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修改病句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2008-09-28 10:30:15)
标签:分析 高考 教育 语文 语言 专题 病句 杂谈 分类:病句解析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迹袭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盯州闭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凯裂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换“;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
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着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着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着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参考资料
‘贰’ 心理学概论第二、三、四讲 清华大学彭凯平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王阳明— 心学
1879年12月 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 爱德华·铁钦纳 Edward B. Titchener 在康奈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立完善了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A. 结构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意识。
2. 斯坦利·霍尔 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3.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 他不同意冯特和铁钦纳的观点,他不认为意识只是一些毫无生命的,简单的元素和方块,他觉得意识就像一条生命的泉水,源源不断融入到我们的心中,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概念叫 意识流。
A. 心理活动存在的原因意义和价值
B. 信奉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几千万年,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质谨袭。
C. 机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个流派,主张研究人类意识及其功能。
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A.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哲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B. 精神病大夫
C. 探索人类内在的无意识的冲动
D. 自由联想法
E. 心理下意识的欲望和需求
F. 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和理论缺乏科学的证据
G. 主要理论
a. 冰山理论
b. 意识、潜意识理论
c.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d. 心理防御机制
5. 行为主义
A. 约翰·华生
a. 研究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定义的心理学变量,这个变量称之为行为。
b. 行为是人类外显的表现可以做具体的观察、研究
c. 是人类对外在刺激的一种自发的、自动的反映。
d. 行为是可以塑造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e. 任何人如果给以足够的行为的塑造,可以让他变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其他人。
f. 小阿尔伯特实验
B. 斯金纳
a. 人类行为可以通过操作性无条件反射加以塑造、加以改变
b. 斯金纳箱祥瞎兄
c. 学习、记忆、教育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
d. 过时 :我们不能把人类思维、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C. 郭任远
a. 《向本能主义说不》第一次提出来本能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循环论证,应该用行为的研究来分析、解释人类的心理活动。
6. 人本主义,人文精神:我们人类应该有更高级的追求,我们不是简单的对外在环境做出反映做出神搏适应,做出调整。
A. 罗杰斯
B. 马斯洛
a. 人类有很多的需求,有些需求,是我们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是人类也有很多更高级的追求,在基本需求满足以后,我们人类一定会追求高级的心理需求。
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C. 杨国枢
a. 中国人的自我,其实是国家、家庭和个人的三位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集体的自我实现。
什么样的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呢?
“自我实现者” 的 十五种心理特质:1. 全面和准确的知觉现实。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独立性。7.具有永不衰退的鉴赏力。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9. 对人充满爱心。10.具有深厚的友情。11. 具备民主的精神。12. 区分手段与目的。13.富于创造性。14.处事幽默、风趣。15.反对盲目遵从。
形成众多心理流派的核心问题:1.心理的复杂。2.心理活动的不可捉摸。3. 心理研究的巨大挑战。
心理学未来如何去发展呢?
三大研究领域:1.认知神经领域。2.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代表人物:理乍得·尼斯贝特 Richard Nisbett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判断、情绪、认识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3.积极心理学 奠基人: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 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 M·Csikszentmihalyi 心理学家应该多关注人类的优点、美德和最佳行为。
人类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思维的优势、情感的优势、道德的优势、创造的优势
感觉的作用
1.感觉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让我们生活更加愉快、积极、主动
触觉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感觉是错误的
2. ?
