为什么能钻进坚硬的木头里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是一种糖分子聚合体,隐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不过绝大多数动物并不能消化木材,因为它们的身体中缺乏一种物质:纤维素酶。只有这种酶可以打开紧锁在一起的糖分子,这是动物们享受木材中营养物质的基本条件。由于船蛆身上的那种细菌分泌纤维素酶,因此它们有消化木材的超凡本领,木材对它们便无异于美味的蛋糕了。
⑵ 海洋软体动物是怎么回事
软体动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现存的有11万种以上。同时,某些软体动物已发展到了能利用“肺”进行呼吸的程度,同时身体还具有调节水分的能力,这使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构成了仅有的陆生软体动物。
海洋软体动物大都由头、足、内脏三部分组成。由于大多数软体动物都覆盖有坚硬的外壳,所以又有“海贝”之称。
软体动物可分为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头足纲。它们分布很广,从赤道到寒带,从海洋表面到万丈深渊都遍布着它们的踪迹。常见的海洋软体动物有鹦鹉螺、鲍鱼、乌贼、章鱼、牡蛎、石鳖、海兔、海牛以及各种贝类。
沙蚕在海底有固定的巢穴,它们常常栖息在海滩的沙中或石头底下,过着隐居的生活,仅通过身体的蠕动收缩进行运动。
巢沙蚕主要生活在沙滩上,它们长着坚韧的蚕管,管口部分略略弯曲,呈烟囱状,伸出地面之外,壳口处常粘连有大量海藻等杂物,以便于隐蔽。
旋毛管虫大多穴居在一个棕褐色的管内,它们一般都生长在水深约十米的珊瑚礁中,喜欢附着在造礁珊瑚的骨骼上。珊瑚长大后,穴管则夹在珊瑚骨骼内,头端长着两根主轴,主轴四周有很多羽状的鳃冠。鳃冠从穴管中伸出时,呈旋转状。
旋毛管虫的鳃冠颜色因珊瑚礁的深度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蓝色、天蓝色、紫色和白色等多种颜色,外观非常漂亮。
海笋是嵌在岩石中生活的,它的凿岩能力很强。海笋在凿洞时,两片壳会以扭动和摇摆的方式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藏身的洞穴来。
贝壳在幼年时的生长速度很快,到老年时生长逐渐放缓甚至停止。贝壳的身体结构是这样的:在贝壳与身体之间有一层叫做“外套膜”的薄层,生长时,外套膜能持续分泌出碳酸钙物质,这种物质不断地沉积在壳质上,时间久了,便结成了具有保护作用的坚硬外壳。单壳类沿着螺口边缘以自我盘卷的方式生长,双壳类则只在两贝壳边缘处增长,贝壳生长方向始终不变。贝壳表面上的纹路是对生长环境及生长速度的真实记录,这也是贝类年龄的显现。
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由八枚覆瓦状排列的壳片连接而成,其行动非常迟缓,外形很像海龟。石鳖的头和足掩盖在贝壳的下面,头上没有触角,也没有眼睛,只是在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嘴。它们的足有很强的吸附力。一旦受到惊吓,身体便会牢牢地吸附在物体的表面,很难用外力将其摘取下来。
鱿鱼和章鱼均属于贝类,它们是软体动物中进化最好的一类。因为它们能在大海中像鱼一样飞快地游动,所以人们常将它们误称为“鱼”。鱿鱼和章鱼的身体都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及贝壳五个部分构成。奇怪的是,它们的贝壳长在体内,足长在头顶,而且足上带有吸盘。鱿鱼和章鱼在头足类中又属于不同的类群,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鱿鱼的足是8条,而章鱼比鱿鱼多了两条足。鹦鹉螺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贝类,也是现今地球上唯一保留了真正外壳的头足类动物。因为它的贝壳上长满了红色的火焰状斑纹,所以叫鹦鹉螺。
鹦鹉螺是最古老的头足类动物,腕足非常多,可达90多条,且不带吸盘。鹦鹉螺虽然有外壳,但却没有塔尖,只是在一个平面上从小到大旋转着。更有趣的是,它的壳内构造很特别:整个贝壳从里到外被一道道横隔分成30多个小室,彼此由中空的管子串连起来,身体居住在最外面的一节,其余的充满空气。鹦鹉螺通过调节气室里空气的含量,使身体在水中上浮或下沉。现代潜水艇就是模仿这一原理研制出来的,因此鹦鹉螺有“生物潜水艇”之称。
鲍鱼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海贝。它的壳很像人的耳朵,所以又称“耳鲍”。有趣的是,鲍鱼的贝壳上有一排具有呼吸及排泄功能的小圆孔。平时身体紧紧地吸附在岩石上,不怕风吹浪打。
星螺是一种外形很像哪咤风火轮的海螺,它是深海底层动物,也是漆黑、荒凉的海底世界中着名的“深海隐士”。
