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住在南美洲的动物有哪些

住在南美洲的动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30 11:37:11

Ⅰ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兽类有树懒、犰狳、食蚁兽、负鼠、蜘蛛猴、卷尾猴、狨猴、吼猴……

两栖类有附蛙科、疣蛙科、短头蟾科、达尔文蛙科、多指节蟾科的蛙类;

鸟类有鵎鵼科、鹟䴕科、蓬头䴕科(喷䴕科)、翠𫁡科、短尾𫁡科、林鸱科、油鸱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的攀禽,叫鹤科、秧鹤科、喇叭鸟科和日鳽科,其它还有巨嘴鸟、美洲鸵鸟、角雕、金刚鹦鹉、亚马孙鹦鹉等;

爬行类有水蚺、红尾蚺、凯门鳄等;

鱼类有电鳗、食人鱼、巨骨舌鱼、美洲肺鱼等

Ⅱ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南美洲的代表动物分别是长鼻浣熊,貘,凯门鳄,美洲驼,安第斯神鹫,水虎鱼,南露脊海豚,水豚,水蚺,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南美洲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排名第四的大洲,整个南美洲大陆都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物群。

动物的分布

长鼻浣熊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鲁。它们通常长127厘米,重约11公斤,身体的颜色是红色或黄褐色,在某些情况下被发现是黑色的。作为一种社会生物,它生活在大群体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节接近雌性,并通过咕噜或呼吸交流。

南露脊海豚这种海洋哺乳动物主要见于南极洲,但为了繁殖,它将访问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等地区,背部区域很宽,没有背鳍,皮肤深灰色或黑色,眼睛上方有一张拱形的嘴。它们被人类所吸引,活跃在水中,每隔三年就回到它们的出生地。

Ⅲ 南美洲和北美洲有哪些动物

1.水蚺

水蚺,类似水蟒的蛇类,网上有许多说森蚺也叫水蚺是错误的,是现存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水蚺体长5—10米,体重可达220公斤,习栖江河中,可长时间没入水中或把头露出水面一点。

主要捕食陆生动物,如哺乳类及鸟类,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鳄,卵胎生。有夏眠现象,可能与它生活的水域变干有关,水蚺可埋入淤泥中,借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Ⅳ 南美草原有那些动物 有斑马,狮子,

没有.南美草原的大型食肉动物昌禅型以美洲狮(美洲豹)和美洲虎为主.其他有棕狼、小耳犬、南美草原猫、山狐、南美浣熊、眼睛熊等中小型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有:短角鹿、马驼鹿、骆马、西貒、貘等等.一袭禅些特有的哺乳动物耐猜有:贫...

Ⅳ 南美洲的动物有哪些盘点南美洲的十大珍稀动物附图片

南美洲位于美洲南部,南美洲动植物种类繁多,南美洲的野生栖息地拥有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很大一部分,其中南美洲的十大珍稀动物分别是小斑虎猫,潘帕斯猫,虎猫,美洲长尾虎猫,美洲虎,南美林虎猫,黑斑猫,细腰猫,美洲狮,山原猫,之前我为大家讲解过南美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想了解更多的跟着本站一起往下看吧!

1、小斑虎猫

其分布范围从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延伸到中美洲,它更喜欢居住在海拔4500米的云林中,它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生境中。在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厄瓜多爾尔尔都有发现,它的大小从38厘米到59厘米不等,尾巴大约有20到42厘米长。这一物种的皮毛颜色从深褐色到浅棕色不等,它捕食啮齿动物、鸟类、蜥蜴、青蛙等。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脆弱物种,因为栖息地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它的生存。

2、潘帕斯猫

这是一种南美野生猫科动物,生活在海拔1,800到5,000米之间的各种生境中。在阿根廷的一些地区,这种物种被发现在更低的海拔处。草原、灌木丛和干燥的森林是它们的首选栖息地,虽然这只猫很小,但它的体型很结实。体型从46厘米到75厘米不等,尾巴长约23至29厘米,这只猫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上被列为濒临威胁物种。