第三讲 心理学的感觉和知觉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的直接反映。
— 五大感官系统:A.视觉系统。视觉,是人类最丰富的感觉。70%的信息通过视觉系统加以接受、理解。
视觉: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可见光谱:可见光指人类能看到的那一段电磁能量光谱,从400毫微米紫色到700毫微米红色。
三色说,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感红、感绿、感蓝。对不同的波长的光刺激产生不同的颜色体验。
四色说,(对立过程理论)黄蓝、红绿、白黑。分解(减色模型)或合成(加色模型)
视错觉
时间效应
B. 听觉系统。声音的物理属性: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声波周期循环的次数。
振幅:是声波强度的物理特性即声波从波峰到波谷的高度
C. 触觉系统。触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动感觉和平衡感觉。
D. 嗅觉系统。嗅球
E. 味觉系统。味蕾 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感受,感应和理解。
味觉分为四大类:苦味、酸味、咸味、甜味
敏感度
第五种味觉:鲜 存在争议
— 感官系统的分析角度:信息的来源、感官的生理器官、产生的心理现象
知觉的特性
知觉是我们人脑对刺激物体的整体的观察、感受、整合、加工和解释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理的层次。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模式。
自上而下的加工:往往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官认识。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格式塔:德文Gestalt 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格式塔心理学四大原则:
1.接近律:是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各部分越是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相似律: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
3. 连续律: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
4. 相关律:指的是将图形看出一个格式塔而不是部分。
未知效应 1969年 Robert·Yin 罗伯特·殷
面孔倒置效应
撒切尔效应,快速整体的加工
二、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对象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记忆的。
知觉的背景是被忽略的,不鲜明的。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鸡尾酒会效应是图形—背景现象的听觉版本。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进行互换。
两可图
三、知觉理解性:就是人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记录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文化与对象和背景的注意》亚洲人更关注背景,美国人更关注对象
东方人关注事物的背景,西方人关注事物的对象
棒框实验 相对独立、相对场依存
四、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1.大小恒常性:是指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像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2.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3.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何从二维的视觉信息中加工产生三维的知觉?
双眼线索:是双眼共同提供视空间深度知觉的线索,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中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
单眼线索:是可以单凭一只眼睛即可利用的用于感知深度的线索,包括视觉对象的相对大小、遮挡等。
视崖实验
第四讲 思维
什么是思维?
对外在世界的认识,通过语言、动作、概念 帮助我们概括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行动、表达、沟通和应用。
Thinking is for doing.
思维如何进行呢?
组织信息:表象、概念、语言。对信息的整合、利用。
思维如何利用
加工信息 — 归纳、推理、判断
科学的思维方式— 归纳— 推论、判断、结论
思维借助的工具:表象
直观的形象源自于 生活、体验。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知识的表征。
知识表征的特点:形象鲜明、活跃、具有动感
表象产生的方式: 视觉、听觉 、触觉、运动感觉
表象的特点: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形象思维就是表象思维。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
表象与思维有什么关系呢?
感知与思维过程的中间变量,过度变量。比感觉概括,比思维更形象。
想象是人类伟大的心理工具。
想象的特点:新颖性、形象性
想象的作用:1预见未来 2. 补充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3. 替代作用 4. 生理调节的作用。
想象进行的方法:1. 联合。把各种不相关的事情联合。2.夸张。夸张事物之间的比例、形状、大小、关系。
3.典型化。通过深化事物的典型特征,达到想象的目的。4. 联系。
概念:是我们人类形成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包括特征的认识,也就是这个事物,它有什么特点。它也包括区别性的认识,也就是这个事物跟其他的事物,有什么样的不同。
概念:- 是互相联系的
- 是有层次的差别的
- 通过词汇来表达
- 可以非常具体
- 可以很抽象
具体的概念:风、花、雪、月
抽象的概念:美丽 崇高 道德
概念形成的特点:1. 概念具有层次性 层次网络模型:是指概念之间是以节点而存在,每个节点又是互相联络,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触动这个语义网络的一个概念,其他相关联的概念就会由此而产生。
语义网络联系系统 — 启动效应 priming effect :是指通过启动某一种概念,引发与之相关概念的活动。它是心理学用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的影响,因果关系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
2. 有定义性词汇来确定。包括本质性定义和差异性定义。
康德提出人类的2种理性:分析的理性和综合的理性。这两种理性谈的都是概念形成的特征。
综合的理性强调概念之间的相互的关联。分析的理性强调概念之间的共同的本质和特征。
Twila Tardif 英文强调概念的本质性特征—生成新的概念—形成 名词偏差
中文 动词偏差。事物之间的关联。
概念形成的文化差异。
3. 原型理论:指的是人们根据原型来对概念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概念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表象和概念都是我们组织信息的工具
如何利用信息?问题解决和思维判断
问题解决:1.算术方法,就是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寻找一个最佳的。尝试错误法,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后找到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1.代表性的启发式。2.可用性的启发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知识表征:指的是我们对信息的整合和存储。专家,知识存储容量大、密度高、掌握的知识体系多。新手,知识存储容量小、结构松散、没有联系。
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会倾向于使用以前曾经成功使用过的策略。— 路径依赖
3. 功能定势:是指对某一件事物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它最常用的功能上,而对其他可能的创造性应用视而不见,这会大大限制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动机和情绪。
A. 证实误差:是指我们往往只关心那些能证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证据,而对那些可能推翻我们的结论的事实视而不见。
证实误差,是我们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证明自己的倾向性。
创造性思维
四个p : 1. personality 2. proct 3. process 4. place
创造性的人格、创造性的产品、创造性思维过程、创造性文化组织
创造性人才的特点:人类的创造力来自于无意识的冲动的结果— 弗洛伊德
1. 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 有旺盛的求知欲望
3. 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刻探究的动机;
4. 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 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
6. 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
7. 有卓越的文艺天分和幽默感
8. 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刚扰;
如何判断一个产品、一个事物它具有创新的特性呢?
