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疾病的免疫治疗方式有哪些

动物疾病的免疫治疗方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27 01:13:26

1. 动物自己给自己治病的方法有哪些

1、狼的胃壁肌肉能自动收缩。它们怀疑自己吃了有毒食物时,会立即收缩胃肌,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防万一。

2、有人捉到一条鳄鱼,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有不少粗木块、石头,以及其他一些不容易消化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鳄鱼在冬眠的时候,怕自己消化器官的功能会减弱,就吃下一些坚硬的东西,让胃不停地工作。

3、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的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4、有人在雨天看见一只野吐缓鸡,一再强迫它的幼儿吃安息香的树叶。安息香的树叶不是吐缓鸡的食物,所以它的幼儿不爱吃。原来,小吐缓鸡浑身被雨水淋湿了,得了感冒,吃了这种带有苦味的树叶以后,它的病便慢慢地好了。

5、温泉浴是一种人用来治病的物理疗法。说来有趣,熊和獾也会用这种办法来养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一种习惯,年纪大了以后,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温泉中去洗澡,浸泡在里面,好像在治疗老年性关节炎似的。母獾常常把长疮的小獾带到温泉中去沐浴,治疗皮肤病。

6、野牛得了皮肤癣后,会长途跋涉跑到湖边,在泥浆中“沐浴”一番。然后爬上岸来,慢慢将泥浆晾干。不久,它又再去湖边“沐浴”,直到把癣治好为止。洗泥浆浴并非野牛的“专利”,犀牛和河马等也有这一爱好。因为泥浆浴不仅能治病疗伤,还有防病作用。

7、有一位猎人多次观察后发现,受伤的黄羊总是往一个山洞里跑。在跟踪到山洞后,他发现黄羊总是把受伤的部位紧紧贴着陡峭的山壁。

有趣的是,黄羊离开那儿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病恹恹的样子,而是变得容光焕发了。后来,猎人在峭壁上发现了一种粘稠的黑色液体,犹如野蜂蜜,当地人把它称为“山泪”,这就是野兽治疗伤口的药物。

2. 试述高等动物有机体是如何抵抗疾病

高等动物抵御疾病主要运雹途径有:
一,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它们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
二,免疫系旁袭帆统。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三,人类:体液中含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
四,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禅胡后天性免疫)。

3. 动物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有哪些

打疫苗刺激你的身体产生针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
或者直接注射来自免疫动物的血清,比如狂犬病紧急治疗就得先给你注射高免血清(含针对狂犬病的抗体)来保护你

4. 动物界又没有动物医生,那动物们是怎么治好自己病的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它们并不像我们人类一样生病了可以看医生,因此,动物受伤后只能靠自己了。那么,动物们在受伤后是如何治愈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野生动物如果被病毒感染怎么办?

大多数的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着一些病毒,比如蛇类、蝙蝠身上都携带着大量的病毒,但是这些病毒在它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一定程度上说,病毒和野生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性。

但是,有一些病毒一旦野生动物感染,也是无力回天的。比如炭疽病,炭疽病是河马最大的“杀手”,也是河马最大的天敌。而且河马是群居动物,一旦有河马感染了炭疽病,那么整个族群都是很难幸免的,因为炭疽病在河马之间有着较高的传播性。

除此之外还有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等,这些病毒一旦是家禽或者家畜感染,也是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和传播性的。

因此,野生动物一旦感染了病毒,基本上是无解的。

总结

由于野生动物相比较人类来说,没有基础的保障。所以一旦野生动物受伤只能通过简单的舔来为伤口消毒,一旦伤得太重就只能死亡了。对于病毒也是一样的,毕竟它们没有任何的药物来辅助治疗。

5.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给药方法与技术(一)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一、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浸泡(药浴)法、注射法和局部涂抹法等。拌药饵投喂法和药液浸泡法比较适用于需要大批量处理的治疗对象,而注射法和局部涂抹法则只适用于观赏鱼、繁殖用亲鱼等能实行个体管理的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选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适宜方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患病水产动物的状况:患病后的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一般都是趋于下降的,游泳的速度也变得比较缓慢,常出现离群独游的现象。对于食欲严重衰退的水产动物群体,即使将药物拌在饲料中投喂,也只能是尚未丧失摄食能力的水产动物能吃进药饵,因此,难以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具有摄食能力的水产动物吃进了过多的药饵,还可能会导致药害现象的发生,而如果摄食药饵量太少,由于裂余液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不能达到抑制病原体的药物浓度,就不仅不能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未被水产动物摄食的药饵,可能在水体中不断地释放药物,还会对养殖水体中的微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采用拌药饵投喂的给药方式时,一定要考虑患病的水产动物是否还有摄食能力。