3、虎猫

一只从美国西南部延伸到南美洲的野猫,它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如热带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沼泽等。大小从55厘米到100厘米,而尾巴大约26到45厘米长。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名单上,它们是一个不受关注的物种,因为其种群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

4、美洲长尾虎猫

在南美洲,这一物种被发现在大陆的北部,在安第斯山脉的东部。主要出现在密林生境,但偶尔在种植园地区。体长在48到79厘米之间,尾巴的长度在33到51厘米之间。它们是一只高度敏捷的猫,也是一位出色的登山者。众所周知,它捕猎猴子、蜥蜴、鸟类、树蛙等,这些夜间活动的猫在本质上是非常难以捉摸的。已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极受威胁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是这个物种最大的威胁。

5、美洲虎

美洲发现的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从美国西南部延伸到南美洲的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美洲虎栖息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从雨林到干旱的草原和湿地。美洲虎有一种独特的捕杀猎物的方法,以其极强的咬合力,向猎物的大脑发出致命的一口,立即将其杀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将该物种列为濒危物种。

6、南美林虎猫

美洲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仅限于智利南部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区。主要栖息于温带的混合雨林中,但也存在于其他栖息地,成年猫的大小从37厘米到51厘米不等,颜色从灰色、棕色到黄色不等,这些动物白天和晚上都很活跃,它们是优秀的登山者,以啮齿类动物、鸟类、蜥蜴等为食。它的栖息地因伐木和农业用地扩张而遭到破坏,这是对这一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

7、黑斑猫

发现在大陆的中部和南部,被发现在海拔10800英尺的高处,该物种更喜欢栖息在灌丛、草原等覆盖充足的地区。一种孤独和夜间活动的动物,经常表现出用后腿寻找猎物的不寻常行为。繁殖期为10月至3月,妊娠期为75天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因为它有着稳定和广泛的种群。

8、细腰猫

分布范围从墨西哥延伸到南美洲,喜欢生活在低地灌木丛地区,身体和尾巴拉长,但腿相对较短。长度为53~77厘米,尾巴约31至60厘米长。以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兔子、负鼠等为食,全年繁殖,妊娠期约为2.5个月,栖息地的丧失正在威胁这一物种的一些种群。

9、美洲狮

美洲狮的范围很广,从加拿大的育空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该物种可以适应其范围内的各种生境,包括所有类型的森林,甚至多山的沙漠生境。这些猫肩部的高度在60到90厘米之间,它会游泳,并能在短距离内进行有力的冲刺。它以鹿甚至牲畜等有蹄类动物为食,也以其他动物如啮齿类动物为食。虽然美洲狮范围很广,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退化和碎裂,这一物种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大幅下降。

10、山原猫

一只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的野猫,它们被发现在海拔5,900英尺到13,000英尺之间。因此,这些猫生活在崎岖的地形上,山坡陡峭,植被稀少。它在山区环境中伪装得很好,成年猫的体长在57.7到85厘米之间,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因为据信这一物种中只有大约2,500只在野外存活。在玻利维亚和秘鲁,为了迷信而猎取毛皮和捕杀是这一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

Ⅵ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南美洲是新热带动物区系的主要构成部分,种类成分极其丰富多样。在哺乳纲中,有袋目、翼手目、贫齿目、啮齿目、阔鼻亚目等种类繁多,而且都有典型的科或种。食肉目动物也很丰富,如鼬鼠科、浣熊科,猫科;偶蹄目和奇蹄目也不乏代表。水生哺乳动物中如啮齿目的水豚,海牛目的海牛,鲸目中的亚马孙海豚等。尤为突出的是南美鸟类极其多样,仅巴西一国就有1,600种之多,其中600种只见于南美洲。例如鹦鹉科的种类之多,为其它大陆所不及,蜂鸟科也多达400种以上。爬行类和两栖类也非常丰富,如生活在热带常绿雨林中的两栖类树蛙科就有350种以上,几占世界已知种的一半。淡水鱼类也很多,单亚马孙水系就拥有2,000种左右。昆虫的种类尤其是鞘翅目和鳞翅目等,南美洲也是突出的,例如蝴蝶就有4,560种,几乎等于世界其它各洲之总和。