蛇螺在幼年时与锥螺很相似,整个身体也是紧密规则的螺旋体。但长大后,蛇螺的外壳变得很不规则,螺旋间距也逐渐加大。由于蛇螺自身行动十分不便,所以喜欢潜于沙中或附着在岩石上生活。
马蹄螺的贝壳坚厚,外观上很像马蹄,极具观赏性。马蹄螺美丽的贝壳常被做成各种工艺品。马蹄螺种类较多,色彩和形状差别较大,主要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区。
梯螺的样子十分迷人,它肥圆的身体表面由10~11条白色精致装饰物组成,它们将游离的螺层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外表,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边红树林是一些沿岸贝类良好的栖息场所,望远螺就是其中的一员。望远螺又称望远镜螺,因为它圆锥形的贝壳很像单筒望远镜而得名。
轮螺可以称得上是最完美、最标致的海螺了。它那精致的辐射状轮纹由内向外逐渐展开,构成了优美匀称的几何图形。
凤螺的外唇前缘有一个缺口,它可以使左眼伸出壳外观察外界的环境。凤螺有100多种,大都生活在热带海洋中,最着名的是印度洋中的巨型粉红凤螺,当地居民曾在其体内发现了粉红色珍珠。
锥螺的螺纹非常多,一般约有30层。锥螺的外形很像笋螺,也很擅长挖沙。它利用又长又尖的外壳,左右猛烈摇摆着潜入泥沙之中。
项链螺的外观十分美丽,像一串串项链似的,然而它却是双壳类动物的致命杀手。
玉螺属于肉食性动物,一旦发现猎物便用肥大的肉足将它们包围起来,接着从口里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专攻猎物由碳酸钙组成的贝壳,很快便在双壳类的一片外壳上钻出一个小圆孔,接着伸出锉一样的齿舌,锉碎猎物的组织,然后再慢慢地将其吮食掉。
芋螺倒锥形的贝壳像极了芋头,它们的壳顶扁平,有一个伸出的小螺塔。大多数芋螺栖居于热带珊瑚礁里。芋螺属肉食性动物,主要进食其他软体动物、蠕虫及小鱼虾。有些芋螺具有带蜇刺的“武器”,捕食猎物时,芋螺往往利用矢齿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使其昏厥,然后再慢慢享用。
骨螺的迷人之处在于壳上长着美丽独特的长棘装饰物。骨螺色彩鲜艳,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大多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区,因此骨螺都长着类似珊瑚形状的贝壳。骨螺贝壳表面上常常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低等海洋生物,这是它们绝佳的保护色。
海菊蛤长得很像盛开的菊花,它长了一对大小不等的贝壳,右壳凸起,左壳一般为扁平状。海菊蛤在贝壳表面长有放射状长棘装饰物,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了50余种海菊蛤。海菊蛤的一生都将右壳固着在坚固的物体上,它们是珊瑚礁海区主要的海洋生物之一。
海月蛤在水中宛如一轮圆月。它属于不等蛤科双壳类。圆盘形的贝壳极其扁平,贝壳脆薄而透明,左右两扇贝壳一凸一平。海月蛤是着名的可观赏贝类之一。
长砗磲的身体庞大,因其壳面鳞片状的装饰物而闻名。最大体长可达2米,重量约300千克,是贝类中的“巨人”。有的砗磲甚至能活到一百多岁,真可谓是贝类中的寿星。虽然它的身体庞大,但只以滤食的方式摄食海中的微小生物。由于它的贝壳巨大,热带岛国居民常把它当做儿童们的浴盆。此外,砗磲的力气非常大,据记载,从前曾有大船的锚链不慎落入砗磲的两壳之间,只见砗磲两壳一合,锚链竟然断开了。
扇贝属于扇贝科贝类,全球约有360种,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地区,它通常右壳在下而左壳在上,并以足丝侧卧式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扇贝贝壳的外观非常艳丽,两扇贝壳略有差别:一扇扁平,另一扇微微凸起。此外,扇贝很受美食爱好者的欢迎。
⑶ 什么软体动物生活在潮湿的木料或锯末里很像蛞蝓但是没有前面两个触角
有很多双壳类软体动物,都具有在坚硬材料中钻孔的能力。其中有很多种类都用他们像锉刀一样的壳瓣向里锉刨,从而钻入较软的木材中。在木材里生活的船蛆像蠕虫。船蛆也是双壳类动物,但是为了适应钻孔的生活方式,它们的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它的壳非常短,只覆盖着身体前面的一部分。这样它们的壳就没有保护作用了。为他们提供保护的则是木材。 详细请阅读《软体动物》。
⑷ 如何在贝壳上打眼
你用钻子的尖或者锯条的尖在打洞的地方磨,贝壳软所以很好磨,
磨的厚度变薄的时候就加大力度,最后一串而过
不可过急 把贝壳洗干净 然后在准备打孔的地方滴点醋 连续做几次后 用挖耳勺就可以挖出一个光滑的洞 找根硬点的铁丝,不要太粗。先把一头敲扁,再磨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