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飞到南方过冬的几种动物
南迁的动物有大雁、丹顶鹤、天鹅、燕子、野鸭。
1、大雁
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 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
2、丹顶鹤
春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经北戴河的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大量的在11月初。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
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3、天鹅
一过10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河流和邻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泽地上,冬季主要栖息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地方,也出现在湿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泽、海滩及河口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农田原野。
4、燕子
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一般在4~7月从海岛回归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
5、野鸭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绿头鸭在北半球的俗名。绿头野鸭为候鸟,在自然条件下,秋天南迁越冬,在中国,则常在长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区越冬;春末经华北至我国东北,到达内蒙古、新疆以及原苏联等地。
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110公里。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鹅
❷ 会飞的动物有哪些
1、蝴蝶,是昆虫纲(Insecta),类脉总目(Amphiesmen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中一类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记载近2万种,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老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杜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蝴蝶
❸ 会飞的动物和植物有哪些
植物不会飞,会飞的动物有以下几种:
1、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喜欢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2、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3、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4、蜻蜓:蜻蜓是食肉性昆虫。它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蜻蜓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其幼虫(稚虫)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种类而异,蜓类一般为2年,有的长达了3至5年。
5、鸽子:鸽子在生物分类学上,属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一切家鸽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崖鸽,野生崖鸽亦名叫原鸽,俗称野鸽,分布在滨海地区,栖息于岩石峭壁之间,筑巢繁殖,喜饮海水,喜群居生活。鸽子是最早被人们所驯化的鸟类,五千多年前,埃及已将野鸽驯养为家鸽,后有渔民在海上利用鸽子与陆地联络。
❹ 哪些是会飞的动物
天上飞的动物有喜鹊,大雁,蜻蜓,海鸥,老鹰,麻雀,乌鸦、蝙蝠,天鹅。
1、喜鹊
喜鹊(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
2、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3、老鹰
老鹰(学名:Aquila),也叫鸢,是小型猛禽,与一般鸟类不同,雌鸟体型往往比雄鸟更大。老鹰性情凶猛,嘴呈黄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汉语中将隼科中较大的鸟类和鸱鸮科的鸟类(猫头鹰)等食肉鸟类俗称也划为鹰类,但一般只是专指鹰科鸟类。
4、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衫雹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神渗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5、天鹅
天鹅指雁族(学名:Cygnus)的鸟类,属游禽。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游塌脊;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❺ 什么动物会飞的
蝙蝠,会飞的哺乳动物。海豚,鲸鱼等海豚科生活在海里的哺乳动物。
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蝙蝠全身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状突起。后肢胫骨、腓骨退化。耳壳发达,常具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翼膜、耳、唇等处有丰富的感觉毛。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70%的蝙蝠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
蝙蝠前肢特化,尤其是骨骼有较大的变化。肱骨显着短于桡骨(前臂骨),尺骨退化;除第一指不特别延长,末端有爪,其余掌骨和指骨均特别延长,各掌、指骨间生有皮膜,向后一直与后肢和尾部相连。连接各指间的皮膜称翼膜,前肢肱骨和后肢间皮膜称侧膜,前肢肱骨和前臂骨前的皮膜称前翼膜,连接左右后肢和尾部的称股间膜。股间膜其膜缘常有距,起支撑股间膜作用,距外侧皮膜称之为距缘膜。后肢短小,大腿部与身体呈直角且位于同一平面。侧膜常止于胫下部、踵部或趾基部。后肢足部完全位于皮膜以外,5趾均具爪,用于钩挂。