Ⅶ 南美洲有哪些动物

新热带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南的美洲,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是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动物区系,无论是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类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所无法比拟的。新热带界物种丰富是目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物种发展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热带界是所有动物地理区中环境最优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面积较大的热带草原和高耸横亘的山脉,环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新热带界的动物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先后有三批动物到达这里,共同构成了这里丰富的物种。新热带界的主体南美洲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后来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独立发展的过程,新热带界的第一批物种就是一些具有冈瓦那大陆特色的物种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类型。新热带界的第二批物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时南美洲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这些动物如何到达令人疑惑。新热带界的第三批物种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相连后从北美洲到达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化之后南美洲则成为这些动物的主要家园,而原属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则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种,现在物种与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于北美洲其它部分,因此也现在也属于新热带界。加勒比海诸岛虽然一般也划入新热带界,但是代表更加与世隔绝的岛屿动物区系,物种比较贫乏,而有些特有类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热带界其它部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物种也比较贫乏,和弊银新热带界其它地区有一定区别。 新热带界的哺乳动物可以明显的看出是有三个不同的来源,第一批哺乳动物中现在包括有袋目和贫齿目,还包括现在已经灭绝的南方有蹄类,它们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有袋目是具有冈瓦那特色的生物类群,在早期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后来只在曾经同属于冈瓦那大陆的南美洲和澳洲保存了下来,美洲的有袋类比澳洲的更加古老,可能澳洲的有袋类是从美洲经过南极到达的。有袋目在南美洲与世隔绝的时期稿拿曾经非常繁盛,演化成了南美洲的主要食肉哺乳动物,并曾经出现过体型巨大的袋剑齿虎,起到与其它大陆的真正的剑齿虎相当的生态地位,这些大型的肉食有袋类已经灭绝,现在美洲的有袋类都是类似负鼠的小型动物,比较接近于有袋类的早期类型,目前种类虽少,但数量尚多。贫齿目和南方有蹄类基本上属于南美洲的固有类型,只在遥远的第三纪初期有些分布于其它地区。贫齿目是最原始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之一,在进化的早期就和其它哺乳动物分道扬镳,这类原始的动物至今仍在美洲顽强的生活着,分为犰狳、树懒和食蚁兽三类,而在史前则还曾经有过雕齿兽和大懒兽那样的巨型种类,在恐龙被发现之前,这些大型贫齿类曾经是博物馆的宠儿。南方有蹄类是一些独特的原始有蹄类,分属不同的目,这些动物曾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有些类似马,有些类似骆驼,甚至还有些类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大陆的有蹄类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南方有蹄类目前已经完全灭绝。在陆桥形成以后,有袋目和贫齿目则均键卜搭有部分种类到达了新北界。第二批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阔鼻猴和豪猪亚目的啮齿类,也许也包括蝙蝠,它们的祖先类型曾发现于埃及,是否由非洲到达南美洲以及如何到达南美的至今还是个谜。