2、根据病原体的特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各种寄生虫都可能成为水产动物的病原体,而能治疗百病的药物是没有的。因此,在采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之前,必须要首先确认病原,对疾病作出正确地诊断。

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没有药物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病毒性疾病的水产动物用药,主要目的是在于控制病原性细菌对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

对于由病原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针对患病水产动物究竟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如对于鳗鲡的爱德华菌病,由于病原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所以采用在饵料中拌药物投喂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由于患病部位是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接触到病原体,因此,对这些疾病的治疗采用药液浸泡法是比较适宜的。

由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在体表寄生的原生动物、大型吸虫和甲壳动物等,采用药液浸泡法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的棘头虫、线虫等体内寄生虫,必须采用拌药饵投喂的给药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3、根据药物的类型:能溶于水或者是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就能溶于水的药物,不仅可以作为拌药饵投喂的药物使用,同时也是可以作为药浴用药物使用。但是,对于不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就不能作为药浴用药物。既能用于拌药饵投喂又能作为药浴用的药物是很少的,药物的生产商是根据药物的使用途径和方式制备不同剂型,在选择和使用某种药物时,必须认真地阅读使用说明书。根据药物不同的剂型,有些药物在消化道内不易吸收,而比较易于通过鳃吸收。因此,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是很重要的。

二、选择药物的依据

1、依据药物的抗菌谱:从患病的水产动物中分离病原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致明确毁瞎什么抗菌药物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药物。首先,可以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病原菌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

最近,人们注重将具有较广抗菌谱的抗菌药物作为渔用药物的研究开发对象,即希望用一种药物就可能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现在,已经研制出来肆物了一些同时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的药物。

2、感受性的测定:如果选用的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就不可能获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即使某种抗生素能抑制某种致病菌,不同的致病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感受性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为了达到药到病除或者获得对疾病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筛选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作为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研究者们采用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水产动物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已经发现有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失去了敏感性,或者感受性已经下降了,这就是病原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的感受性一般都是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即每升(L)培养基中的抗菌药物以毫克(mg)表示,作成倍比稀释系列,当接种在培养基中的病原菌被完全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表示药物对致病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测定从患病水产动物中分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但是,开展这个工作要求有一定的试验条件,而且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试验技能。因此,尚不具备这种试验条件的养殖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有条件的研究单位协助完成这项工作。

3、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在药物疗法中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都是能对细菌的细胞产生作用,而对水产动物和人体的细胞不会产生危害的,这是因为药物具有选择性毒性的缘故。在选择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水产动物疾病的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除了要明确该药物的作用原理外,还应该弄清楚药物对病原菌究竟是抑菌作用还是杀菌作用,这些问题对于确定药物的投予量和投予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后,病原菌的数量不会减少,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以有效的药物浓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还要依靠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的作用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死水产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的。

由于抑菌和杀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就必须要使药物的有效浓度在水产动物体内维持一定的时间,需要准确计算初次用药量和再次使用的维持量。使用杀菌作用的药物,则不需要考虑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维持一定时间的杀菌浓度。

在抗菌类药物中,通常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定为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而将呋喃类药物定为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不过,当大剂量的使用抑菌性药物时,其药物也会显示出杀菌效果。所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只是使用剂量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的不同。

4、第一次选用药物和第二次选用药物: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具有抑、杀菌效果的药物越来越少的局面。如果通过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疾病的治疗初期就选用病原菌最敏感的药物,就可能随着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无法再获得有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就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不同药物的使用顺序。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等比较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R耐药性因子的药物作为第一次选用药物,而将对已经产生R因子的耐药性病原菌也有杀菌效果的合成抗菌药物,如萘啶酸、恶喹酸和吡咯酸等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只对第一次选择药物失去疗效的情况下使用。在决定使用药物的顺序时,最好是能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择用药,抗生素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而将各种化学合成药剂作为第三次选择用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用药顺序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实践中是比较难以施行的。