二维度理论:1.新颖性 2. 适用性
创造性 = 创新性 Originality + 有用性 Utility OU效应
1.提高敏感力,寻找新事物。 2.变通能力。3. 好奇心,想象之心
‘叁’ 大家说说!动植物可能在传代中会变异!那你说,人类的传宗接代生子可能会出现变异的一方吗
你问这样的问题肯定有自己的差燃原因,至于你问的问题,首先,人类会因为遗传变异的原因产生后代的基因与亲代不一样,比如二十一三体综合征,由于孩子身体将父亲或者母亲的21号染色体多复制了一条导致的变异。比如染色体为XYY型的人,将父亲来的Y染色体多复罩樱制了一条,这种人有暴力倾向。这是决定人健康或者性格的一个方面。其次,环境对人还有很大影响。比如,癌症很多时候是环境的一些因素虚闷虚诱发导致的。对于性格,就如你说的,一个人孝敬父母,他的孩子很多时候也是孝敬父母的,耳濡目染嘛,但是也会有不一样的情况,环境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
‘肆’ 擅长认知神经科学的大虾们!!!! P1效应是什么!!!! 急非常急非常非常急!!!!!
还是简单点吧。
这是在通过给予视觉刺激之后,通过记录EEG也就是脑电波来分析EEG电位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给予视觉刺激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0ms)记录到的EEG可以分为两个成分一个是C1,一个就是P1,也叫P100。 C1是一个可负(与参考有关)可正的波,波峰出现在刺激给予之后65-90ms ,紧接着C1之后,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波P1, 波峰时间约是100ms,所以才又叫P100。这两个波(神经科瞎喊裂磨闭学里面叫诱发电位)是彼此联系的,都由视觉刺激引起,所以才叫EPR,即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的缩写,意思是事件相关电位,在这里就是C1和P1是相关的。
多说一句,P1的产生和引起注意机制有关,C1则对渗亮不同的注意反应差别不大。
‘伍’ 大脑皮层的结构以及中枢部位的功能是什么不要太简洁的,谢谢
1.大脑皮层的外观形态分布与功能分工
大脑皮层有严密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定位。从外观上看,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半球构成。两个半球的外层就是大脑皮层。皮层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排列,其下部是由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所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皱折形成了许多沟回和裂。按照这些沟和裂,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额叶与顶叶由中央沟分开,颞叶在外侧裂下面,与枕叶和顶叶相连接,但没有明确分开的沟。
大脑两半球内侧环绕着的额上回、颞下回、枕颞回、楔回以及颞下沟、顶枕沟等部位,是从两半球的外侧卷折过来的。靠近这些回沟更接近于中心位置的扣带回、海马回等,则属于旧皮层,即皮层内边界的边缘叶部分;围绕着它们以外的部分均为新皮层。大脑两半球是分开的结构,唯有中间的胼胝体是两半球联结的部分。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按照上述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
视觉区。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进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
听觉区。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
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如手和口部感觉精细,内涵丰富,在皮层上占有极大的投射区。
皮层运动区 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前面的中央前回。这部位含有大量的锥体细胞,故又称锥体区。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与躯体感觉区相似,即头面部运动由本侧皮层支配,头部以下躯体运动由对侧皮层支配;皮层运动区的机构定位呈倒立分布,运动区上部支配躯体下部运动,运动区下部支配身体上部运动;同时,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在皮层的投射区越大。
皮层联合区 大脑皮层中具有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称为皮层联合区。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半位置。
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它支配、组织人的言语和思维,规划人的目的行为,调整意志活动,确保人的主动而有条理的行动。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神经结构。