阔鼻猴又称新大陆猴,以鼻孔间的距离较宽为特征,是新大陆仅有的灵长类。新大陆猴通常比旧大陆猴体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缠绕性的猴子都属此类。豪猪亚目的啮齿类种类不多,但是比较多样化,有些体型较大,其中现存最大的啮齿类水豚(左上)就属于此类,而史前的种类则更有体大如牛的类型,这些大型啮齿类起到了其它大陆的有蹄类的生态作用。新大陆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但极具多样性,不仅占据着旧大陆的小蝙蝠亚目的这种生态地位,还占据着旧大陆的大蝙蝠亚目的生态地位,还有一些独特的类型比如吸血蝠(右上)。新热带界的蝙蝠有几个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区常见的科。第三批哺乳动物包括主要包括食肉目和和现存的各种有蹄类,可能还包括一些啮齿类,它们是在陆桥形成后来自于北美洲,其中不少在南美洲达到繁盛而在北美洲反而衰落或消失。食肉目到达南美洲之后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完全排挤了过去的各类食肉动物,成为新的霸主。美洲虎(美洲豹,左下)是现代南美洲最强大食肉动物,而美洲狮则适应力更强,是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陆桥形成后,真正的剑齿虎也到达了南美洲,并演化出了比其它大陆的剑齿虎体型更大的成员,使南美洲出现了远比过去的袋剑齿虎更加恐怖的捕食者。到达南美洲的是肉动物中除了和其它大陆共有的猫科、犬科、熊科和鼬科外,还有基本上算是美洲特有的浣熊科,浣熊科除了小熊猫分布于亚洲外,别的成员均限于美洲,大多数分布于新热带界,其中蜜熊是仅有的两种尾巴能缠绕的食肉目成员之一。奇蹄目和偶蹄目这两类北方大陆的有蹄类虽然可能挤掉了土生的南方有蹄类,但是并没有形成北方大陆那样兴旺的类群,现在也没有其它大陆那样的大型有蹄类。新热带界的现存的有蹄类只有以下几个类群,奇蹄目貘科的3种貘,偶蹄目的西湍科、骆驼科以及鹿科的空齿鹿亚科,其中西湍科是美洲的特有类型,与旧大陆的猪科类似;骆驼科为几种羊驼,为南美洲的特产;空齿鹿类多是些小型种类,其中包括体型最小的鹿类。而现存有蹄类中最繁盛的牛科却不出现于新热带界。在豪猪亚目之外还有几类啮齿目成员到达了南美洲,其中包括衣囊鼠类,松鼠类和棉鼠类(黄昏鼠类,西方鼠类),其中棉鼠类和旧大陆的鼠类平行进化,迅速演化出了多样的类型,弥补了旧大陆鼠类的各种生态地位,并且拥有一些占据北方大陆的食虫目的生态地位的成员。而在北方大陆常见的食虫目在新热带界则只到达了南美洲的北部,并且不很繁盛,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分布于大安德烈斯群岛的沟齿鼩,这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有物种,也是那里土生的体型最大的捕食性哺乳动物,现在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新热带界目前的哺乳动物有如下特点,一是缺少体型巨大的种类,史前虽然存在一些巨兽,但目前最大的种类只是中美貘,体型远比除了澳洲界以外其它各界的最大物种小很多。一是树栖的种类占绝大多数,其中尾巴能缠绕的种类远比其它大陆多得多,负鼠、一些猴子、蜜熊(右下)、某些豪猪等啮齿类均有可以缠绕的尾巴,相比之下,虽然史前时期有不少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哺乳动物,但目前种类不多。 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鸟类,而特有科的数目也首屈一指,并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热带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现与其它地区。新热带界不仅本身繁殖鸟的种类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种候鸟也在新热带界越冬。新热带界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亚鸣禽种类非常繁多,达到近千种,而旧大陆亚鸣禽总和也不过几十种,这些亚鸣禽中有一些霸鹟科成员到达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霸鹟科的多数成员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的鸣禽只有来自北美的少数类群,但是种类却非常丰富,特别是以唐纳雀类为主的各种鹀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适应多种生活方式。其它的鸣禽主要有绿鹃、鹪鹩、拟黄鹂、森莺等,其中有些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与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相适应,新热带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类型和新热带界的象征性物种。新热带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种类繁多的蜂鸟,可以说是新热带界鸟类的象征,而部分种类也分布于新北界,在新大陆之外的地方则不出现。