虽然病原菌对萘啶酸等第二次选择用药物不会产生R耐性因子,但是病原菌能很快获得对这些药物的短期耐药性。因此,在实际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应该严格控制这类药物的使用次数。当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失去效果后,还必须从第一次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中筛选有效的药物,由于病原菌对药物的耐性程度每年都会不断的变化,当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又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6. 常见的动物疾病

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 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的烧碱、1% ~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鸟和观赏鸟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除经口传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进入呼吸道而传染。病毒也可以经过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 ~ 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滂下垂,状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鸣叫异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
病原:本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60℃经90分钟仍不能灭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强碱环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时方能杀死。在紫外线及日光下有耐受力,从病鸟笼内清除的粪便、饲料、饮水等,经过52天仍保持传染力。舍内螨、蚊、小甲虫等能带毒传播。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其次为人医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净、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还能通过鸟卵进行传染,某些昆虫也能带毒传播。
症状: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萎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四、马立克病
马立克病又称传染性肿瘤病。病鸟的外周神经、内脏器官、性腺、眼球红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病原:马立克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的B亚群病毒。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该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16℃时可存活210天。它对热的抵抗力较低,22 ℃~ 25℃可保存48小时,37℃时保存18小时,60℃时10分钟即全部死亡。常用消毒药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禽类,哺乳动物不会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羽毛散播,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鸟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
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为上策。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
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
病原:禽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最少有4种病毒型。禽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流行病学:多种野生禽类较易感染,鸟类如金丝雀、麻雀、燕雀、鸽、椋鸟也常发生痘疹。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粘膜型。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达健禽皮肤和粘膜的缺损中时,可引起发病。另外,吸血虫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带毒时间可达10 ~ 30天。
症状:禽痘的潜伏期为4 ~ 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断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相互融合,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 ~ 30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
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 ~ 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
败血型:少见。
防治:皮肤型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药水。
除局部治疗外,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 ~ 7天,防止继发感染。
新购入的鸟,要经过隔离观察2周,发现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
此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六、肿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温度高于30℃时,牡丹鹦鹉最易出现肿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随便喂消炎药和涂软膏类药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贻误病情,造成90%以上的鸟死亡。
肿眼病和一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初发现眼病时,鸟体内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鸟体,体内器官——肝、肠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点,发生了霉烂现象。再看眼,眼里含有泪水,身体明显消瘦,乍毛,厌食,还有的鸟出现拉稀现象,粪便形状是中间为绿色的条状,周边为水样。此病由鸟衣原体病毒所致。
鸟衣原体病毒还可导致鸟喘粗气,肺部有湿啰音,性情急躁,伏窝时出现啄羽和咬死小鸟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将病鸟隔离,对病鸟和其他鸟都要进行消毒。
一般的药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如眼药水、眼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会进一步肿胀并封起来。封起来后严重者失明,稍轻的眼皮带肉瘤或有白黄色分泌物。以前对其病因已知,但对治疗方法掌握甚少,经过几年研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研制出胶囊6号、胶囊7号,对治疗此病效果显着。