2.大脑皮层的三级区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由6层神经细胞组成的。在进化中,它由下层到上层依次生成,从而这些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功能上,它们被分为3个级区:初级区、次级区和联络区。
初级区 初级区主要指皮层第4层(感觉性内导层)和第5层(运动性外导层)大锥体细胞密集的部位。它直接接受皮层下中枢的传入纤维和向皮层下部发出的纤维,与感觉器和效应器之间有着直接的功能定位关系。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分别从视、听、肌肉等外周感受器与枕叶、颞叶、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由定位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柱状结构,从而区分出投射性的皮层视觉区、听觉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实现着初级的感觉性和运动性信息传递。整个初级区属于较简单的“投射”皮层结构。
次级区 次级区主要占据着皮层结构比较复杂的第2、3层组织。这些部位由短纤维神经细胞所组成。它们大部分同外周感官没有直接联系。次级区的主要功能是对外周输入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它们还接受来自脑深部传导的冲动。次级区是在种系演化晚期阶段和人类中发展的,其功能是对所接受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中起作用。次级区属于“投射—联络”皮层结构。
联络区 联络区是指位于皮层各感觉区之间和重叠部位。它所包含的皮层区域完全是由皮层的上层细胞所组成,与外周感官无直接联系。联络区在皮层上构成两大区域。其一分布于脑后部两侧枕叶、顶叶和颞叶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感觉区的皮层重叠部分,下顶区是它的基本组成部位。人类下顶区十分发达,占据联络区的四分之一,实际上联络区是人类所特有的组织。其二位于皮层运动区前上方,它在人的行为的复杂程序序列中起作用。它同皮层所有其余部分均有联系。联络区对心理的高级功能,诸如词义、语法、逻辑、抽象数量系统,综合空间标志的整合,以及经验的保存起作用;它协调各感觉区之间的活动,进行皮层最复杂的整合功能,被称为“保存信息、接受加工”的联络区。
大脑皮质分层结构是长期进化的产物。三级区结构的发展在不同类动物中有不同的发展等级。例如,老鼠的大脑皮层只有初级区和次级区的初步分化,没有联络区;猿猴的皮层有了联络区。只有到了人类,大脑皮质的分层次结构才分化得十分清楚。人的大脑皮层初级区受到发达的次级区的排挤,已占据不大的部位,而顶—枕—颞重叠区和额叶皮层的联络区两部分,是最发达的系统。人脑的功能作用,不是由相对分开的区域所完成,整个皮层结构是协同整合的机能系统。
3.脑的3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机能系统,它们不由脑的局部部位所决定。正像从上述皮层三级区所看到的,每个区域和不同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皮层下结构的功能也是如此。按照脑的功能分工,可划分为3个基本的机能联合系统,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有它们的参与:调节觉醒和紧张状态的联合系统;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系统;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的联合系统。通过这3个机能系统的工作,可看到人的心理从信息输入、整合到反应的大致图景。
调节觉醒、紧张状态机能系统。为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持大脑皮层一定的觉醒状态和适宜的紧张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保证和调节皮层觉醒状态和紧张度的器官,不是位于皮层本身,而是位于皮层下部位和脑干的网状结构。这些部位与皮层有上、下行的调节联系通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激活皮层紧张度。同时通过网状结构下行激活系统受到皮层的调节与控制。借助于这种机制,皮层所需用以进行信息加工的兴奋与抑制的整合能量,从皮层下网状组织得到补充。
激活网状结构下行纤维的皮层部位,首先从额叶开始,并通向丘脑和脑干。这一额叶—网状结构通路,不但输送外导信息,引起有机体的适应行为,更重要的是,额叶的高级功能——意图形成、计划制订、监督计划的执行等有意识活动,是靠额叶—网状结构通路的机能活动实现的。事实上,即将从以下阐述所能看到的,上额叶受损伤,人的能动的心理活动的整个系统,也就是人的高级智能活动,将受到严重的破坏。
接受加工、保存信息机能系统 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整合的最主要的系统。它涉及大脑皮层的枕—颞—顶叶3个感觉区的3个级区的整合功能。初级投射区的特异性感觉输入——分别为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的,在次级区即已被整合加工,但仍具有投射性;最重要的是在第三级联络区的广大皮层进行的多方面整合。例如,认识周围地理环境的综合标志,不是由专门化的某一感觉系统所能完成,而是由顶—枕部联络区所整合的反应。因此,顶—枕部受损伤时,空间认知即发生障碍。从直观知觉向以内部图式和广泛概括为前提的抽象思维的过渡,也必须在联络区参与下才有可能。在顶—枕—颞部受损伤时,不能把输入的个别信息整合到统一的结构中去,从而对信息意义的理解发生困难。
