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肉食目动物都有哪些
貉
食肉目犬科,体形似狐,但较小,头短而尖,耳短小,体肥壮,四肢较短。体上部毛棕黄色或黄褐色,肩、背及尾部毛尖黑色,故背面毛色较深。两侧及腹面毛色较浅,四肢及足的毛深褐色或黑色。尾毛长,尾中间有1条黑色纵纹。巢筑于岩缝或树洞中,有时利用狐、獾的废巢。妊娠期59~64天,每胎产5~8仔,哺乳期2个月。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东和南方大部分地区。
狗
食肉目犬科,即犬,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其品种繁多,并各有独特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不同的种有不同的用途。一般特征为:鼻面部较长,四肢较长,前足5指,后足4趾,趾行性,爪不能收缩,耳直立或下垂,尾上翘或下垂。妊娠期58~64天,每年产2胎,每胎产2~8仔。世界各地均为有饲养。
狗獾
食肉目獾科,头部有3条白色纵纹,两颊自口角经耳基到头后各有1条,中央1条自鼻尖至头顶,其间夹有2条黑棕色宽带,耳缘白色。背毛长而粗,毛基白色,中间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并掺杂白色。体侧白色较明显,下颊、腹部及四肢棕黑色。尾部大部分呈黄白色。每年春天产仔,妊娠期10月,个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家猫
食肉目猫科,品种多,毛色变化大,有白色、黄色和黑色等。但外部形态十分相似,一般特征表现为:鼻吻短,前肢5指,后肢4趾,趾底具爪垫,因而行走时悄然无声。爪发达而锐利。妊娠期约60天,每胎产3~5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山猫
食肉目猫科,体形粗壮,大于家猫。体背淡沙黄色或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色。尾上方具5~6条棕色环纹,下方白色。妊娠期60~68天。一般每年产1胎,偶有2胎,每胎产4~5仔。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和宁夏。数量较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
食肉目猫科,貌似家猫,但个体比家猫大。耳基宽,两耳尖端生有黑色簇毛,两颊有发达的长毛。体色和斑点因地理分面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一般体背呈棕色或灰棕色,全身遍布不明显的淡褐色斑,腹面和四肢内侧呈白色。尾端部黑色。妊娠期63~74天,每胎产2~4仔。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数量日益减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别名“猞猁狲”。栖息于高大密林深处或山崖上,过独居生活。夜行性,多在晨昏时活动。善于行走和爬树,主要捕食野兔、松鼠,也捕食鸟类和鹿科动物的幼体。遇敌时,立即爬到树上躲避。猞猁皮的毛绒细长而紧密,御寒性强,是较珍贵的裘衣原料。
兔狲
食肉目猫科,体略大于家猫,通体毛沙黄色或灰棕色。绒毛厚而密,针毛毛尖白色,故背面毛色呈银霜色。头部有分散的黑色斑点,腰部和臂部有数条隐约可见的暗色横纹。尾粗大,近尾梢处有几道黑色环纹。交配期多在2月,4~5月产仔,每胎产3~4仔,有时可达6仔。分布于我国新疆、西藏、河北、四川等地。数量很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兔狲别名“羊猞猁”、“玛瑙”。栖息于荒漠、草原或戈壁滩地区。常单独栖居,夜行性,多在晨昏活动,但在寒冬季节,白天也出来觅食。主食鼠、兔、黄鼠等,也吃鸟类,是鼠类的天敌。遇敌时,常远窜或躲在石缝中。兔狲是珍贵的毛皮动物。
Ⅱ 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草食动物分别有哪些
肉食性动物:狮、虎、豹、狼、豺、狗…… 杂食性动物:熊、猪…… 草食性动物:鹿、马、羊…… 一、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包括狮子、狗、狼、猫
Ⅲ 食肉动物有哪些
肉食性动物是指以捕捉其他动物为食料的动物。如鲨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鹰、狮等禽兽以其他兽类、鸟、蛇、鱼及昆虫等动物为食料。
老鹰在不同语境下指代的生物有所不同,常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目鸟类,在与雕、隼、枭等猛禽比较时尤指鹰亚科物种。而在《中国动物图谱》中,特指齿鹰亚科鸢属下黑鸢的亚种黑耳鸢。
生活习性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通常在峡谷内觅食。老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点在于,老鹰属于猛禽类,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老鹰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鸟、鼠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喜食尸体,如秃鹫。两翼发达,善于飞翔,一般多在昼间活动。
多栖息山林或平原地带,如苍鹰、雀鹰(鹞子)等。老鹰中雕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蛇之类的小动物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雕和乌雕。
Ⅳ 吃肉的动物有哪些
狼、蛇、鹰、狮、虎、豹等。
一、狼: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纪末期前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纽芬兰狼、佛罗里达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经灭绝。今亚种的确切数量仍旧未定。