凡发现肿眼者,室内、笼具等都要消毒,防止传染。
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鸟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和曲霉菌病。
(1)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
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 ~ 15分钟,37℃存活22 ~ 24小时,但在13 ~ 23℃条件下能存活10天,低温冻干后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本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敏感,如3%来苏尔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灭之。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鸟,如野鸡、孔雀等也可感染。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用具、笼具可成为传播媒介。舍内养鸟过多,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发和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病鸟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口呼吸,喘气,间或喷出带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由于有过量的渗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气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一旦产生了免疫力,病鸟即能迅速恢复。可试用樟脑水肌注,缓解呼吸困难。对病鸟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通风,饲料中适当加一些多维素,酌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也可接种疫苗。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特征为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 ~ 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常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打喷嚏,呼吸时发出特殊叫声,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鸟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眼泪多,逐渐消瘦。一般不出现下痢。
防治:各种药物对于本病均无直接疗效,但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连用3 ~ 5天。对病鸟加强护理,主要搞好保温和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可进行免疫接种。
(3) 传染性鼻炎
由嗜血杆菌引起的鸟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打喷嚏。
病原:本病病原为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小球菌。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22℃的条件下只能存活4天,在45℃下6分钟死亡。一般消毒药及阳光、干燥环境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病鸟及隐性带菌鸟是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麻雀也能成为传播媒介。闷热、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侵袭也能促使发病。本病多发生冬、秋两季。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 ~ 3天,也有长达2周的。典型症状为: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渐浓稠,变干后成为淡黄色鼻痂,附着于鼻孔内外,使呼吸不畅,病鸟常摇头或以爪搔鼻部,眼结膜发炎,流泪,继面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即眼皮及其周围面部肿胀。病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有腹泻症状。
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及复方泰乐菌素等治疗。链霉素应作为首选药物,每千克饮水加100万单位。幼鸟慎用。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噻唑或复方新诺明,每千克饲料加磺胺噻唑5克,或复方新诺明1克,连用5天。土霉素对本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有中等疗效,每千克饲料加2克,连用5 ~ 7天。复方泰乐菌素疗效较好,对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的作用胜于本病,安全性好,每千克饮水加2克,连用5天。此外还可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疗程结束后1个月内,每7 ~ 10天再用药1 ~ 2天,预防复发。
(4)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本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病原禽败血霉形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离体后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均能迅速杀死本霉形体。但对新霉素、多粘菌素、磺胺类药等有抵抗力,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复方泰乐菌素敏感。
流行病学:本病可经过接触传染,也可由尘埃和飞沫传染。此外,经由蛋的传染是促使本病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寄生虫病、长途运输、卫生不良、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皆可诱发本病。此病以冬季流行最为严重。
症状:潜伏期10 ~ 21天,病程很长。病主要呈慢性经过,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鸟,若无并发症,则先是上呼吸道发炎,继而出现浆液性、粘液性鼻漏,表现为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随着病程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症状更加明显,呼吸时出现啰音,食欲不振,生长停滞。
防治:用链霉素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但链霉素对幼龄鸟有毒性作用,应严格注意用量,每千克饮水加80万单位,连用5 ~ 7天。复方泰乐菌素,每千克饮水加2克,连用5天。螺旋霉素也有相当疗效。为防治肠道杆菌的继发感染,可用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或溶于水中,连用7天。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轮换或联合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http://www.ysdwjh.com/Article/ysdwbh/200611/1088.html