颞叶是听觉的中枢。颞叶次级区受损伤导致语音不识症,即“感觉性失语症。”这是左侧颞叶次级区受损伤的基本特征。它影响到听觉记忆和思维,产生“听觉记忆性失语症”。但是在顶—枕—颞叶三级联络区受损时,失去的则是对语法结构的理解。例如对“鸟巢在树枝上”的句子,患者弄不懂“树、鸟、巢、枝”的关系。这时,言语失去工具效应,发生命名障碍,语义不能纳入一定意义的范畴,语义图式完全遭到破坏。左半球额下因或额—颞区(Broca区)受损伤,则失去言语表达动机,构思不能主动发生,导致表达思想成为不可能的“运动性失语症。”
额叶受损伤时,患者在任务面前表现茫然不解。意识不到任务提出的条件,从而不能形成任何意图与计划。病人冲动式地得出答案,不能把答案与任务条件作比较,意识不到自己的答案毫无意义。实际上,额叶与整个皮层,特别是在三级联络区,有广泛的联系,额叶损伤所破坏的是人的能动的心理活动的整个结构。
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 调节复杂活动的机能系统位于大脑皮层前部中央前回的额叶。中央前回额叶是大脑的执行器官。它由皮层初级区第5层大椎体细胞纤维外导,通向达到肌肉运动器官,引起活动反应。这条通路称为椎体通路(活动的实现还要经过另一条椎体外路来保证)。
人对外来信息不仅简单地予以反应,在加工和保存信息中,产生意图,制订计划、执行程序、监督和控制活动,这就是人类高级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些复杂的信息加工是在上述“接受加工、保存信息”的机能系统中进行的,是在额叶次级区和联络区借助言语机制形成的,这就不仅涉及额叶本身,而且在联络区通向整个皮层。由此可见,活动调节机能系统有两个方向的联系,一个是下行通过间脑调节网状激活系统,以形成行为的动力图式;另一个是额叶与皮层所有其他部位的广泛联系,以实现对由意识所支配的行为的调节。因此,额叶不仅对调节皮层紧张度与激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高级思维和决策,对问题解决、实现意志行为等意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在整个皮层联络区的整合加工参与下,起着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是在大脑皮质的3个级区和脑的3个机能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外界信息在皮层初级区向次级区、联络区传递,特别是在其中的高级区进行加工。信息的传递过程,第一机能系统保证皮层紧张度,第二机能系统进行分析与整合,第三机能系统保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这就是大脑皮层的概略的信息加工图景。
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对称的大脑两半球,实际上在大小和重量上,尤其在功能上是差异的。这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称为“单侧化”。主要表现在左、右两半球在实现语言、逻辑、数学和空间认知、雕刻、音乐等方面功能的差异。单侧化的研究为人们认识脑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知识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1.单侧化的证据和实验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布罗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以来,大量研究已向人们揭示了左半球的语言功能。因此,对右利手者来说,左半球为言语优势半球。然而对有半球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不很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右半球也有着单侧优势的重要功能。右利手者在右半球受损伤时,他们的空间和形象认知方面产生障碍,尤其在空间定向和对复杂图形的知觉中,只能知觉局部细节而不能把握整体。有的患者不能识别人的面孔,有的患者不能确定地图坐标。这些不正常现象在右半球受损伤中常见。
但是,这种现象在左利手患者中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有的左利手者,与右利手者正相反,他们的右半球为语言优势,左半球为空间知觉优势。但是,有许多左利手者的两半球功能全然没有单侧化现象。他们的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的,任何一侧受损伤均可导致失语症,而且,未受损伤的半球能较好地补偿受损伤半球的语言功能。这种现象使人迷惑不解,增加了认识两半球功能差异性的难度。
单侧化的进一步研究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从“割裂脑”技术中进行的(R. Spery,1960)。正常人的脑是作为一个整合的整体起作用的。两个半球各自获得的外界信息,均可立即通过脑中心的胼胝体内连接两半球的神经互相传送到对边半球。但是在患某癫痫发作的病人中,由于胼胝体连接桥的作用,使一边半球的神经发作引起对边半球放电,从而导致两个半球的普遍放电,加剧了癫痫发作。通过割裂脑手术——割断胼胝体在两个半球之间的连接侨,可有效地制止癫痫发作的严重情况。