鵎鵼科、鹟䴕科、蓬头䴕科(喷䴕科)、翠𫁡科、短尾𫁡科、林鸱科、油鸱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𫁡科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产。鵎鵼科即各种巨嘴鸟,以拥有比例最大的鸟嘴而着称,是新热带界的特征物种之一。麝雉以其幼鸟翅上有爪而着称,让人联想起始祖鸟。麝雉的分类地位有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可能和雉鸡类有关系,但现在更多人认为和鹃类关系更加密切。还有一些攀禽类虽然不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热带界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鸟类以鹦鹉和咬鹃为代表,新热带界拥有世界鹦鹉种类的一半,其中最着名的是体型巨大的各种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左上)是体形最大的鹦鹉。咬鹃类是一小类美丽的热带鸟类,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种类远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丽最着名的种类,其中凤尾绿咬鹃(右图)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当作神鸟。走禽类是冈瓦那大陆的特色鸟类,也是现存鸟类最原始的类群,在从冈瓦那大陆分离出来的南美洲、澳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鸵和[共鸟]。美洲鸵体型比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鸸鹋都要小,但外形和习性均比较接近。[共鸟]是走禽中体型最小,种类最多的一类,与其它走禽不同,有一定的飞行能力,是平胸鸟类和突胸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史前的南美洲还有另一类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即窃鹤类或称恐怖鸟类,虽然和走禽一样是大型不会飞的鸟类,但和走禽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关系反而可能和鹤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曾经是南美洲的顶级肉食动物,习性类似的鸟类在新生代开始的时候曾经也出现与北方大陆,但是只有在南美洲这类鸟类才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食肉目到来以后才灭绝。新热带界的鹤形目鸟类比较繁盛,其中拥有叫鹤科、秧鹤科、喇叭鸟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却没有鹤科本身。新热带界另外一类特有的涉禽是籽鹬科,这是一类食性特殊的鸟类,以喜食草籽儿得名,与其它的鹬类嘴型和习性都有一定差别。叫鸭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鸭科有较大差别,体型更象是鸡而非鸭。凤冠雉科是新热带界特有的雉鸡类,另一类雉鸡是和新北界共有的并可能起源于北美的齿鹑类,齿鹑类和旧大陆很繁盛的鹑类比较接近,但是可能亲缘关系并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鸡类则均不出现于新热带界。新热带界的猛禽种类较多,其中美洲鹫类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可以说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美洲鹫中最有名的当属康多兀鹫(左中),这是体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飞禽之一。美洲鹫和其它的猛禽亲缘关系比较远,现在有人认为它们应和鹳同属一类。隼科的卡拉鹰类也基本上是新热带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鹫一样为食腐动物。新热带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则以角雕(左下)最为有名,被称为是最强有力的猛禽。 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鬣鳞蜥,与旧大陆的鬣蜥外表相似,但分布基本局限于美洲,只有少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鬣鳞蜥中最着名的当属分布于加拉帕哥斯群岛的海鬣蜥,这是现存仅有的半海生蜥蜴。新大陆没有巨蜥,但是有些美洲蜥蜴如双领蜥(左图)起到类似巨蜥的生态地位,只是尚不及大型的巨蜥体型巨大。蜥蜴类的最大一科石龙子科在美洲则种类不多。蜥热带界是蚓蜥类的两个分布中心之一,另一个分布中心在非洲,这可能显示了蚓蜥类是冈瓦那起源的动物类型。蛇类中最着名的当属绿水蟒(森蚺),这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甚至可以捕食宽吻鳄。