太多了自己看咯@!~@`121

7. 免疫治疗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治疗方式有哪些独到优势

免疫弊碰渣治疗的好处包括:起效快、周期短,无创伤、无痛苦,无需手术或其他有创的操作等。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疾病治疗方法。其中旨在引起或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疗法,称为激活免疫疗法,而减少或抑制免疫反应则是抑制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往往比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少,包括减少对微生物疾病的抗药性反应。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对一些癌症有效。

消灭肿瘤细胞,防止转移复发。细胞免疫疗法回输的免疫细胞能够直接作用于微小病灶,阻止肿瘤生长。同时这些免疫细胞还能够清除身体各部位散落于血液、淋巴中的癌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免疫治疗应用广泛吗

在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的今天,细胞免疫疗法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人类对抗肿瘤。人体内本身就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但肿瘤患者体内的这种免疫细胞受到肿瘤的抑制影响,无法有效发挥抵抗肿瘤的作用。通过借助细胞免疫治疗,只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少量细胞,在体外进行“诱导、激活、繁育”等操作,培养出一吵物支数量多于先前几十倍以上的免疫细胞“部队”,并大大提高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再把这些“生力军”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去对抗肿瘤细胞。

8. 那些动物有自我医疗的方法

动物自己治病 名称 名称: 动物自己治病 主题词或关键词: 动物 生物博览 内容 内容 人生了病,可以请医生帮助治疗。野生动物患了病,受了伤,不用求助其他动物,它们能给自己治病。 有些野生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治病。比如热带森林中的狮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鹿闹腹泻的时候,就常常吃食槲树的皮和嫩枝。槲树里含有鞣酸,能够止泻。有趣的是,印度的长臂猿受伤后,常常把香树叶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山鹬和山鸡在自己的腿骨摔伤后,常常飞到河边,用嘴啄些软泥涂在骨折的腿上,接着又叨些细草混在泥里,最后,再在外面用泥糊结实,做成“石膏模型”,把受伤的腿固定起来。用不了多久,受伤的腿就长好了。 湿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懂得用这种方法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炎后,再把牙齿拔掉。 有些动物吃了有毒的食物后,能够自己寻找催吐的草吃,把肠胃清洗干净。 贪嘴的野猫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它会急急忙忙去寻找一种带苦味的有毒的藜芦草,食后引起呕吐,渐渐地,病就好了。原来,藜芦草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它有催吐的作用。 吐绶鸡被大雨淋湿后,它会吞下苦味的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 狼和山犬的胃肌能够自动收缩。当它们疑心自己吃了有毒的食物的时候,便立即收缩胃肌,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防毒死。 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疮面或伤口,因为唾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 温泉浴是一种物理疗法,熊和獾也会用这种办法来养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种习惯,一到老年就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湿泉中去洗澡,浸泡在里面,仿佛在治疗老年性关节炎似的。母獾常把长疮的小獾带到温泉中去沐浴,治疗疮疾,一直到病愈为止。 野牛患了皮肤癣,它长途跋涉来到湖边,它在泥浆中“沐浴”一阵,然后爬上岸,将泥浆晾干。过不久,它又去湖边再次“沐浴”,一直把癣治好为止。 喜欢这种泥浆的还有犀牛、河马等,除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这样,可以使那些寄生在皮肤缝隙中的虱子没法呆下去。 有不少动物能够为自己做“复位治疗”。肚子被划破了,内脏漏了出来,它们能将内脏塞进去,然后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去“疗养”,等待伤口愈合。有只青蛙被石块击伤,内脏从口腔露出来。这只青蛙会始终蹲在原地,慢慢地吞回内脏,三天后,它基本复原,又活蹦乱跳了。 回答者: some_thing - 高级经理 七级 3-6 17:28 -------------------------------------------------------------------------------- 大多都是用自己的唾液来添是,达到消严的目的 回答者:liugang9811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6 17:36 -------------------------------------------------------------------------------- 动物和植物都会自我疗伤 目前,尽管基因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把人类治病疗伤的基础建立在了尖端的分子水平上,然而,牛吃黏土补充自身所缺某种矿物;红疣猴食木炭来检验其所吃食物是否有毒;黑猩猩叠折毛茸茸的叶子吞下去清除肠道中的寄生虫等动物自疗疾病的方法,也许对人类自疗疾病也有一些启迪——— ■受动物启示产生的新学科 在草药治病中,人们有相当多的经验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早在1994年人们在对动物自疗的认识基础上创建了一门年轻的新学科,称为“动物生药学”(Zoopharmacognosy),并且在全世界召开了第一次学术会议,以交流对动物自疗研究的知识和经验。