鲸鱼
鲸目(学名:Cetacea)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裸露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 鲸类 或 鲸豚类,习惯上体型大者称鲸(英:Whales),小者称豚(英:Dolphins)。大部分栖息于浅海,少数几种栖息于淡水。
鲸类的形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异于任何哺乳类,故长期单列为一目。其祖先和演化史一度存有争议,但随着相关研究不断进展,现已充分证实鲸类由5000万年前的陆生偶蹄目入水后演化而成。DNA测序显示鲸类与河马互为姐妹群,二者构成的分支又与反刍亚目互为姐妹群。为避免偶蹄目成为并系群(即缺少部分演化支),现行分类将鲸目归入偶蹄目,降级为 鲸下目。
为适应水下环境,鲸类的前肢进化为鳍,后肢退化,桐让并生出水平的尾鳍。鼻孔移生至头顶,须每隔一段时间将鼻孔露出水面置换氧气。无耳廓,但听力极佳。鲸类的两大支系——须鲸和齿鲸,在3400万年前分化。须鲸现存约15种,口内无齿,上颌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小鱼等;普遍体型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齿鲸现存约75种,口中多有利齿,捕食鱼类、头足类等;总体上体型较须鲸小,且不同种类间差距较大;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部分种类智商极高,甚至具备复杂的情感。
海豚是对海豚科(学名:Delphinidae)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
海豚科大约从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分化而来,现存17属,近40种,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科,领航鲸、虎鲸等黑鲸类亦属此科,本质上是大型海豚局游局。海豚科的现代近亲为鼠海豚科(Phocoenidae)与独角鲸科(磨陵Monodontidae),三科共同构成海豚总科(Delphinoidea)。
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鼻孔在头顶上,用于出水换气。体型从1米长、30千克重(侏海豚)到9.5米长、14吨重(虎鲸)不等,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有着温和友善、活泼好动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爱。
❻ 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有:大雁 、丹顶鹤扮含、 火烈鸟。
❼ 生在寒冷地区的动物有哪些
典型的代表动猜悉物有哺乳纲的麝、马鹿、驼鹿、驯鹿、野猪、灰鼠、红背鼠平、紫貂、猞猁、和白鼬;鸟纲的黑岁兆卜啄木鸟、三趾啄木鸟、黑琴鸡、花尾榛鸡、松鸡、雷鸟、戴菊、交嘴雀和星鸭;爬行纲的极北蝰、棕黑锦蛇、胎生蜥;两栖纲的极北小鲵、东方铃蟾和黑龙江林蛙乎穗等。
❽ 会飞的动物有什么
会飞的动物有:
1、鸽子:
鸿雁是鸟纲、鸭科、雁属的大型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嘴黑色,体色浅灰褐色,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前颈近白色。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颈近白色,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
❾ 在北极这样寒冷的地方,生活着什么动物呢
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狐、麝香牛、驯鹿...... 在北极,有一种冰川纪残留下来的古老生物,也是北极最大的陆地食草动物——麝香牛(别称北极麝牛)。它在地球上已存活了60万年,要知道这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与它同一时期的猛犸象等庞然大物早已因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早期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灭绝了。 麝香牛生活在北极冻土带,以苔藓、地衣为主要食物。别看它是吃草的动物,宏山培性格却不柔弱,反倒有些倔强、坚韧不拔,即使面对强敌北极熊和北极狼也决不退缩,宁肯一拼到底。 了解完麝香牛,咱们还有必要说说驯鹿,因为驯鹿也是食草动物。 大约在200多万年以前,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后来,在寒冷的地区人们又将驯鹿驯化为驮运工具。 在北极,驯鹿的体重可达150多千克,雄性稍小,有90千克左右。雌雄驯鹿均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其展幅可达1.8米。犄角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驯鹿生存于寒带、亚寒带森林和冻土地带。主要以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为食,随着季节变化也会吃些树木的枝条和嫩芽、蘑菇等。 北极狼又称白狼,是灰狼的亚种,身长89~189厘米,是体形中等的狼。 为了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北极狼有着一层厚厚的毛,而且不是所有成年狼的毛色都是白色,你还能看到长有红色、灰色和黑色皮毛的狼。多种毛色使它们能利用林子里的灰色、绿色和褐色作为靠近猎物的掩护。它们的牙齿非常尖利,这有助于它们捕杀猎物。 在北极,从生蔽唯态平衡的角度来看,北极狼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们制约着驯鹿和麝香牛等大型食草动物的数量,唯袜对草原起到了间接的保护作用。 北极狐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极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它们的体长46~68厘米,体形较小而肥胖。北极狐身上的毛皮又长又软,还很厚实,可以抵御严寒。有意思的是,它们的皮毛会随着季节换色:冬天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为黑色,但在春天至夏天全身毛色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到了夏季体毛会变为灰黑色。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北极狐有一条尾毛特别蓬松的尾巴,光看着就能想象它的好手感。 来源:小学科学