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算动物灭绝
这个不好算,也没有查到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50年没有野外发现,就可以认为该物种灭绝。
对于已经比较准确地掌握个体数量的物种,或已知分布范围较小的物种,自其消失到宣布其灭绝的时间较短。如夏威夷乌鸦,当2002年,最后两只已知的夏威夷乌鸦失踪后,就宣布此物种灭绝了。
对于不掌握其个体数量的物种,或分布范围较大的物种,宣布其灭绝的时间就比较长,如东部美洲狮自从1938年销声匿迹后,直到2011年才宣布该物种灭绝,期间超过70年。长江白鳍豚自2002年起就再没发现。2006年曾对白鳍豚的生存水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搜寻,但一无所获。从2002年至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正式宣布白鳍豚灭绝。
虽然野外个体已经许多年没有看到过了,但迟迟不宣布灭绝,也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匆忙宣布物种灭绝,后来又重新出现了,让科学家面子受损。世界上不乏已经宣布灭绝的物种又被重新发现的例子,如自1954年后就再没有发现的云南闭壳龟,在2004年又重新出现了。印尼的金猫也是如此。
二是人们不愿意承认物种灭绝,总是抱有一线希望,希望一个漂亮的物种也许还躲藏在某个没人发现的角落。那就再等等吧!
❷ 大象、熊、狮子、红狐狸、狼哪些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它们全部都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濒危动物的分类标准:
①无危:虽然存在威胁但是目前并不严重。例如台湾蓝鹊、狼等。
②近危: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例如小头睡鲨,兔狲等。
③易危: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例如:环尾狐猴、大白鲨、北极熊等。
④濒危: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例如蓝鲸、熊猫等。
⑤极危: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例如麋鹿、台湾鲑鱼等。
⑥野外灭绝: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例如单峰骆驼、台湾梅花鹿等。
⑦灭绝:如果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例如袋狼、渡渡鸟、台湾云豹等。
❸ 人类是如何知道某种物种灭绝了的
物种的灭绝要很长时间才能确定,常常有遗漏的被认为灭绝但还存在的物种,从功夫熊猫就可以看出。。。。
正经: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灭绝”做了严格的定义:当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时才可以认为这个物种已经灭绝。但是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实际上很难获得关于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存活的确切证据。所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于判断物种灭绝的标准又作了进一步说明:当在某一物种的全部历史分布区域内进行了系列的彻底考察后没有能够发现一个个体时就可以认为这个物种已经灭绝,并且规定考察应该涵盖该物种所有已知或可能的栖息地、采用适当的时间频次(每天、每个季节或每年一次),并且历次考察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应该超过这个物种一个生命周期。
------ 引自网络
华南虎野外灭绝事件
为什么许多保护学家认为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了呢?第一,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没有任何官方或生物学家见到过华南虎;第二,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组织过中外科学家进行规模较大的考察活动,涉及湖南、福建、广东等省十余个自然保护区,后来又扩大到浙江、江西等省,并使用红外摄像技术,仍然没有找到能够证实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第三,我国华南地区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系统不健康,缺乏华南虎所需要的足够食物和栖息地。
栖息地是华南虎存在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如果这个地区连一大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都没有的话,就很难说这里会有老虎存在。我们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在旅游地点或者风景名胜区看到老虎,从中国目前的现状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老虎是大型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和营养金字塔的顶端,它是否存在,还要取决于供养它的食物——大型有蹄动物如鹿、野猪、野羊等动物是否足够丰富。从目前看,这样的栖息地在我国也极为匮乏。
----- 引自网络
总结:说白了,这个就是物种调查,在该物种可能的生存环境就是一个劲找,在一个生命周期内,分多次使劲找(特别是植物)。找到最后,没找到,于是一篇没有任何收获的论文诞生了,这个物种灭绝了。。。
PS: 人类不是对每个物种的灭绝与否都感兴趣,只对只对一些对生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种类感兴趣。现在比大熊猫稀少的种类多之又多,谁管它是死是活哟,说白了就是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