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虽然动物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足以抵御疾病,但它们并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防病抗病和保持健康。免疫只是一种被动的方法,此外动物还要采取主动的方法来治病。动物生存除了足够的食物外,还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维护健康上,这就是寻找自然界中的保健医疗药物。 动物的预防疾病和自我治疗是不太好区分的,因为这里没有明显的差别或特点。比如,呕吐是人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动物不能呕吐,比如小鼠,无论何时当它感到自己有病或吃了有毒的食物时,就会找到一种黏土,这种黏土能吸附毒素,并使毒素灭活或减轻。当小鼠稍稍感到恶心时,它会吃下这类黏土,这样小鼠就能有效地避免中毒。这时就不好区分小鼠是自我预防或保护,还是自我治病。所以从动物那里获得的都是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经验。 人也有相似的情况。人与动物的自疗都是无意识的。比如,尽管没有确诊,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会抽多于常人三倍的烟。如果问他为什么抽如此多的烟,他只是回答喜欢如此。但实际上也许尼古丁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动物自疗与适应环境 应该说,动物的自我保健和医疗是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能力,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生存。这是动物证明它们适应性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但很多生物学家却忽略了这一点。动物不仅仅要生存,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健康,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资本来与其他动物竞争。 那么动物是怎样发现对它们身体有利和保健的药物和饮食的呢。由于这些情况目前还研究得比较少,一些例子只能说明表面现象。实际上正如人类早期发现药物和食物一样,神农尝百草是一种最简单但又是最有效的方法,只不过这种方式有一点危险,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但动物的做法好像比人类祖先神 农尝百草的方法更科学也更安全。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的一种红疣猴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它们有一种独特的鉴别其所吃食物是否有毒的方法。它们总是吃木炭来检验其所吃的植物是否有毒。而且年轻的红疣猴看它们的母亲这么做时也学会了这种方法。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黑猩猩会折叠毛茸茸的树叶,并吞下叶子。原来它们是用这种方法清除肠道中的寄生虫。但黑猩猩这种吞食树叶驱虫的行为也是从经验中学到的。 较早以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动物能准确地知道哪种草药可以治疗它们的何种疾病,就像人患病并被确诊后可以对症用药一样。但是研究发现,动物利用草药治病并非很精确地用某种药治某种特定的病,它们用药有高度的灵活性。比如,类人猿似乎可以吞食任何它们所能找到的表面粗糙的叶子来驱除体内的寄生虫。经观察,这样的树叶大约有30多种。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类人猿所特有的,熊和鹅也用这种方法来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同样,宠物饲养者也发现,狗和猫有时并不吃它们喜欢的食物,而是像牛和羊一样吃草。对此,研究人员的解释也是,狗和猫吃草是为了驱除体内的寄生虫,或是因为体内缺少它们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纤维素等,其目的也在于防病和保健。 ■家养动物也有自疗的本领 其实如果认为只有野生动物才有自我保健和治疗的本领就错了,家养动物照样有自我治疗的本领。例如,牛在一些时候会吃黏土。放牧者或农场工人都熟悉,牛群总是掘土,舔吃泥土。这表明牛知道自己体内缺少某种矿物质,它们在寻找某种矿物质。还有研究人员在英国某群岛上发现,当地的绵羊在吃燕鸥的尸骨。绵羊并不吃肉,只是嚼燕鸥的骨头。分析表明,由于绵羊只吃草,它们体内缺少矿物质,所以要从燕鸥的骨头中获得矿物质的补充,以保障它们的健康。 还有人观察到牛群不仅仅是在寻找矿物质,而且在挖地寻找黏土。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黏土上粘有很多病菌,能够引起牛腹泻。在排泄的同时也就把牛肚子里的毒素和寄生虫排了出去。研究人员计算过这种结果,由于有效排出了寄生虫,牛把食物的能量和营养转化为自身肌肉的量提高了20%。根据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养殖业的一个新的方向。如果在牛、羊、猪、鸡、鸭等牲畜饲养中减少使用抗生素来治病、杀菌,而是采用动物自我治疗的方法,如吃黏土,就可能既生产无毒无害的绿色食品(肉类和蛋类),又能增加产量。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养马人都有这样的“偏方”,如果要驱除马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剪一撮马尾,在外面裹上蜂蜜,再让马吞下去。这个原理与上述动物吞食多毛的树叶来驱除寄生虫完全一样。毛发不会被消化,而且可以刺激和裹挟肠道中的寄生虫,让其排出体外。 当然如果要把动物的所有这些方法用到人身上可能是不太容易的。比如,人们总是认为如果吃那些无营养的东西不仅对人无用,而且会中毒。所以许多东西人们不愿意吃,也就长期地排除在自己的食谱之外,比如一些苦味的食物和植物。