2.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割裂脑的研究为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之差异提供了许多证据,但仍不能认为已经十分清楚。已经明确知道的是,左半球支配着言语表达能力,数学运算以及连续的分析综合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右半球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如摸出一个螺母表明对“螺母”词作出了反应。但是右半球不能理解抽象的语言形式和进行抽象思维。从语言功能上说,对右利手者,左半球为优势半球,右半球为非优势半球。
许多研究也证明了右半球有着它的特殊功能。右半球支配着空间方位定向和图形认知。它比左半球更好地完成三度空间辨认和绘画立体图形,在按照图案构造立体模型上,比左半球显示更有效的形象构思和形象透视能力。由此推论右半球有着方位知觉、触摸觉、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方面的优势。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多地支配情绪和梦,从而把与情绪活动密切联系的艺术才能归结为右半球优势。这需要作更多的研究才能予以确定。
两个半球的专门化在个体发展中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而且它是随着个体掌握语言和言语能力完善化而显示。在儿童时期,左半球受损伤,右半球代偿语言功能将没有多大困难。然而,成年人左半球受损伤,随其受损程度,语言缺陷将是不可避免的和无可取代的。
本节阐述了大量的有关大脑皮层结构的机能定位问题。但必须具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有关机能定位的知识大多数来自脑损伤引起的功能缺陷。但确切的损伤定位在病人活着的时候很难十分确切地予以鉴定,同时一处损伤,有时与不同的功能缺陷联系着,而许多种心理功能又完全由某一脑区所掌管。因此模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常出现,这些困难只能靠大量的神经外科手术资料的积累来加以分析。这个问题即使得到克服,也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对之具有明确的认识,即脑是心理的器官,了解心理活动要依靠脑科学知识;但这只是真理的一半。对脑这一物质基础的依赖,首先需要对心理本身的一定认识。换句话说,不了解情绪的性质,就无从解释脑皮质、皮下多部位与情绪的关系;不了解思维和知觉的区别,也难以分辨皮层不同级区与它们之间的定位关系;刺激额叶一定部位可引起某些回忆,但在对记忆知道更多之前,对此不能作出任何解释。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其研究进展的。
‘陆’ 心理效应之撒切尔效应
撒 切 尔 效 应
Thatcher Effect
人类的大脑难以正确识别倒置的人脸照片。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撒切尔效应”,也叫“撒切尔错觉”、“面孔倒置效应”,其由心理学教授彼得·汤普森(Peter Thompson)在1980年研究发现。而因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面部的这一特征比较典型,所以因此而命名。
撒切尔效应举例: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撒切尔效应,那就是“一张图倒过来吓死人”。观察以槐羡下几张倒置的人脸照片,你应该不会发现有明显的异常。
结论:恒河猴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撒切尔效应”。也就是说,3000万年前人和恒河猴的共同祖先可能就具有了这种能力。
撒切尔效应产生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特征一旦发生变化,我们都能立即加以识别。但是在倒置的情况下,我们却很难感觉到异常,为什么?撒切尔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两种铅毕拍比较可信的解释:
1.当人脸倒置的时候,人们对于脸部辨别的能力会降低;
2.大脑在对人脸进行识别加工时,首先是快速的整体加工,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每个器官的具体特征,所以很难发现异常。
其实,不止是人脸倒置不易容辨别,文字的倒错也很难被发现,就比如当你读完这句话的数耐时候,你居然没有发现我的部分文字是倒错的,但汉字的顺序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
我们似乎很难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种种现象,但奇妙的事情永远在发生。
‘柒’ 生态系统能量金子塔会不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会.在海洋中有可能出现一般说来,能量锥体最能保持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锥体有时有倒置的情况.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很小,生斗悉活史很短,根游闷据某一时刻调查的生物量,常低于空磨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样,按...