新热带界的蟒科均属于蚺亚科,除了绿水蟒之外,另有一种黄水蟒,虽属大型蛇类,但比绿水蟒小很多,而南美洲更着名的大型蛇类是红尾蚺,其分布广泛,色型多样,常被当作宠物。除了这三种之外,其它的蚺蛇均体型较小。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类原始蛇类,如筒蛇科和林蚺科。新热带界的盲蛇类种类也不少。毒蛇中以包括响尾蛇在内的各种蝮蛇为代表,其中巨蝮是最重的毒蛇之一,其它的毒蛇有以珊瑚蛇为代表的眼镜蛇科成员,但是与蝮蛇接近的蝰蛇不出现于新大陆。新热带界的不少蛇和蜥蜴类型也可见于新北界,比如一些响尾蛇和珊瑚蛇。新热带界的鳄科中没有长吻鳄亚科的成员,但是以几种宽吻鳄(眼镜鳄,凯门鳄)为代表的短吻鳄亚科的种类远比其它地区要丰富很多,除了北美的密西西比鳄和中国的扬子鳄之外,这类的全部种类均限于新热带界,其中体型最大的黑凯门鳄(右图)属于拉丁美洲最凶猛的大型肉食动物之列。鳄亚科的种类也不少,不过分布更集中在新热带界北部,不及短吻鳄亚科繁盛。龟鳖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具有冈瓦那特色的侧颈龟亚目的两个科均有分布,而本亚目的另外两个分布区大洋洲和非洲则均只有其中的一科。曲颈龟亚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新热带界北部是龟鳖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有些类型和新北界所共有,但是新热带界南部则并不繁盛。总体来说,新热带界是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很多类型和新北界有较大的共性,而与新北界相邻的新热带界北部的爬行动物的多样性要强于新热带界南部。 新热带界的两栖动物尤其丰富,其三大类群都有代表。新热带界是无足类(蚓螈类)的主要分布区,与蚓蜥类相似,蚓螈的另一个主要分布区也在非洲,此外在东洋界也有一定的分布。蚓螈类主要在地下穴居,但是新热带界的盲游蚓(右图)却为水栖,这也是仅有的水生无足类。新热带界有尾类的种类不多,只是来自于新北界的少数种类,相比之下,新北界则是其分布中心。新热带界的无尾类特别丰富,其中雨蛙科和细趾蟾科是世界上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两科,雨蛙科并非新热带界所特有而分布在世界很多地区,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种类都仅限于新热带界。细趾蟾科的种类比雨蛙科更多,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均为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更加着名的是箭毒蛙科的成员,箭毒蛙科是一个小科,其中包括一些毒性最大的动物,身上还有美丽的颜色作为警戒色。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个特有的小科,包括附蛙科、疣蛙科、短头蟾科、达尔文蛙科、多指节蟾科,其特有科的数目比任何其它地区都多,这些科中最有特色的是达尔文蛙科和多指节蟾科,达尔文蛙以将卵放在雄蛙的声囊中孵化而着称,而多指节蟾因为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得到了“不合理蛙”的俗称。负子蟾科是一个包括新热带界的负子蟾和旧热带界的爪蟾的小科,其中负子蟾也是新热带界代表性的两栖类,以将卵附着在背上孵化而着名。 南美北部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河网,这里也是淡水鱼最丰富的地区,很多着名的热带鱼都处于此处。最着名的鱼类当属有“食人鱼”之称的锯鲑鲤,也称水虎鱼或音译为比拉鱼(左上),但实际上锯鲑鲤并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另一种着名的鱼是电鳗(右上),其中有些种类是发电电压最高的鱼类。其它着名的有特色的鱼类还有形似树叶的叶形鱼、体型巨大的巨骨舌鱼(右下)、能越出水面的银龙鱼和各种美丽的天使鱼。这一地区的鱼类和旧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比如鲑鲤科就是新热带界和旧热带界所共有,在旧热带界也有些和锯鲑鲤类似的凶猛种类,南美洲的肺鱼也与非洲的肺鱼非常相似。南美洲南部的淡水鱼类则非常贫乏,除了少数来自北部的类型外,主要是一些适应了淡水生活的海洋鱼类。 新热带界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更是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种蝴蝶,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半数以上种类的蝴蝶,其中最着名的是各种闪蝶(左下),这是一类巨大而美丽的蝴蝶,可以说是森林中飞舞的宝石。其它着名的无脊椎动物还有食鸟蛛、行军蚁等很多种类,在广袤的亚马孙雨林中到底有多少珍奇的无脊椎动物,可能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也许很多物种在人类发现它们之前就已经消失了。

阅读全文

与住在南美洲的动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