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人的健康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能排毒。 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肯尼亚的马萨伊人60%的蛋白质来自动物食品,这种饮食结构与西方人差不多,是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但是马萨伊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却比西方人少得多。原因在于他们常常吃苦味的草药,而且成为日常食品。这些苦味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抗毒剂,能够中和或减轻动物脂肪的副作用。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植物免疫系统的安全哨SABP2蛋白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为不用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带来新的希望。 自鸿蒙初辟的远古,为在物竞天择的大自然中留得一线血脉,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进化出一整套行之有效、进退自如的御敌机制———预防感染,紧急防范外敌入侵的天然免疫系统。植物的免疫系统虽然没有脊椎动物和昆虫那么复杂,但同样奥妙无穷。 依赖大自然生存的人类,为了遏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日益膨胀的庞大人口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急功近利,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结果是后患无穷,被农药和化学污染搞得焦头烂额,反而自食恶果。 于是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以大自然为师,研究植物如何依靠自己的能耐打退外敌,以便借助各种先进手段,设法让植物将这种天然本能发扬光大,来它个田自为战、株自为战,撵走疾病,和农药说拜拜,与环境污染道再见。 SABP2———植物的预警雷达 美国康乃尔大学BoyceThompson植物研究所(BTI)最近在植物免疫系统研究领域获得重大进展,发现了水杨酸结合蛋白2(SABP2)基因。这一发现向实现让植物天然抵御病虫害、减少农药需求的新战略迈进了重要一步。 他们发现,这个基因能及早发现敌情,及时通风报信,向植物免疫系统转导抵御外敌的信号。它在遇敌时会发出如下信息:来两片阿斯匹林!我们遭到袭击了! 该所科学家丹尼尔·克莱希格与D·库马在今年12月上旬召开的美国科学院年会上报告说,SABP2蛋白可及时察觉植物分泌的荷尔蒙-水杨酸,并通过一种脂质信号立即向植物免疫系统发出战斗警报,激活植物的防御军械库。许多植物体内都存在水杨酸,这是一种植物荷尔蒙,当植物遇到微生物病原体侵袭时,它便会在刺激下应急而生。水杨酸还是已应用百年以上的神奇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主要活性物质。 可以说,SABP2是植物安放在田头的安全哨和消息树,也是奋战在最前方的马前卒,对限制病菌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ABP2对激活植物尚未遇袭部分的免疫系统,防范下一轮袭击,以及阻止入侵病原体向纵深地带扩散蔓延也起着关键作用,它甚至可以由此及彼,将防御范围尽可能扩大,彻底激活植物自身的天然免疫系统,以对付包括尚未来犯的病原体的所有可能的危险。在植物出现感染时,它会向其他未遭攻击部分发送遇袭信号,导致整株植物不仅对最初攻入的病原体,也对其他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病原体表现出旷日持久的广谱抵抗力。对于一年生农作物,其免疫系统一次激活所获得的抗病能力至少能持续大半年。 “丢车保帅”———植物也会这一招 克莱希格他们于1997年在植物体内发现SABP2蛋白,随后又花了5年时间进行提纯,然后着手克隆SABP2蛋白的基因、破译其遗传密码,并在基因水平上对SABP2蛋白抵御病虫害的机制和作用进行评定。 他们以番茄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杨酸信号转导实验。结果发现,当番茄花叶病毒攻击番茄时,SABP2蛋白会立即出现极其敏感的阻抗反应。他们还观察到,SABP2蛋白可通过诱导被攻击地点的植物宿主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让植物以局部献身换取整株幸存。科学家相信,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助于将病毒感染限制在局部区域,以免扩散到全身。动物免疫系统也有类似的防御机制———当细胞感染病毒,或者当细胞生长失控可能变为癌细胞时,细胞就会经历程序性死亡,牺牲个体以保全整体。 科学家知道这种为植物免疫系统转导信号的关键蛋白的基因后,可以着手研究利用植物自身的防范机制来抵御病虫害的新技术,增强植物发送御敌信号的能力,帮助植物无需靠杀虫剂,而是主要靠自己来打退来犯之敌。 未来攻略———提高天然防御能力 今年5月16日,克莱希格研究小组还在细胞学杂志上公布了他们发现植物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消息,这种酶可以使植物在遭受感染后迅速产生一氧化氮,这也是植物在遭到病原体侵袭时做出的最初反应之一。 克莱希格小组现在正在借助植物一氧化氮合成酶、SABP2蛋白和其他已被发现的植物防御信号转导物质,寻找行之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杀虫剂替代品,并提出两种可能的生物防病战略:其一,从基因改造入手,提高农作物产生植物荷尔蒙以及转导防御信号的化合物的能力;其二,开发制造能够模拟这些功能的类似化合物,帮助植物预防病虫害。 克莱希格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他们都是在利用和提高植物自身的天然防御能力。这种防御手段能避免污染环境,从而使病原体微生物防不胜防,无从产生“抗药性”。 他指出,病原体的入侵标志着一场持久战的开始,如果植物能够马上发现来犯之敌,并及时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加以对抗,植物通常都是赢家。人类对植物免疫系统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够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农作物打赢这场战争。