‘捌’ 什么是撒切尔效应
撒切尔效应,也叫撒切尔错觉,是这样一种现象:在倒着的脸上的一些局部特征的变化很难被人发现,而这样的变化如果发生在正立的脸上则非常明显。
名字来源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她的脸据称最具有这样的特征。这是由彼得·汤普森首先提出的。
(8)面孔倒置效应不会出现在哪个动物扩展阅读:
这样的错觉是由人类天生的面部识别机制决定的。我们常听说某某人在哪里“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一眼”纤辩可能不到一秒钟。我们在观察别人面部时。
是一张脸作为整体来看待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每个器官的具体特征。当然,如果某个人面部某个构造很特殊,譬如长长的鹰钩鼻,也容易单独处理。
面部识别的“整体观”必然导致对倒立图像的不敏感,因为脸的整体结构完全颠倒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面部倒置效应,在研究其他灵长类动物面部识别机制时经常用到。
面部倒置能难倒普通人,而人面失认症患者就不存在多大困难。人面失认症由脑部特定区域的损伤导致,也有人说普通的人群中有超过2%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症。他们看人时不存在整体概念,而是把若干具体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科学实验:
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足立几磨等人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他们让4只雄性恒汪竖扮河猴观察某些困灶猴子的面部照片,连续观察10次后,它们便逐渐丧失兴趣,最后只花3秒钟左右简单瞄一眼照片。
研究人员接着把照片颠倒,又把照片中的眼睛和嘴颠倒,做出一些新照片让恒河猴观看,结果恒河猴没有表现出兴趣,就好像什么变化都没发生似的。
但如果不把照片颠倒,只把照片中的眼睛和嘴颠倒,恒河猴就会对照片再次产生兴趣,它们盯着照片看的时间约有6秒。研究人员认为,注视时间延长表明恒河猴发现了照片中的变化。
‘玖’ 8个与动物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以下8个与动物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你都知道吗,快来看看吧~
1、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种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的现象,被称为“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提出。
2、青蛙效应
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是着名的“青蛙效应”,也叫“煮蛙法则”或“温水青蛙效应”,旨在说明环境对人或事物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3、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家里有一个空的鸟笼,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但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儿,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只能选择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
这就是着名的“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十大心理之一。
4、鳄鱼效应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和手。你越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
这就是着名的“鳄鱼效应”,也叫“鳄鱼法则”。
5、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着名的“鲶鱼效应”。
6、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如果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种现象被称为“鲦鱼效应”,由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
鲦鱼效应在企业管理中被经常提到,也叫“头鱼理论”,说明一个组织内的群体具有思维定性和行为惯性。
7、钓鱼效应
人在钓鱼的时候,总喜欢把鱼饵放在鱼的面前,如果鱼饵是鱼喜欢吃的东西,那么鱼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心需求,进而产生吃鱼饵的行为,结果上当受骗。
这就是“钓鱼效应”,在行为心理学中,即指一个人在特定的内心强烈需求下而产生的相应行为的现象。
8、犬獒效应
藏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家庭护卫犬或牧羊犬,由于藏牧民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藏獒必须能承受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具备耐饥劳,抗瘟病的生存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藏民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选择。
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
更多世界着名效应定律相关内容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每天了解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