二、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
三、鹰: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鹰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大型的鹰科鸟类(雕)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它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禽类。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
四、狮: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五、豹: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型最小,体呈黄或橙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环。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它的食物包括麂、羊等有蹄类动物,也吃一些猫类动物、鼬科动物以及猴子、兔子、鼠类等。另外也偶然捕食鸟类、鱼类。食物缺乏时,也食青蛙、蝼蛄、蝗虫等。有时,还吃较甜的植物性果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肉食性动物
Ⅳ 霸王龙,梁龙,异特龙,鸭冠龙,剑龙,慈母龙哪些是肉食性哪些是植食性哪些是杂食
霸王龙,异特龙是食肉,梁龙,是鸭嘴龙,不是鸭冠龙,剑龙,慈母龙是植食。还有,霸王龙和鸭嘴龙和慈母龙(一部分的鸭嘴龙)生存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异特龙,梁龙,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侏罗纪
Ⅵ 食肉动物有哪些
如下:
1、西雅茨龙
这种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中期到晚期,是一种大型的食肉恐龙。
Ⅶ 肉食性动物有哪些 有哪些肉食性动物
1、老虎: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体重范围100-350公斤,分为4个大的亚种(西伯利亚虎,也称东北虎,体重200-350公斤,雄性最大身长3.3米;孟加拉虎,180-260公斤;华南虎,170公斤,苏门答腊虎,120公斤),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
2、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科动物,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雄性平均体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极熊体重可达1002公斤。
3、棕熊:其身长雄性一般为170-280cm,尾长有8-14cm,体重范围130-1000公斤,平均寿命30年,4~6岁性成熟。毛长约6厘米,毛色随季节变化大。
4、狮子:是唯一一种雌雄群居的猫科动物,现今第二大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250cm,平均体重230公斤,最大280公斤以上,母狮也有160cm,体重100-180千克,非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
5、黑熊: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性格比较软弱,体重一般在100-300公斤。
Ⅷ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有哪些
1、肉食性动物有:
虎鲸、鲨鱼、老虎、豺、地鼠、蝙蝠、青蛙、螳螂、蜻蜓、蜘蛛、海葵、鳄鱼、美洲豹、蜘蛛、蜈蚣、狼、豺、鹰、隼、蛇、狮等。
2、杂食性动物有:
大熊猫、猪獾、北美浣熊、野猪、狒狒、黑猩猩、狐猴、懒猴、长臂猴,眼镜猴、猕猴等。
3、草食性动物有:
牛、羊、鹿、骆驼、羊驼、河马、马、白犀牛、兔类、袋鼠、天竺鼠、豪猪、水豚、旅鼠、草原犬鼠、陆龟、蚱蜢、黑犀牛、长颈鹿科、象、树懒、无尾熊、毛虫、潜叶虫等。
(8)中型肉食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肉食性动物以捕捉其他动物为食料,如鲨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鹰、狮等禽兽以其他兽类、鸟、蛇、鱼及昆虫等动物为食料。在生态系统中,肉食动物通常属于次级或以上级别的消费者。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营养效果高;肉食性动物大都具有捕获猎物的特殊的行动器官、敏捷运动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锐利的牙齿和爪以及敏锐的感觉等特点。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
动物吃植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动物把整个植物吃掉,有的吃掉植物的大部分,有的动物因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而导致植物死亡,也有的是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为食,但大部分的动物都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和营养器官,因此不会对植物造成重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