9. 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病种 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根据要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友档包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好旁乱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以上。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会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加强疫苗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各地应建立健全本部门疫苗采购制度,完善内部管控体系,严格规范疫苗采购活动。疫苗采购应以质量、免疫效果、价格和售后服务等综合指标为评判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启埋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根据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10. 什么是免疫治疗

应用免疫学理论与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生物治疗策略。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免疫治疗一个是免疫细胞的治疗,还有一个是药物的治疗,免疫细胞的治疗是指把病人的细胞从血里面分离出来,在体外用一些细胞因子,使它变成一种杀伤细胞,再回输到血液中去,这种杀伤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还有一种给病人直接用一些免疫制剂,像干扰素还有白介素Ⅱ等等,都叫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指的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自身的防卫系统。免疫疗法也叫做生物反应修正剂(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s)或生物疗法。 一些肿瘤学家把免疫疗法作为治疗癌症的第四种方法,其它三种是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免疫疗法有时单独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作主要治疗方法的辅助治疗。自80年代初,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
[编辑本段]免疫治疗的种类
免疫治疗可分为三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 *具有活性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被动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 有时,医生会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的免疫治疗。某种免疫疗法可能对杀伤某种癌细胞特别有效。因此,医生在计划和应用免疫治疗时,都会考虑到这一点。
[编辑本段]一些癌症的免疫疗法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认可免疫疗法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得到猛举认可的免疫疗法包括:卡介苗(BCG)、细胞因子α型干扰素和2型白细胞间介素,以及针对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晚期或转移性乳癌的单克隆抗体。许多其它的免疫疗法的结果也不错,现正在进行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洞卜Ⅲ阶段的临床试验。
恶性黑素瘤
α型干扰素(IFN-α)和2型白细胞间介素(IL-2)已被认可用来治疗转移性 恶性黑素瘤。虽然单独使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刺激物BCG不能延长生命和延缓癌症复发,但是有时把它同恶性黑素瘤疫苗和其它免疫疗法联合使用。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某些自体固有或同种异体的肿瘤细胞疫苗和抗原疫苗可以延长一些病人的生命。
肾脏细胞癌(肾癌)
2型白细胞间介素(IL-2)和α型干扰素(IFN-α)是针对转移性肾脏细胞癌的标准的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表明,联合使用IL-2、IFN-α和化疗的效果也不错。现在,研究人员开始研究DNA疫苗。他们把基因(一段DNA)注入病人的癌细胞,使癌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使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癌症细胞,同时激活免疫系统细胞来对抗癌细胞。这些肿瘤中的免疫系统细胞叫做肿瘤渗透淋巴细胞。
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
α型干扰素常常用于治疗粒细胞白血病(HCL)、慢性骨髓白血病(CML)、卵泡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影响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
乳癌
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治疗中晚期乳癌。目前,乳癌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作枝颤碧为放疗和乳房切除手术的一种辅助疗法,有时也与激素疗法或化疗并用。
前列腺癌
现在研究的大多数前列腺癌免疫治疗都集中在疫苗上。研究人员从病人的血液中取出叫做树状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用取自病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抗原培养。树状细胞就能更好地识别并帮助攻击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也正用于临床试验。
结直肠癌
左旋咪唑(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刺激物)经常与化疗药物5-FU并用,作为辅助治疗。某些癌胚抗原(CEA)疫苗提高了很多结直肠癌病人的免疫反应。
子宫颈癌
免疫治疗在子宫颈癌的治疗中属辅助疗法。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试验。他们发现:疫苗产生免疫反应,可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卵巢癌
医生把2型白细胞间介素(IL-2)直接注射进卵巢癌病人的腹腔,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后的缓解效果。癌症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是治疗卵巢癌的新免疫疗法。
[编辑本段]最新免疫疗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科学家对舞茸(Maitake,又名灰树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舞茸中含有以β-(1-6)结合为主链β-(1-3)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和以β-(1-3)结合为主链β-(1-6)结合为侧链的活性葡聚糖,实验证明这些活性葡聚糖可通过活化免疫功能而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还发现纯化的活性葡聚糖只有通过注射才能显效,而舞茸D-fraction(活性葡聚糖和蛋白的结合物)通过口服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舞茸D-fraction无论是化学结构和组成成分或是分子量都有别于从香菇、云芝、灵芝、等其他菇类提取的同类物质,其生物活性也是这些同类物质所无法比拟的。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显示舞茸D-fraction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防癌抗癌作用: 1、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2、诱导癌细胞凋亡。 3、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4、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 5、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阅读全文

与动物疾病的免疫治疗方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